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空降兵大戰,烏軍發起「巴格拉季昂行動」!俄軍被曝使用焦土戰術

2024-09-15軍情

庫爾斯克,俄烏兩軍的戰鬥正變得逐漸明朗化,俄軍在反攻的同時,烏軍也在不斷發起新的進攻,而且取得了更大的進展,這似乎驗證了我們此前的判斷,即烏軍此前在庫爾斯克進展緩慢,更像是在刺激凱瑞姆林宮和俄羅斯民眾,引誘凱瑞姆林宮更早發起反擊;而烏軍在迎擊俄軍反攻的同時,背後似乎還有更大圖謀,但這個圖謀到底是什麽,我們還不清楚,要是我們能這麽快猜出來,那可真就了不起了,不至於還困坐草廬。

從俄羅斯軍事博主們的整體沈默,我們就能判斷出俄軍的反攻並不順利,庫爾斯克的戰報資訊相當繁雜,難以判斷真假,在這些資訊中,即便是對俄軍最有利的,也不過是俄軍已經拿下了斯納格斯特,但這個訊息著實是難以判斷真假,缺乏可信的圖片或視訊證據證實;

我們還看到了俄軍進入斯納格斯特但該地南部仍被烏軍控制的訊息,無法證實斯納格斯特目前情況到底如何,不過,跟此前說的一樣,如果俄軍能拿下這個重要的戰略要點,俄羅斯軍事博主們早就歡呼了,不僅互聯網上會充斥相關訊息,我們甚至很可能會在熱搜上看到,但我們並沒看到這種情況出現。

俄羅斯訊息人士對正在發起的反攻不太樂觀,「我認為,今天我們這邊不會再進一步向敵人的防禦發起進攻,這一點已經很清楚了。」

此外,這位俄羅斯訊息人士還對烏軍在邊境地區發動的新反攻感到擔憂。

斯納格斯特附近的戰鬥相當激烈,在這裏發生了一場精銳之間的廝殺,俄軍空降兵對烏軍空降兵:俄軍空降兵出動了2輛坦克、11輛空降戰車和1輛裝甲運兵車,但「這次試圖突破烏克蘭武裝部隊防禦陣地的嘗試失敗了:烏克蘭空降兵在一場持續數小時的激戰中證明了他們在軍事上更勝一籌,掌握了贏得勝利的科學。」

俄軍空降兵在這場戰鬥中損失了1輛坦克、5輛空降戰車和1輛裝甲運兵車,數十人死亡,「幸存的俄軍逃走了」。網路上有這場戰鬥的相關圖片和視訊。

烏克蘭軍隊再次越過邊境發動了反攻,打擊俄軍右翼,盡管俄羅斯官方訊息稱俄軍在航空兵和炮兵火力的支援下擊退了烏軍的進攻。不過,我們看到的訊息顯示,烏軍在突破了2公裏後又在繼續前進,用俄羅斯軍事博主的話說,就是烏克蘭軍隊正在鞏固陣地並繼續前進,「俄軍在後撤,資訊正在澄清,我們的聯系人認為情況十分嚴重」。

或許是因為後撤混亂的緣故,我們看到有訊息稱俄羅斯安全部隊襲擊了一支由義務兵和俄羅斯聯邦安全域(FSB)特種兵混編的一支俄軍部隊,將其誤以為是正在進攻的烏軍。不過,該訊息尚未得到證實,沒看到相關圖片或視訊,估計也很難看到,這類訊息能流傳出來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很難指望俄羅斯官方會證實或有什麽現場圖片、視訊流出。

值得註意的是,烏軍第116機械化旅「Khorne Group」宣稱,他們在庫爾斯克發起的新進攻被稱為「巴格拉季昂行動」,並表示這次行動給了俄軍兩個選擇,要麽放棄更多的俄羅斯領土,要麽選擇被包圍:在行動前,烏軍就聽到了很多關於俄軍要發起反攻的傳言,但呼籲不要被這些來自俄羅斯的心理戰和宣傳所迷惑,而事實也表明,俄軍的反攻看起來並不怎麽樣。

我們不清楚烏軍為什麽要將新的進攻稱為「巴格拉季昂行動」,但這不由得讓人想起了二戰時著名的「巴格拉季昂攻勢」:1944年6月22日(德國入侵蘇聯三周年)發起的「巴格拉季昂工事」不僅擊潰了德國中央集團軍群,還收復了明斯克並成功渡過維斯瓦河,打到了位於東普魯士邊界的裏加,讓德軍遭受了二戰中可能是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失敗。

烏軍除了側擊俄軍右翼外,英國國防部釋出的情報簡報還顯示,烏軍依然在攻擊庫爾斯克俄軍的後勤系統,包括打擊塞姆河上的浮橋以及公路上的俄軍車輛,試圖借此進一步打擊俄軍的後勤供應。

我們昨天說過了,烏軍現在的行動,看起來早有準備,不僅要拿下格盧什科沃的被困俄軍,還試圖將前來解圍的俄軍也打掉:在俄軍發動反攻前,烏軍對格盧什科沃的被困俄軍一直圍而不攻,甚至都沒有完全切斷俄軍透過塞姆河的後勤補給線,有視訊顯示烏軍「海馬斯」火箭炮攻擊了集結在浮橋邊準備渡河的俄軍,卻故意沒有攻擊浮橋。

現在看來,烏軍是在誘敵,包括在俄軍反攻前的緩慢進展;而在俄軍發起反攻後,烏軍開始發力,在格盧什科沃方向至少已經拿下了5個定居點,持續逼近格盧什科沃。同時,烏軍還在向梅德韋日和波利托德爾斯基前進,準備保衛在穆日察南部的俄軍第155海軍步兵旅,如果能達到這個戰術目標,被圍的俄軍第155海軍步兵旅怕是要遭受滅頂之災。

這裏需要指出的是,盡管庫爾斯克的局勢看起來明顯對烏軍有利,烏軍更像是以逸待勞引誘俄軍發起反攻,但戰鬥依然十分激烈,俄軍仍擁有不少優勢,尤其是那些威力巨大的滑翔制導炸彈。

一名21歲的烏軍士兵尤裏接受了【紐約時報】采訪,指出俄軍在庫爾斯克的抵抗力加劇,無人機和反坦克飛彈的使用強度增加,這或許與尤裏遇到了被調到庫爾斯克的前線俄軍有關,「他們在努力反擊,但到目前為止沒有成功,我們仍在繼續進攻。」

烏軍也出了代價,40歲的烏軍士兵謝爾蓋說:「我們每推進一寸,都會付出生命的代價。」【紐約時報】在文章中稱俄軍正在庫爾斯克使用「焦土戰術」,用重磅滑翔制導炸彈摧毀自己的村莊。

我們無法證實【紐約時報】的文章真實性,美媒經常釋出一些不利於烏克蘭的訊息,有分析人士指責這些美媒通俄,但我們認為還是兼聽則明要更好一些,美媒的報道或許片面,存在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問題,也可能為了吸引讀者而故意誇大了烏軍存在的某些問題,但終究能夠向我們透露了一些前線資訊。

而在前線,盡管俄軍依然在多個地區不斷前進,但攻勢強度已經明顯下降,用一些歐洲獨立媒體的分析來說,就是俄軍被迫從波克羅夫斯克等前線地區向庫爾斯克調兵,就已經說明烏軍在庫爾斯克發起的攻勢成功改變了戰場動態。烏軍沒有按照凱瑞姆林宮的節奏被動接受這場戰爭,而是開啟了自己的節奏,攻凱瑞姆林宮所必救,在以防禦為主的2024年,「入侵」庫爾斯克堪稱烏軍最成功的一招妙棋,成功撬動了整個棋局。

烏軍確實存在問題,而俄軍也有諸多優勢,俄烏雙方在國力和軍力上存在巨大差距,否則的話,就不是凱瑞姆林宮對烏克蘭發動「特別軍事行動」,而是烏克蘭對俄羅斯發動「特別軍事行動」了,就像某些網友說的那樣,早就打到莫斯科了(無人機確實打到了)。

沒有一場反侵略戰爭是輕而易舉的,需要付出足夠多的生命和鮮血,才能保護好自己的國家和人民,烏克蘭同樣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