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廖秋萍 通訊員 鄧婕 報道
在海拔近1500公尺的張家界天門山之巔,矗立著一座雪人造型的國家天氣雷達站,它如同一位忠誠的哨兵,充分發揮氣象雷達「千裏眼」的作用,時刻監視著這片土地上的風雲變幻。
而在這座雷達站背後,有一位默默堅守、與雷達結下不解之緣的退休軍人——孫大勝。作為張家界市氣象局裝備中心工作人員,他與雷達的故事,是氣象人「觀雲測天,護航生活」的使命與責任,是「退休不褪色、建功新時代」的忠誠與擔當。
檢修、維護……見到孫大勝時,他一如往常對雷達進行「體檢」。今年39歲的孫大勝,已跟雷達打了20多年交道。由於常年在戶外維修裝置,他的臉龐被曬得黝黑。
「透過這些年的工作經驗積累,我算得上是小半個雷達醫生啦。」說起他和雷達之間的故事,孫大勝滿臉自豪。
(資料圖)
2003年,孫大勝懷揣著保家衛國的信念,踏入軍營,成為一名軍人。在軍營的日子裏,他與雷達結下了不解之緣,從最初的懵懂無知到後來的精通熟練,雷達成了他最親密的戰友。
這段經歷不僅鍛煉了他的意誌品質,也為他日後的職業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6年,孫大勝迎來人生的重大轉折。他離開熟悉的軍營,加入了張家界市氣象局。彼時,張家界市氣象局正在進行天門山國家雷達站建設,孫大勝便全程參與到計畫建設中。
因天門山地勢險峻,溝壑交錯、山勢陡峭,施工條件極為惡劣,該雷達站的建設難度極大,施工和裝置吊裝面臨諸多挑戰。
「類似的工程如果在山下只需3個月便可完成,但在天門山整整用了兩年時間。」張家界市氣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2018年6月,雷達站完工並投入業務執行,但孫大勝的腳步並沒有停下來。在他看來,無論是軍營中的防空雷達,還是氣象站的天氣雷達,它們都承載著同樣的使命——守護。
「雷達守護著百姓,我便守護著雷達。」對此,孫大勝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理論水平,更加努力地投入到雷達的維護和保障工作中。他不僅需要定期前往雷達站進行裝置的日常維護,包括清理雷達天線匯流環碳粉、檢查雷達裝置的執行狀態等,還需處理雷達站出現的各種故障,例如高壓路線故障、裝置損壞等。
為確保雷達系統的穩定執行,無論是嚴寒酷暑還是風雨交加,孫大勝都堅守在崗位上。在雷達站工作的這些年裏,孫大勝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無論是雷丹瑞修還是數據分析,他都能遊刃有余地應對,是同事們眼中的「全能型骨幹」。
今年6月19日至29日,張家界出現強降雨天氣過程,新一代都卜勒天氣雷達產品的套用使暴雨紅色預警訊號提前3小時釋出,為群眾緊急轉移贏得了寶貴時間,全過程共轉移避險安置受威脅群眾10476人,實作「因災零死亡」。240小時,雨下了多久,孫大勝就在雷達站上住了多久。
他的工作成果得到了上級領導和同事們的廣泛認可,也為張家界市的氣象事業和防災減災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先後獲得湖南省氣象局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持續性強降雨過程氣象服務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在天門山之巔,孫大勝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守護著這座國家天氣雷達站,也守護著這片土地上的安寧與祥和。他的崗位是平凡的,但數十年如一日的專註與堅持,卻又有著非凡的意義。他常說:「軍人的使命是保護百姓安危,我雖然脫下軍裝了,但是只是換個地方繼續履行這個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