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戰略轟炸機的關鍵效能指標是其在多種掛載配置下展示的長航程能力,這一點一直是全球眾多國家軍事領域的重點關註物件。
以中國現役的轟-6K為例,其在搭載9噸載荷時,飛行距離大約在5000至6000公裏之間。由於轟炸機飛行路徑固定,不需進行額外機動,我們可以按照一半的距離來計算,因此轟-6K在不進行空中加油的情況下,其實際作戰半徑約為2500至3000公裏。這樣的距離只能威懾到島鏈內的美國、日本和南韓軍隊,使其屬於中程轟炸機的範疇。
相較之下,美國空軍的B-2轟炸機則符合戰略轟炸機的標準,其能夠掛載22.6噸的炸彈,並保持11000公裏的航程。
然而,B-2的飛行速度不如轟-6K快,其飛翼式設計的優勢是節省燃油,但缺點是飛行速度較慢。這並不構成問題,因為轟炸機出動時通常由戰鬥機護航,並且B-2具備隱身功能,使其難以被擊落。
俄羅斯空天軍的圖-160被稱為「白天鵝」,這款戰略轟炸機兼具了遠航能力、載彈量和飛行速度,其在輕掛載時的航程可達16000公裏,再加上航空炸彈自身的飛行距離,圖-160可以攻擊地球上的任何一個地點。
即使是在滿載狀態下,圖-160的航程也達到了13950公裏。這種飛行距離意味著即便從本國境內起飛,其作戰範圍也能覆蓋整個中國,無需空中加油機的支持,顯示出上世紀中蘇對峙時我們面臨的巨大壓力。
與美俄的轟炸機相比,中國的轟-6顯然達不到「戰略」級別,這也使得中國的核三位一體打擊能力有所欠缺,因此軍迷們都期盼著轟-20的早日問世。
在航程、載彈量、隱身效能和飛行速度這四個指標中,轟-20的設計應該首重航程,因為無論速度多快、載彈量多大,首先必須能打到目標,否則一切都無從談起。
遠航能力意味著需要攜帶更多的燃油,這將占據一部份戰鬥載荷,因此轟-20的載荷如果達到15噸已經足夠,剩余的空間可以用來裝載航空煤油。
15噸的載荷能發揮多大作用?如果掛載普通炸彈,15噸確實看起來不多,大約相當於5枚俄羅斯的FBA3000航空炸彈,足以摧毀5座鋼筋混凝土建築。
如果掛載的是核武器,那就完全不同了。中國在上世紀末已經實作了核武器的小型化,例如1000噸當量的中子彈,中國也有生產能力。
關於中國核武器的小型化具體數據外界並不清楚,但可以推測,東風-41的彈頭據網路資訊重1.6噸,可以裝備獨頭或10枚20萬噸當量的分導式核彈頭,這樣算來,一枚的威力相當於10個廣島級的核彈,而其重量僅為160公斤。如果轟-20的載荷重量達到15噸,估計可以裝載七八十枚。
因為小型核武器的體積未知,可能塞不下太多,保守估計,20枚足以摧毀20個中型城市。針對像南韓這樣的小國,僅需一架轟-20就能將其淪陷,畢竟人口大多集中在幾個大城市中,這種威力實在是非同小可。
因此對於戰略轟炸機來說,載彈量並不是決定性問題,少一些也無礙。航程必須達到12000公裏以上,甚至更遠,以此來覆蓋全球大部份國家,構建戰略威懾。
在速度和隱身效能方面,轟-20可以二選一,如果飛行速度慢,則隱身效能需加強。低速同時節省燃油,隱身效果也要強,按照這個標準,轟-20的氣動設計肯定采用飛翼式布局。如此一來,中國現有的技術就足以構建這樣的隱身戰略轟炸機,將攻擊-11的設計放大,加上背部的雙進氣道,搭載四台渦扇-20發動機,在機身塗上與殲-20相同的隱身塗料,就能打造出一架優秀的隱身戰略轟炸機。
如果不考慮隱身功能,直接設計一種裸露的氣動形狀,那麽速度就可以大幅提升。將轟-20設計為一種空天一體機,在亞軌域上飛行更為節油,速度可以輕松突破5馬赫,航程可達30000公裏,飛行高度可達10萬米,貼近大氣層邊緣飛行,隨意變換軌域,幾乎無飛彈能夠攔截,何須隱身?在武功世界中,速度至上。
這樣的轟-20是何種面貌,可能無人知曉,其發動機也肯定不是常規的渦扇型。這種轟炸機是高度專業化的,專為戰略任務而設計,即投送核武器。如果讓它攜帶常規炸彈進行遠端轟炸,如同美國使用B-2轟炸阿富汗那樣,顯然不適合。每種設計都有其優缺點,取決於我們的空軍將如何選擇。
敬請關註我們,下一期將為大家帶來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