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侯夢菲 李煥坤 詹淑真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巍
1月23日上午,廣東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舉行首場「代表通道」集中采訪。來自不同領域的6位省人大代表走上「代表通道」,分享履職故事,回應社會關切。
梁思橋代表:
把「藍色糧倉」從近海逐步推向深遠海
省人大代表,湛江禦唐府企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湛江市總商會副會長梁思橋一直關註深海養殖的發展。去年,他送出的【關於加大對湛江海洋牧場建設金融支持力度的建議】,被省人大常委會列為重點辦理代表建議。同時,建議內容也被吸納到省政府去年10月出台的【關於加快海洋漁業轉型升級 促進現代化海洋牧場高品質發展的若幹措施】之中。
得益於代表們的一份份建議和政府部門出台的紮實措施,湛江「藍色經濟」活力持續激發。目前,湛江養殖規模全省第一,是中國水海產品主要養殖和出口地區,總產量和總產值連續20多年居全省首位。
未來,梁思橋將繼續關註海洋牧場的建設,發揮人大代表橋梁紐帶作用,繼續推動政府及相關部門深耕海洋資源,推動海洋牧場繼續加大建設,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業附加值,化「做大」為「做強」,把「藍色糧倉」從近海逐步推向廣袤的深遠海。
張雲飛代表:
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助推「制造業當家」
從「制造業起家」到「制造業當家」,從「嶺南衣、粵家電」,到5G技術、無人裝備、新能源汽車,廣東在加快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同時,不遺余力地發展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大而強」「小而專」並列共舉。
省人大代表、珠海雲洲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雲飛認為,當下要圍繞重點領域,更系統化構建套用創新矩陣,透過場景的商業化閉環,打通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的「最後一公裏」。
具體而言,要從「給政策優惠」到「給場景機會」,給予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商業化業務化示範套用空間,加快推進創新套用成果全面推廣,試點解決法規、標準等準入問題;構建「特色」場景IP,解決套用場景碎片化等問題;謀劃產業升級場景,融合新興產業,打造可復制的套用場景創新,透過場景創新,撬動「大產業發展」,助推「制造業當家」。
束祖飛代表:
打造車八嶺綠色共富「金名片」
「作為一名來自林業系統的省人大代表,我將透過綠美廣東車八嶺人大代表聯絡站這一平台,立足本職工作,緊緊圍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積極履行代表職責,用活用好車八嶺豐富的生物資源,繼續探索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雙向轉化的良性發展模式,努力打造車八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綠色共富‘金名片’。」省人大代表、廣東車八嶺國家級自然保育區管理局局長束祖飛說。
如何把保護生態和提高周邊社群居民的生產生活品質相結合?束祖飛表示,保護區一方面透過提供野外調查工作崗位和科普服務機會,增加社群居民的經濟收入,讓當地居民成為生態建設的重要利益獲得者;另一方面,透過組織各類專家團隊及誌願者參與服務社群的生活與生產活動,為居民科普生態保護知識和綠色生活理念做法,讓社群村民在保護生態中獲得精神與物質的「雙豐收」。
戈燕紅代表:
進一步推動企業參與科技創新頂層設計
「當選省人大代表後,我提出的第一個建議就是【關於推動企業作為科技創新主體高品質發展的建議】。」省人大代表、盈峰環境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科學儀器產品公司總經理戈燕紅說道。
如何更好地助推企業成為科技創新主體?戈燕紅建議,可以進一步推動企業參與科技創新頂層設計和宏觀決策,將企業的套用性難題作為科研院所擬定套用基礎研究方向,從套用中來、到套用中去,以期共同解決行業面臨的技術難題。在細分領域內,企業要把握後發優勢,矢誌攻克行業技術難題,突破瓶頸,推動行業裝置國產化、技術研發規模化。同時,要進一步加強對企業高科技人才的激勵和扶持,讓他們能更好發揮領軍人才作用。
孔憲文代表:
推動廣清接合片區深度融合發展
「我認為,產業發展是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的基礎。」省人大代表、清遠市德晟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孔憲文說,去年省兩會,他建議省政府及有關部門出台政策加大力度支持清遠打造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台。當年5月,清遠市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台被省確定為五個重點支持建設的主平台之一。
截至2023年10月,主平台產業園區投資額413億元,實作規上工業產值破千億元。「未來將進駐5000家企業,用工需求逾10萬人。屆時不僅本地居民能實作家門口就業,也能吸引更多人才來清遠發展。」孔憲文激動地說。
孔憲文表示,他將繼續建言獻策,推進廣清接合片區建設。「我建議廣清接合片區從產業空間形態、區域人居氛圍、生態環境整治等維度,實作產業、城市與人口的深度融合。」
張亮代表:
數位經濟正深刻重塑廣東產業生態格局
「廣東數位經濟和實體經濟,雙向奔赴,互相成就。」省人大代表,唯品會集團黨委書記、副總裁張亮以親歷者的角色,講述他經歷的廣東數實融合行程。
張亮介紹,數位經濟時代,企業發展的數據驅動占比越高,市場敏銳度、新品開發和營運效率、創新動能就越強。他舉例,廣東有一家國貨護膚品牌,借助廣東完善的美妝產業鏈和電商平台的數位賦能,短短幾年時間,全渠道銷售額幾年內就躍升到十億級別。「在廣東,這樣的國貨新銳品牌有很多」。
張亮表示,數位經濟正深刻重塑廣東產業生態格局,憑借著深厚的制造業基礎,在廣東誕生了不少新的產業形態。「廣東制造業家底有多厚,數位賦能產業和品牌成長的空間就有多廣闊。」張亮說,在本次大會上他將送出相關建議,從人才、政策、技術等支持層面,進一步推動數位要素動能釋放,激發企業和產業鏈的創新動力,政府、企業等各類主體各用其長,優勢疊加,共同將廣東制造業這份「家當」做厚做優做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