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防範大數據殺熟,推動演算法向善

2024-07-17新聞
高艷東 郭 雪
大數據殺熟並不是一個新話題,但近日相關條例的正式實施讓它再次受到關註。日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已正式施行。【條例】第九條第二款規定,經營者不得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對同一商品或服務在同等交易條件下設定不同的價格或者收費標準。這一定程度上治理規範了大數據「殺熟」等演算法歧視現象,但實踐中,類似購買機票時「同程不同價」等現象依然存在,如何充分發揮【條例】的效力,根治大數據「殺熟」,是保護消費者權益的重要課題。
站在法律角度,大數據「殺熟」無疑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不少平台利用自身對數據和相關技術的壟斷地位對消費者進行演算法歧視,侵害消費者權益,大數據「殺熟」只是其表現之一。透過大數據演算法,平台可以收集並分析消費者的消費偏好、裝置資訊、收入水平等個人資料,將同一商品或服務以不同的價格展示給不同消費者。其中,旅遊資訊平台是這一問題的「重災區」。有網民爆料,某航線同一航班同艙位機票在不同手機上,其價格從400元到1330元不等,相差近1000元。此類價格歧視現象不僅嚴重違背了市場經濟的公平原則,還涉嫌過度收集個人資訊等侵權行為,集演算法霸權與價格欺淩於一身,侵犯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資訊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同時,資訊不對稱的加劇,也讓消費者難以在復雜的網路消費場景下作出理性判斷和決策。
要建立起長效治理,需要有關部門與行業攜手,從完善立法和強化監督兩個層面雙管齊下。首先,從成效看,加大行政力量投入是一個好選擇。【條例】生效前,消費者維權主要透過民事訴訟渠道,成本較高。【條例】為消費者提供了新的維權視角,為維權提供了明確的法律指引。一方面,依據【條例】,在經營者違法違規時,消費者要求經營者承擔賠償等責任的維權成本已大大降低。遇到問題時,消費者可直接向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申請維權,而不必透過訴訟這一相對繁瑣的方式。另一方面,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可依據【條例】查處侵害消費者權益的違規經營者,並進行警告、罰款等行政處罰。對於嚴重違規的經營者,監管部門還可將其納入失信名單,降低其市場信譽、限制其經營活動。維權方式從民事訴訟走向行政渠道,讓更多人敢於拿起維權武器,這是【條例】在保障「數據為民」方面的重大突破。
其次,在頂層設計外,行業自身也應建立「自律+他律」體系全面規制大數據殺熟。近期生效的【條例】是第一次以行政規章形式規制大數據「殺熟」現象,但在具體如何治理、處罰大數據「殺熟」上仍存在諸多難題,如證據收集、監管資源有限等。誠信經營、守法合規是經營者最好的「名片」,推動建立健全行業自律的機制是解決基層難題的方法之一。具體有以下三點:第一,各行業協會應積極響應,動員平台企業共同制定防範演算法歧視的自律準則,嚴格界定平台收集個人資訊進行使用者畫像的合理邊界,並設立相應獎懲機制;第二,國家可推動建立資訊共享平台,推動行業定價機制透明化,對願意接受社會監督的企業予以認證,在行業內形成良性競爭;第三,在平台基礎上,行業可引入黑名單制度,將違規收集與利用使用者個人資訊的經營者列入黑名單並公示,倒逼違規經營者改正。
用大數據對使用者畫像是一把雙刃劍。用之得當,是企業精準行銷、改善經營的利器;反之則會成為價格欺詐的幫兇。演算法不是算計,面對演算法歧視,應健全法律屏障、推動行業自律,讓演算法向善,也讓消費者不再弱勢。(作者均是浙江大學數位法治研究院研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