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我作為特邀輔助,全程參加了一期(從企劃、組織到落地結營)朋友組織的小學生夏令營。當期夏令營將近120個孩子,最小的孩子剛滿6周歲,最大的孩子11歲,孩子們大致按照年齡分為3個營區。
根據我的親身體驗,加上和從事10年以上戶外研學/夏令營研發、帶營工作的朋友溝通,我對夏令營有這樣幾個認識:
1.參加夏令營的好處肯定是有的
可以培養孩子的領導力、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等等, 但是,作用並不大 。
短程的教育產品,與其說培養孩子的某些能力,給孩子本身具備的能力錦上添花的作用更大一些(除了針對考試的輔導班,其他統統沒奇效)。
比如說我全程參與的那一期夏令營,特別直觀的能看到低年級孩子的紀律意識、集體意識明顯比高年級孩子弱;膽大的孩子從頭到尾都開朗大方,膽小的孩子自始至終都不怎麽說話……就算那一周有很多的互動環節、小組活動、老師鼓勵,依然難以啟用他們的互動和表達。
又比如說,很多家長給孩子報集體類的夏令營,都會有這樣一種期待:希望孩子能學會和人相處、大膽表達、具備領導力。
就拿這個領導力來說,我們通常理解的領導力,是孩子邏輯清楚,能把事情看明白;是孩子會表達,把話說清楚;是孩子能領頭,帶著其他孩子一起完成某項任務。而實際情況是,群體活動必定有人帶頭,有人輔助,有人跟隨,孩子平時是什麽樣,到了夏令營基本上還是什麽樣。
如果平時有能力缺機會,到了夏令營確實能展示一把、練習一次,但如果平時就缺能力,到了夏令營,這麽短的時間,做也做不好,學也學不全,練也練不夠。
所以,功夫在平時,培養能力還得靠家校。
2.並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參加夏令營
整個夏令營,除了早前分配的任務,我最主要就幹了兩件事,其中一件就是帶小孩,帶一個6歲的小男孩。
這個小孩從開營第一天就明顯不適應,活動環節不積極,到了休息就縮在一邊,一回宿舍就趴在床上哭著喊「想媽媽」。
剛好,我這個做早教的專業對口,安慰的活就歸我了。然後整個夏令營期間,這孩子就成了我的「跟屁蟲」,只要營區活動結束,到哪都得把他帶著。
由於他的參與度並不高,體驗度也不好,我跟朋友溝通了一下,第二天就跟孩子媽媽溝通,詢問她要不要把孩子接回去,只可惜孩子媽媽依舊希望孩子能留在夏令營,希望孩子能夠學會獨立。
說實話,我能理解這些家長的想法,孩子在家被寵壞了,十分希望能有個地方讓孩子學會獨立和自理。可實際上,這麽做是有些舍本逐末的。因為真正的獨立和自主,應該在安全感充足的環境中習得。
這麽小的孩子被送到夏令營,舉目無親、環境陌生,他的腦子是懵的,他的心裏是慌的,他連本來能做到的事情都做不到了,他幾乎都得靠著老師的照料、室友的關心才能度過那幾天。他除了在想「我怎麽了?我為什麽要在這?媽媽為什麽不要我了?」別的真學不到什麽。
如果孩子連基本的獨立、自理都做不到,到了夏令營也只能「拖後腿」,虛弱本身的自信心,破壞不充足的安全感。
3.參加夏令營有沒有用,有多大用,考驗產品設計,更考研老師的合理處置
那次夏令營的另一件「大事」,就是處理幾個同寢室孩子之間的矛盾。那間寢室一共4個男孩,都在八九歲。瘦瘦的A比較皮,喜歡挑逗別人;胖胖的B,看起來溫和,實際卻不好惹;秉持公正,被另外3個孩子推舉為寢室長的C;以及A的好朋友D。
事情的起因是A摸B的頭,B一把把A推開了,引發矛盾,寢室長調和不了,兩個孩子差點打起來了,引來了老師。
第一次老師介入,三營區的帶隊老師向幾個孩子了解了事情發生的前因後果,然後就讓A和B相互道歉,握手言和。
第二天中午,這兩個孩子又差點打起來了,老師再次介入,了解到事情和前一天的差不多,於是又讓A和B相互道歉、握手言和,但B堅決不同意,說A總是搗蛋,又吵又煩,還總是惹他,堅決要換宿舍,不跟A住一起。A也不高興,說B總是欺負他、推他、打他。老師勸不好了。
於是我們讓一個老師帶著B先到教師宿舍休息,讓A和D到另一個宿舍去串門,我們留在他們宿舍和C了解情況。根據C的描述,A非常的吵,嘰嘰喳喳,故意搗亂,他喜歡看書,但是A吵得他沒法看書……B呢,也有點強勢,提醒了兩次發現沒用就開始動手推打,雖然力氣不大,但確實動手了。可A似乎不信邪,還是喜歡挑逗B。
接著,我們分別找B,以及AD了解事情發生的經過,結果就是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一套說法,這事辦不下去了,卡殼了。
下午,繼續開展夏令營計劃的流程,到了晚飯之後,我們把3營區的孩子們全部集中到了「事發」宿舍,讓大家一起判斷怎麽辦比較合適。
首先,我們給這4個孩子發了一個枕頭,作為「 發言權杖 」,誰拿到發言權杖就可以說話,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看到的事實,沒有發言權杖的人只能聽,就算覺得別人講得不對也不能反對,而必須等到自己拿到發言權杖之後才能說。
整個過程,老師只負責維持紀律和規則,不提供任何意見和建議。
就這樣,一輪、兩輪、三輪,從一開始每個孩子說得都有不少出入,每個孩子都指責別人,到每個孩子都在糾正和補充細節,再到開始相互原諒並反思自己,最後矛盾雙方相互道歉達成和解,4人重新修改宿舍規則,並提出解決和預防的方案。
3營區的孩子都觀摩了一次集體中矛盾化解的技巧和流程。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集體之中充滿矛盾,夏令營的有趣之處,應該就是應對突發狀況的處置。
參加夏令營,與其說孩子能得到能力上的提升,倒不如說讓孩子增加一次特別的體驗。與其說幫助孩子 構建能力 ,倒不如說是幫孩子 整合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