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帶孩子,特別在小學階段的頑皮小學生,除了必要的學校課業需要配合老師盯著外,還要關註到孩子的行為習慣養成,孩子的品性道德教育等方面,家長們經常是弄得焦頭爛額的。曾經做到有個案例,是針對兒童註意力缺陷作的行為矯正,取得一定的成效。後來該孩子長大後也順利考上了本科院校。現將該案例分享如下:
兒童註意力缺陷行為矯正套用案例分享
目前一部份家長對孩子的一些日常行為和功課很不滿意,操心之余,甚至予以打罵。其實很大一部份是沒有意識到孩子正處於兒童註意力缺陷發作期,隨意打罵不但給孩子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傷害,還加重了孩子的癥狀。兒童註意力缺陷又叫兒童多動癥或註意缺陷障礙,這是一種常見的兒童行為異常問題。這類患兒通常智慧正常或基本正常,但是在學習、行為及情緒方面會存在一些缺陷,通常表現為註意力不易集中或集中的時間較為短暫。行為矯正是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之一,在許多領域被廣泛使用,尤其在兒童的行為塑造和改變上,作用更為顯著。
註意力缺陷的表現一般在兒童6歲之前出現,大多數發病年齡在3歲。但是,由於大人往往認為孩子是「淘氣」,所以在學齡前不易發現。可能等到上學以後,孩子受到的約束多了,癥狀突出時才被發現。有些家長覺得這是因為孩子太小,不懂事,這種情況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有所好轉。事實上,一部份兒童隨著神經系統發育日趨健全,坐立不安和多動的表現到青春期會消失。但註意力不集中和沖動行為有時可以一直延續到他們成年,這樣就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學習成績和社會適應能力,而且孩子多動導致的父母及老師對他們的批評、打罵可能影響孩子的心理發育及其人格的形成。與其這樣,不如早發現問題,盡早治療,使孩子幼小的心靈得到愛護。
如果覺得孩子經常出現容易分心、易興奮又易疲勞、作業非常臟亂、粗心大意、丟三落四、不愛惜東西、話多喧鬧、很難遵守紀律、愛冒險等問題,最好能到專科醫院給孩子做個心理檢查,在註意力障礙的初期給孩子調整、矯正和治療,免得影響他們心靈的成長。本案例對1名註意力缺陷的9歲兒童進行行為矯正方法進行實踐套用,透過對其進行家庭觀察、訪談並及時記錄,來探討對此類兒童的輔導方法及輔導的有效性,為相關研究和教育工作提供參考。
一、矯正物件基本情況
該研究物件為小寶(化名),獨子,男,小學二年級,9歲。出生於中等生活水平的城市家庭,家長文化水平均為大學本科。小寶父親工作較忙,每天幾乎沒有時間照顧和管理他的日常生活,母親在下班的時候照顧小寶生活和功課。其他時間主要為保姆照顧其生活與飲食。小寶比較聽話,有一定的自理及自我管理能力,但註意力缺陷行為主要體現為在生活上丟三落四,如,經常衣服穿不整齊或穿反,每次都要糾正;東西亂丟,經常忘了放在哪裏;早起後和睡覺前刷牙沒有養成習慣;要求在家中要穿拖鞋,但是都是要提醒完才穿,一會兒又會打起赤腳,屢犯屢教,屢教屢犯,屢教不改。在做功課時經常出現漏題現象,寫的字也常缺筆少劃,所認的字有相當部份在過一段時間後會忘記掉,考試成績因此而大受影響。其母親對此非常擔憂,希望能想辦法幫助他消除註意缺陷行為,養成嚴謹、細致、專心、註意細節的良好習慣。
二、 矯正過程
(一)尋找原因及確定矯正方法
形成註意力缺陷的原因相當復雜,現在仍然沒有定論,遺傳因素、腦部損傷、神經生理問題、金屬元素中毒都有可能造成註意力缺陷。其中,父母們註意夫妻間的關系,保持家庭的和睦,學習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引導孩子,給孩子做出楷模的作用,都能減少孩子出現註意力缺陷障礙的可能性。另外,盡量給孩子吃自然、綠色的食品,少吃有食物添加劑和食用色素的食品也有好處。
一般而言,兒童在註意力的保持與集中方面總比大人差些。由於腦神經的不成熟,心理上的幼稚,兒童面對自己不喜歡的課業時,其註意力往往不能很好地專註;同時,他們沒有對學習的收益與後果產生預期,自我克制能力差。因而,如果兒童不專心聽講的時間只有課上的一小部份時間,這屬於成長中的正常情況,不必大驚小怪。
即使兒童經常不能專心聽講,比同齡兒童相差許多,也不可給他們扣上多動癥的帽子。絕大多數這類兒童並非真正的「註意力缺損」,而是某一項或多項學習能力的落後而引起的註意力集中短暫。只有極個別的孩子,是真正的腦功能輕微失調而導致的無法專心聽講。這類兒童外表上與正常兒童無異,在一對一的教學或談話中也不會表現出註意力不集中的現象,而在集體上課和集體活動中,或無人監督的自習課上,他們便無法集中自己的註意力去完成作業或任務。這類兒童專註一段時間就會覺得疲倦或無法忍受,只有經常變換活動,才覺得好受。個別兒童甚至無法專心於看電視等娛樂性活動,即使在他們自己喜歡的活動上,也不能長久集中其註意力。
(二)註意力缺陷癥狀的鑒定:
由於下列註意力缺失癥狀中,必須有6種(或6種以上)癥狀在過去6個月內持續出現,而且其程度與孩子年齡該有的發展不成比例且不合常理:
1、常常無法專註於細節,或在做學校功課、家庭作業及進行其他活動時,常因為粗心大意而犯錯。
2、常常無法長時間專註於所做的事情或遊戲上。
3、別人對他說話時,似乎常常不專心聽。
4、常常不完全按他人的指示行事,並且不把自己的學校功課、其他事情或工作義務完整做完(不是因為叛逆行為或理解力不足的緣故)。
5、常常無法有系統地做事情和活動。
6、常常逃避、厭惡,或心不甘情不願地執行需要持續花費心神的任務(如在課堂上或做家庭作業時)。
7、常常遺忘做事情或活動所需的工具(例如玩具、作業本、書或文具用品)。
8、常常因為外在事物而分心。
9、日常生活中老是忘東忘西。
透過對家長和孩子進入訪談及對孩子的功課情況的考察,小寶確實屬於註意力缺陷的孩子,但程度較輕微,屬於可以運用行為矯正來治療的案例,
(三)持續進行深入訪談,了解到小寶註意力缺陷行為的原因可能是:
1、孩子認為從頭到尾完整地做完一件事情是件麻煩的事,很煩。
2、不妥行為出現後,家長由於都較忙,沒有及時進行教育和更正,使孩子在長期隨性的生活習慣中形成無所謂的觀念。上小學以後,即使這些行為非常的明顯,也沒有引起家長足夠的重視。
3、孩子放學回家後,戶外活動較少,呆在電視前的時間相對較多,可以長時間相對專註地呆在電視機前、甚至對動畫片出現入迷的程度,另一方面,其對生活和學習上的事情相對來說更是不太關註。
4、父母親經常為孩子的事情或家庭瑣事吵架或冷戰。
透過深入分析發現:
孩子認為「從頭到尾完整地做完一件事情是件麻煩的事,很煩」與其母親沒有教孩子完整地做完一件事情的模範行為有關,其母親本身對家務事的處理也是較為粗放,即個案沒有獲得正確地獲得做好每一件生活自理事務的技能(也就無法習得正確的模仿)。所以在本研究中運用行為技能訓練來幫助個案獲得正確的生活自理事務技能。
不妥行為出現後,家長由於都較忙,沒有及時進行教育和更正,說明個案沒有養成良好生活和學習習慣,需要每天練習,並逐漸用好的行為替代不良的行為,使良好的行為變成一種習慣。所以本研究決定采用代幣制的方法來幫助個案養成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習慣。
孩子對長時間專註於看電視(動畫片)的危害沒有正確的認知,生活單調,缺少其他內容豐富的活動,缺少興趣和學習的動機。所以本研究還采用認知行為矯正方法,向個案傳授註意生活細節的重要和學習知識的重要性,培養其對感覺統合訓練的興趣,改變其只對電視動畫片專註的錯誤的認知,使其建立強烈的知識(技能)學習動機。
至於父母親經常為孩子的事情或家庭瑣事吵架或冷戰而影響了孩子做事情的註意力,應該避免在孩子面前出現激動爭吵(爭辯)行為,在家庭中營造和睦恩愛的家庭氛圍,使孩子不用在潛意識中擔心家庭出現變故對他的生活造成災難性的影響。
三、矯正過程
(一)本研究采用AB研究設計。
AB研究設計先進行1周的觀察,此為基線期;然後進行1個月的行為矯正,此為治療期。透過基線期和治療期註意力缺陷事項的次數記錄比較及追蹤期的訪談,探討治療對個案的有效性。但家長的密切配合非常重要。在一周內,對小寶進行九大方面註意力缺陷癥狀的觀察和記錄其每項行為的出現頻率,確定其註意力缺陷的程度等級,作為基線期。
(二)實施矯正步驟
第一步:改變錯誤認知。在取得孩子雙方父母的支持和配合下,要求大人要避免在孩子面前對家庭問題進行討論或爭吵,並在適當的機會,告訴孩子,大人爭吵只是為解決問題,或者是對孩子的教育觀點不同以引起的辯論,目的都只有一個,父母親都是要為孩子好;在行為技能訓練之前,研究者讓母親對個案進行每一項日常生活細節知識的傳授,很嚴肅地告知孩子生活細節的重要性和不註意生活細節的危害性及可能產生的嚴重後果,以及做功課認真細致的重要性。
第二步:行為技能訓練。包括研究者分步驟示範目標行為(包括從早上起床後到上學前所必須做的事項、放學回家後的功課和玩耍之間的時間觀念、睡覺時間、以及在玩具收拾、看電視的時間限定、做作業的時限及作業完整程度、學習用品的收拾等方面),個案分步驟模仿、研究者邊示範邊指導、個案演習、研究者反饋。研究者安排母親一起在場,觀察標準的生活事項技能,以便在家指導個案。
第三步:使用代幣制。研究者與個案及其家長一起協商如何使用代幣制來幫助孩子逐步養成細心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第1周兌換代幣的時間由個案自己決定,可以每天1次,也可以積累足夠的代幣後向媽媽兌換。從第2周開始,兌換代幣的時間為1周1次,規定在每周日20∶30向媽媽兌換。1個月後,兌換時間改為1個月一次。
第四步:結合有效的訓練活動。本次行為矯正為孩子選擇了硬筆書法、遊泳和每周一次到有公園玩戶外活動(以所獎勵的代幣兌換,玩滑梯等),提高孩子感覺統合的訓練機會。家長還應讓兒童有計劃地參加體育鍛煉和遊戲活動,如走平衡木、剪紙、擺積木、玩泥巴、走迷宮、溜冰以及各種球類、體操等活動。
(三)外部環境支持:
註意力缺陷行為在日常生活矯正過程中,家長配合註意在學習方面的兩個重要的外部環境支持:
1、給孩子提供一個比較安靜的學習環境。應在孩子的房間裏,盡量少給孩子呈現與學習無關的刺激,因為這種孩子很容易受無關刺激所吸引。在孩子做作業時,家長最好關上電視,不要大聲說話,以免打擾孩子。
2、培養孩子對事物廣泛而持久的興趣。人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時,總會很投人、很專心,小孩也是如此。孩子對事物的興趣越濃,其穩定、集中的註意力就越容易形成。培養兒童的興趣,可采取誘導的方式。如培養兒童的識字興趣,可以利用小孩喜歡聽故事的特點,給小孩買一些有文字提示的圖畫故事書,讓孩子一邊聽故事一邊看書,引發孩子的識字興趣,然後用卡片、積木教孩子拼、認一些簡單的象形字,從而使孩子的註意力在有趣的識字活動中得到培養。
3、註意培養孩子閱讀文字書的能力。這種孩子一般都伴有不愛閱讀文字、愛看帶插圖的書的習慣。許多註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已經上高中了還總是看卡通書。家長尤其要培養孩子快速閱讀的習慣,要讓孩子借助上下文猜測不認識的字的意思。
三、矯正結果與評估
(一)觀察期:
孩子在觀察期各種註意力缺陷行為相對較為突出,母親命令他及時改正後,下次仍是需要提醒。
(二)治療期:
1、與孩子約定好四個兌換準則:
1)盡量詳細地羅列並口頭講解,什麽樣的行為得到代幣,什麽樣的行為扣減代幣;
2)前期一周兌換一次,換取小價值計畫,一個月後,累積換取較高價值的計畫;
3)好習慣但是屬於「本該如此」的行為獎勵較小的代幣,但如果違反的話,將會逐次加重扣減;「突出表現」的良好行為,加重獎勵數量,如果不能達到不予扣減。
4)孩子的學習成績成為代幣分值的「變壓器」,獲得優的成績將能夠使代幣的分值成倍增長,如果成績在中以下,將扣除一定的代幣。
2、治療記錄:
孩子的各項粗心行為在代幣使用的第一天突然下降,其原因是孩子記住了正確的生活細節,同時可以透過正確的行為獲得代幣得到獎勵,如果出現遺忘時及時給予提醒並扣減較少數量的代幣。及時強化比延遲懲罰更為有效。孩子對記錄其行為獎勵及懲罰的代幣記錄本很在意,做了好事後還會記住向家長報告,要求家長馬上登記在冊。與孩子約定好一周兌現一次,家長信守承諾,在周末將結算的代幣兌換成孩子要求的同等價值的物品。3周後,孩子在生活細節方面經常在要粗心的時候能有意識的及時糾正,同時在做作業時粗心的現象大為減少,考試時因為粗心而扣的分數大為減少,成績很快上升。
(三)追蹤期:
根據孩子的實際有意識的好習慣情況,確定半年後停止代幣,進行入追蹤期。孩子各項生活行為基本保持穩定,但在結束治療後的第1周有較明顯的下降,可能是個案對失去獎勵的一種敵對行為,也可能是習慣的養成需要更多的時間。結果證明,結合使用改變認知、行為技能訓練和代幣制3種方法矯正註意力缺陷兒童行為是有效果的。
四、矯正結論與建議
(一)透過本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1、對兒童進行註意力缺陷行為矯正時,可根據兒童實際情況,將認知療法、行為矯正等多種治療技術結合使用,效果更好。
2、對兒童進行行為技能訓練時,如果目標行為較復雜、兒童年齡較低,研究者要分步驟進行示範,要視兒童的接受程度而定,這樣的示範才會有效。
3、治療中,家長的協助和支持至關重要,家長不僅承擔著觀察者的角色,而且還是監督者、指導者和鼓勵者。家長對兒童的言語贊揚、親切擁抱都是很好的強化物。
4、選擇合適的強化物是治療的關鍵。由於不同家庭經濟條件不同,有時很難有自己的零花錢和喜歡的玩具,所以選擇零花錢、玩具車、羽球拍等作為強化物,可以更大程度地強化目標行為。有時,玩具使用不當也容易引起孩子的註意力不集中。現在一些高級的自動玩具一按開關就能開動,太簡單孩子也往往很容易對這種玩具失去興趣,他們的興趣自然會不斷轉移,因此要挑選一些傳統的玩具如七巧板、積木、九連環等也很重要;同時要註意不要讓孩子一次玩很多玩具,一般來講不要超過3件,從而培養專註的良好習慣。
(二)本矯正方法較為簡單,存在一些不足之出,建議在實踐過程中註意以下方面:
1、使用代幣制時,除要選擇合適的強化物之外,還要註意停止使用代幣可能出現的問題。建議實施代幣制時,一開始使用連續強化,當目標行為有規律地出現時,可加入間歇強化來維持目標行為,如固定比率程式或可變比率程式。
2、在矯正治療結束後,要註意目標行為的泛化。要逐步培養兒童的自我控制能力。要排除外來幹擾,維持長時間的、集中的註意力,必須具備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培養孩子的自制力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計劃地進行。家長可以從幫助孩子控制外部行為做起,要求孩子在一段時問內專心做一件事,不要一會兒幹這,一會兒幹那,如不要邊吃飯邊玩;看書、繪畫時要保持正確的姿勢、不亂動、不亂摸。還可以讓孩子透過某項專門訓練,如練琴、書法、繪畫來培養自制力。訓練時最好固定時間、固定地點進行,因為這樣可以形成心理活動定向,即每當孩子在習慣了的時間和地點坐下時,精神便條件反射似地集中起來。
作者簡介:
【美】詹姆士·克利爾(James Clear)
美國著名習慣研究專家,習慣學院創辦人,【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詹姆士·克利爾創辦了著名的習慣學院,該學院後來成為許多渴望培養良好生活和工作習慣的組織和個人的首*培訓平台。眾多財富500強公司和成長中的初創企業選派其領導人和普通員工來這裏參加培訓,總共有10,000多名領導人、經理、教練和老師從習慣學院畢業。其個人區域網絡站http:// jamesclear.com 有近50萬訂閱使用者,每月存取量達到了數百萬。
內容簡介:
1.為什麽「習慣改變命運」?因為個人40%~50%的行為取決於無意識的習慣。
習慣形成需要4步:提示→渴求→反應→獎賞。提示觸發渴求,渴求激發反應,而反應則提供滿足渴求的獎賞,並最終與提示相關聯。這4個步驟一起形成了一個神經反饋回路——提示、渴求、反應、獎賞;提示、渴求、反應、獎賞——並最終讓你養成自然而然的習慣,由此構成完整的習慣迴圈。
美國著名習慣研究專家、習慣學院創始人詹姆士·克雷爾根據習慣形成的4個步驟,總結了相對應的培養習慣的4大定律:讓它顯而易見;讓它有吸重力;讓它簡便易行;讓它令人愉悅。本書透過這4大定律、56個具體案例,幫助你快速養成良好的習慣,同時利用這4大定律的反面,可以幫助你戒除不良的習慣。
2.樊登讀書創始人樊登博士傾力推薦。樊登博士在樊登讀書app等系列媒體中錄制視訊、音訊等傾力推薦,「形成習慣需要四步:提示→渴求→反應→獎賞。
3.英文原版豆瓣評分高達8.8分,中文版評分高達8.6分。
4. 羅輯思維、吳曉波頻道、書單、得到等超級大號鼎力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