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記者中國抗美援朝死19萬是美國5倍好意思說贏了金將軍這樣答

2024-09-17軍情

在一場座談會上,有個英國記者朝金一南少將提出了有關抗美援朝戰爭的尖銳問題。那金一南少將咋回應呢?這抗美援朝戰爭到底算不算勝利呀?

韓戰到底是誰贏啦?

這事兒啊,中美始終沒達成一致,美國人就不肯承認自己在這場戰爭裏輸了。咱國家的國際戰略和國家安全戰略專家金一南少將參加的一個座談會上,有個英國記者把這老事兒又給拎出來了,還問金一南將軍韓戰誰勝誰負的問題。

那自然,這名記者說的中方陣亡數位,確實是有根有據的。咱打抗美援朝戰爭一開始,就對誌願軍戰士的傷亡情況做統計了,到現在這統計還在不停更新呢,畢竟總有新的史料冒出來。按照最新統計的陣亡數,誌願軍在北韓犧牲的大概有19萬人,這跟這名記者講的倒是相符。可這名記者說的美軍陣亡數位,那可就大有毛病了。

嘿,那名記者提的問題挺尖銳,金一南將軍呢,就簡簡單單一句話回了過去:「光憑傷亡數位就斷定一場戰爭的輸贏,那可太片面啦!」

那就是說,評判戰爭勝敗,不能光看雙方傷亡的對比。接下來,金一南少將從好幾個方面對咋判斷戰爭輸贏的辦法進行了分析。他講,判斷一場戰爭的輸贏,重點得看戰略目的實作沒,打完後雙方啥心態,還有這戰爭給雙方帶來啥影響。

金一南將軍這話那可是說到點子上了,說白了,甭管西方咋汙蔑,抗美援朝這場仗那就是咱打贏了,為啥這麽說呢?

咱先說說陣亡人數這事兒。這名記者講的誌願軍陣亡人數沒啥毛病,可美軍的陣亡人數就有大問題了,這主要是因為美軍那陣亡統計的法子,還有人員構成的緣故。

那時候美軍統計陣亡人數可嚴了,得確定這人參加了戰役,還得找到這人屍體上的身份牌,就是常說的「狗牌」,核對好了才能算陣亡呢。這麽一來,好多其實已經死了的美軍,因為身份牌沒找著,就沒被算進陣亡裏去。再者說,那會兒美國反戰鬧得兇,美軍為讓老百姓安心,常常會把一部份傷亡數位瞞著不報。

而且呀,雙方統計人員的範圍那可是嚴重不對等。您想想,當時跟誌願軍打仗的可不單單是美軍,那是整個「聯合國軍」跟韓軍呢,美軍不過是這所謂聯合國軍裏的一員罷了。那美軍的陣亡數咋能代表整體的陣亡數呢?

嘿,您知道嗎?誌願軍在那戰爭裏可滅了不少韓軍呢,南韓在這場仗裏的傷亡那叫一個慘重。可美軍呢,壓根沒把韓軍當人看,連他們的傷亡數都不去統計。那時候南韓的李承晚政府為了把統治穩住,在韓軍陣亡人數上不停地瞎編亂造。

且不說南韓,那英國、土耳其、法國、泰國、菲律賓、衣索比亞等國也摻和進了這場仗,他們也讓誌願軍有了一定的傷亡,自己也被誌願軍消滅了不少,這部份人的陣亡數美軍都沒算進去呢。所以光拿誌願軍的陣亡數跟美軍的陣亡數來比,那肯定不公平啊。

那再說說戰爭勝負咋評判這事兒。確實啊,就像金一南少將講的,光憑傷亡數位來斷定一場戰爭的輸贏,那可不全面,傷亡數位可不是評判輸贏的唯一憑據。

您這說法可不對啊!要是光瞧傷亡數位,就說咱中國的抗日戰爭和蘇聯的衛國戰爭是慘敗,那可太離譜啦!咱中國在抗日戰爭裏的傷亡確實比日本多不少,蘇聯在衛國戰爭中的傷亡也確實比德國多挺多,但這可不等於就是慘敗啊!

那咋能就憑這點就說戰爭輸了呢?那可不對。咱中國跟蘇聯這兩場仗那可都打得漂亮,咱中國讓日本無條件投降,還把台灣島、澎湖列島那些之前被占的地兒都給收回來了。蘇聯呢,更是厲害,直接把紅旗插到柏林國會大廈上了,還把德國一部份地兒劃到自己那兒了。雖說中蘇的傷亡比敵軍多,可你能說這兩場仗沒打贏嗎?

那這戰爭到底咋判斷誰勝誰敗呢?有倆要點,一是兩邊的戰略目標實作沒,二是這戰爭給兩邊帶來啥影響,還有心態咋變的。

咱先說頭一點啊,這評判標準擱戰役勝負上也管用,就拿抗戰說事兒。像抗戰裏那幾場有名的仗,特別是1937年的那幾場,咱確實是打輸了。

就說淞滬會戰吧,老蔣要保住上海,日軍要拿下上海,末了上海被占了,那自然是日軍占了上風。太原會戰呢,閻錫山想護住太原,日軍想攻破太原,最後太原丟了,還是日軍得了逞。為啥這麽說呢,因為他們的打算都成了,咱這邊的打算沒成。不過呢,1939 年的第一次長沙會戰,那明顯是咱打了個勝仗。

日軍這仗是奔著奪長沙來的,薛嶽呢,是要守長沙。末了日軍被打退,咱守住了長沙,這仗日軍輸了。雖說咱這邊傷亡比日軍多,戰後也沒借著這勁兒把以前丟的地兒收回來。可咱的戰略就是守長沙,還把日軍的想法給攪黃了,那這自然得算咱贏啦。

抗美援朝這場仗也是這麽個事兒。咱抗美援朝為的啥?誌願軍入朝那口號說得明明白白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誌願軍唱的歌裏也這麽講:「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那為啥咱得抗美援朝呢?說到底啊,是美國過了三八線,想把北韓給滅了,還派飛機炸咱國家的丹東、沈陽這些個城市,這可就直接把咱邊境安全給威脅了。

所以啊,咱得把美國那近在眼前的威脅給除掉,不能讓美國占了北韓後再沖著咱來,得保衛咱剛建立的人民政權,這才堅決地去抗美援朝。咱的想法就是護住北韓,守住三八線,這樣才能讓咱國家的邊境安穩,國家也能穩穩當當的,可不是要把南韓給滅了,在北韓半島上橫沖直撞。

那咱的目的實作沒?那肯定實作了呀,打那以後北韓一直存在著,還跟咱國家保持著盟友關系呢。咱國家跟北韓挨著的那片邊境地區,打那往後也沒再受過美國的直接威脅,這麽看咱當然是勝利了。

那反過來講,美國摻和這場戰爭圖個啥呢?難道就只是為了護住南韓?那可拉倒吧,要是就為這,美國犯不著大動幹戈,整那麽大場面。

嘿,您瞧瞧,美國在仁川登陸,把北韓軍主力給滅了之後,那可就完全有了能占上風結束這場戰爭的條件啦。咱國家給美國發的警告是啥?就是別越過三八線。啥意思呢?就是說美軍要是光在三八線以南待著,那事兒都好說。可美國收手了嗎?

那哪兒成啊!他們壓根兒沒把咱的警告當回事兒,過了三八線還往北走,占了北韓首都平壤,又一股腦兒推到鴨綠江邊。嘿,這還不算完,覺著人少呢,還想讓國內再多給些軍隊和物資。

要是美國參戰就為保住南韓,讓北韓半島穩當些,以均勢把韓戰了結,那這場仗美國確實不算輸。可要是這樣的話,他們在 1950 年 10 月就該打住了,沒必要再往前湊了——這時候他們該得的都得了,也沒必要再調好多軍隊和物資過來,要曉得這些可都費錢著呢!

嘿,可美國呢,不聽咱中國的警告,一個勁兒往前沖,把戰火燒到咱這兒了。這明擺著美國的心思可不只是保住南韓,是想把整個北韓半島都攥在手裏,還說啥「要讓民主的光灑遍全北韓」,他們自己在戰爭備忘錄裏也多次這麽講。他們參戰就是想滅了北韓,讓南韓把北韓半島統一了,再進一步害咱中國的安全,給咱東北那旮旯帶來威脅。

那美國的目的成了嗎?壓根沒成!美國不光沒滅了北韓,到頭來北韓還占了更多地方,這使得北韓比起南韓來,有了更大的戰略優勢。戰後的南北韓邊界可不是按戰前兩邊的邊界劃的,是按實際控制線來的。像重要的戰略要地開城,戰後就被北韓給拿下了。所以說,美國的戰略目的那是一點兒都沒實作,妥妥地大敗而歸。

這麽說吧,拿戰略目的達沒達成當評判標準,不管是咱中國這邊,還是美國那邊,那抗美援朝這場仗,明擺著是咱中國勝了。

咱再說說戰爭對兩邊的作用。戰前吶,咱國家好多人都被美國那超級大國的名頭給嚇著了,有些人對美國還挺害怕呢。咱國家確實也老是得把美國的幹涉這點事兒考慮進去,就像渡江戰役快開始的時候,咱軍隊還得琢磨美國直接派兵來搗亂的可能性,還得留些兵力盯著美國。毛主席決定抗美援朝的時候,一開始不少人不同意,原因就是覺得美國太厲害了。

嘿,抗美援朝戰爭打完後,這心態可就徹底變啦!全國上下都不再怕美國了。咱都實實在在地把美國人給打敗了,那還怕啥美國來幹涉呀!大家都明白,美國就是個「紙老虎」嘛!後來中蘇關系不好了,咱國家照樣有膽量接著跟美國對著幹,還喊出了「兩個拳頭打人」的口號,敢同時跟美國和蘇聯較勁,就知道這一仗讓咱國家多有底氣了!

那美國受戰爭啥影響呢?嘿,正相反著來。戰爭完了後,美國國內那是滿是失落勁兒,也不敢再瞎想啥入侵中國的事兒了。「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在他那【從多瑙河到鴨綠江】的回憶錄裏說:「我得了個不咋好的名聲——我是美國歷史上頭一個在沒打勝仗的停戰協定上簽字的司令官。」瞅瞅,這場戰爭給美國的打擊可老大了。

那這麽說來,把上面那些個說法歸攏到一塊兒,咱國家那肯定是抗美援朝這場仗的贏家啊!這事兒啊,甭管某些西方學者咋耍那「春秋筆法」,咋歪曲歷史,那都沒戲,改變不了!咱也得把這勝利記在心裏頭,靠著抗美援朝的精神,接著往前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