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警惕美國政治的外溢效應

2024-07-17新聞
李海東
今年是美國的大選年,共和、民主兩黨競爭激烈程度強於以往。尤其是美國政治暴戾氛圍彌漫,選舉暴力化傾向擡升。美國總統拜登日前發表電視講話,呼籲美國人「降低政治言論的溫度」,避免選舉政治「暴力常態化」。當下,美國政治高漲的極端化已引起國際社會的普遍關註,對其國際影響予以持續觀察和較準確評估,確實有其必要性。
首先,美國政治分裂帶來的民粹主義泛濫和極端民族主義盛行,已在西方許多國家產生了「發酵效應」。前者根植於白人至上的種族主義,後者則來源於自由主義至上的「普世主義」。兩種主義難以調和,已使美國政治呈現出明顯的高危性。
在政治理念和實踐普遍帶有「感染性」特征的全球化時代背景下,西方越來越多國家的政治出現了典型兩極化的不良傾向,構建國民身份與國家認同的標準更為混亂,民粹和民族兩種主義疊加性相互競逐,國家政治和社會深刻對立及動蕩,這幾乎成為西方國家出現的普遍現象。例如,法國的極右翼勢力不斷增強,德國的「普世主義」勢力同樣見漲,不僅削弱著各自國內秩序的穩定,更使外交安全政策原有的連貫性出現了搖擺不定的「脆弱性」。歐洲越來越多國家的政治呈現出的明顯撕裂化,已使歐洲自詡的「團結性」基礎更為薄弱,協調性越來越稀缺。
環顧世界那些效仿美國與西方的國家,政治大致處於激烈內部纏鬥的困局之中,這不能不說是美國現有政治「中間性」缺失而引發出的普遍外溢效應所帶來的重要惡果。各國政治穩定的關鍵前提,必須是摒棄民粹主義和極端民族主義,如不吸取當前美國政治極化和暴力化的教訓,國際政治必然遭受長期對立與混亂之苦。
其次,美國政治處於難以解決「向何處去」這一根本問題的關鍵時刻,兩黨關於國家內政外交構建的理念,總體是相互對立難以妥協的。這已導致美國人對美國政治普遍感到困惑迷茫,更導致國際秩序和形勢的巨大不確定性。
二戰後國際秩序構建的架構「繫結美國」的格局,被冷戰後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是不合乎國際社會的普遍訴求和利益的。民主黨要打造一個自由國際秩序,川普化的共和黨要構建一個民粹色彩濃厚的國際秩序,兩者間差異如此明顯,以至於他國逐漸發現,很難與一個價值觀和行為都紊亂且難以預測的美國,進行富有建設性的交往。
美國未來是擁抱全球主義還是大搞壁壘式的保護主義,他國實則難以找到明確答案。美國自身對國際秩序規則的理解都如此地南轅北轍,它又如何使他國相信其在國際上反復宣揚的要建立以「規則」為基礎國際秩序的內涵呢?美國自身政治的分裂和部份失能,已使美國國際信譽無從談起,其已成為當今國際格局積極演變的主要阻礙因素。人們希望美國的政治能夠恢復健康和理性,這對其自身和世界而言都有其緊迫性。
第三,美國政治中民主精神已經淡薄,妥協意識已經缺失,其政治僵硬化導致國際政治中面臨諸多挑戰,難有建設性解決的前景。
美國決策精英有著以國內政治邏輯理解國際政治的傳統。當前,美國國內政治的僵硬化,必然導致美國深刻卷入的國際紛爭議題不可能會妥協性化解,而只會推動升級、愈演愈烈。俄烏危機、巴以沖突始終難以緩解,恰恰源自於美國當前盛行的沖突一定要有贏家和輸家的黑白兩分觀。其在亞太地區事務中煽動紛爭,制造危機的背後邏輯也是如此。一個綜合國力雄厚的美國,在國內搞黨同伐異,在國外貶壓或破壞其臆想對手政治穩定之舉,最終會使整個世界更為動蕩和紛爭不斷。一個健康和具永續性的國際關系,必須建立在重要國際事務各國共同協商和互諒互讓基礎之上,美國政治邏輯的國際套用的歷史與現實記錄顯然與此背道而馳。人們希望美國能夠真正踐行民主和妥協精神,這是美國為世界發展和穩定作出貢獻的重大前提。
當前世界處於變亂交織之中,美國政治之亂成為國際秩序沿穩定與繁榮之路前行過程中的嚴重障礙,我們希望世界各國能夠更為緊密合作,以更有效提升共同福祉的方式,實作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藍圖。(作者是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