來源:新快報
初二的他,學業競爭落後,開始強烈厭學;學校和家長越是施壓,他越是自我懷疑。
只要聽到「考高中」,她的情緒「堤壩」瞬間決堤:「我定是考不上的」;父母雖然不斷 「鼓勵」:「你沒問題的,只要多努力就行了」,但她心裏反而更難受。
他和她,是走進醫院心理科求醫的情緒障礙患者的縮影。據了解,近年廣州綜合醫院心理科裏,前往問診、咨詢、治療情緒問題的18歲以下青少年患者的身影屢見不鮮,引起臨床心理醫生關註。
一些就診的青少年因出現焦慮、抑郁等情緒障礙,嚴重影響了生活和學業,有些甚至發展成更嚴重的精神障礙。這些情緒問題通常與家庭期望、學業壓力、校園社交等心理社會因素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每年10月10日,是 「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新快報記者透過珠江醫院等三甲醫院心理科等視窗,走近青少年精神問題專家、心理咨詢師,聆聽他們的臨床發現,以及獲取化解青少年情緒問題的「金鑰匙」。
■采寫:新快報記者 李斯璐 文安
通訊員 伍曉丹 韓羽柔
■圖片:通訊員提供
撥開「心情」迷霧
為學習困難孩子「溯源尋結」
「學習為什麽這麽難?」「不管我怎麽努力,都學不會」……
自從去年高考失利,小高父母立刻要求他減少所有課外活動甚至取消周末外出時間,閉門苦讀。久而久之,小高感到眼前的書本仿佛沈重的石頭,壓得他情緒低落,學習效果依舊差強人意,他甚至抗拒學習。
當小高的情緒問題越來越嚴重,父母才意識到異常,最終走進了醫院的心理科。在醫生面前,父母認為小高「叛逆」,不聽話,導致學習困難;而小高則只想逃避學習任務,去玩手機、打遊戲。
「近兩年來,與小高類似的,出現情緒問題並造成學習困難,被家長帶到醫院求助心理科的青少年常常見到。據初步統計,近兩年,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精神心理科門診患者中,約有40%為青少年,心理治療患者中青少年占比約達55%,其中年齡最小的僅7歲。」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精神心理科副研究員魏勝男介紹,不少家長認為,是孩子叛逆、不聽話導致的問題。
然而,孩子的學習困難真的僅僅是因為叛逆嗎?藏在迷霧中的真正「心結」是什麽?
魏勝男梳理了近兩年類似與學習困難有關的青少年情緒障礙個案發現,孩子表現「逃避學習」行為時,其實在釋放壓力大的「求救訊號」。
「訊號」多見為:首先是情緒化,孩子易怒,頂撞家長,甚至老師和同學。然後出現軀體化訊號,自覺身體難受,比如肚子疼、頭疼等,但到醫院檢查卻查不出器質性病變。
在孩子出現這些訊號時,家長往往忽視了,沒有及時帶孩子到心理科就醫幹預。
「心理問題的出現,背後一定疊加著復雜的外界因素影響。我們對一些訴求為‘學習困難’為背景的抑郁、情感障礙青少年患者進行病情溯源時發現,他們的負面情緒已經壓在患者心中有一兩年時間了。若說心病還需心藥治,要拔出制造孩子情緒危機的‘刺’,關鍵在於家庭——家長,在孩子面臨學習困難時,抱怨‘學得很累’的時候,都沒有註意疏導他們的情緒,而是采取 ‘堵’,或限制孩子活動,或繼續加壓。」
當撥開這層情緒迷霧,使用藥物治療可平復波動的情緒,再配以心理治療紓解心結,不少青少年患者經過幾個療程後可以回歸正常生活,逐漸重建自信。
「話療」開解煩悶
與孩子並肩對抗負面情緒
青春期是發展和維持社交和情感習慣的關鍵時期, 專家指出,父母的角色尤其重要,家長應避免溝通誤區。
魏勝男認為,緩解孩子的情緒壓力,首先父母要樹立正確的期望值。「我們遇到過的父母,有的給予孩子厚望,希望孩子考上名校。他們不自覺透過別人家的孩子來比較,導致孩子在自我認同上產生困惑。但實際上,成績、考試並不是孩子人生的全部,家長需要考慮如何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在孩子成長,尤其是青春期這一發展和維持社交和情感習慣的關鍵時期,更應關註孩子的整體健康和成長,接受孩子的實際能力,然後讓孩子在自己能夠承受的範圍內進行學習。同時,確保孩子的身心健康得到關註和支持。」
此外,在珠江醫院心理科進行心理治療的青少年中,親子溝通不佳的情況很常見,要解決孩子的問題,需要家長共同參與,家長調整溝通技巧,能促進「話療」效果,學會「換個說話方式」,對孩子心理減壓有明顯幫助。
專家支招,在家庭交流時,家長需要評估孩子的情緒,並換個角度去應對負面的對話。「比如,當孩子總是說‘自己一定考不上高中’、‘討厭數學,永遠學不會’之類的話時,家長如果回答: ‘你怎麽這麽沒出息’‘不認真學當然不會’,而效果總會適得其反,孩子更加焦慮。為什麽?因為這些話語會加劇孩子的挫敗感。相反,家長可以用一些引導式的問題,比如‘數學哪部份讓你覺得難?我們可以一起看這部份’來幫助孩子具體化問題。」
「孩子失去自信,認為自己達不到要求的時候,家長更應共情和理解:‘我能理解你現在的擔心,升學壓力確實很大。’並幫助孩子逐步完成他們的復習任務,逐漸提升信心,改善效果。在不少青少年心理治療案例中,調整交流方式,往往能起到正面效果。」
治療
治療青少年學業壓力和焦慮
有醫生說中西醫結合方法有效
據了解,中西醫結合治療在青少年的學業壓力和焦慮問題上發揮中醫和西醫的特色優勢,起到「增效減負」的功效。
珠江醫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醫師葛鑫宇分析,西醫治療效果確切、療效肯定。例如透過抗焦慮抑郁藥物幫助青少年緩解焦慮抑郁情緒,改善睡眠品質,提升註意力和學習效率。心理調適能夠緩解因學業壓力導致的生理和心理不適,使青少年能夠更好地應對學習任務。
西藥需要1-2周起效時間,部份患者及家屬擔心藥物的不良反應。中醫註重整體調節,關註身體的平衡與和諧,而且能夠幫助緩解西藥的不良反應。在中醫理論中,學業壓力常常導致「肝郁氣滯」、「肝火旺盛」或「肝郁脾虛」,這些失衡狀態不僅影響情緒,還可能引發一系列身體癥狀。透過中藥調理,可以從根本上恢復體內陰陽平衡,疏通經絡和氣血。
葛鑫宇舉例,如柴胡、白芍、黨參等,能幫助緩解因情緒波動導致的生理不適。而酸棗仁、遠誌、茯神,是具有安神功效的中藥,可幫助青少年穩定情緒,改善睡眠品質。透過補益中藥,如黃芪、人參,增強青少年的免疫力和體質,提升對壓力的抵抗能力。
「中西醫結合治療不僅是中藥和西藥的結合,也是中醫養生理念和心理治療的融合。建議患者適當調整生活方式,以及根據季節膳食調理、中醫養生運動療法、音樂療法、融入自然等方式恢復身心健康。」她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