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高鐵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共建「一帶一路」·第一現場)

2024-01-24新聞
來源:人民日報
在諾維薩德火車站,一列高鐵列車進站停靠。本報記者 劉仲華攝
施工人員正在進行橋梁施工作業。劉瑜欣攝
諾維薩德火車站遠景。米洛拉德攝
施工人員正在進行搗固作業。劉瑜欣攝
一列高鐵列車行駛在貝爾格勒薩瓦河大橋上。李剛鈺攝
行駛中的「索科」號高鐵列車。李剛鈺攝
匈塞鐵路是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的旗艦計畫,是歐洲交通走廊和中歐陸海快線的重要工程,也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歐洲發展戰略對接的重大計畫,自開工以來就廣受關註。
2022年3月19日,塞爾維亞境內貝爾格勒至諾維薩德段(以下簡稱「貝諾段」)率先開通營運,這一新路線不僅給當地民眾帶來出行便利,也使塞爾維亞跨入高鐵國家行列。數據顯示,貝諾段開通一年多來,已累計發送旅客超590萬人次。
「雙城生活」成為新選擇
清晨,貝爾格勒中央火車站月台上,候車人群井然有序,都在等待「索科」號列車。在塞爾維亞語中,「索科」意為隼——一種以速度著稱的鳥類。率先通車的匈塞鐵路貝諾段,給旅客們帶來了「索科」般的速度體驗——從貝爾格勒到諾維薩德僅需30分鐘。
記者隨著人流,踏上了這趟駛往諾維薩德的列車。從貝爾格勒駛出不過10分鐘,車廂內螢幕顯示時速已達200公裏。乘客斯特凡·阿茲莫維奇是一名電氣工程師,他告訴記者,他住在貝爾格勒,在諾維薩德工作,每周至少兩次往返於兩城之間。
「有了這條新路線後,塞爾維亞最重要的兩個城市間的距離大大拉近,高鐵改變了我們的生活。」阿茲莫維奇說。
塞爾維亞鐵路公關部部長史坦尼薩夫列維奇對此深有感觸,「在高鐵開通之前,民眾來往貝爾格勒和諾維薩德,首選是自駕,其次是大巴,很少會選擇火車。現在越來越多人開始習慣乘坐高鐵,它很舒適,讓出行更安全、更便捷。」
米麗卡是匈塞鐵路計畫的塞語轉譯,經常在貝爾格勒和諾維薩德間通勤。她介紹,從貝爾格勒到諾維薩德,高鐵單程車票只需不到5歐元,使用月票更劃算。如果自駕,過路費、油費和停車費總共要花十幾歐元,並且耗時一個多小時。
在諾維薩德火車站,始建於1964年的候車大廳正在進行擴建,以滿足高鐵開通後不斷增長的客運需求。
諾維薩德地區鐵路基礎設施負責人斯莫維奇帶著記者參觀車站歷史陳列。他介紹,原有的匈塞鐵路路線建於1883年,已經嚴重老化,部份路線停止營運,可執行路段時速不足40公裏,而且列車經常晚點。隨著貝諾段高鐵的開通,情況發生了巨大變化。
「現在我們每日旅客穩定在8000至1萬人次,周末人會更多。一早乘坐高鐵去貝爾格勒上班,晚上回到諾維薩德,已經成為很多人的選擇。」斯莫維奇說。
匈塞鐵路計畫塞籍總工程師米蘭·巴諾威治也過著「雙城生活」。他每天清晨乘車來到諾維薩德上班,晚上再回到貝爾格勒的家。「很多人像我這樣在兩個城市間通勤,人們的生活因高鐵而更加便利,我很高興參與了這項工程建設。」巴諾威治說。
實作中國技術方案落地歐洲
在貝爾格勒車站,排程室裏的工作人員密切關註著大螢幕裏列車的執行狀況。匈塞鐵路的列車執行控制系統都來自中國,排程人員大都在中國進行過培訓,這是中國自主化列車執行控制系統裝備首次在歐洲成功套用。
匈塞鐵路塞爾維亞段計畫工程管理部(以下簡稱「計畫部」)負責人張小華介紹,作為巴爾幹地區首條設計最高時速200公裏的鐵路計畫,匈塞鐵路采用歐洲標準建設,線上線下設施裝置均滿足歐盟鐵路互聯互通(TSI)技術規範要求。
為實作中國與歐盟鐵路技術規範對接,中國參建團隊打造了匈塞鐵路ETCS—L2(歐洲列車執行控制系統)實驗室。這是中國企業在海外建成的第一個高鐵列車執行控制系統實驗室,通訊訊號核心裝置全部采用中國自主化產品,符合歐盟相關技術標準,並透過2000多項符合性認證需求,取得71項認證證書。
除ETCS—L2外,在匈塞鐵路建設過程中,中國自主研發的全電子聯鎖系統、排程集中系統、訊號集中監測系統、道岔缺口監測系統、中國高鐵橋梁整孔簡支箱梁技術等,都透過歐洲標準符合性驗算、互聯互通技術認證,實作了中國鐵路技術和裝備的「走出去」。
巴諾威治從匈塞鐵路計畫開始時就加入了計畫團隊,參與了幾乎所有建設環節。談及和中國同事合作的經歷,他說,「我從他們那裏學到了很多,我和其他塞爾維亞工程師也幫助中國同事解決了很多本土化的問題,我們的合作非常愉快。去年,我兩次前往中國,也乘坐了中國高鐵,印象深刻。」
目前,已有兩批共計40余名塞爾維亞技術人員赴華接受培訓,這為塞爾維亞培養了一批掌握世界先進鐵路技術的年輕技術骨幹,讓塞爾維亞鐵路行業煥發出勃勃生機。
助力塞爾維亞現代化建設
在諾維薩德車站外不遠處,匈塞鐵路諾維薩德至蘇博蒂察邊境段(以下簡稱「諾蘇段」)已啟動軌域鋪設工作。計畫部預計,諾蘇段將於2024年底竣工,屆時匈塞鐵路塞爾維亞段將全部建成。
「得益於中方提出的合作設想,匈塞鐵路建設已成為塞爾維亞現代化建設的一部份。」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在視察諾蘇段施工現場時說。他對塞中兩國建設者盡一切努力加快計畫建設表示感謝,並對目前取得的成果感到驕傲,也期待兩國透過共同努力取得更多合作成果。
塞爾維亞總理布爾納比奇高度評價匈塞鐵路對塞爾維亞發展作出的貢獻。她說,匈塞鐵路貝諾段成為塞爾維亞進一步發展的重要轉折點。
塞爾維亞官方數據顯示,匈塞鐵路貝諾段開通一年多來,日均開行旅客列車50多列、日均發送旅客超8200人次,最高日發送旅客1.44萬人次,累計發送旅客超560萬人次。在貝諾段開通不到半年時間,到訪諾維薩德的遊客同比增長一倍多,當地旅遊業率先體驗到高鐵紅利。
塞爾維亞國際政治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伊沃娜·拉傑瓦茨長期關註共建「一帶一路」相關議題。在她看來,塞爾維亞需要現代化的鐵路來助力國家整體發展。匈塞鐵路不僅便利了塞爾維亞境內交通,更聯通了歐洲大陸,提高了貨運運力和通行能力。「這條鐵路對於歐洲整體發展非常重要。同時,匈塞鐵路建設也為當地提供了很多就業崗位。高鐵經過的地區,逐漸有了更多發展機會。」拉傑瓦茨說。
巴諾威治表示,盡管距離諾蘇段通車還有一定時間,但已經有不少歐洲的貨運公司來到諾維薩德,就未來透過匈塞鐵路開展貨運進行投資布局。「等匈塞鐵路全部建成後,從塞爾維亞貝爾格勒到匈牙利布達佩斯只需要3個小時,這將根本改變地區交通和物流方式,我相信這對塞爾維亞的經濟和就業都是好訊息。」巴諾威治說。(本報記者 李 強 顏 歡 謝亞宏 劉仲華)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24日 第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