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96年,18名中國人出海,日艦一路尾隨,他們用生命捍衛釣魚臺主權

2024-09-16軍情

【前言】

1996年9月22日,一位名叫陳毓祥的中國香港人,與17位友人乘著一艘貨輪駛離碼頭,向著廣袤無垠的深海進發。

然而,貨輪剛駛不久,他們便遭遇了日本艦艇和戰機的圍追堵截。

陳毓祥似乎早就料到會這樣,他不慌不忙地讓舵手穩住方向,繼續駕駛船只進入中國東海地區。

照常理說,中國人搭貨輪去東海地區沒什麽問題,可日本為啥大費周章,派艦艇、飛機一直騷擾陳毓祥他們?

原來,陳毓祥還有「全球保釣華人聯盟」主要領導這層身份。他此行是要帶領「保釣者」們登上釣魚臺,毀掉日本右翼分子在島上豎的燈塔,並在島上重新豎中國國旗。

嗨,你知道嗎?釣魚臺一直都是中國的領土,跟日本可沒關系!

那陳毓祥到底有沒有在釣魚臺上成功插五星紅旗,來宣示咱們國家的主權呢?

【一、釣魚臺乃中國自古以來固有領土】

釣魚臺是中國的固有領土,這一點確鑿無疑,而且在許多歷史典籍中都有記載。它是中國台灣省東北方向的 8 個小島的統稱。

根據資料記載,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間,中國漁民、官員就已經前往釣魚臺方向活動了。

據【三十六姓指路針本】(公元 1368 年至 1398 年成書)記載:「釣魚台(釣魚臺古名)是琉球到中國福州的航海針路,裏面有‘釣魚台開船’的明文記載。」

還有一本明朝的典籍【順風相送】,原本收藏在英國牛津大學鮑德林博物館。20 世紀 30 年代,中國著名歷史學家向達把它抄錄回中國,主要內容是:「太武放洋,用甲寅針七更的船去烏坵……用甲卯及甲卯的方向去釣魚嶼。」

這本書詳細記錄了從福建梅花所船塢出發,經過小琉球、釣魚嶼(釣魚臺)、赤坎嶼,到達枯美山,最後到達琉球國的過程。【三十六姓指路抄本】和【順風相送】完整記錄了中國古人發現釣魚臺的前後情況。

這兩本距今 600 多年的古籍,其實是明證,證明釣魚臺從明朝洪武年間就屬於中國了。

除了這幾本民間文書,明清兩代官方文書也提到過釣魚臺。

嘉靖十三年,南京太仆寺少卿陳侃被任命為冊封使,要去琉球處理事務。他把路上的事寫成了【使琉球錄】。

這本書裏有這麽一段關於釣魚臺的記載:

初十,刮南風,速度很快,船行駛得像飛一樣,經過平嘉山、釣魚嶼……十一日傍晚,看到古米山,屬於琉球。

「古米山」也叫「姑米山」,是琉球西南方界上的一座山,它的具體位置已經無法考證了,大概在福州五虎門到琉球航線的中途。

徐葆光認為,中國和琉球的分界線是古米山,古米山以外屬於琉球,以內屬於中國,釣魚臺列嶼位於中國國境線最東端的島嶼,所以是中國的固有疆域。

陳侃之後,嘉靖皇帝派了好多使節去琉球國,郭汝霖、蕭崇業、夏子陽都寫過公文,這些公文裏都提到了釣魚臺。

公元 1633 年,即崇禎六年,李自成帶領隊伍東渡黃河,與高迎祥會師。

那時候,朱由檢派胡靖跟著使者杜三策出使琉球,胡靖所寫的【琉球記】裏記載:「初八日傍晚,過姑米山……鎮守姑米的夷官遠遠地望見了我們的官船。」

明朝亡後,關外八旗奪中原,海外諸島皆不平,謀獨立。康熙二十二年,施瑯率大軍取澎湖,建言朝廷「赦撫」鄭氏,求祖國統一。康熙帝允其招撫,自此台灣為清疆域之一部。

施瑯收復台灣後,釣魚臺列嶼被清政府納入管轄,朝廷派了很多官員去治理台灣、釣魚臺列嶼,留下了很多文字記載。

巡台禦史黃叔璥,對台灣島及周圍島嶼有詳細記錄,其中包括釣魚臺

同治年間,台灣知府周懋琦對釣魚臺及其附近島嶼的情況進行了詳細考察。

光緒八年(1882 年),黃逢昶在【台灣生熟番事·台灣生熟番輿地考略】中明確提到了釣魚臺。明清兩朝對釣魚臺的記載非常多,包括民間文書、航海指南、官方正統資料等。

總而言之,在明朝嘉靖至崇禎年間,每一位出使琉球的官方使者,都確鑿地記載了釣魚臺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並且這一事實也得到了琉球國的認可。

清代對釣魚臺列嶼實施了正式行政管轄,還把釣魚臺劃歸台灣管轄。福建漳州和泉州的漁民經常到釣魚臺列嶼海域活動,這證明了釣魚臺列嶼是中國的固有領土。

值得註意的是,1785 年,日本人林子平在【三國通覽與地程主圖】中明確記載釣魚臺屬於中國,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19 世紀,西方完成兩次工業革命,實力趕超中國,頻繁派兵侵擾中國海域。

19 世紀中葉到 20 世紀初,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這導致中國台灣島以及釣魚臺的歸屬權被當成籌碼,在列強之間轉手倒賣。

1879 年,日本強占中國琉球群島。當年,中日雙方就琉球歸屬問題展開談判。談判期間,雙方均確認釣魚臺等島嶼不包含在琉球 36 島之內。

1885 年,日本想把釣魚臺群島作為擴張目標,但被清政府阻止了,沒能成功。

1894 年,中日爆發「甲午海戰」。1895 年 1 月 21 日,日本內閣決定要強行占領釣魚臺,並在島上立個標牌(實際上也沒建成)。

1895 年 4 月 17 日,中國被要求簽訂【馬關條約】,根據條約,中國要把台灣及其附屬島嶼割讓給日本。

1900 年,日本政府把釣魚臺等島嶼稱為「尖閣群島」。

1945 年,日本投降,二戰結束。

【二、華人保釣歷史大事】

二戰結束後,日本失去了對這些島嶼的控制,「宗主國」美國卻以占領軍的身份,扶植了一個又一個日本右翼政權。

日本政府把釣魚臺等附屬島嶼以歸沖繩縣管轄為借口交給美軍占領,琉球群島(沖繩)是美軍基地,釣魚臺歸美軍托管。

這些日本鬼子竟然無視歷史事實,還不要臉地說釣魚臺是他們的,他們之前還跟俄羅斯在千島群島的歸屬上有過爭端。

1968 年 5 月,美國打著「聯合國亞洲經濟委員會」的旗號,在台灣海峽以北開展海底石油勘探,結果發現釣魚臺與赤尾嶼之間蘊藏著豐富的油礦,這一訊息引起了國內外的高度關註。

1969 年,琉球八重山公所往釣魚臺上立水泥標。同年 9 月 15 日,日本地質學家稱在中國東海「尖閣列島」(中國釣魚臺)發現石油資源。

日本政府馬上成立調查組,前往釣魚臺海域勘查海底資源。當時的日本首相佐藤榮作存取美國,和尼克森達成協定:「琉球群島的行政管理權將在 1972 年交還日本,釣魚臺屬於琉球西南諸島,會一並歸還。」

1972 年,中日正式建交。周總理提議擱置釣魚臺等島嶼的歸屬問題,待時機成熟再解決,中日雙方就此達成協定。

1978 年,中日簽署【和平友好條約】,鄧小平同誌明確表示:「釣魚臺問題先擱置起來,以後再慢慢解決。」

1979 年,日本在釣魚臺上修建直升機場,海峽兩岸都對日本提出交涉和抗議。

在 20 世紀 80 年代到 90 年代,美國和日本兩國飛揚跋扈,無視國際法規和確鑿證據,強行占據中國的固有領土,引發了一系列由中國民間團體發起的「保釣」行動。

1990 年,日本青年社在釣魚臺建燈塔,掀起了新一輪保釣浪潮。

1992 年,中國透過【領海及毗連區法】,強調釣魚臺等島嶼是中國領土,日本隨即提出「抗議」,中國外交部也多次強調:釣魚臺屬於中國。

1996年7月14日,日本青年社在釣魚臺新設定了燈塔,中國外交部表示對這一事件「嚴重關切」,海峽兩岸都強烈抗議。

1996年9月,中國香港成立「保釣行動委員會」;9月8日,3000多名香港民眾參加首屆「保釣大遊行」。

9月16日,全球華人「保釣大聯盟」宣布率先乘坐「保釣號」貨輪趕赴中國釣魚臺,「保釣號」成為首艘在香港出發向日本抗議的船只。

【三、壯士一去不復還】

陳毓祥是「保釣聯盟」的主要負責人,他在出發前和聯盟會員商量後,確定了一個明確的目標,就是毀掉日本右翼分子在釣魚臺上豎起的燈塔,在島上重新豎起中國的五星紅旗,以此表明中國的主權。

準備工作完成後,陳毓祥決定在 1996 年 9 月 22 日,從香港碼頭乘船出發,乘坐「保釣號」貨輪。

陳毓祥 1950 年 10 月生於廣東潮陽,客家人。自幼隨父母移居香港,因學習成績優異,考入香港名校英皇書院。

1975 年,陳毓祥拿到了香港大學社會科學榮譽學士。那時,他特別喜歡參加社會活動,當過電台時事評論員、中學老師、節目主持人、電視部總監等。

1980 年,陳毓祥拿到了香港中文大學分院的哲學碩士學位,隨後去了英國,攻讀了多項文憑。

1985 年,陳毓祥當選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可早在 20 世紀 70 年代,他就積極參加保釣運動了。

1971 年,陳毓祥當香港學聯保釣運動中學生組組長,特積極參與保釣。

聽同學和家人說,陳毓祥熱心參與保釣行動,不為利,也不是為了老百姓,只是想幫中國把釣魚臺收回來。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是陳毓祥的人生信條。

陳毓祥拳拳愛國心,多次參加保釣運動,證明他的愛國情懷偉大且高尚,因為國家利益高於一切,領土完整不容置疑。

就像【團結保釣共同宣言】裏說的,「愛國不分先後,保土不分左中右,守護釣魚臺是全體中國人的神聖使命。」

看到日本右翼分子在島上為所欲為,張貼反動標語,陳毓祥非常憤怒,於是聯合聯盟成員一起前往釣魚臺。

出發前,有數百名香港市民自願到港口為陳毓祥等人送行和助威。成員們都信心滿滿,並向大家保證,這次一定要挫敗小日本的銳氣,揚中國威。

但貨輪剛進入公海,就被日本海警船和戰機圍追堵截。陳毓祥有豐富的保釣經驗,對此早有準備,他讓舵手穩住船,別受日本右翼分子影響,全速朝釣魚臺開。

1996 年 9 月 26 日淩晨,「保釣號」貨輪歷經三天三夜連續航行,終於抵達了釣魚臺附近。

除了陳毓祥一行人之外,現場還有來自「保釣聯盟」其他分支機構的人員。大家一起商量後,決定在同一時間登上釣魚臺。

然而,日本海警船不願罷休,他們向中國保釣船噴射高壓水槍,用光照射保釣人士,還 24 小時不間斷地幹擾中國人登中國領土。

最終,在日本軍艦和飛機的逼迫下,其他三批保釣者不得不原路返回,只剩下陳毓祥與 17 位勇士孤軍奮戰。

26 號早上,陳毓祥帶領的「保釣號」貨輪離釣魚臺很近了,馬上 18 位勇士就能登島了,結果出意外了。

剎那間烏雲密布、風浪湍急,周圍海域天氣極差,十分不利於登島行動。況且「保釣號」還是一艘作為老舊船只,若持續處於風暴漩渦,極有可能「船毀人亡」。

出於安全考慮「保釣號」船長魏立誌建議陳毓祥放棄此行,返回香港後從長計議。

18 位勇士考慮再三,他們已經航行了 4 天,好不容易才突破了日本的封鎖線,勝利就在眼前,要是現在放棄,都不知道下次什麽時候才能登上島。

陳毓祥決定帶著其他 5 名勇士成員,坐橡皮艇去遊釣魚臺。

現在「保釣號」離釣魚臺才 1.5 海裏,這麽看陳毓祥的這個提議沒什麽問題。

風浪大,大船靠不了岸,橡皮艇遊行太危險,隨時可能出事。

這個時候,日本的海警船和飛機也都到了釣魚臺附近海域,陳毓祥等人要是再不行動,可能就沒機會了。

1996 年 9 月 26 日上午 9 點 25 分左右,陳毓祥帶著另外 5 名突擊隊員,決定不坐船,直接跳進海裏,朝釣魚臺方向遊去。

哎呀,這速度,真夠快的!陳毓祥二話不說,直接跳海裏了。

日本海警船迅速趕到,繞著「保釣號」打轉。風大浪急,附近海域瞬間湧起一波又一波巨浪,其他 5 名突擊隊員未能及時下海,陳毓祥獨自面臨萬分危急的情況。

船上的工作人員立刻用中文和日語向日本海警船發出警告,還提醒他們有人已經跳海了,千萬不要亂來,啥事都能商量,先把人撈上船再說。

日本海警船不管不顧,持續騷擾「保釣號」。

這時,「保釣號」船長魏立誌發現陳毓祥右腳被貨輪尾部的繩索纏住,無法動彈,他的頭部還被一股一股的浪潮裹挾著撞在船舷上,看起來已經沒有意識了。

他趕緊向其他聯盟成員報告這事兒,其他幾名突擊隊員冒著生命危險跳進海裏,使了好大的勁,才把陳毓祥拉上船。

哎呀,陳毓祥躺在地上,閉著眼,臉烏漆嘛黑的,白沫子直冒,肚子還鼓得老大,一動不動。

船上的工作人員立刻對陳毓祥展開急救,用衛星電話向上報了這個情況。

有些「保釣聯盟」成員都急哭了,他們沖著陳毓祥大喊,讓他別睡了,趕緊醒過來繼續登島。

更氣人的是,這時候日本海警船還在旁邊晃悠,想隨時攻擊「保釣號」貨輪。

風浪太大,救援船 26 號下午 1 點左右才到釣魚臺。搶救人員檢查後,宣布陳毓祥死亡,45 歲。

他去世後,母親、妻子和一雙兒女還在家裏。

平心而論,陳毓祥要是不參與保釣行動,靠著之前攢下的錢,完全可以跟家人過上幸福的生活,不至於人生就這樣結束。

老話說得好:「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華夏男兒一腔熱血,戰爭年代為打跑日寇,紛紛告別父母,投身抗日隊伍。

在和平年代,為了保衛中國的固有領土,與右翼分子展開了頑強的鬥爭。

陳毓祥等人決定登島去除日本燈塔,他們就沒想過活著回來,他們是和平年代的英雄,保衛中國固有領土的勇士非他們莫屬。

香港傳來訊息,全球華人都震驚了。1996 年 9 月 29 日,超 5 萬香港民眾齊聚維多利亞廣場,參加六大保釣組織舉辦的集會,追悼英雄陳毓祥。

1996 年 10 月 6 日,陳毓祥出殯時,中國台北和中國香港的保釣成員聯合開展了新一輪保釣行動。

我們租了上千條漁船去釣魚臺,日本的海警船攔不住,最後在 10 月 7 號,有幾個保釣人士成功登上了釣魚臺,在島上舉著五星紅旗。

他們還帶上了陳毓祥烈士的遺像,以告慰他在天之靈。

2003 年 12 月,全球華人保釣論壇在福建廈門召開,稱贊陳毓祥是中華保釣烈士,我們要完成他未竟的事業,他的精神永垂不朽,將永遠活在保釣者和全體中國人心中。

【結語】

陳毓祥烈士已經離世 26 年了,他不是第一個為維護國家領土完整而犧牲的烈士,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可能沒多少人記得他的名字了。

中國軍力和國際地位提升迅速,2012 年 9 月,中國開始對釣魚臺及其附近島嶼常態化監視監測。2012 年 9 月 11 日,中央電視台首次播放釣魚臺天氣預報。

2016 年 9 月 24 日,中國海警編隊去釣魚臺巡航。現在,中國海監船在那海域巡航,管著那的漁業生產,保衛釣魚臺及附近海域。

這些都表明陳毓祥烈士的犧牲並非毫無意義。無論是民間保釣團體還是中國政府及,都以實際行動向他證明:「釣魚臺終究會回到祖國人民的懷抱,他們的付出沒有白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