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父輩的足跡——人民解放軍第六十七軍高炮(群)團歷史紀略

2024-09-16軍情

編者按:今日起將陸續更新【父輩的足跡】系列圖文內容,透過一系列回憶文章和珍貴歷史資料紀錄人民解放軍第六十七軍高炮(群)團歷史紀略、相關人物經歷以及高炮團大院生活。做為六十七軍高炮(群)團的後代,期望透過記述那段奮鬥的光榮歷史,緬懷前輩,激勵後輩。

1960年

為打擊美蔣特務飛機p-2v利用暗夜入侵內陸進行電子偵查等騷擾活動,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十七軍奉命組建「濟南軍區第二機動高射炮兵群」。

美蔣P2V電子偵察機

10月15日,李水清軍長宣布命令,67軍高炮(團)群於青島市武定路29號軍部組建,由陸軍199師、200師、201師、67軍炮兵基幹團高炮營和守備19師、20師高炮連組成,番號為:「濟南軍區第二機動高射炮兵群」,各營、連編制仍歸其師,部隊代號為6039。

首任群長任香庭、政委孫兆瑞、副群長王福增、副政委朱希明、參謀長郝宗周、政治部主任張仁和、副主任趙鶴群、副參謀長齊德海、後勤處長鄧墨林。高炮(團)群下設4個營,14個高炮連,4個高機連。199師、200師、201師高炮營依次編為一營、二營、三營,軍炮兵基幹團高炮營編為四營。青島守備19師高炮連先配屬於199師高炮營,後調整配屬於201師高炮營;海陽守備20師高炮連配屬於軍基幹團高炮營。

10月25日,高炮(團)群即開赴日照縣丁家樓地區布防,執行伏擊台灣蔣軍p-2v低空電子偵查機任務。

高炮部隊在北韓戰場

1961年

4月,武漢軍區第15軍44師高炮營調歸67軍高炮群。

5月13日,按軍委總部指示,將15軍44師高炮營和67軍基幹團高炮營合編為「高射炮兵第九十二團」,群部兼團部。

1962年

8月,接軍委總部頒發的陸軍編制表規定,撤銷「高射炮兵第九十二團」編制。

1963年

9月,67軍高炮(團)群由日照移防至臨沂大太平地區,配屬濟南軍區高炮67師執行對空防禦任務,被該師編為第五群,稱「濟南軍區第一機動高炮群第五群」。

10月15日,部隊轉移到臨沂沂河東岸執行作戰任務。

1964年

6月11日夜,高炮(團)群與兄弟部隊執行「空炮協同」作戰任務,共同伏擊了一架由江蘇連雲港南側射陽河口上陸,後向臨沂方向飛行企圖入侵大陸縱深的一架台p-2v電子偵察機。此役後程,海航4師實施「霹靂攻擊」行動,將敵機於萊陽以北上空擊落,飛機爆炸,機上十多名乘員無一生還。四年以來,高炮(團)群在野外大小七次執行機動作戰任務,與兄弟部隊艱難困苦協同作戰致使敵機不敢輕易入侵大陸內地。

7月14日,部隊撤回膠縣休整,團部駐河頭源(原鐵道兵14師駐地);上級決定撤銷「濟南軍區第一機動高炮群第五群」番號。

高炮(團)群張繼禮參加全軍大比武,獲通訊專業第二名,獲得嘉獎。

年底,根據上級命令,高炮(團)群抽調幹部和專業技術骨幹,為新疆軍區某獨立師組建師直高炮營。時任營長陳紹周、政治教導員何澤堯、副營長李文玉和副政治教導員王中行奉命赴疆。

進入陣地布防的高炮群

1965年

4月,高炮(團)群二營(200師高炮營)配屬濟南軍區工程兵第111團赴越執行「抗美援越」戰鬥任務,從各營抽調部份優秀幹部和專業技術骨幹加強到該營。高炮(團)群馬耀率部在越南北部灣姑蘇島駐防,該營擔任掩護111團修建戰備倉庫任務,並擊落美機2架,擊傷多架。次年12月圓滿完成任務歸國,返回駐地膠縣歸建。

抗美援越戰場上的高炮群

6月,為配合濟南軍區新編高炮69師組建638團,67軍將高炮(團)群機關和直屬部隊強弱搭配,一分為二。調整後,67軍高炮(團)群新任(團)群長郝宗周,政委張仁和,副(團)群長張林,參謀長高廷芳,政治處主任石峻嶺。原高炮(團)群王福增調201師炮兵團任團長,參謀長陸松濤調高炮69師638團任副團長,後任團長。

9月,高炮(團)群重返日照執行機動作戰任務。期間,軍區坦克二師高炮營調入高炮(團)群,編為五營。

1965年,67軍黨委發出【關於開展學習高炮五連的號召】,濟南軍區做出了【關於開展學習好連長王佐文活動的決定】。【人民日報】【解放軍報】【解放軍畫報】相繼進行了專題報道,王佐文同誌成為全軍學習毛主席著作、用毛澤東思想帶兵的模範。

1966年

5月,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透過「五一六通知」;8月,黨的八屆十一中全會透過【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無產階級wenhuadageming的決定】。這兩次會議的召開,標誌著「wenhuadageming」的全面發動。

9月,接軍區指示,高炮(團)群解除機動作戰任務。坦克二師高炮營歸建原單位,其余各營均隨高炮(團)群回膠縣駐訓。

1967年

3月,67軍黨委決定按上級部署組織部隊開展「三支兩軍」工作。由副軍長秦靜擔任革命委員會主任,全軍抽調2900多名官兵,對青島市、昌濰地區和煙台地區部份縣執行「三支兩軍」任務,同時對123個重要倉庫和重點目標,實施嚴格的軍事管制與安全警衛。

根據上級指示,高炮(團)群主要領導負責膠縣的「三支兩軍」工作,從一營、三營抽調4個連隊,在膠縣、青島執行「三支兩軍」任務三年余,1969年年底撤回部隊。

1968年

6月30日,主席等中央領導在京首次接見濟南軍區陸海空軍野戰軍團以上幹部,高炮(團)群領導分三批參加了接見。

1969年

3月,在東北中蘇邊境,中國邊防軍進行了珍寶島自衛反擊戰;在中共九大預備會議上,毛澤東提出九大的任務是「總結經驗,落實政策,準備打仗。」

4月,中共九大召開。

按軍隊幹部「分散安置」政策,高炮(團)群部份老幹部轉回原籍,由當地武裝部負責安置管理。

張仁和政委調解放軍總政治部保衛部任偵察處長,後任保衛處長。

8月,西北中蘇邊境發生「鐵列克提沖突事件」。

年底,接上級指示,撤銷「濟南軍區第二機動高炮群」番號,保留群機關及直屬分隊和四營(即原雙37高炮營),改編為「陸軍第六十七軍高射炮兵團」,其余一營、二營、三營及守備19師、20師高炮連均歸建各師。

1970年

2月,中央軍委決定第六十七軍作為全軍戰略預備隊,為隨時機動到三北(東北、華北、西北)作戰,從青島調防到淄博。

郝宗周團長調濟南軍區山東生產建設兵團工作。

3月9日起,67軍軍部移師於山東博山,在軍部統一指揮下,所屬部隊以戰備演習形式進行轉移。

3月24日,高炮團由膠縣移防至淄博張店南定。團部機關和衛生隊住在電廠招待所,37高炮營駐501廠礦山,團後勤修理所駐501廠工程處院內。

高炮團黨委常委組成人員:政委石俊嶺、團長王佐文、副團長朱新民、副政委劉策、副政委魏貴田、後勤處長李雲峰。部隊代號為9646;

高炮團機關家屬安置在501廠「七二一 大學」院內(後為501廠職工大學)。

經由山東省委、政府和濟南軍區商定,齊魯石化的「三支兩軍」工作交由67軍承擔,軍黨委交高炮團負責執行。高炮團派出以張林副團長為隊長、孫金祥副參謀長為副隊長的工作隊進駐齊魯石化總廠。張林副團長同時擔任齊魯石化總廠化肥工程指揮部黨委書記、政委,孫金祥副參謀長負責齊魯石化橡膠廠的相關工作。

自1970年12月23日起,為響應毛澤東主席「部隊要野營拉練」的指示,高炮團參加了軍組織的跨年度野營拉練。先後在聊城、臨沂地區10多個縣市進行了邊走邊打軍事演習和參觀學習、路線教育,歷時近三個月,1971年3月15日返回駐地。

12月底,為應對中蘇邊境緊張局勢,中央軍委要求各野戰軍相應組建新疆邊防部隊。67軍負責組建塔城一線邊防「疆字911部隊(現新疆軍區邊防第五團)」團級領導機構,抽調高炮團副政委劉策、後勤處長李雲峰奉命赴任。

1972年

2月起,全團主要任務是營建施工(蓋營房)和軍事訓練同時進行。歷時近三年(1972—1975),分三期,在山東鋁廠和橡膠廠支援幫助下,新建了團部機關和37高炮營營房及各種配套設施。

1974年

201師603團政委劉福全調任高炮團政委。

1975年

11月6日,高炮團參加軍組織的199師惠民地區實兵演習,歷時一個多月,12月24日返回駐地。

1976年

4月17日,67軍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六十七軍高射炮兵團」軍旗一面。高炮團代號54813部隊。

4月,高炮團增編57高炮營。一、二連由200師高炮營三連、高機連組建,三連由201師高炮營三連組建,均為57高炮連。四連為4聯高射機槍連,由原團37營高機連改建。營部以201師炮兵團、160迫擊炮營營部為基礎組建。

7月28日淩晨,河北省唐山地區發生強烈地震,作為67軍201師的起源地,67軍和高炮團轉業幹部家屬有多人傷亡。

1978年

11月,高炮團組織部隊到濰北靶場進行年度實彈射擊。由於軍、團提前組織營連幹部進行了一個月集訓,專門研究如何打得準問題,全軍(欠一個營)共擊落拖靶9個(其中本團5個),創1965年來歷史最高記錄。

12月,李傳業任高炮團政委(1986年5月調軍區高炮69師任政治部主任)。

1979年

1月上旬,為加強對越自衛反擊戰西線軍事實力,全團抽調50名高炮、雷達、通訊、汽車、衛生、修理等專業技術骨幹隨全軍行動,充實到昆明軍區前線各部隊。主要成分為1973年~1977年入伍的黨員、班長或老兵,籍貫主要有山東汶上、棗莊、泰安、青島、昌邑,江蘇昆山、太倉、江都、蘇州,安徽蚌埠、肥西等地。

2月17日淩晨,對越自衛反擊戰於全線開戰。經過英勇奮戰,我軍取得重大勝利。

3月5日我方宣布撤軍。戰後,全團50名戰士留在原地部隊,未歸建本團。

11月,高炮團在濰北靶場進行年度實彈射擊中再創佳績。共擊落(命中)拖靶10個,命中拖靶率為99%,這也是全軍區高炮部隊歷史上最好成績。在本次實彈射擊中,57營營部技師與三連文書兼軍械員在陣地測量彈藥室溫時發生炮彈爆炸,造成2人重傷。

1980年

年底,朱新民團長調軍區高炮69師任參謀長(後任師長),李玉彪接任團長。

1983年

高炮團57炮營一連指導員劉永慶,被濟南軍區授予「用知識啟迪戰士的模範指導員」稱號,獲二級英模獎章;1984年被總政表彰為全軍優秀政治教員標兵,參加國慶35周年閱兵觀禮。

10月3日傍晚,高炮團年度實彈射擊鐵路輸送到達濰坊大迂河車站準備解除安裝時,因火車司機未按操作規定及時減速,列車與解除安裝月台劇烈相撞,造成重大惡性事故。團長丁芳聚(35歲)被頂端月台平板車掛鉤插入頸部及頭部,當場犧牲。十幾名幹部戰士從車上甩落,造成骨折、腦震蕩等傷情。火炮及雷達指揮儀等裝置也造成不同程度損傷。丁芳聚團長被追認為烈士。

不久,程連振接任團長。

1985年

年初,奉中央軍委命令,濟南軍區派遣67軍參加對越自衛反擊輪戰。高炮團抽調57營營部、一連、四連(高機連)、37營五連組建了混編高炮營(377人),時任營長姜興民、政治教導員梁衛東、副營長羅金龍、康同慶、副政治教導員劉忠華;為搞戰時保障,團從指揮連抽調了雷達排、航模組,從修理所、衛生隊等抽調人員組建了後勤混編排一起行動。為加強作戰指揮和領導,團成立由作訓股長蓋孔建、偵查股長姚玉庭、後勤副處長劉同軍、政治處幹事宋建崗等人組成精幹的作戰指揮組。

對越輪戰中的混編營地指揮所

3月15日出發,在團長程連振、政治處主任劉永慶率領下,赴雲南文山邊境前線。主要擔負掩護軍指揮機關對空安全任務,同時抽調分隊擔任軍工、看守俘虜、支援前沿步兵作戰等任務。除完成防空任務外,還利用高炮直瞄射擊,取得擊毀敵高機5挺、重機槍3挺、無後座力炮1門,斃傷越軍22名的戰績。1986年6月3日返回淄博南定駐地。

1985年,團政委劉正明率隊到前線慰問高炮團混編營官兵

1985年

10月,第六十七軍整編為第六十七集團軍。程連振團長調67集團軍新組建的高炮旅任旅長。同時高炮團精簡整編,改建為步兵第199師高炮團,孫來邦任團長。原高炮團三連調67集團軍高炮旅,撤銷四管高機連;撤銷司政後機關副參謀長、副主任、副處長和股長編制;撤銷團營連政工全部副職。199師高炮團代號為54879部隊。

1992年4月,199師高炮團孫來邦團長轉業,姜興民接任團長。10月,67集團軍高炮旅撤銷。軍高炮旅五營改編到本團,為雙37高炮二營。全團由司令部、政治處、後勤處、技術處四個部門,57高炮營、雙37高炮一營、二營及團直、團後、團技分隊組成。1997年11月,團長姜興民轉業,沈雁軍接任團長;1998年9月,67集團軍撤銷,高炮團隨199師劃歸26集團軍。

2003年10月,199師整編為陸軍第199摩托化步兵旅,原師高炮團縮編為該旅防空營,編有雙37高炮連和飛彈連,駐鄒平市好生鎮。2016年2月濟南軍區撤銷,199摩托化步兵旅防空營改編為北部戰區26集團軍199摩托化步兵旅炮兵團防空營。編制有營部、2個飛彈連和1個雙37高炮連。時任營長崔成華,教導員牟雪雷。部隊駐地仍在鄒平。

軍隊向前進,軍魂永傳承!

註:本文主要來源和依據:

1.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十七軍高炮(群)團歷史簡介,執筆人張宗田根據原團長朱新民、姜興民和作訓參謀陶有文等同誌珍藏資料及回憶綜合整理,2016年12月。

2.在2024年聚會和紀念冊籌劃過程中,依據各位先輩的簡歷和事跡進行了適當調整和補充;朱新民團長提供了歷史資料和意見建議,張元中主任提供了資料和建議;高炮團子弟提供了諸多歷史細節和珍貴史料。

在此深表感謝。

整理者: 高炮團子弟 劉誌光

2024年8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