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截至2024年9月,俄烏戰爭進入了復雜的僵持階段,雙方在多個戰線上進行激烈交戰,同時各自采取了新的戰略和戰術調整。
在過去的幾個月裏,烏克蘭持續推進反攻,特別是在 俄羅斯的庫爾斯克州和南部的赫爾松地區。
據報道,烏克蘭在19日夜間空襲摧毀了俄羅斯的多架無人機及飛彈,這標誌著烏克蘭在防空作戰上的進展。
俄羅斯方面,盡管面臨物資短缺和內部政治壓力,仍然持續進行大規模空襲和地面進攻。
最近幾周,俄軍使用老式「鐵炸彈」攻擊烏克蘭,例如凱瑞維裏赫空襲等。
與此同時,俄羅斯還動用了滑翔炸彈和無人機進行大規模攻擊,企圖壓制烏克蘭反攻的勢頭。
在戰術調整上,俄羅斯軍隊顯然加強了無人機的使用和生產能力,以應對長期戰爭對其常規軍力的削弱。
凱瑞姆林宮也在尋求保持國內的動員潛力,盡管普亭政府由於國內政治風險,暫時拒絕進一步動員大規模預備役。
與此同時,雙方在國際舞台上的賽局也在加劇。
烏克蘭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西方武器支援,特別是遠端武器的使用許可權逐漸放寬。
歐盟近期透過一項決議,呼籲成員國解除對烏克蘭使用西方遠端武器的限制,允許其對俄羅斯境內的合法軍事目標進行打擊。
這種武器支持引發了俄羅斯與印度等傳統盟友之間的緊張關系,多個國家透過歐洲中介向烏克蘭提供了彈藥,這一舉動引發了莫斯科的強烈不滿。
屋漏偏逢連夜雨,俄羅斯所面臨的難題遠比我們想象的還要棘手。
印度的背刺
9月21號最新訊息,印度透過歐洲渠道向烏克蘭秘密輸送了大量彈藥裝置,包括數以萬計的炮彈——更令人震驚的是,此交易已進行了一年有余。
該事件讓俄方深深感受到了 「錐心」 之痛,尤其是在俄烏沖突背景下,俄羅斯讓印度作為中間商將能源資源轉售歐洲以獲取經濟利益,這讓印度收益頗豐。
可烏克蘭透過歐洲中介卻獲得了印度生產的軍火!
這一訊息曝光後,迅速在國際舞台上引發了軒然大波。
該事件不僅對俄印關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還使得印度在俄烏戰爭中的角色被重新審視。
據報道,這些彈藥包括155公釐、120公釐和125公釐的炮彈。
歐洲國家,如義大利和捷克,負責購買這些空殼彈藥,然後裝填炸藥,再將它們運往烏克蘭。
印度雖然並未直接向烏克蘭出售彈藥,但其生產的彈藥透過復雜的貿易網路,最終流向了烏克蘭前線。
俄羅斯對此表示強烈不滿。
凱瑞姆林宮已經多次向印度方面表達了對這一軍火貿易的擔憂,俄羅斯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甚至與印度外長蘇傑生討論了這一問題。
可盡管俄羅斯政府多次提出抗議,印度方面並沒有采取措施阻止這一貿易。
印度外交部發言人在9月回應稱,相關報道是 「推測性的和誤導性的」 ,試圖淡化這一問題的嚴重性。
值得註意的是,這一事件發生在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8月存取烏克蘭之後。
在這次存取中,莫迪強調了國際法的基本原則,包括主權和領土完整。
這一表態與他此前在7月與普亭會面時的模糊表態形成鮮明對比。
印度是俄羅斯的重要防務夥伴,兩國在軍事裝備和技術上有著深厚的合作歷史。
然而,隨著俄烏戰爭的持續,印度在平衡與西方國家和俄羅斯之間的關系時,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
盡管印度外交部試圖淡化此事的影響,俄印關系中的裂痕已逐漸顯現。
亞美尼亞的疏遠
美國作為經濟軍事以及影響力頗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罔顧世界和平的歷史趨勢,不斷挑起局部沖突,引起國家對立。
除了印度,亞美尼亞等許多與俄羅斯較好的國家,也紛紛表現出臨時倒戈的傾向,這背後的主要推手,就是美國勢力。
最近,亞美尼亞與俄羅斯之間的關系逐漸疏遠,並在國際軍事合作和外交方面采取了新的戰略轉向。
亞美尼亞與美國之間的軍事合作,在2024年達到了新的高度。
特別是在9月,亞美尼亞軍隊與美軍舉行了名為「鷹夥伴2024」的聯合軍事演習。
演習的重點是提升亞美尼亞軍隊的戰術協調能力,以及應對聯合國維和任務的要求。
該演習的時機頗具政治意味,因為它正值亞美尼亞與俄羅斯的關系陷入緊張之際。
作為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的成員,亞美尼亞長期以來依賴俄羅斯提供的安全保護。
然而,在最近的納卡沖突中,俄羅斯對亞美尼亞的支持明顯不足,導致亞美尼亞國內出現了對俄方不滿的情緒。
這促使葉里溫政府開始尋求其他國家的軍事合作,以應對地區安全挑戰。
除了與美國的合作外,亞美尼亞還在加強與法國的軍事和外交聯系。
2024年9月,亞美尼亞與法國簽署了一項重要的防務合作協定,進一步深化了兩國在軍事領域的合作。
法國總統馬克龍長期以來支持亞美尼亞,特別是在納卡沖突期間,法國一直對亞塞拜然的軍事行動持批評態度,並呼籲對亞塞拜然實施制裁。
在此背景下,法國向亞美尼亞提供了更多的軍事支持,包括武器裝備和訓練。
法國的介入不僅限於軍事援助,還涉及到政治層面的支持。
馬克龍公開表示,法國願意成為亞美尼亞的安全保障者,這一承諾無疑增強了亞美尼亞在面對地區威脅時的信心。
更引人註目的是,亞美尼亞在2024年首次派代表參加了北約峰會。
盡管亞美尼亞並非北約成員國,其作為觀察員的身份出席此次峰會仍然是一個重要的訊號。
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出席了這次會議,討論了地區安全問題,並探討了亞美尼亞與北約成員國之間的合作可能性。
這一決定無疑引起了俄羅斯的警惕。
作為亞美尼亞長期的軍事盟友,俄羅斯對亞美尼亞與北約的接觸持強烈的保留態度。
然而,帕希尼揚政府似乎決心打破這一傳統格局。
盡管俄羅斯是亞美尼亞的主要武器供應國,但在2020年的沖突中,俄羅斯未能對亞美尼亞提供足夠的軍事支持,反而在幕後調停了納卡停火協定,使得亞美尼亞失去了大片戰略領土。
亞美尼亞國內的親俄情緒逐漸減弱,取而代之的是對俄羅斯的不信任。
此外,俄烏戰爭的爆發,進一步削弱了俄羅斯在高加索地區的影響力。
由於俄羅斯將大量軍事資源投入到烏克蘭戰場,無法顧及亞美尼亞的安全需求,這使得亞美尼亞政府不得不重新評估其安全戰略,尋求與其他國家的合作。
喬治亞大選的未知
喬治亞在幾日前公開表示,可能會改變與美國之間的關系。
在當前的地緣政治背景下,美國可能采取行動,扶持喬治亞國內的反對派力量,以此打擊俄羅斯的戰略利益。
這一舉措並非突然,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地緣賽局。
喬治亞位於高加索地區,地處東西方的交通要道,是俄羅斯南部邊界的一部份。
對於美國及其盟友而言,扶持喬治亞反對派,不僅是削弱俄羅斯勢力的手段,還是為俄烏戰爭的局勢,帶來潛在轉折點的重要舉措。
美國近年來對俄羅斯的策略性封鎖逐漸加碼,尤其是在俄烏沖突爆發後,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了嚴厲的經濟制裁,並在軍事和外交層面孤立俄羅斯。
盡管如此,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上的表現並未出現顯著衰退,反而透過持久戰與西方的消耗戰術逐步適應了局勢。
此時,美國開始從其他戰略角度尋找突破口,喬治亞的局勢則剛好成為了潛在的切入點。
喬治亞自2008年與俄羅斯發生短暫戰爭後,國內局勢一直相對不穩定。
盡管現任政府與俄羅斯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合作關系,但國內反對派對政府親俄政策一直持批評態度。
尤其是在年輕一代和親西方的城市中產階層中,反對派有著較廣泛的支持。
美國如果在此時加大對喬治亞反對派的支持力度,可以有效借助當地的反俄情緒,激發一場新的政治動蕩,促使親西方的勢力上台。
一旦喬治亞發生政權更替,親西方政府上台,將極大影響俄羅斯在高加索地區的戰略布局。
首先,喬治亞可能會重新審視其與俄羅斯的外交關系,甚至會在北約問題上更加積極。
在俄羅斯南部邊境再度出現一個親西方的政權,必然會讓俄羅斯陷入新的安全困境。
同時,喬治亞國內的軍事設施和地理位置極具戰略價值,如果成為北約的盟友或準盟友,北約軍事力量將比現在更接近俄羅斯本土。
當然,喬治亞的局勢變化也可能對俄烏戰爭產生連鎖反應。
俄羅斯目前在烏克蘭戰場上投入了大量的軍事和經濟資源,一旦喬治亞局勢緊張,俄羅斯將面臨在多個戰線同時展開行動的壓力。
如果俄羅斯不得不調派部份兵力應對喬治亞局勢,其在烏克蘭的軍力部署將受到影響,從而削弱其在烏克蘭的攻勢。
這將為烏克蘭爭取更多的喘息機會,並使西方國家有時間為烏克蘭提供更多的援助。
俄羅斯如果陷入喬治亞局勢和俄烏戰爭的雙重壓力,將會極大削弱其國內外的政治影響力和軍事能力。
特別是經濟方面,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中已經承受了巨大的財政壓力,如果再介入喬治亞,可能會導致國內經濟形勢進一步惡化,社會不滿情緒也將上升。
盡管普亭政府對內有著較強的控制能力,但面對多重壓力,社會動蕩的風險將難以避免。
與此同時,西方國家如果能透過喬治亞局勢的變化,實作對俄羅斯的進一步打擊,將極大增強其在整個東歐和高加索地區的戰略主導地位。
這不僅是對俄羅斯的一次重創,也是對全球範圍內其他可能與俄羅斯合作的國家的一個警告訊號。
美國扶持喬治亞反對派的可能性,及由此對俄羅斯產生的負面影響,可能為當前的俄烏戰爭局勢帶來潛在的轉折點。
而普亭方面在喬治亞問題上的戰略失利,則很可能導致其在烏克蘭戰場上的疲軟,從而為烏克蘭爭取更多的反攻機會。
總結來看,盡管局勢的演變受到多方因素的影響,但戰爭的發生無疑導致了地區的深刻變化,烏克蘭的主權、安全和發展面臨巨大挑戰,但俄烏沖突未來的解決方案需要綜合考慮各方的利益和關切,以實作持久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