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確實在減倉。
當然,我的觀點是:資本市場無數次告訴我們,所謂專業機構,所謂成熟機構,他們的決策很多時候也是不靠譜的。
咱們回到這篇文章吧,作為專業投資者,我看起來覺得有點......
新聞裏說北上在撤出,然後又說:「以合格境外投資者(QFII)為代表的外資」。
這句話本身看起來就有點問題。
北向資金目前持倉規模在2萬億以上 [1] ,QFII只有1000多億。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QFII的準入比北向資金要高挺多的,很多外資在香港開戶做申請,比申請QFII要簡單多了。所以不少機構在2015年之後的選擇是在香港開設相關帳戶,透過北向通道進行投資和交易。
如果我們按照總規模來看,顯然現在代表外資的A股海外投資者,早就不是QFII了。
8~9月份北上資金流出的規模,已經是硬生生流出了一個QFII的體量。
實際上,從微觀的交易角度說,最近3個月以來影響市場走勢的邊際力量,我身邊的專業投資人都基本認為是北向資金。
用QFII說了半天,靶子打歪了。
然後是關於數據的時間和期限的問題。文章大量參照2季度末的數據,實際上外資大振幅調降A股比例,是下半年的事情。
在和海外做投資的朋友交流過程中,北上這批外資在8~9月份的砍倉是很堅決的。
這是由於他們的調整了投資模型。
一方面是面對美國那邊5%以上無風險利率,所有海外資產都越來越沒有吸重力;
另一方面就是,各類宏觀數據中,外資沒有看到好轉、且沒有看到他們自己預期的經濟刺激。(關於刺激這個事情,這是他們之前自己的問題,總覺得地產會有強刺激)
我們最近在很多北向重倉股都能看到下面這種圖形。
在沒有業績明顯利空的情況下9點半開始不斷砸,這是典型的交易員收到「減倉」指示,不斷掛單賣出的走勢。
這和我聽到的一些外資機構,根據模型策略整體性「降低A股比例」的策略,能對上。
然後就是關於不少機構的表態問題。
股市裏,最不能相信的就是「嘴」,看好看空之類的,我們很難分辨出這到底背後有什麽考量。
比如如果你真的是鐵了心要結束的基金,那你也不能和大家說——我們要走了。
引起恐慌,說不定就走不了了。這時候反而希望有反彈,讓自己撤出的時候少虧一些。
用外資官宣的說法來驗證外資是否流出,反正我在這個市場裏10幾年了,不信。
只有交易量不騙人,交易所數據不騙人。
最後說說關於外資撤離這件事情。
這麽多年下來,大家總覺的外資特別精明,外資有點石成金的能力。
其實如果你去和他們聊,會發現他們的邏輯看起來非常簡單,做長線的那批人幾乎就是按照教科書在做投資。
2015、2016年那會兒,全球流動性非常充沛,無風險利率非常低。
那麽持有美元的這些機構就需要在全世界找可以提供更高報酬的資產,他們找了一圈——中國。
正好那個時候「北向通道」開啟了,他們很方便地可以投資A股,於是按照教課書上的利率,他們選到了大消費、醫藥等等所謂「北向重倉」板塊。
基金那邊有增量申購,持倉的股票又還在模型顯示的買入區域,他們就加倉。
真的,外資基金真不像很多A股公募基金這樣玩兒策略飄逸、追漲殺跌,你看到他們的持倉比例數據會覺得,這幫人真是執著。
現在的情況則是反過來。
當美聯準不斷加息之後,無風險利率都可以做到5%,那麽在模型裏輸進去你會發現,很多股票都應該拋。。。。。。
哪怕就是全球沒有俄烏沖突、中東不出事情、沒有貿易摩擦,5%這個數位,也會導致基金策略組給交易員下達指令——系統性減倉新興市場。
這個,學過金融的很好理解。
對這類外資來說,未來如果美聯準開始降息,他們還會回來。
然後是另外一類外資,就是對中國經濟前景看不清楚的那批人。在他們的模型裏,A股公司的增長性比調低了,很多企業的債券違約上來了。
當預期收益、風險因子惡化的時候,模型也要減倉。
這就是根據主觀預測進行的調整了。
對這部份外資來說,其實講什麽都沒用。
都別說外資了,就是公募基金經理,如果他們數據上看不到好的訊號,對行業或者公司調低了預期、調高了風險,也都會減倉的。
說服他們最好的辦法其實是——透過數據的好轉,逐步改變他們的預期。
舉個例子,電動車。
就在不久之前的17年、18年,電動車這些企業,說他們是騙子的投資人不說是排山倒海吧,也得說是占了市場的半壁江山。
別說中國電動車了,那時候做空特斯拉都一浪接著一浪。
你讓那些做空的人轉變思維,靠喊話有用麽?
最後還是銷量和滲透率爆發,成本持續下降,賣一輛車開始賺錢了,市場對電動車的惡意才一步步改善。
宏觀數據沒有顯著好轉,這些撤走的外資是拉不回來的。
所以,現在市場中才有非常高的呼聲說——要有平準基金。
如果真的看好一個市場、一個產業、一個公司,當價值被低估的時候,無數次已經被證明過的成功方式就是:找人接這些被賣掉的資產。
你可以是公司自己買,典型的就是回購。現在很多A股企業開始回購自己的股份,這是好訊號。
你可以找看好你的投資人來接盤,國內電動車企業當年能扛過那波資本寒潮,國內一些基金是幫了大忙的。
大到A股也是這樣。
如果不出手,反正那邊外資還沒賣到位,只能等到市場自然地觸底;要麽就出手接住這部份拋盤,這個位置長期看肯定以後虧不了錢。
對於普通人來說,上面說的這些,其實也能指導我們的操作。
外資介入很深的板塊,比如大消費這種,如果你不知道誰會給外資當托盤,那面對還會繼續的拋壓,散戶如果去抄底就相當於給拋盤提供流動性了。
如果你認為有平準基金,或者未來的某一天看到了平準基金的新聞,那他們所喜歡的板塊,就是值得「抄作業」的板塊——比如大型藍籌,或者幹脆就是50這種大指數。(如果願意細致一些,還可以精挑細選,我就提供一下思路)
總之,真正成熟的市場,其實不在乎你是外資還是什麽資。
把外資的進入和撤出,單獨拎出來當成很重要的事情炫耀、辟謠、批評,反倒說明咱們還需要很長的發展道路。
最後提一下今天的市場:
昨天說了,整數關卡在A股從來都沒什麽用,從估值上說,現在就是低估區域、底部區域,現在是看情緒抄底階段。分享一個觀察法:看大V評論區分析投資者情緒,大V們本身說話都有顧忌,粉絲們沒有。
我看到的現象,確實快了,散戶又要割肉在底部了。
以上,供參考。
參考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8055388057074242&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