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32國全力支持烏克蘭反擊俄羅斯,多國僱用兵已經攻入俄羅斯本土。緊要關頭,普亭對華發出了求援申請,那麽中國到底幫不幫?
前不久,烏克蘭空軍一架F-16戰機在執行作戰任務的時候發生墜機事故,導致飛行員當場犧牲。 不過,就在外界討論這架F-16戰機墜毀原因的時候,有軍事專家卻提出了另外一個觀點,即北約為烏克蘭提供F-16戰鬥機,那麽下一步是否會是直接介入這場軍事沖突? 之所以會出現這一觀點,其實與北約軍援升級有很大的關系。在2022年俄烏軍事沖突爆發初期,北約對烏克蘭的援助主要以標槍反坦克飛彈和毒刺個人防空飛彈等自衛型防禦武器為主,基本上沒有提供太多的進攻型武器。不過,隨著俄烏軍事沖突的持續升級,北約的軍援力度也開始逐漸提升,從海馬斯遠端火箭炮和愛國者防空飛彈系統,到豹2A6和M1A1主力戰車,再到如今的F-16戰鬥機和金牛座陸攻巡航飛彈。
可以說,除了一些核心的主戰裝備以外,只要是烏克蘭想要的,北約基本上都滿足了其需求。因此,在一些軍事專家看來,這場俄烏沖突已經從最初的俄烏兩國較量,變成了俄羅斯和北約的一場正面對抗,北約在扶持烏克蘭與俄羅斯打一場「代理人戰爭」。 而且需要註意的是,在進入2024年之後,俄烏沖突的性質也出現了明顯的改變。雖然明面上北約沒有派遣作戰部隊進入烏克蘭,但是從俄羅斯公布的資訊可以得知,很多烏軍指揮官都是由外籍軍官擔任,他們大多數以法語、德語和英語為主,所以不難看出,現在介入俄烏沖突的國家越來越多,俄羅斯正在以一己之力來對抗整個西方世界。 對於北約來說,在不與俄羅斯爆發正面沖突的情況下,將其徹底打垮,完成北約的全面東擴就是本次烏克蘭危機的最大勝利。
一旦北約完成全面東擴計劃,不但俄羅斯的戰略生存空間會遭到嚴重的擠壓,而且就連俄羅斯賴以為生的戰略核威懾能力也會被削弱不少,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場俄烏沖突並非只是一場單純的常規局部戰爭,而是一場有著廣泛影響的地緣政治賽局。 更重要的是,透過一步步的試探,北約基本上已經摸清了俄羅斯的底線到底在哪裏,所以這次庫爾斯克戰場上出現了大量的外國僱用兵,他們選擇配合烏軍部隊攻入俄羅斯本土,將戰火向俄羅斯後方蔓延。 除此以外,北約還積極在東歐地區進行軍事部署和展開聯合軍演,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對俄羅斯進行軍事施壓,迫使其不敢將全部力量投入烏克蘭戰場,從而讓俄羅斯深陷戰爭泥潭而無法自拔。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俄羅斯選擇向中國伸手求援,即希望中國斡旋調停烏克蘭危機。
近期,俄總統普亭公開呼籲印度、巴西和中國能夠斡旋調停烏克蘭危機,早日實作和談停火。對於普亭所發出的「求援訊號」, 中央外辦主任王毅在聖彼得堡與其會面的時候給出了答案,他表示中方願同俄方保持戰略溝通,團結更多誌同道合國家,促進世界多極化行程。在烏克蘭問題上,中方致力於推動危機政治解決,願同各方一道,匯聚國際社會中的客觀理性平衡聲音。 這兩句話不僅表明了中方客觀中立的立場,同時也亮明了中方對於烏克蘭危機問題的真正態度,即不拱火,不選邊站隊,不置身事外的三不原則,中方一直以自己的方式來推動俄烏雙方的勸和促談,這符合雙方的利益訴求,也符合國際社會的期望。畢竟倘若這場本不該發生的沖突持續升級的話,那麽所出現的場景沒人願意看到,包括西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