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廣州代表團審議省政府工作報告 建真言 獻良策 促發展

2024-01-24新聞
立足人才發展,關註更加公平更高品質教育;立足灣區共融,建議加強穗港企業市場準入軟聯通;立足南沙開放,主張打造大灣區國際仲裁開放性平台……1月23日下午,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廣州代表團審議省政府工作報告。
回望2023年廣東省的成績,代表們倍感振奮;展望2024年新征程上的藍圖,代表們豪情滿懷。
談感想、說變化、建真言、獻良策,來自各行各業的代表圍繞超大城市精細化治理、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百千萬工程」實施、南沙高水平開發開放等事關廣東、廣州改革發展的重大課題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代表們紛紛表示,報告匯聚起全省人民共謀發展的共識,將把大會激發出來的熱情轉化為推進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省人大代表董可:
從化力爭2027年規上工業總產值達千億元
廣東省人大代表、廣州市從化區委書記董可表示,從化作為「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縣,將做到「三年目標瞄準兩年幹」,力爭今年各項工作取得紮實成效。
深入挖掘特色產業突破口,從化正以特色發展推動縣域「優勢塑造」。董可表示,著眼引入生態友好型、高附加值的綠色產業,從化制定實施「1+3+5+N」產業政策體系,深挖細查從化的「隱形冠軍」。據透露,去年從化工業投資連續5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速,規上工業總產值、固投同比分別增加9.1%、12.5%,今年力爭規上工業總產值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2027年達到1000億元左右。
作為全國唯一的縣域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從化正以全要素整合推動各鎮「結構調整」。分類分片推進10個重點示範片區、97個整治計畫,預計帶動投資400余億元。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從化以永續發展推動鄉村「動力增強」。全力推動富民興村,在去年全面消除集體經營性收入10萬元以下的村的基礎上,今年努力提高到20萬元以上。紮實推進農房建設試點,去年超額完成1030棟「赤膊房」改造,今年將全面鋪開整治,力爭提前完成2萬多棟的任務。
從化推動廣州國家版本館周邊風貌提升,將最佳化提升範圍從原來的0.15平方公裏拓展到5.2平方公裏。高品質打造溫泉總部集聚區,加快香港賽馬會從化馬場二期、國際交往花園建設,擴大從都國際論壇、世界生態設計大會影響力,面向高價值人群引進品牌酒店計畫,打造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省人大代表劉濤:
加快把南沙建設成為國際商事仲裁首選地
「政府工作報告對南沙進行了專門部署和特別強調,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南沙開發開放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盼。」廣東省人大代表、省律師協會副會長劉濤認為,要將南沙打造為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台,關鍵是要抓住與港澳規則銜接、機制對接。
他表示,【南沙方案】出台之初,廣州市大力支持廣州仲裁委以分支機構南沙國際仲裁中心為依托,謀劃將南沙打造為國際仲裁先行地,努力將「一國兩制三法域」從「制度之異」轉化為「制度之利」。
廣州仲裁委在全球先發互聯網仲裁推薦標準「廣州標準」,已入選國務院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最佳實踐案例」,並獲聯合國貿法會官網推介。2023年,廣州仲裁委聯合金磚國家頭部仲裁機構,釋出【仲裁合作南沙共識】,已經獲30家國際機構認可。
「多措並舉讓廣州仲裁委公信力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去年總標的額位列全球前十,覆蓋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逐漸步入世界頭部仲裁機構行列。」劉濤建議,支持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仲裁聯盟實體化運作,加快推動南沙深化粵港澳仲裁合作,加快把南沙建設成為國際商事仲裁首選地,打造大灣區國際仲裁開放性平台。
◎省人大代表李陽:
大灣區有能力培養出積體電路行業龍頭企業
「過去一年,廣東省高品質發展實作新進步,科技自立自強能力不斷提升,制造業當家越做越強。」廣東省人大代表、廣州慧智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李陽表示,在全力打造中國積體電路第三極,深入實施「廣東強芯」工程中,廣東省已經在高端模擬、化合物半導體等特色工藝方面布局了一批重大產線計畫,比如粵芯三期等。
李陽所在的慧智微電子去年成功在科創板上市,是廣州第一家上市的芯片設計企業。
李陽表示,芯片的產業發展規律是需求牽引發展,競爭推動進步。粵港澳大灣區是半導體市場集中區域,是消費類電子行業、新能源汽車行業、智慧家電生產制造中心,在龐大的市場需求和保障供應的預期下,大灣區有能力、有機會培養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積體電路企業,尤其是對全產業鏈起到帶動作用的積體電路設計企業。
李陽建議,在粵港澳大灣區形成智慧城市、智慧機器人和自動駕駛的領先套用和產業協同,實作產業牽引,「人工智慧的大規模套用是後續10年的主要產業推動力,而智慧城市、智慧機器人和自動駕駛是人工智慧重要套用領域」。
◎省人大代表劉智成:
加速推進「軌域上的大灣區」建設
「廣州地鐵今年將加速推進‘軌域上的大灣區’建設。」廣東省人大代表、廣州地鐵集團總經理劉智成表示,過去一年,廣州地鐵如期實作多條地鐵、城際路線開工、開通,全年完成重點計畫投資861億元,實作營業收入141億元。今年,廣州地鐵將繼續發揮重大計畫壓艙石的作用,全面推進在建的23條654公裏的地鐵和城際路線的建設。
其中,地鐵建設方面,今年將開通三號線東延段及首條環線十一號線,實作地鐵營運總裏程超過700公裏;城際鐵路方面,由廣州地鐵集團牽頭營運的城際計畫將達21條(段)、938公裏,今年將開通廣佛南環、佛莞、廣清北延段、新白廣等4條城際。
「昨晚,我們剛剛完成了莞惠、佛肇城際營運交接,下一步將與廣佛南環、佛莞城際實作‘四線’貫通營運。」他說。
以公交化營運為導向,廣州地鐵積極推動廣東在「四網融合」開發中率先實作突破。「廣清城際鐵路積極探索‘城際鐵路公交化營運模式’。」劉智成表示,在提速、便民的基礎上,實作「安檢互認」,旅客在花都站與廣州北站換乘無需二次安檢。
近年來,城際鐵路逐漸成網營運,運輸能力和服務水平大大提升。他建議,沿線各個城市加快城際軌域交通站點周邊片區規劃,以城際樞紐為核心圈層式推動土地出讓,著力推動交通樞紐向經濟樞紐轉變。
如何讓出行「安全、高效、有溫度」?劉智成表示,2023年地鐵客流快速回暖,日均客運量達857萬人次。廣州地鐵特別聚焦「一老一小」和殘障群體,讓地鐵更友好、更有溫度,持續推進適老適幼無障礙設施改造,打造「全齡友好型地鐵」。
◎省人大代表林偉洪:
打造現代化教育新高地,建設高品質教育體系
「2024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對‘發展更加公平更高品質教育’進行了專門部署,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對全省教育系統幹部師生的充分信任和殷切期盼。」廣東省人大代表、廣州外國語學校黨總支書記林偉洪表示,廣州教育總體實作教育現代化,建設公平卓越、活力創新、開放包容的廣州教育新體系,形成全面、協調、高品質發展的廣州教育新格局,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示範城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如何發展更加公平更高品質教育?林偉洪提出努力打造現代化教育新高地,廣大中小學校必須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努力建設高品質教育體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林偉洪建議,堅定推進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廣州應緊緊圍繞國家中心城市、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的定位,著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完善創新人才脫穎而出機制,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品質。此外,應加快助力職業教育提質培優,省、市應深化職業教育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增強職業教育適應力和吸重力,不斷開辟職業教育新賽道,努力培養大國能工巧匠。
◎省人大代表賀冬貴:
建議為鄉村打造文旅「人設」
今年冬天,哈爾濱熱度暴漲,成為國內旅行目的地的「頂流」。在廣東省人大代表、廣州市白雲區大源街大源村黨委書記賀冬貴眼中,借鑒哈爾濱的經驗做法,打造文旅「人設」是可行之道。
據介紹,大源村是一個擁有山、水、林、田資源的村莊,交通區位優勢明顯,發展文旅產業具有獨特的優勢。同時,村內轄內有25家電商產業園,從業人員約3萬人,是遠近聞名的「大麥克」村。
像大源村這樣有著鮮明特色的鄉村,可設計文旅「人設」。賀冬貴建議,充分發揮「大源鄉村振興示範帶」的先行探路和引領示範作用,加快大源洞文旅核心區招商引資,打造一個集文化、研學、休閑、娛樂、飲食、康養和度假等功能於一體的文旅產業。目前初步規劃設計已完成,相關留用地選址落地、招商開發、綠色低碳產業發展還在不斷探索中。
賀冬貴還建議解決擁堵問題,更好改善周邊發展環境,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省人大代表王斌:
推動廣東與香港規則銜接、機制對接
「應加快廣東與香港在企業市場準入和人才準入的規則對接。」廣東省人大代表、普華永道廣東省市場主管合夥人王斌就廣東與香港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提出建議。
她舉例說,「對內地企業和港資企業‘同事同標’,在大灣區範圍內取消港資企業市場經營準入、政務服務電子化、政府采購以及權益保護等方面的差別化待遇。」
王斌還建議逐步擴大廣東與香港專業人才在執業資格和職稱認定的互認範圍,透過廣東省完成境外職業資格執業便利清單等對接工作,使更多香港專業人才參與到廣東的經濟開發中。
「香港的專業組織負責人每年在各種國際活動上,為香港開展營商環境推廣和招商引資,推動香港與世界各地建立資源網路。」
了解專業組織重要性的王斌建議廣東加快推動粵港澳專業組織之間對接、合作,共同服務於大灣區的專業領域行業監管、治理,同時支持廣東與港澳各類專業組織開展國際化交流活動,借助港澳專業機構國際網路,實作內地專業服務與國際對接。
「作為來自專業服務業的代表,在與不同機構、不同行業的聯系中,我們正致力發揮推動粵港澳規則銜接、融合發展的作用。」王斌表示,接下來他們將服務各地政府、企業參與國際交流,講好中國故事、大灣區故事、廣東故事。
◎省人大代表周曉雲:
做好花卉「土特產」文章 擦亮「花城」名片
廣東省人大代表、廣州花卉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曉雲表示,過去一年廣東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百千萬工程」、科技創新、綠美廣東建設等方面,均交出了高品質發展、走在前列的優異答卷,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實踐邁出堅實步伐。
「花卉業是綠色高效產業,更是綠化環境、美化生活的美麗事業。」周曉雲表示,花卉業已成為廣東實施「百千萬工程」和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重要抓手。
周曉雲在調研中發現,全省還有5個花卉重點發展縣沒有布局產業園,存在整體產業鏈條較短和前端科技研發與投入弱、花卉業整體發展環境還不夠優等短板。為此,她建議進一步完善全省花卉產業布局,分步建設四會、遂溪、普寧、汕頭、珠海5個市縣的省級花卉產業園,以特色花卉產業帶動當地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
此外,周曉雲建議做大花卉產業集群和做強花卉產業鏈,加強頂層設計,引入大國有企業,以全鏈條推進「廣州從化花卉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產業融合發展為試點,抓住「從化全域土地整治試點」「大力發展大城市周邊縣域經濟」的契機,高標準打造從化花卉產業集群。透過強強鏈,補短鏈,延長鏈,做好花卉「土特產」文章,擦亮廣州「花城」名片。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賈政、魏麗娜、何瑞琪、許曉芳、葉作林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李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