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部某城市大江南岸的某淡水湖邊,有一組大型仿真建築,已經被大家關註了十幾年;而不久前的全新變化,則大機率會造成震撼全球的巨大影響!這就是大家早就熟知的某中部所謂的「航母樓」。當然,真正的航母樓建築群並不單純只有一座航母樓,而是一組仿真建築。畢竟航母樓旁邊還有另外的「超萬噸大驅樓」,以及其他的一些體量更小的仿真基礎設施。當然為了方便稱呼,則簡單的稱為航母樓建築群!根據過去十幾年的觀察與摸索,圍觀吃瓜群眾也基本總結出了航母樓建築群的兩大基本特點,也是它們的真正驚人之處:第一,就是高度仿真。不論是航母樓還是大驅樓,它們的體量,基本上就是完全按照目標艦船的真實體量,按照1比1的比例真實模仿的。也許在外觀細節上,
有所省略;比如並沒有把需要模仿的大型航空艦艇的船體完全按照原樣設定,而仍然是可以作為普通建築利用的樓體,具備大量的外窗結構,仍然可以進行居住或者辦公;但是在仿真的關鍵部份,比如所謂的模擬甲板的基本形狀與尺寸上;特別是需要特別高度仿真的「艦島」等關鍵位置,卻都是絕對按照即將出現的大型艦艇的甲板與艦島精確原樣仿真的。而且作為航空大艦與超萬噸級大驅的仿真艦島,還不僅僅是單純在外在尺寸與觀感上進行高度逼真的模仿,還具備真實的技術用途:比如進行單面或者多面有源相控陣艦載雷達的陸地電磁相容試驗。也就是這兩種高度仿真的艦島之上,都是安裝過真正的相控陣雷達,並且對外發射過真實的電磁脈沖,並進行全面的電磁測試。為此還可以看到,
不論是航母樓還是大驅樓,主體部份都具備外觀可見的冷卻塔等設施,這些附帶系統不單純是為樓體民用空調降溫,實際上也是為2種艦島上的實測雷達進行迴圈冷卻。由此可知,無論是航母樓還是大驅樓,建造的最終目的大致有兩個:第一是艦體與甲板尺寸全面仿真,為艦艇整體設計單位提供一套最基本也最直觀的體量印象;甚至還可以在模擬的飛行甲板上以全尺寸樣機進行現場的模擬排程;為關鍵設計細節提供最直觀可靠的現場模擬;第二就是確保強大的電磁發射與感知設施的可靠性與相容性。總之這種陸地上的高度仿真,在超級艦船系統工程上是極為科學又高度節省資源的。在第一條的高度仿真之外,第二條似乎更加勁爆。那就是不論是航母樓的外觀變化,還是大驅樓的驚艷亮相,
幾乎與現實中的大艦型號的實際建造工程,都是近乎同步的。記憶中,大驅樓被發現還不到1年,真正的1.3萬噸大驅就已經在南北船廠同時開工。而航母樓從首次出現,到先後調整過3次,幾乎同時對應了前3艘正規航空平台的工程進展。而根據對外公開的招標檔,航母樓這次要進行一次全新的大變化。最主要在於兩點:第一是徹底重建所謂的艦島本身;第二就是甲板前期改平後還要再次大面積的增加體量。很顯然,這是對應著第4套超級航空大艦的全新設計!註意是第4套而未必就是第4艘。之所以全新建造陸地艦島,首先是位置要徹底變化,不再在所謂的艦體的左舷中部而是要更加最佳化;第二是外形與結構也徹底大變,顯然已經沒有了主煙筒。新艦島主體20公尺長,30公尺高;全高78公尺,
甲板以上高58公尺,要求全重600噸。600噸與全高78公尺等參數,居然與現有的福特級近乎一模一樣。但是新艦島仍然具備4面大盾,綜合效能遠遠超過福特級。因此研判,新型號至少13萬噸起步,大機率明年春天就可橫空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