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統籌安全穩定與社會發展
——專家解讀【中國的反恐怖主義法律制度體系與實踐】白皮書
光明日報記者 劉華東
1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釋出【中國的反恐怖主義法律制度體系與實踐】白皮書。白皮書從反恐怖主義法律制度體系日臻完善,恐怖活動認定清晰、處罰規範,在反恐怖主義工作中規範權力執行,在反恐怖主義工作中依法保障人權,有力維護人民安全和國家安全等方面,介紹了中國反恐怖主義法律制度體系建設與實踐。為便於公眾理解,白皮書還列舉了13個事例,對正文進行補充說明。
白皮書指出,多年來,透過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全面落實公正司法、切實加強人權保障等法治實踐,中國逐步探索出符合本國實際的反恐怖主義法治道路,有力維護了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為全球和地區安全穩定作出貢獻。
「中國建立和完善反恐怖主義法律制度體系,順應了時代發展趨勢,彰顯了中國政府重視國家安全、人權保護及社會穩定的決心。」新疆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李夢陽認為,面對恐怖主義活動全球化及其不斷變化的形勢與形態,中國反恐怖主義法律制度體系不僅反映出國家對各個歷史階段恐怖主義問題及時應對的能力,而且在立法與實踐中不斷進步,體現出中國反恐怖主義事業的時代特色和需求。
「反恐怖主義法律制度體系事關國家安全、社會安定和人民安寧,是黨中央高度關註、國家治理急需、人民群眾迫切期盼、維護國家安全必備的法律制度體系。」中國刑事警察學院偵查與反恐怖學院副教授楊海濤認為,中國反恐怖主義法律制度體系從創設到完善,既是中國不斷加深對恐怖主義、極端主義認知的寫照,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逐漸完善的縮影。「不斷完善的反恐怖主義法律制度體系,確保了反恐怖主義法律制度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實效性,增強了反恐怖主義鬥爭的法律制度供給,推動了反恐維穩法治化常態化,為維護全球和地區安全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楊海濤表示。
白皮書指出,中國依法開展反恐怖主義工作,不斷增強反恐防恐能力,更好統籌安全穩定與社會發展,消除恐怖主義的思想基礎,提升了人民的安全感,捍衛了國家安全,也為區域和全球安全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白皮書列舉的全國群眾安全感調查結果顯示,中國群眾安全感由2012年的87.55%升至2021年的98.62%,持續保持高位。
「在中國式現代化行程中,必須堅持高品質發展與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浙江師範大學邊疆研究院副院長王江認為,社會的穩定是高品質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穩定的社會環境有助於政府實施長期發展戰略,吸引國際合作與投資,推動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市場主體也能更加安心投入經濟活動中,進行長期規劃和投資。而經濟繁榮、社會進步則不斷夯實並促進社會穩定,透過改善生活水平等方式,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從全球範圍來看,各國在其現代化行程中都必須在發展和安全的平衡之間尋找最佳路徑。中國不僅是國際反恐事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在統籌發展和安全方面也為國際社會提供了重要的經驗與參考。」
白皮書還強調,中國願與世界各國一道,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指引下,積極參與全球反恐怖主義治理,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廣泛開展互學共鑒和交流合作,共同推動全球反恐怖主義事業健康發展。
「中國的反恐怖主義法律制度和實踐旨在踐行國際反恐承諾,強化全球合作,共同抗擊恐怖主義的全球性威脅。」李夢陽表示,中國透過強化國際與國內的反恐合作,加深了與各國及國際組織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應對恐怖主義的全球挑戰,彰顯了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的擔當。
【光明日報】(2024年01月24日 03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