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相隔15公裏,殲20找不到「敵機」,對付美國五代機,中國已有法寶

2024-09-17軍情

最近,解放軍在公開軍事演習方面展現出越來越強的自信,連殲 -20 這款王牌戰機也一改往日的低調,在演習中大方亮相,甚至連對抗細節也毫不避諱地公開了。 9 15 日,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營運的新媒體帳號「中國軍號」釋出了一條名為【這都能播?!隱身戰機對抗畫面曝光】的短視訊,視訊中就展示了殲 -20 與模擬同代戰機對抗的細節,吸引了不少軍事愛好者的關註。

視訊中,代號 「天眼」的預警機,也可能是天基偵察衛星,向 01 02 編號的兩架殲 -20 通報發現三組敵機,這些敵機正以縱隊形式接近,距離 150 、高度 80 、方位 090 。按照慣例,這種方位通報的單位是百米,也就是說「敵機」距離殲 -20 大約 15 公裏、飛行高度為 8000 米,位於殲 -20 的正前方。

面對 「敵機」來襲, 01 02 號殲 -20 的飛行員則回應稱:已收到告警,但是雷達上並未發現目標。這說明「敵機」雖然開啟了雷達搜尋殲 -20 ,但是殲 -20 的雷達卻並沒有發現「敵機」,因此判斷「敵機」也是與殲 -20 效能相近的隱身戰機,畢竟以殲 -20 所裝備的高效能有源相控陣雷達,如果「敵機」不是隱身戰機,不可能在距離 15 公裏的情況下還沒被發現。

雖然雷達暫時還無法探測到對手,但這並不意味著殲 -20 就束手無策了,它依然有辦法對「敵機」展開攻擊,那就是「 A B 導」,也就是發射後釘選目標。只見編號 01 的殲 -20 呼叫 02 號機,請求其協助創造攻擊條件,由於有預警機在後方提供數據支持,因此殲 -20 可以大致判斷出目標方位, 01 號機負責發射飛彈,前出的 02 號機以及後方的預警機負責收集「敵機」的精確方位數據,然後引導飛彈飛向目標。 等到飛彈距離目標足夠近之後便會進入自主導引階段,最終成功將 3 組目標全部「擊落」。

這次對抗演習,實際上就是向全世界展示了殲 -20 未來可能會如何對付美國的五代機。眾所周知,與以往的四代戰鬥機不同,五代機的問世,幾乎完全改變了過去的空戰規則。與前幾代戰鬥機相比,四代機雖然在效能上有了質的飛躍,但依然沒有跳出「探測、發現、釘選、攻擊」的傳統空戰模式,歸根結底比拼的還是誰先發現並釘選對手,誰的飛彈射程更遠,以及誰的機動性更勝一籌。

四代機相比前幾代戰鬥機,主要優勢在於航電裝置更加完善、機動性更強,但如果前幾代戰鬥機能夠進行現代化升級並配合合理的戰術,在面對四代機的時候並非完全沒有還手之力。

歷史上就曾出現過不少低代戰機戰勝高代戰機的案例,比如在 2010 年的一場演習中,經過現代化升級的土耳其 F-4 「鬼怪」戰鬥機就曾經戰勝過蘇 -27 戰鬥機;印度空軍與美國空軍的一場演習中,印度的米格 -21 也曾經戰勝過美國的 F-15 ;中國與巴基史坦的演習中,巴方的殲 -7 戰鬥機利用戰術成功接近中方的殲 -11B 戰鬥機,雙方最終打成平手。

這些案例都表明,只要建立起完善的指揮體系、對戰鬥機進行必要的技術升級,落後的戰鬥機也並非完全沒有機會戰勝四代機。然而,五代機的出現卻徹底顛覆了現有的空戰規則,隱身效能和超音速巡航能力讓四代機在面對五代機時幾乎毫無招架之力。

五代機之所以能夠制霸天空,主要依靠的是隱身以及超音速巡航這兩大法寶。現代化戰鬥機裝備的短波射控雷達,無法有效探測到具備隱身能力的五代戰鬥機,這直接導致裝備了現代化航電裝置的四代機在面對五代機的時候變成了 「睜眼瞎」,連敵人在哪都發現不了,更不用說展開攻擊了。

而五代戰鬥機卻可以在很遠的距離外就發現四代戰鬥機,以美國的 F-22 為例,憑借著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它可以發射一個不容易被敵方告警系統偵測到的窄波束為飛彈提供射控諸元,然後發射 AIM-120 飛彈,等到 AIM-120 距離目標 20 公裏的時候便會進入自主導引階段,而此時 F-22 早就利用超音速巡航能力快速逃離目標區域了。等到敵機察覺到自己遭到攻擊的時候, F-22 早就飛到安全距離以外了。

在這種情況下,四代戰鬥機面對五代戰鬥機時,往往只剩下兩個選擇:一是放棄對自己極為不利的超視距空戰,選擇主動拉近距離,利用格鬥來尋找擊落五代機的機會;二是幹脆掉頭避戰。然而,在擁有超音速巡航能力的五代機面前,這兩個選擇都很難成功。

F-22 為例,一旦察覺到目標企圖接近自己,它就可以利用超音速巡航能力重新拉開與目標的距離,繼續利用「放風箏」的戰術消耗目標;如果目標選擇逃離,那麽 F-22 就利用超音速巡航能力追上對手,讓其無路可逃。 所以,第四代戰鬥機面對第五代戰鬥機的時候,完全處於一種「看不到、打不著、追不上、跑不掉」的尷尬境地。

當年 F-22 就曾憑借著這兩大法寶,在演習期間將美軍的一眾四代機折磨得苦不堪言,美軍的四代機想要擊落 F-22 ,就只能寄希望於「機海戰術」,也就是從各個方向包抄 F-22 ,無論 F-22 往哪跑,都會有四代機近身,被迫跟四代機進行近距離格鬥。從 F-22 服役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快 20 年時間,在這麽多年的演習中, F-22 有記錄的敗績,幾乎都是被對手在近距離擊落的。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 EA-18G 「咆哮者」電子戰機就曾利用強大的電子幹擾能力,成功實作過對 F-22 的「逆襲」。在一次對抗中,一架 EA-18G 就利用強大的電子幹擾能力讓 F-22 無法從外距離外發起攻擊,然後利用自身攜帶的 AIM-120 飛彈擊落了 F-22

不難看出,第四代戰鬥機想要擊敗第五代戰鬥機,常規戰術已經基本失效。而且受制於原始設計帶來的局限性,四代機也無法透過升級改造來彌補與五代機之間巨大的效能差距。就算為四代機換裝了與五代機效能相當的航電系統,但由於不具備隱身能力,它依然要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

當然,為了提升四代機的戰場生存能力,一些國家也嘗試透過改進設計賦予其一定的隱身能力,比如 F/A-18 「超級大王峰」、飆風以及殲 -10C 戰鬥機都具備了一定的隱身能力,但這只是縮短了被雷達探測到的距離,根本無法像五代機那樣將被探測到的距離縮短到 50 公裏以內,因此效果十分有限。

如何才能有效對抗五代機,已經成為了各個軍事強國都在重點研究的課題。比如俄羅斯就選擇了為戰鬥機加裝 「反隱身雷達」,也就是長波段雷達。由於五代戰鬥機的隱身設計主要針對的是短波雷達,因此長波雷達依然能夠有效探測到五代戰鬥機,只不過這類雷達的精度有限,很難精確定位目標。

比如,俄羅斯就在蘇 -35 戰鬥機的前緣機動襟翼上裝備了一對 L 波段雷達,總面積甚至要超過機首的 X 波段無源相控陣雷達。在 L 波段雷達的幫助下,蘇 -35 的確有機會在較遠的距離上發現 F-22 ,不至於像其它四代機那樣,被 F-22 攻擊了都還沒發現敵機在哪。

至於蘇 -57 戰鬥機,俄羅斯的設計師更是將其打造成了名副其實的「雷達控」,在這款飛機上足足安裝了 7 台雷達,包括 1 部機首的 N036 有源相控陣雷達、 2 部側面的 N036 補盲雷達、 2 部安裝在邊條翼上的 L 波段搜尋雷達、以及 2 部安裝在襟翼的 L 波段雷達。

在這麽多雷達的幫助下,蘇 -57 理論上能夠在遠距離外發現 F-22 ,然後憑借更快的速度接近目標,利用更擅長的近距離格鬥來「欺負」機動性相對較差的 F-22 。不過,俄羅斯之所以如此執著於強化蘇 -57 的單機效能,也是無奈之舉。

由於缺乏先進的航電裝置和完整的空戰體系,俄羅斯只能透過這種方式來提高面對美軍五代機時的勝算。俄烏沖突已經證明,俄軍在一般烈度戰爭下,都無法保證自己預警機的安全,指望利用預警機來協助蘇 -57 作戰,很可能反而會讓預警機陷入危險境地。

相比之下,中國則擁有更加完善的作戰體系、更加先進的反隱身雷達以及數量更多的預警機、天基探測衛星。依靠著強大的作戰體系,殲 -20 不需要像蘇 -57 那樣配備各種各樣的雷達,而是可以背靠體系作戰,充分發揮體系優勢。

雖然殲 -20 自身裝備的雷達無法在遠距離外發現五代機,但五代機同樣無法在遠距離外發現殲 -20 ,雙方在隱身效能方面可謂是「棋逢對手」。要知道中國的雷達水平在全世界都是數一數二的,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研制出口到巴基史坦的 KLJ-7A 有源相控陣雷達,雖然尺寸較小,只有 1000 T/R 元件,但是探測距離卻高達 170 千米,效能已經接近 F-35 的雷達,而這僅僅是中國對外出口的雷達型號,並非最先進的型號。

而殲 -20 使用的 1475 型雷達, T/R 元件數量更是多達 2000 個,並且使用了氮化鎵材料,功率得到大幅提高,因此探測距離至少超過 300 千米,整體效能非常先進了。

然而,即便是如此先進的雷達,卻依然無法在 15 公裏外發現殲 -20 ,這已經足以說明殲 -20 的隱身效能相當強悍了,憑 F-22 AN/APG-77 雷達,更不可能在 15 公裏外發現殲 -20 了。事實也證明美軍對自己的雷達效能也信心不足,否則現在也不會急著為自己的戰鬥機加裝紅外搜尋裝置了。

雖然殲 -20 自身的雷達無法發現遠距離外的 F-22 F-35 ,但是中國預警機裝備了尺寸更大、效能更為先進的雷達,很可能包含了多個波段,因此能夠有效發現遠距離外的美軍五代機。

雖然長波段雷達受限於精度問題,很難對五代機進行座標精確定位,但以殲 -20 的數據鏈和飛彈效能,只要知道了美軍五代機的大致方位,就可以「先發射後釘選」,透過「 A B 導」的方式,指引飛彈接近美軍五代機。只要飛彈距離目標足夠近,霹靂 -15 飛彈上內建的高效能雷達導引頭就能夠牢牢釘選目標,接下來利用雙脈沖技術「死死咬住」美軍五代機,令其無法規避飛彈攻擊。

據悉,霹靂 -15 的出口型就擁有 145 公裏的射程,如果從較近的距離發射,充足的動能將確保其擁有極高的命中率。而且殲 -20 憑借著自身的隱身效能,即便距離美軍五代機較近,依然能夠保證自己不會輕易被對方發現。雖然美軍可以利用相同的戰術來反制,但殲 -20 擁有射程更遠的霹靂 -15 飛彈,美軍預警機如果為了支援五代機而過於靠前,很容易就會成為殲 -20 的攻擊目標。

而美軍五代機使用的 AIM-120 飛彈,如果想威脅到中國的預警機,可能要抵達距離中方預警機 100 公裏左右的位置才能發起攻擊,但在這個過程中,它很可能早就遭到殲 -20 的層層攔截了。

在目前中國所構建的作戰體系下,依靠天基衛星、岸基反隱身雷達、預警機、 055 型驅逐艦的多重探測手段,想要大致確定美軍五代機的位置並不是什麽難事,因此殲 -20 甚至不需要主動開啟雷達,利用先進的數據鏈系統被動接收目標資訊就可以了。

而且殲 -20 憑借著更加先進的氣動外形,擁有極好的超音速效能,用飛行員的話來形容就是「只要進入了超音速,那就是殲 -20 的天下」。 F-22 可以利用超音速巡航來「戲耍」四代機,但卻無法輕易擺脫殲 -20 的追擊。

面對中國精心打造的作戰體系,美軍的五代機哪怕單機效能再先進,也無法與中國在家門口建立起的體系優勢相抗衡,這就是殲 -20 「主場作戰」的最大優勢。依托先進的探測手段和射程更遠的飛彈,足以讓美軍的五代機疲於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