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杭瑩 符暢 詹淑真
寒流未能擊散暖意,廣東省兩會正如火如荼進行中。1月23日,廣東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上傳來了令人振奮的訊息:2023年廣東地區生產總值達13.57萬億元、增長4.8%,是全國第一個突破13萬億元的省份。
在上午的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釋出後,來自企業界的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心潮澎湃。代表、委員們紛紛表示,廣東正在積極搶抓產業制高點、助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共同奏響強信心「新粵章」。
省人大代表關正生:進一步擴大投資
聽完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後,省人大代表、廣東遠航酒業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關正生深感振奮,「2023年,廣東實作了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3萬億元,增長4.8%,這是全省上下一心、實幹苦幹後取得的成果。」
對於當前的經濟環境,關正生充滿信心。在他看來,短周期內,如何樹立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信心,需要政府、產業各界共同出力。關正生透露,今年遠航酒業除在原生產基地外,還在佛山高明、雲浮共3個基地同時投資,並計劃在未來5年內投資超10個億。
「這是我們公司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投資,我認為當前是企業實作高品質發展、轉型升級非常好的擴大投資的機會。所以我們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是進一步擴大了投資。」關正生說。
省人大代表王斌:挖掘廣東潛力「小巨人」
「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裏,以制造業為代表的企業家在政府政策支持、產業扶持下奮勇前進,取得了良好的成績。2024年同樣充滿信心。」省人大代表、普華永道咨詢服務(廣東)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斌表示。
今年省兩會,王斌帶來了2份建議,分別是關於加快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和廣東如何圍繞粵港澳大灣區,更好與香港進行產業協同發展。
面對新的高品質發展要求,王斌建議,廣東要創新挖掘潛力「小巨人」的渠道,支持鏈主企業推薦申報及培育「小巨人」,推動全產業鏈協同融通發展。與此同時,針對廣東企業的市場特性,她提出,可以專精特新母基金為紐帶,借助資本以投代招、做大市場。
省人大代表黃清華:在挑戰中尋找機遇
「今天聽了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了以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百千萬工程’等,這是積極的訊號。作為企業家,我們有信心去面對困難,在挑戰中尋找機遇。這兩年,我們企業還在持續投入,希望提升產品品質,打造‘粵字號’品牌,進一步擴充套件國內外銷售市場。」廣東省人大代表、韶關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清華說。
深耕食用菌產業多年,黃清華帶動了不少農戶種植蘑菇。 結合自身的實踐經歷,黃清華認為:「過去二十幾年,我們重點圍繞‘種’下功夫,但在怎麽做、如何賣方面涉及較少。未來,一定要提升品質和打造品牌,讓農產品符合時代潮流和消費者需求。」
省政協委員謝萌:經濟發展增強消費信心
「我們對廣東今年的經濟發展十分看好,信心也非常充足。」省政協委員、廣州市正佳科技服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謝萌強調道,經濟發展必定要增強消費信心。
「在消費券的熱潮下,我們正佳廣場也明顯感受到廣州文商旅正在漸漸回暖。」他表示,消費者的文旅消費信心正漸漸恢復,也希望廣東能夠繼續發放消費補貼,不斷創新發放方式,發券更精準,讓消費者感受到真金白銀的實惠,讓他們能更滿意地消費。
省政協委員馬春生:著重轉型升級
省政協委員、省建築工程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馬春生備受省政府工作報告鼓舞,更是讓他感受到什麽是「信心比黃金還重要」。
馬春生表示,在全省推進「制造業當家」「百千萬工程」的大背景下,省建築工程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將進一步整合內部傳統、低端的建築制造企業,形成一定規模,並著重在數位化、智慧化、資訊化方面轉型升級。同時,透過與全省多個縣鎮單位建立結對幫扶機制,積極投身「百千萬工程」。
省政協委員陳嬌:讓民企更輕裝上陣前進
作為民營企業的負責人,省政協委員、佳都集團聯席董事長兼執行總裁陳嬌對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營商環境最佳化等內容感受格外深刻。「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數據等內容,讓我看到了廣東經濟發展的後勁很強,對未來充滿信心。」
陳嬌表示,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地提到,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弱化,各級政府要亮明態度、毫不含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枝繁葉茂」。「這讓我們民營企業更輕裝上陣、加快經營,放心、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