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中美東南亞盟友爭奪戰,美國的防守策略與中國的攻勢

2024-09-30軍情

前言:位於印度洋和太平洋交匯處的南海,控制了連線這兩大洋的關鍵海上航線,數十年來,這一地區的戰略重要性導致了錯綜復雜的地緣政治局勢。各國勢力在此交錯,南海已成為潛在軍事沖突的焦點區域,也是中國軍事戰略的核心區域。如果中國能夠控制這個半封閉的海域,使得地緣政治格局以中國為中心,這將對美國在西太平洋的戰略部署構成挑戰,威脅到美國的主導地位,因此美國一直試圖將東南亞國家轉變為其「堅定的盟友」。

一:中美在南海的軍事力量對比

隨著中國軍力的不斷壯大和艦船建設的加速,中國的軍費在2015年已超過英國、德國和法國的總和,預計到2024年,其國防預算將超過整個西歐的國防開支。盡管美國的軍費仍舊遠高於中國,但中國憑借嚴格的管理和控制,使得軍費使用效率極高。特別是在海軍艦艇建造方面,中國計劃總共建造12艘052D飛彈驅逐艦。在這些艦艇投入使用之前,與美國海軍朱姆華瑟級相當的055型飛彈驅逐艦已經建造完畢。

根據美國國防部對國會的報告,預計到2020年中國在潛艇和水面艦艇建造技術上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領先者。中國已經建造、下水及服役的戰艦數量超過美國,056型輕護衛艦最終將達到32-50艘,022型飛彈快艇將達到100艘。

中國海軍的快速發展引起了美國的擔憂,美國擔心中國海軍正在逐漸但堅定地將美國海軍從西太平洋擠出。這就是美國努力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建立防線,試圖阻止中國進一步擴張的原因。然而,由於預算限制,美國海軍的艦船力量呈現逐年減少的趨勢,尤其是戰艦數量。

盡管美國海軍擁有279艘作戰艦艇這一龐大的數位,但其戰鬥力存在不足。22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中大多數已超過25年使用壽命,其中11艘即將退休,而替代艦還未確定。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是美國海軍的主力艦種,預計總數將達到75艘。但在這一目標實作之前,所有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都將退休,意味著美國海軍的水面戰艦總數將減少9艘。美國海軍曾希望朱姆華瑟級超級驅逐艦在亞太地區發揮重要作用,但高達50億美元的造價使得連美國海軍也難以負擔,僅有的三艘艦艇難以對亞太地區的軍力平衡造成影響。

在潛艇方面,25艘維吉尼亞級攻擊潛艇將替代40艘洛杉磯級核子動力攻擊潛艇,美國海軍的潛艇總數將減少15艘。與此同時,中國的核子動力攻擊潛艇數量穩步增加,在美國東、西兩岸外海部署了裝備巡航飛彈的核子動力潛艇,成為有效的平衡手段。這些飛彈能夠近距離穿透美國的飛彈防禦系統,迫使美國海軍不得不從其他地區調回部份戰艦,增強美國周邊水域的反潛能力,從而使得可部署於亞洲的戰艦數量進一步減少。

美國開始在日本沖繩群島的嘉手納空軍基地部署P-8A海上巡邏機,增強空中力量,以補充戰艦數量不足的缺陷。美國空軍的B-1B戰略轟炸機也在測試作為反艦飛彈發射平台的可能性。然而,中國已裝備了DF-21D反艦彈道飛彈和射程達3000公裏的DF-26彈道飛彈,同時擁有針對P-8A和B-1B的反擊武器平台,開始迫使美國撤退至第二島鏈。2011年,美國決定常駐澳洲的海軍陸戰隊員數將從200-300人逐步增至2500人左右,並開始利用東南亞和南亞地區的軍隊支持美國的軍事行動。

二:南海諸國的軍事實力變化

在東南亞的多個海軍中,菲律賓的海軍可能是最弱的一環,其主要裝備來自美國的二戰時期老舊艦船。他們最近一次的現代化嘗試是漢米爾頓級護衛艦的引進,這些艦船是從美國海岸防衛隊在1960年代末退休的。2013年台風海燕對菲律賓造成巨大損失後,護衛艦的招標工作也因此擱淺。美國趁機提供了4000萬美元的贈款,條件是菲律賓必須接收兩艘美國退休的艦船,顯然這些老舊艦船無法真正提升菲律賓海軍的戰鬥力。

馬來西亞皇家海軍則處在一個相對平衡的位置,其掌控著從南海到印度洋的關鍵水域。馬來西亞海軍裝備了2艘護衛艦和6艘輕護衛艦,既可用於攻擊也可防禦。6艘巡邏艦配備了76公釐和30公釐自動艦炮、雙線上槍和一架直升機,還能裝備飛魚反艦飛彈,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輕型護衛艦。馬來西亞還在其國內船廠建造了6艘3000噸級的新型護衛艦,這些艦船在2018年加入了海軍,配備了雙聯裝飛魚-2反艦飛彈發射器、一個16單元的垂直發射系統、一門57公釐炮和兩門30公釐炮、三管324公釐魚雷發射裝置和一架直升機。

盡管馬來西亞海軍還有一些在20世紀70年代由法國和瑞典建造的老舊飛彈快艇,但它們已無法滿足現代海上作戰需求。雖然海軍建有兩艘現代化的柴電潛艇,裝備魚雷和反艦飛彈,其主要弱點是數量太少,更多的是用於訓練而非實戰。

皇家泰國海軍的主力包括一艘西班牙建造的輕型航母、兩艘老舊護衛艦、4艘中國建造的護衛艦以及幾艘美國在70年代和80年代中期建造的輕型護衛艦和3艘國內建造的輕型護衛艦。此外,泰國海軍還擁有9艘飛彈快艇和兩艘南韓DW3000F級護衛艦。

新加坡海軍是東南亞最先進的海軍之一,擁有4艘瑞典A-11B型柴電潛艇用於初級訓練,後續引進了A-17型潛艇,這些潛艇裝備了獨立的斯特林發動機,可以使潛艇在水下持續潛行長達兩周。新加坡還引進了兩艘德國218SG型潛艇。新加坡的水面艦隊包括6艘無敵級護衛艦和6艘勝利級飛彈護衛艦,以及11艘本土建造的500噸級「無畏」艦。

印度尼西亞海軍主要依賴各國的二手艦艇,包括來自荷蘭、德國、南斯拉夫、南韓、新加坡、美國和日本的老舊艦船,使得後勤支持非常復雜,對海軍戰力的提升沒有幫助。印尼正在國有造船廠建造新艦以改善這一現狀。KCR-40型和KCR-60型飛彈快艇已加入海軍,其中兩艘南韓SIGMA10514級護衛艦的一艘也在印尼本土建造,三艘全新的209/1400型柴電潛艇也是使用南韓進口的部件在印尼組裝的。印尼還以原價五分之一的價格購買了汶萊皇家海軍因規格不合要求而拒絕的三艘F2000型輕型護衛艦。

越南是美國非常希望拉攏的國家,近年來越南與美國的軍事交流顯著增強。2006年5月美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存取越南,增加了雙方的交流,甚至有傳言稱美國考慮向越南出售F-16戰鬥機。越南的地緣政治位置非常有利於抑制中國。越南歷史上曾多次受到中國和美國的侵略,但現在與這兩國都保持了友好關系,未以道歉或賠償作為關系正常化的前提。在俄羅斯的大力支持下,越南大幅強化了其海空軍的能力,戰略重心完全轉向了南海。越南是俄羅斯武器的大客戶,從1992至2014年,越南是俄羅斯武器進口的第四大國,俄越武器貿易發展迅速,貿易額持續增加。

2009年,越南購入了價值35億美元的俄羅斯武器,包括80枚Kh-31A1型反艦飛彈、8架蘇-30MK2戰鬥機和6艘636型奇羅級潛艇。2010年和2013年,越南又訂購了兩批共24架蘇-30MK2戰鬥機。這些先進的俄制裝備主要部署在越南中南部。越南海軍近年來有4艘俄制護衛艦和若幹飛彈快艇入役,分別裝備了8枚和16枚Kh-35E飛彈,射程可達130公裏。越南還獲得了授權在本土組裝12418型飛彈快艇,從俄羅斯訂購的6艘奇羅級柴電潛艇也已交付,這些低噪音潛艇裝備了能在300公裏範圍內攻擊水面和岸基目標的巡航飛彈。越南海軍建立的海岸防禦部隊還配備了射程高達300公裏的K-300PB機動發射飛彈系統,這些飛彈能直接攻擊位於海南島的三亞海軍基地。

越南還在金蘭灣大規模建設海軍基地,至少新部署了兩個地對空飛彈營。金蘭灣空軍基地也進行了翻新,配備了一個中隊的Su-30MK2戰鬥機。金蘭灣海軍基地的灣狀結構形成了天然屏障,地理位置優越,距離中國的海南島亞龍灣699公裏,永興島641公裏,永暑礁、赤瓜礁和南熏礁482-618公裏,具備了向前部署和向西進的絕佳位置,成為遏制中國南進的前哨。然而,如果東南亞國家的海軍與中國海軍進行真正的戰鬥,那就如同用蒼蠅拍捕捉大象一般。

三:美國對東南亞國家的拉攏策略

美國與東南亞國家的軍事演習已成為一個年度例行的、區域間最大型的多邊軍事活動,主要目的是確保國際海上航道的自由與安全。除了越南之外,其他東協國家幾乎都參與了這些演習。在演習中,特別重視的是東協成員國海軍與美軍之間的數據和情報共享系統的整合。除了多邊軍事演習外,美國還分別與菲律賓和印尼進行了雙邊海上軍事演習,這些演習明顯帶有戰鬥性質。

2011年,當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存取菲律賓首都馬尼拉時,她明確表達了美國支持菲律賓的立場,並向菲律賓提供或轉讓二手軍事裝備的意向。

美國的戰略並不在乎東南亞國家是否能抵禦外來威脅,它的目標是在政治、軍事和外交層面上與東南亞國家形成一個具有實質內容的聯盟,共同應對中國的崛起。中國雖然實行不結盟政策,且沒有因自身的崛起而形成一個國際利益集團,但與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存在領土和領海爭端。一旦美國成功形成一個新的冷戰陣營,將嚴重破壞中國努力維護的和平外部環境。

然而,東南亞國家對美國的挑撥行為保持警覺,許多國家仍然與中國保持良好的雙邊關系。東協內部的分歧已經是公開的秘密。柬埔寨首相洪森在與中國國防部長常萬全會面時表示,柬政府始終堅持對華友好的政策,尊重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支持中國在南海的政策主張。馬來西亞也在南海問題上表達了適度的立場。2015年10月27日,美國海軍「拉森」號驅逐艦從馬來西亞沙巴海軍基地出發執行南海航行自由行動,馬來西亞國防部長也在「羅斯福」號航母上與美國國防部長卡特會面,這些行動雖使中國對馬來西亞產生負面看法,但馬來西亞聲明其不與中國直接對抗。

當第3屆東協國防部長擴大會議於2015年11月在吉隆坡舉行時,美國希望在聯合聲明中加入有關南海的問題。盡管中國拒絕讓步,東協稍作妥協看似向中國施壓,但美國對此不滿。這導致了關於南海問題的內容在成員國中意見不統一,最終未能達成一致釋出聯合聲明,這是自2010年以來,東協國防部長擴大會議首次無法釋出聯合聲明,這一結果對東協輪值主席國馬來西亞產生了負面影響,也影響了東協國防部長擴大會議的未來發展。東協對美國在南海的行動存在分歧,一些國家認為美國的行為是挑釁中國,不利於解決南海問題,反而可能進一步惡化局勢。而另一些國家則認為,美國的行動符合國際法規定的航行自由。印尼國防部長希望局勢能夠和平緩和,降低緊張氣氛。

美國與越南的軍事關系迅速升溫,為美國在亞洲的軍事戰略提供了重返金蘭灣的機會。2000年,時任美國防長科恩首次存取越南,開啟了兩國的軍事合作。2003年,美國「範德格裏夫特」號飛彈護衛艦存取了越南胡誌明市西貢港。美軍還向越南派遣教官訓練越南軍官和士兵,這是美國重返亞太政策的一部份。重返越南能夠在軍事上制約中國。然而,美國對越南的敵意未消,2005年美國還阻止了捷克向越南供應「維拉」被動偵察系統。因此,越南只允許美艦使用金蘭灣以改善雙方關系,未同意美軍長期租用金蘭灣基地,並一再重申不將金蘭灣用於軍事目的,同時向其他國家的軍艦開放。越南新一屆領導人重視與中國的關系,越南國防部長馮光清大將在第3屆東協國防部長擴大會議上提出的「不首先使用武力」的倡議得到了各國防部長的接納,並被納入東協國防部長會議聯合公報。東協也希望建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南海各方行為準則】,至此,美國對東南亞國家與中國對抗的幻想基本破滅。

四: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關系

中美的政治對抗已演變成中國的「一帶一路」政策與美國的「重返亞太」政策的賽局。中國的策略主要利用經濟手段,但在軍事方面也表現出不容小覷的力量。泰國是與中國關系密切的國家之一,自2007年起,中泰之間就建立了聯合軍事演習機制,演習代號為「突擊」和「藍色突擊」。2009年和2010年的演習主要集中於反恐和安全任務,但到了2014年,合作範圍擴大至包括聯合步兵作戰和實彈射擊。

2016年,中國與泰國海軍陸戰隊在第三國舉行了首次聯合軍演,大規模部署了05型戰鬥車進行實戰演練。中國還派遣戰鬥機前往泰國,與泰國空軍進行聯合軍事演習。隨著時間的推移,中泰之間的雙邊和多邊軍事演習次數持續增加。盡管美泰也在泰國舉行了「金色眼鏡蛇」演習,但美國顯然對中泰空軍的軍事演習感到不滿。盡管如此,中泰的空軍演習仍將繼續進行,美國的對泰政策實際上更加推動了泰國向中國傾斜,這對美國在政治和外交上並無益處。

2009年,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軍事合作擴充套件至新加坡,最初的合作基於安全和反恐,隨後逐步升級。到了2014年,演習升級至步兵聯訓,2015年進一步發展到了海上演習。中新雙邊聯合演習的代號為「合作」,在南京軍區進行的這次演習是雙方歷來規模最大的,兩國的步兵連在中方坦克和迫擊炮的支援下,共同向敵軍陣地進攻,執行山地聯合戰鬥任務。2011年,中國演習圈擴充套件至印尼,雙方展開了首屆代號為「利刃-2011」的特種部隊演習,此後在2012年和2013年分別在中國濟南和空降「利刃-2013」演習進行,2014年兩國再次展開「空降利刃-2014」演習。

馬來西亞是最早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的東南亞國家之一。盡管存在一些爭議,但雙方很少發生嚴重沖突或糾紛,這使得中馬關系一直被視為模範。2005年9月,中馬兩國簽署了【中馬防務合作諒解備忘錄】,為雙方的防務合作奠定了框架。2012年9月,雙方進行了首次防務安全磋商,並提出了聯合軍演的概念。

經過幾年的磋商和籌劃,雙方在馬六甲海峽舉行了首次「和平友誼」聯合實兵演習,這是中國迄今為止參與的最大規模的聯合演習,也是馬來西亞軍隊建軍82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雙邊演習。中國參演兵力包括蘭州號驅逐艦、嶽陽號護衛艦、岱山號醫院船、3架運輸機和3架直升機;馬方參演兵力包括1艘飛彈護衛艦、2艘巡邏艦、2架直升機和1架海事巡邏機。演習的主要內容包括人道救援、聯合反海盜、聯合護航、聯合搜救、工兵聯演和醫療分隊的義診等。2016年11月22日至25日,雙方又舉行了第三屆「和平友誼」聯合軍演,中國陸軍特種部隊參加了叢林對抗和追蹤演練。

馬來西亞成為第四個加入中國軍事演習的東南亞國家,中馬的軍事演習在規模上超越了中新、中印和中泰的規模。與中新、中印和中泰的軍演相比,馬來西亞的演習是海、陸、空三軍聯合進行,顯示了與其他單一兵種演練的區別。中國主導的東南亞軍事演習圈已逐漸形成。

菲律賓和越南雖未加入中國主導的演習圈,但觀察到馬來西亞這一南海當事國的積極參與,意識到參與中方演習對他們同樣可行。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多邊軍事演習是在東協國防部長擴大會議的框架下進行的,與美國的方式不同,美軍每年輪流與東協國家舉行軍事演習,而中國則是與各國輪換舉行,這種方式有助於加深雙方的軍事交流與合作。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這些軍事活動正在擴大其在該地區的軍事影響力,這對美國在東南亞的政治和軍事影響力構成了挑戰。

五:結語

經過二十年的發展,中國已建立了強大的海空軍力量,無論是兵力規模還是技術水平,都使得周邊國家難以匹敵。僅在廣州和海南的海空軍力量,就接近或超過了南海周邊國家的總和。這種軍事優勢為中國在區域內提供了有效的威懾力,加之中國已成為東南亞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經濟和軍事的雙重優勢使得東南亞國家必須與中國和平共處。

近期,美國國防部長的存取至越南和新加坡,本意是將這些國家變成類似澳洲的盟友,然而東南亞各國已達成共識,認為穩定的南海是他們發展的基礎。因此,美國國防部長最終空手而歸。2015年10月19日,英國【衛報】的一篇文章指出,到2030年,中國的經濟規模將是美國的兩倍,這樣的現實無國家能忽視。實際上,多數國家已經開始轉向中國,就如同當年他們曾向全盛時期的美國看齊一樣。英國對於二戰後衰退時期被其長期盟友拋棄的經歷感同身受。

這種地緣政治和軍事上的轉變表明,雖然美國仍試圖在亞洲維持其影響力,但中國的快速崛起已經改變了區域平衡,引導東南亞國家在新的國際關系格局中重新定位。未來,中國與東南亞的關系將繼續發展,而美國的影響力可能會進一步受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