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深入推進綜合治理 狠抓計畫提質增效——甘肅省水土保持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2024-07-17新聞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
深入推進綜合治理 狠抓計畫提質增效
——我省水土保持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安定區青嵐鄉小流域綜合治理成效明顯。省水利廳供圖
會寧縣廟灣淤地壩圖景。省水利廳供圖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燕茹
近年來,省水利廳堅持將水土保持作為提升生態系品質和穩定性的有效手段,持續健全完善水土保持法律法規體系,推進流域系統綜合治理,狠抓計畫提質增效,不斷提升水保監管效能,全省水土保持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探索出水土保持的甘肅樣板。
2019年以來,我省黃河流域依托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341平方公裏,其中,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112平方公裏,黃土高原塬面保護計畫治理塬面面積1228平方公裏,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001平方公裏(其中新修梯田127萬畝),新建淤地壩249座,除險加固病險淤地壩258座,完成中央投資39.41億元。
完善法律法規 健全制度體系
根據「一法一條例」,我省起草制定了多部地方配套法規。在水土保持工程建設管理方面,先後印發【甘肅省黃土高原地區水土保持淤地壩工程驗收實施細則】【甘肅省水土保持工程監督檢查實施細則】【甘肅省水土保持工程驗收管理辦法】等規範性檔;在人為水土流失監管方面,先後制定了【甘肅省生產建設計畫水土保持方案審查審批管理辦法】【甘肅省生產建設計畫水土保持監督檢查管理辦法】【甘肅省水土保持補償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等。
2023年,我省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省水利廳牽頭對【甘肅省水土保持條例】進行修訂完善,為做好新時代全省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透過不斷完善水土保持地方配套法規和管理制度,我省基本建立起上下銜接、系統完備、執行有效的水土保持地方配套法規制度體系,水土保持工作在規範、高效、便民等方面得到顯著提高。
狠抓工程促融合 探索治理新模式
為全面推動水土保持工作高品質發展,我省統籌配置各類資源,以工程化的思維整村、整鄉、整流域推進水土保持重點任務落地落實。
按照「山頂戴帽子、坡上掛果子、山腰系帶子、山坡穿裙子、溝裏穿靴子」的「五子登科」建設思路,先後實施了以坡耕地改造為主的保障「糧食安全」工程,以經濟林草為主的「生態經濟工程」,以溝道灘岸、塬面防護為主的「攔蓄工程」,以田間道路為主的「通達工程」和以封育保護為主的「生態修復工程」等五大工程,建立起立體防治體系。
各地還依托水土保持工程,打造形成了「梯田+馬鈴薯」「梯田+中藥材」「梯田+草畜」「梯田+花椒」等多種「梯田+」特色農業產業樣板,實作了水土保持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多贏。
同時,我省啟動實施黃土高原塬面保護計畫,探索總結出「塬面徑流調控、溝頭加固防護、坡面植被恢復、溝道水沙集蓄」四道防線的塬面治理保護新模式,有效遏制了溝頭前進、溝岸擴張、溝底下切對居民和道路造成的危害,極大減緩了塬面萎縮速度,保護了土地資源和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相關做法和經驗被水利部在全國推廣實施。
深化改革提質效 嚴格監管增能效
為了改善生態環境,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我省進一步最佳化淤地壩建設利用思路,結合實際編制完成【甘肅省淤地壩設計標準】,緊密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因地制宜推進淤地壩「四變」改革,已累計完成100多座,多層次挖潛淤地壩在抗旱應急、水源保障、山區交通出行、增加耕地面積等方面的綜合效益。
依托甘肅智慧水利,建設淤地壩監測預警資訊化平台,實作全省1142座大中型淤地壩基礎資訊標準化和規範化管理,對下遊有重要設施的137座淤地壩安裝了遠端預警監控設施,加強即時雨水情資訊的監測報送和分析研判,提高預報精準度,為汛期人員轉移避險贏得寶貴時間。
聚焦提升水土保持監管效能,我省推動建立人為水土流失全鏈條全過程監管體系和以遙感監管為基本手段、重點監管為補充、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
2019年以來,全省共審批水土保持方案12444個,累計開展生產建設計畫監督檢查22192次,累計檢查生產建設計畫22440個,查處水土保持違法案件1017起,實施行政處罰138.34萬元,依建設單位申請共完成水土保持設施自主驗收報備4199個,累計征收水土保持補償費31.24億元。特別是按照水利部安排部署,采用高分遙感監測結合無人機高頻次監管相結合的方法,對全省範圍內26662個擾動圖斑進行現場覆核,透過遙感監管手段,實作對水土保持違法違規問題的精準判別,有效破解人為水土流失監管工作量大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