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釋出的【2024兒童青少年抑郁治療與康復痛點調研報告】顯示,調研中被診斷為情緒障礙的子樣本,首次確診的平均年齡為13.41歲,超四成家長在孩子主動求助3次及以上,才帶其就醫。
「孩子經常提不起勁是抑郁嗎」
「孩子經常發脾氣怎麽回事」
今天是世界精神衛生日
我們一起來關註
青少年心理健康
「我家孩子是抑郁嗎」
面對孩子的情緒變化,不少家長會有疑問「我家孩子是抑郁嗎」。來看央視新聞近日直播中的一些案例↓↓↓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 兒童精神科首席專家 鄭毅:孩子第一天上學出現這樣的問題,可以說是一種應激反應,一種心因性的反應,不屬於嚴重的內源性抑郁,沒有到創傷的層面,這種反應常有。但如果再發展,可能容易出現分離性焦慮。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 兒童精神科首席專家 鄭毅:精神檢查很重要,如果三甲醫院的心理精神科無法滿足解決問題的需要,建議去專科醫院就診。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 兒童精神科首席專家 鄭毅:孩子表現出的癥狀很復雜,可能為躁郁癥。躁郁癥是比較嚴重的心理問題,需要再評估診斷清楚,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積極用藥,及時治療。
青少年抑郁癥
有哪些早期征兆?
應對青少年抑郁癥,需從理解、早期辨識等方面著手,出現以下這些早期征兆應引起重視。
長時間情緒低落,難以體驗到快樂,時常感到憂郁、難過。
對以往感興趣的活動失去興趣,對日常活動缺乏動力。
沒有進行大量體力活動,也常常覺得疲憊、乏力;做事時有拖延的習慣。
情緒轉換突然、情緒波動劇烈,常有憤怒、難過、敵對的情緒。
常常難以集中註意力,完成任務變得困難、耗時更久。
患病期間,青少年常常感到思維變得遲緩,註意力難以集中,記憶力也顯著下降。這種認知功能的減退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表現,導致成績下滑、逃學現象頻發,甚至出現對學習完全喪失動力的情況。
長時間沈迷於社交媒體、電子遊戲、視訊等線上活動,透過虛擬世界逃避現實中的困境和壓力。
如頭痛、胃痛等沒有生理原因的身體不適。
抑郁癥的軀體化癥狀表現為:頭疼、頭暈、肚子疼、惡心嘔吐、心慌、胸悶、手抖等。
青少年抑郁癥患者常透過叛逆、違抗家長和老師等方式緩解內心壓力。隨著壓力的加劇,一些青少年可能會進一步尋求極端的方式來逃避痛苦,比如濫用藥物、酒精,甚至參與其他危險活動。
頻繁表現出自卑或對自己失望,認為自己做不好事情,甚至對未來失去信心,思考問題時傾向於消極、悲觀,常常感到無望,甚至可能談論死亡或自殺。
「我的孩子為什麽會抑郁」
青少年正處於身心發展變化重要時期,面對各種壓力,如巨大的學業負擔和競爭壓力,特別是面臨中考、高考等關鍵考試時,更容易產生焦慮、易怒、抑郁等心理健康問題。
另外,家庭環境與遺傳因素也是引起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因素。家庭不和睦、家庭成員頻繁爭吵、親子關系緊張、缺乏關註和情感支持,都可能增加青少年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風險。
別把抑郁當叛逆!
幾個要點幫孩子走出來
青少年心理健康,雖然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註,但也存在很多人的誤解和忽視。有的人說兒童抑郁癥是矯情、是任性、是叛逆,可這對他們來說都是一種傷害。我們要關註兒童的心理健康,減少心理疾病的發生。
關註青少年心理健康,家長可以從這幾個方面著手:
1、早辨識、早幹預。對孩子進行早期篩查,發現情緒、行為等有異常時,及時追蹤。
2、消除「病恥感」。不少青少年出現心理問題後,學生及家長普遍存在有一種「病恥感」,選擇逃避和掩飾。如果發現孩子有潛在的患心理問題的傾向,要及時就醫,科學診療。
3、在日常溝通中,多鼓勵孩子,提供積極的心理建設和足夠的情感支持,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央視新聞綜合自健康中國、中國青年報等)
©2024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