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1世紀以來,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沖突已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陸地戰爭之一,同時也是一場科技含量極高的戰爭。對於中國而言,這場戰爭更具深刻的警示意義。
此前,許多人存在一種被稱為「飛彈決定論」的誤解,認為只要發動足夠密集的飛彈襲擊,就能迫使一個國家屈服。從海灣戰爭、空襲南聯盟到伊拉克戰爭,美軍的「飛彈雨」頻頻亮相,展現了高超的技術。因此,不少國家將武器發展的重心放在了飛彈上。
在伊朗、北韓等小國的閱兵儀式上,巨型飛彈由發射車運載,常常成為最引人註目的核心亮點。仿佛只要擁有飛彈,且飛彈數量越多,勝利就有了穩固的保障。
俄烏戰爭的實際情況表明,飛彈的效能並不像我們預期的那樣顯著。自戰爭爆發以來,俄羅斯便對烏克蘭的基輔、卡爾可夫、敖德薩等城市發射了數千枚各類飛彈。僅在戰爭的首日,就發射了30枚3M14巡航飛彈以及數枚「伊斯坎德爾」高超音速飛彈。
前線作戰部隊甚至使用了「伊斯坎德爾」飛彈對基輔防禦圈內烏克蘭軍隊的自行火炮進行打擊。
然而,事實表明,這些飛彈甚至無法對烏克蘭軍隊造成癱瘓的效果。相反,烏軍在密集的飛彈襲擊下依然從容應對,穩固了防線,成功守住了基輔和卡爾可夫。
曾經,西方軍方普遍認為,俄羅斯的「伊斯坎德爾」飛彈足以在短時間內摧毀北約的所有機場。然而,在基輔戰役中,俄軍幾乎耗盡了所有的「伊斯坎德爾」飛彈,卻依然未能擊潰烏克蘭軍隊的頑強抵抗。這僅僅是俄軍「洗地」戰術失敗的一個典型例子。
自戰爭爆發以來,俄軍累計發射了逾萬枚各種型號的飛彈。然而,從整體戰局來看,這些飛彈的效果卻如同將一把糖撒入大海,連一絲漣漪都未能激起。
盡管俄烏沖突與台海局勢的性質有所不同,但我們仍能產生某些聯想。如今,網路上依然存在一種觀點,主張用飛彈對台灣進行「洗地」,透過部署在東南沿海的數千枚中程和短程飛彈,對台軍進行火力覆蓋,徹底摧毀敵軍,讓美日聯軍在支援行動前望而卻步。
然而,從俄烏戰爭的結果來看,飛彈「洗地」戰術的效果令人存疑。別說幾千枚飛彈,哪怕發射上萬枚,也難以促使台偽當局迅速屈服。
一、飛彈沒有那麽神奇
我們首先需要認識到,飛彈並非那麽神奇。它實際上就是一種能夠自主飛行的炸彈,並無特別之處。飛彈的主體主要由飛行和制導系統組成,彈頭相對較小。與JDAM炸彈相比,飛彈的威力和精確度都遜色不少,但其價格卻高出數千倍甚至上萬倍。
在現實戰爭中,所需的轟炸與毀傷火力通常以數十萬計。從二戰、越戰到海灣戰爭的經驗可以看出,要想對戰爭產生決定性影響,至少需要投下25萬顆500公斤級炸彈。那麽中短程飛彈呢?它們的彈頭通常只有三五百公斤的炸藥。
如果要達到與常規重磅炸彈相同的效果,至少也需要25萬枚飛彈。
請問哪個國家能夠富裕到把精確制導飛彈像普通炸彈一樣隨意使用?即使是美國也無法做到。曾經美國在阿富汗用戰斧飛彈轟擊了幾座塔利班的帳篷,結果國會對這件事批評了好久。以飛彈進行地毯式轟炸本身就是不可取的戰術。
我們再來分析一下敵我雙方的態勢。我軍目前可投入使用的彈道飛彈,主要包括東風11和東風15,這兩款忠誠飛彈的射程均在1000公裏以內,且具備技術成熟、庫存充足的優勢。
此外,中國還擁有可以用於攻擊的巡航飛彈,其中以長劍10為典型代表。該飛彈的彈頭重達450公斤,射程可達1500公裏。雖然飛行速度不算快,但其具備掠海飛行的能力,難以被台偽雷達捕捉彈道軌跡,突防效能非常出色,且具有較高的打擊精度。
不得不提的是,盡管我軍飛彈部隊實力雄厚,但仍未達到能夠實作飛彈覆蓋全地面的水平。目前,我軍在東南方向部署了9個近程飛彈旅和3個巡航飛彈旅,一次齊射約能發射430枚飛彈。
以每枚飛彈攜帶500千克彈頭計算,總共投放的彈藥量僅為200噸。顯而易見,若將這些彈藥均勻分散在戰場上,效果將十分有限。
台偽軍的防空力量並不弱,經過長期的軍事建設,其防空飛彈的密度甚至超過了以色列,宛如一只鐵刺猬。
台軍已經建立起海、陸、空相結合的遠、中、近立體防空體系。面對台偽方面的陸基和車載雷達、天空中的預警機,以及密集部署的「愛國者」飛彈、「天弓」飛彈和「天兵」防禦系統,我軍在突破防禦時,必須投入大量精力,運用電子戰手段癱瘓其雷達和防空系統。
比起台偽當局的防空火力,台灣獨特的地形更為棘手。台灣本島以山地為主,地形極其復雜。早在台灣剛回歸祖國時,蔣介石就計劃將其打造為「反共模範基地」。1949年,蔣介石敗退至台灣後,便著手精心布局島內的防禦工程,尤其是針對山地的防禦建設。
經過蔣介石和蔣經國兩代人的開發,台灣的中央山脈幾乎被挖掘殆盡。自然山體的強度常常被低估。即便將全人類的火力集中投向中央山脈,也不可能將其炸平。當年美軍在硫磺島戰役中,對面積僅22平方公裏的硫磺島持續數天狂轟濫炸,投下數萬噸炸彈,然而依托地下工事的日軍,損失卻不到百人。
一旦戰事爆發,台軍高層將能夠進入位於地下的圓山、衡山指揮所進行指揮。我軍若稍有遲緩,便可能錯失「斬首」的最佳時機。
除了指揮系統之外,台偽的海陸空三軍都能夠藏身於地下,依托山體和鋼筋混凝土建築固守防線。台軍的F16戰機甚至可以從山體內起飛,對我軍進行絕地反擊式的襲擊。
試問,僅憑區區數千枚飛彈,如何能對隱藏著數十萬大軍的台偽地下系統造成威脅?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飛彈雨」不僅無法對山體造成實質性的損害,甚至對較大的城市也無能為力。俄烏戰爭的例子表明,面對像基輔和卡爾可夫這樣的鋼筋混凝土建築,飛彈並不能帶來致命的破壞。
台灣人口密集,位於地震帶,因此建築標準極為嚴格。在二戰時期,每一棟建築都堪比碉堡。除非直接擊中承重墻,否則難以使建築倒塌。即使倒塌,廢墟也會形成三角形結構。從史達林格勒和之後的格羅茲尼戰例來看,廢墟往往比完好的建築更易於防守。
因此,即便發射一萬枚,甚至十萬枚飛彈,也無法讓台軍屈服。飛彈絕非決定戰局的終極武器,更無法左右戰爭的勝負。網友所設想的「非接觸作戰」完全不現實,不可能取得成功。
二、台海之戰很可能是一場艱難的血戰
隨著資訊化時代的到來,「海軍決定論」、「空軍決勝論」和「飛彈決定論」一度甚囂塵上。這些不涉及直接接觸的作戰方式,使得陸戰中產生的巨大傷亡顯得更加難以承受。二戰結束後,許多國家對過於沈重的人員損失已難以接受。
關於台海戰爭,許多網友表現出過度樂觀的態度,甚至有人宣稱「台海之戰上午開打,下午就能發放身份證」。俄烏戰爭爆發後,更多人主張台海之戰絕不能手軟,甚至建議打擊發電廠、自來水廠等民用設施,企圖透過打壓台灣民眾的意誌,迫使台當局屈服。
當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民用建築發動空襲時,許多網友歡呼:「就該這麽打。」但結果如何呢?如今,俄烏雙方仍在基輔、卡爾可夫、紅利曼、馬利烏波爾和巴哈姆特等地進行著慘烈的戰鬥,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盡管遭受俄羅斯的無差別打擊,烏克蘭並未因此產生反戰情緒,反而對進攻者的仇恨更加深刻。
政治學家勞勃·佩普曾表示:
「回顧過去75年的所有戰爭,一個不容置疑的結論是,空中打擊無法引發民眾反抗其政府……事實上,在過去30多次重大戰略轟炸行動中,空中力量從未成功迫使民眾走上街頭提出任何要求。」
此外,現代工業經濟並非脆弱的結構,難以輕易摧毀,即便是大規模的空襲也難以產生顯著效果。
最後,戰略轟炸幾乎無法對當地的陸軍造成實質性削弱。非接觸式戰爭只能起到輔助性的效果。無論是飛彈密集打擊還是炸彈傾瀉,都很難動搖一個政權的根基。
1999年,北約對南聯盟發動了一場大規模的空襲,持續了整整78天,導致約500名平民喪生或受傷。然而,並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米洛舍維奇是在民眾因無法承受苦難而屢次向他施壓的情況下選擇投降的。
與此同時,南聯盟陸軍的傷亡也非常輕微。盡管北約進行了超過 3000 次空襲,投放了 1.4 萬枚機載武器,南軍卻僅損失了 52 台重型地面裝備。平均每摧毀 1 台南軍的重型裝備,北約需要動用 60 架次的打擊和 269 枚空對地武器。
真正讓米洛舍維奇屈服的,是美國柯林頓政府透過俄羅斯向他傳達了一條明確的資訊:
「若他不選擇投降,北約將很快派遣地面部隊進入科索沃駐紮。」
正是因為地面部隊的威脅,才迫使南聯盟向北約屈服。
巧合的是,美軍曾長期對伊拉克實施空襲和封鎖,試圖透過制造痛苦來迫使伊拉克人民推翻薩達姆政權。然而,薩達姆政權卻在這樣的壓力下依然穩固地維持了長達11年的統治,絲毫未見動搖。
美國這才意識到,戰爭的勝負只能由陸軍決定。2003年伊拉克戰爭中,美軍不再局限於空襲和飛彈戰術,而是直接出動了地面部隊,最終導致薩達姆政權迅速崩潰。
因此,在台海之戰中,雖然制空權和制海權的爭奪至關重要,但最終決定勝負的力量只能是陸軍。至於封鎖和飛彈襲擊,它們只能起到削弱敵方的效果。而那種「留島不留人」式的對民用設施的攻擊,不僅無益,反而有害。
收復台灣的戰役是為了實作神聖的統一,目的是以武止戈,而絕非屠殺同胞。解放軍歷來不會傷害老百姓,過去如此,今天依然如此。
只有當陸軍登陸,台偽軍才會真正投降。我軍在奪取台灣的制海權與制空權後,應趁美軍援助未至之際,大規模渡海,占領灘頭陣地,隨後在城市和山地中清剿台偽軍。
鑒於台灣地形復雜,無論是登陸作戰、巷戰還是山地戰,過程都將十分艱難。台灣居民的服役率較高,一旦進入戰時,可能會征召數十萬人加入。因此,我軍的陸軍兵力絕不能過少。當年粟裕為攻台準備了六十萬大軍,如今若要發動攻台戰役,兵力規模也絕不會低於六十萬。
此外,我們還需做好強大登陸力量的準備。目前,我軍裝備了3艘075型兩棲攻擊艦、8艘071型船塢登陸艦,以及51艘各類坦克登陸艦,另有至少51艘724、726、728型氣墊登陸艇可用於搶灘作戰。一次效能夠將2萬大軍輸送上島。
如果局勢緊迫,還可以征用民間漁船和商船進行兵力運輸。必須全力以赴,以雄獅搏兔之勢應對。
有人常說:「上策是用謀略,其次是打外交戰,最下策才是攻城。」對台灣問題,最理想的方式當然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然而,若逼我們走到絕境,攻城則成為不得不為之的選擇。可以預見,台海之戰極有可能是一場慘烈的血戰,傷亡將十分慘重。
飛彈的作用仍不可忽視
盡管飛彈無法發揮決定性作用,但仍能起到削弱敵方力量的效果。
飛彈的破壞力與普通鐵炸彈相當,但它具備更高的精確打擊能力和靈活的機動性,因此非常適合用於襲擊敵軍首領、高價值的軍事目標、重要建築、武器設施以及關鍵節點。
烏克蘭使用暴風陰影飛彈,曾造成十余名俄羅斯高級將領陣亡;圓點飛彈成功擊沈了俄羅斯的「莫斯科」號巡洋艦。同時,俄羅斯的伊斯坎德爾飛彈也對烏克蘭的「海馬斯」和「愛國者」防禦系統造成了嚴重打擊。
因此,我軍的飛彈必須用在關鍵處,精準打擊台偽當局的首腦、軍艦、機場、倉庫及橋梁等重要目標。絕不能將飛彈當作普通炮彈使用。
此外,我軍的精確飛彈還肩負著震懾美日等外部援軍的任務。我們必須利用飛彈打擊美國和日本的航母及盾艦。如若局勢緊迫,甚至需要動用中遠端飛彈摧毀美國在日本的港口和機場。
此外,我們還應更加重視「遠火」火箭彈和精確制導炸彈的套用。與飛彈相比,這類武器數量充足且火力強大,完全能夠透過其規模和威力扭轉戰局。目前,我們已經擁有雷石-6、飛騰系列雷射/衛星制導炸彈以及雷霆系列雷射制導炸彈。
總而言之,台海之戰的艱難不可低估,我們必須做好應對超出預期傷亡的準備,切勿抱有僅憑非接觸式甚至非人道手段使台偽軍及美、日援軍屈服的幻想。
我們真正需要做的,是摒棄一切幻想,做好戰鬥準備,以破釜沈舟、猛虎撲兔的決心,徹底殲滅敵人。在實作祖國統一的聖戰中,應盡可能減少敵我雙方的傷亡,尤其要避免平民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