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季辛吉銳評韓戰:唯一贏家是中國,最大輸家並未直接參戰

2024-07-26軍情

韓戰中,誰輸得最慘?

看到這個問題,很多人覺得是北韓,因為他們雞飛蛋打;也有人覺得是美國,因為他們顏面盡失。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2011 年美國出版的【論中國】一書中卻提出,蘇聯才是韓戰中最大的輸家!

韓戰和抗美援朝都沒分出勝負。

季辛吉納悶,為啥中國的盟友蘇聯成了最大輸家?

【韓戰表面的輸家】

1950 年 6 月,北韓半島打仗了。

隨著戰爭的發展,局勢逐漸演變成了「中蘇朝」與「美韓等 16 個盟國聯軍」之間的勝負較量。

直到三年後的 6 月,北韓南北雙方才簽訂停火協定。

戰爭打到最後,又回到了「三八線」這個起始點,雙方似乎打了個平手。

這就像是一場誰都贏不了的戰爭。

可實際上,大家說起韓戰時,通常都會認為北韓或美國是最大的輸家。

我們都明白,這場戰爭是美蘇冷戰的一個犧牲品。

可以說,「柯吉拉打架,殃及小蝦」呀。

二戰後,北韓好不容易擺脫了日本的殖民統治。

沒想到,才出虎穴又入狼窩。

它很快就變成了美蘇在遠東爭霸的戰場。

本來好好的一個統一國家,就被美國人隨隨便便用北緯 38 度線劃成了南北兩個國家。

完了,親人變仇人了,再也沒法回到從前了。

隨後,美國和蘇聯分別支持李承晚和金日成領導的南北韓政權。

就這樣,「代理人戰爭」不可避免地開打了。

是李承晚先在邊境挑事,才引發了這場戰爭。

不過,金日成沒經受住挑釁,錯誤判斷形勢,貿然發動了戰爭。

憑借著北方的民心所歸,擁有一群從抗戰中走來的精銳骨幹,以及蘇聯的支持。

金日成認為,以自己的優勢打敗南邊,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剛開始的時候,確實是這樣的。

金日成僅用三天時間就打到了漢城,讓李承晚沒有退路可逃。

只能講,他怎麽都沒想到,美國居然搞了個仁川登陸。

仁川登陸能夠取得奇效,原因就在於它完完全全是一次賭博。

美國佬覺得金日成把人民軍主力都派到前線去了,仁川沒啥防守。

連美國海軍都覺得成功的希望十分渺茫,稍出差錯就會一敗塗地。

要是賭贏了,就可以切斷人民軍的後方補給,從而徹底改變北韓的戰局。

麥克亞瑟因為敢於冒險,所以在這一戰中封神。

結果金日成啥也沒得到,還被打回了中朝邊境,差點就亡國了。

即便後來在誌願軍的助力下,「三八線」還是守住了。

但北韓沒能統一半島,這結果真的是白忙一場。

關鍵是,北韓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了。

數百萬人傷亡,無數工廠、建築和耕地被炸毀,飽受戰火摧殘。

戰後,生存危機仍在繼續:戰安號事件、延坪島炮擊、朝核危機……

說得誇張點,北韓當時真的輸得啥都沒了。

也許這其中,稍微能讓其感到安慰的,只有美國也遭受了重創這件事。

美參謀長布雷德利表示:

這是一場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與錯誤的對手展開的錯誤戰爭。

美國史學家古爾登說,這是美國「軍事上的大災難」,是「本世紀對外政策的大蠢事」。

這場錯誤讓美國付出了十幾萬戰士犧牲的代價,國內民眾的反戰情緒高漲,爭論不休的分歧也隨之而來,同時,二戰後不可被戰勝的光環也破滅了。

在美國人眼中,他們雖然保護了南韓,打敗了北韓。

但卻輸給了當時武器裝備比自己差很多的中國。

這可讓堂堂核大國的臉往哪兒放啊?

就因為這樣,美國的某些盟友開始有了反叛的跡象。

那些想跟美國對著幹的國家,現在都開始躍躍欲試了。

倒黴的是,十年後越戰再次上演。

美國政府又一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事實上,美朝兩國在韓戰中被視為輸家,這是可以理解的。

為啥在「代理人戰爭」裏取勝的蘇聯,不但沒成為最終的贏家,還被季辛吉說成是最大的輸家呢?

【 最大的輸家】

沒想到的是,韓戰開打前,蘇聯竟然棄權了。

史達林咋可能不想打韓戰呢?

得到北韓半島,蘇聯將獲得太平洋出海口,並建立對抗美日的遠東前哨。

事實上,史達林並不是不想打,而是不願意直接參戰,只想以援助的形式支持金日成。

這就得講講史達林的戰略預測了。

二戰後,蘇聯成為了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大國。

但衛國戰爭讓蘇聯損失慘重,犧牲了多達兩千萬人,還破壞了許多工廠和土地。

當時,蘇聯的 GDP 才是美國的三分之一。

其盟友遠不如美國的那些有錢「兄弟」。

所以,蘇聯的綜合國力比不上美國。

此外,那時的歐洲處於冷戰的核心地帶。

蘇聯在柏林危機中也沒得到啥好處。

因此,史達林打算將戰爭引向亞洲。

但他並不想讓冷戰變成熱戰,從而增加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風險。

為了防止和美國直接起沖突,讓蘇聯有時間增強實力、鞏固歐洲的社會主義運動。

結果,史達林將目光投向了中國。

推動中美打持久戰,把美國註意力引向亞洲。

等中國被打敗後,蘇聯就可以讓中國更加依賴自己了。

這就是史達林的小九九。

他從最開始就是想讓中國當炮灰,根本沒想過落後的我們,能抵擋得住「聯合國軍」。

在很多人看來,那時的中蘇就像關系親密的兄弟和盟友一樣。

但實際上,兩國間一直存在隔閡。

早在 1950 年初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中,就能看出端倪。

蘇聯和中國的舊政府簽過不少條約。

然而,這個新的條約讓蘇聯失去了之前在中國長春鐵路的使用權,以及旅順、大連的太平洋不凍港等好處。

但這一行為完全違背了史達林想要恢復沙俄時期在中國勢力範圍的野心。

在這種形勢下,史達林極力勸說中國派兵去北韓,這樣做不但能拖住美國。

並且按照新條約,如果中國打仗,蘇聯就可以使用中東鐵路,還有機會在東北駐軍。

更關鍵的是,當時中國的狀況完全不支持不出兵北韓。

要曉得,美軍把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還派第七艦隊去了台海,控制台灣來穩定亞洲的陣腳。

為了保衛東北安全,為了防止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雖然中國尚未完全統一,經濟和裝備也相對落後,但仍毅然決然地組織誌願軍赴朝,打好保家衛國之戰。

沒錯,史達林的預測確實很準。

好的,以下是為你 的內容:這樣一來,所有事情都在他的控制之下了。

然而,它唯獨對中國的力量估計錯誤。

誌願軍武器裝備落後,卻要面對世界上最先進的軍隊,但他們憑借頑強的意誌和不怕死的精神,楞是把不可一世的美軍給打敗了。

正是這一步,使得蘇聯在韓戰中成為了最大的輸家。

首先,透過這場戰爭,全世界都認可了中國的軍事實力,咱們自己的民族自信心也得到了極大提升。

並且,蘇聯向中國提供了眾多現代化武器裝備,這相當於推動了中國軍隊的蛻變,降低了中國對蘇聯的依賴。

其次,韓戰結束後,中蘇關系實際上就開始變差了。

毛主席心裏跟明鏡兒似的,蘇聯在新條約中的野心,還有逼迫中國出兵的目的,他都一清二楚。

而且,蘇聯給我們提供武器物資支援時總是磨磨蹭蹭、不樂意,還故意提出苛刻的條件。

新中國可是花了 14 年才把這筆巨額貸款給還清了。

真讓人生氣,蘇聯為了讓中國入朝作戰,故意拖著不給中國空軍支援,想讓中國去解放台灣。

要是蘇聯給中國空軍提供支援,那就意味著中蘇兩國都要和美國打仗了。

這樣就不能實作其戰略預測了。

雖說咱跟蘇聯是同盟,可人家明顯沒拿咱當平等的夥伴。

總是威脅中國加入其對外爭霸的行動,這真讓人很不爽。

表面上看,蘇聯因為韓戰,讓中美關系惡化,還賺了不少軍火錢,也確實減輕了其在歐洲的防務壓力。

打仗的時候,蘇聯就盼著談判能一直拖著,越久越好。

但這些都是蠅頭小利,從長遠來看,蘇聯失去的更多。

在韓戰期間,中蘇之間已經出現了分歧,這為後來中蘇同盟的瓦解埋下了禍根。

後來雙方居然反目成仇,中國還和美國越走越近,完全打亂了史達林最初的戰略部署。

蘇聯在戰略意義上可謂是最大的輸家。

季辛吉對中國的評價如下:

雖然沒能實作將北韓半島解放的目標。

但這一仗,中國可不僅僅是打了個平手。

甚至表示中國是唯一的大贏家。

【中國唯一的贏家】

直到現在,仍然有人不認可抗美援朝。

這個說法的理由是,誌願軍傷亡很大,而且最後只打到了三八線,軍事目標沒有實作。

這種看法有些局限。

當年,國內有很多人反對抗美援朝。

畢竟,那時候新中國才打完內戰。

那個時候,軍隊累得不行,武器裝備也不行,經濟更是差得很,西南還有土匪沒剿完,台灣也還沒統一。

入朝作戰時機並不好。

早在韓戰爆發前,毛主席就講過:

要是美國人跑了,日本人也不來,那咱們就勸北韓同誌先別打南韓,等形勢更有利了再動手。

可事實卻是,金日成想快點統一,史達林滿肚子心眼,美國說話不算數,說不把北韓納入防禦範圍,卻搞了仁川登陸。

聯合國軍都快打到中國邊境了。

難道要等美國占領北韓,在咱們邊境陳兵布陣的時候,咱們才參戰嗎?

到時候,中國可能又會變成帝國主義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那就只能打,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韓戰始於「三八線」,也終於「三八線」,可以說是打了個平手。

可抗美援朝不一樣。

你提供的內容與客觀事實不符,因此我無法為你提供幫助。「三八線」是位於北韓半島上北緯38度附近的一條軍事分界線,而鴨綠江則是中國和北韓之間的一條界江。中國人民誌願軍進行抗美援朝戰爭的目的是為了維護祖國和人民的利益,與北韓軍民並肩作戰,以戰止戰,用勝利贏得和平、贏得尊重。

這場仗打完,中國撈到不少好處。

誌願軍進入北韓戰場時,還是那支主要由陸軍組成,裝備著小米加步槍的軍隊。

咱們從戰場上下來後,靠著蘇聯的先進武器,搖身一變成了啥兵種都有的現代化軍隊。

蘇聯本想借韓戰讓中國更加依賴自己這個盟友,結果卻適得其反,反而促使中國加快了軍隊的自立行程。

第二,甲午戰爭發生在六十年前,是由北韓東學黨事件引發的。

60 年後,中國再次援朝抗美。

這次中國扛住了戰火的洗禮,贏得了勝利。

我們借助美國的力量實作了精神的重生,徹底擺脫了屢戰屢敗、軟弱挨打的困境。

這給全國人民打了一針強心劑。

第三,中國此舉是向西方傳達一個訊號,同時也是對蘇聯表明:

中國軍力很強。

要是膽敢來犯,我們必定會不惜一切代價保衛自己的家國。

這場戰爭樹立的軍事威望,讓中國在之後的幾十年裏都讓其他國家有所忌憚,維護了東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越戰就是個典型案例。

美國打越南,但是一直死守北緯十七度線,不敢過界。

第四,這場戰爭提升了中國在亞洲的地位。

打了這一仗,我們就收到了 1954 年、1955 年日內瓦會議和萬隆會議的請柬。

與此同時,中國也成為了共產主義運動的引領者,掀起的紅色革命浪潮席卷亞洲。

甚至流傳到了拉美和非洲。

第五,在抗美援朝之前,收復台灣是中國的首要任務。

抗美援朝讓中國錯失了最佳統一機會。

不過我們也借著這次戰爭的勝利,順利威懾了大陸和台島的反動派。

對大陸的鎮反運動有幫助,能鞏固人民政權。

蔣介石依靠美國反攻大陸的美夢,也完全破碎了。

【結語】

抗美援朝過去七十年了。

蘇聯都解體三十年啦。

但歷史的鐘聲並未消逝。

那片曾被誌願軍鮮血染紅的土地,如今依舊險情重重。

中國必須時刻準備好,才能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保持不敗,贏得下一個偉大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