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為阻攔中國航母發展,美國曾撒了「3個大謊」,反而幫了中國大忙

2025-02-04軍情

二戰後,美國在太平洋打贏了日本,靠的就是航母。

從那以後,美國就跟開了竅似的,瘋狂發展航母。

但, 有的人發現了致富的秘訣,不願意別人也學會。

八十年代之前,美國海軍強橫。

那陣子,中國連個像樣的軍艦都不多,就別提航母了。

但到了九十年代,情況開始變了。

中國經濟起飛了,攢下了錢,為了保護自己海洋權益,也開始琢磨著要買航母。

1990年,中國看上了烏克蘭的瓦格良號。

那陣子蘇聯剛解體,烏克蘭缺錢用,這艘沒造完的航母正愁賣給誰呢。

最後, 瓦良格號在2005年,被中國改裝為「遼寧艦」,並於2012年正式服役。

01

大國崛起不會一帆風順

進入21世紀後,美國更急了。

為啥?

因為中國開始自己造航母了。

2012年,第一艘航母遼寧艦服役,雖然是二手,但總算有了。

2019年,完全自己造的山東艦也來了。

去年,更先進的福建艦也下水了。

從2012年到2022年,短短10年,中國就建成了3艘航母,而且一艘比一艘先進。

福建艦厲害在哪?

用上了電磁彈射器,全世界除了美國,就中國能造這個。

美國防部去年的報告:

預計到2030年,中國航母數量可能會達到6艘。

美國這回真坐不住了。

這麽緊張,說到底是怎麽回事呢?

這不僅影響自己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動搖了自己在太平洋地區的「話語權」。

中國造船技術進步太快了。

就拿2023年來說,中國軍艦下水數量創了新紀錄。

055萬噸大驅就已經8艘服役,另外還有054A護衛艦30多艘。

這些都是航母編隊的重要組成部份。

比如, 2018年,美國啟動了對中國造船業的「301調查」。

為啥?

中國造船業太牛了:

2023年,中國造船完工量占全球54.8%。

新接訂單量占全球55.2%,手持訂單量占全球51.3%。

這三項全是世界第一,把南韓、日本遠遠甩在後面。

美國這些年的種種阻撓,反而逼著中國把技術研究得更透徹了。

現在中國的造船技術,反而因為打壓有了更大的進步,這大概就是美國人始料未及的結果吧。

任何一個大國的崛起都不會一帆風順,都會遇到各種阻力。

但只要方向對了,道路走對了,再大的困難也擋不住。

02

美國的「彌天大謊」

1997年,美國公布的尼米茲級航母造價是40億美元。

那會兒這個數看著確實嚇人。

因為1997年,中國GDP才7.49萬億人民幣。

但有意思的是,美國公布的300億美元年度維護費用,這明顯不合常理。

現在已經證實,美國航母的年度維護費用在2-3億美元左右,美國當年的數據明顯是誇大了100倍。

為什麽說這是美國的「彌天大謊」?

來看看真實數據:

遼寧艦(中國第一艘航母)的購買價格:2500萬美元。

改裝成本,估計不到10億美元。

對比一下其他國家的航母造價:

英國「伊莉莎白女王」號,約42億美元。

法國「戴高樂」號,約38億美元。

印度「維克蘭特」號,約20億美元。

看這些數位就知道,美國當年說的「天價」有多離譜了。

而且還有個關鍵點:造航母不是一次性買賣,是分步投入。

美國這招「高價論」, 說白了就是想讓中國知難而退,但顯然是打錯了算盤。

中國不但造出了航母,而且一口氣造了三艘,技術還越來越先進。

現在福建艦用的電磁彈射技術,連美國的盟友法國、英國都沒有。

發展要靠自己的判斷。

別人的唱衰和打壓,往往恰恰說明你走對了路。

現在中國不但有了航母,造船業還是世界第一,這就是最好的回應。

航母造價,美國人玩了個「障眼法」,就像是餐館老板把一桌菜的價格全算在一道菜上一樣。

我們來算筆明白賬:

美國說一艘航母造價130億美元,維護費用每年要300億美元。

這數位聽著嚇人,但實際上,美國有11艘航母,很多成本是大家一起分攤的。

比如:

研發,培訓,維修,後勤補給。

還有配套的機場、港口都是共用的。

美國這11艘航母,很多開支都是共同承擔的。

但他們算賬時,把全部成本都堆在一艘航母身上。

這不是明擺著忽悠人嗎?

美國海軍每年預算大約2000多億美元,航母編隊的開支占到30%左右,平均下來每艘航母的年度開支也就50-60億美元。

對於美國這樣的經濟體量,這完全是能承受的。

中國現在已經建了三艘航母,很多基礎設施和技術都已經有了,後面再造成本自然就降下來了。

03

一套「航母過時論」

美國還有一套「航母過時論」,讓人忍不住想笑。

這就像是一個開著豪華超跑的人,轉身就跟鄰居說: 「現在都用共享電動車了,你就別想著買車了!」

咱們來看看美國這些年都幹了啥。

1996年,著名的「炸航母」表演。

美國找了艘服役47年的「美國號」航母, 把能卸的零件都卸了,連防空系統都給拆了,然後在海上打靶。

然後就開始到處宣傳:「看,航母多容易被打沈啊!」

美國這邊嘴上說航母不行了,那邊自己可勁造新航母。

2017年造了艘「福特號」,花了130億美元,比一般航母貴一倍。

現在第二艘「甘迺迪號」馬上也要服役,後面還有兩艘在建。

到2040年,美國打算保持11艘航母的規模,一艘都不能少。

美國人還說現在是資訊化時代了,打仗就靠飛彈和電腦。

這話聽著像那麽回事,就跟90年代說「以後都用電腦了,紙和筆就沒用了」一樣。

但現實呢?

現代航母就是一個超級移動的資訊中心。

它不光能放飛戰鬥機, 還裝滿了最先進的電子裝置,能指揮作戰、收集情報。

再說實戰經驗。

1982年福克蘭戰爭,英國航母在阿根廷飛彈的威脅下,照樣完成任務。

海灣戰爭時,美國航母在波斯灣想去哪去哪。

現代航母的防護能力特別強, 不但有厚厚的裝甲,還有防空飛彈、電子幹擾裝置,周圍還有一群護航軍艦保護。

說到飛彈是航母克星,這更像是個笑話。

實際上,現代航母的防護系統可復雜了。

不說別的,僅是探測到飛彈來襲,發射防空飛彈攔截,釋放電子幹擾。

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想打中航母可沒那麽容易。

美國這套「過時論」的把戲,無非是不想看到中國發展航母。

這就像當年有人說「中國造不出原子彈」、「中國造不出太空梭」一樣,歷史已經證明這些唱衰都是徒勞的。

真正的大國,從來不會被別人的唱衰打倒。

04

美國的建議

美國又說,浮島式航母更適合中國。

「浮島式航母」是啥玩意兒。

簡單理解,就是在海上建個大平台,上面鋪個跑道。

聽起來是挺美,造價可能就50-80億美元,比真航母便宜多了(傳統航母動輒100-300億美元)。

而且因為是個大平台,理論上確實能停不少飛機。

但是,這玩意兒有幾個致命問題:

  1. 太容易被打了。

現代戰爭中,固定目標就是活靶子。

浮島航母機動性差,速度可能就10-15節(普通航母能30節),在現代反艦飛彈面前就是個大靶子。

  1. 實戰能力差。

沒有航母那種高速航行能力,在惡劣天氣下穩定性也差。

比方說,海上8級風浪來了,傳統航母該幹啥幹啥,浮島可能就得考慮自保了。

  1. 補給難度大。

就像搬家,小車靈活,大平台笨重。

想進港口維護都是個大問題。

歷史上,美國在冷戰時就研究過這個概念,投入了大量研究經費,最後還是放棄了。

現在突然建議中國搞這個,這不是明擺著的「黃鼠狼給雞拜年」嗎?

說白了,這就是看到中國航母發展太快,想出個「餿主意」來幹擾中國的航母建設節奏。

古人說: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航母發展,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國情來,可不能聽別人的「好心建議」就改彎道。

05

「反向激勵」效果

美國的這些「好心建議」,反而起到了「反向激勵」效果。

就像當年有人說「中國造不出汽車」,結果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量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

這些年來美國的各種「建議」。

無論是鼓吹浮島航母, 還是質疑中國的造船能力,都變成了給中國航母發展「添把火」。

最諷刺的是,當初美國認為中國可能需要20-30年才能真正掌握航母技術。

結果短短十幾年,中國就完成了從仿制到創新。

這種超出預期的發展速度,某種程度上還真得「感謝」那些質疑聲。

有時候,對手的詆毀比朋友的恭維更能激勵人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