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美國老兵麥克瓊斯去世,當家人們在整理他的遺物時,發現了他曾經寫過的日記。
日記裏面除了一些生活瑣碎之外,還詳細記錄了他在韓戰時期的種種經歷,其中重點描述了與中國人民誌願軍拼刺刀的過程,整整寫了十張紙,足以說明這件事已經深深烙在了他的腦海裏,但這些內容完全能讓人感受到他當時的絕望。
麥克瓊斯曾在二戰時期加入過海軍陸戰隊一師,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他奉命參加貝裏琉島戰役與日軍交戰。
在此之前,海軍陸戰隊一師曾經成立過一支「特種部隊」,隊長是察爾斯,察爾斯曾經師從美軍格鬥權威斯塔爾斯,他不僅功夫了得,還融合了世界各國的格鬥技巧,其中就有中國軍隊的拼刺技巧,讓整個海軍陸戰隊的格鬥能力提升了不小的層次。
而麥克瓊斯則是這個小隊的一員,由於他身體素質硬,所以察爾斯就重點培養了他的近距離格鬥和拼刺方法,最終,麥克瓊斯成為了小隊裏近距離格鬥最出色的戰士。
在後來的一次交戰中,對面的日軍端著刺刀向自己和戰友們沖了過來,戰友們見狀立刻開槍反擊,而麥克瓊斯卻顯得絲毫不在乎,就拔刀迎了上去,憑借自己高大的身軀和學來的技巧, 麥克瓊斯成功消滅掉十幾名日軍,甚至還徒手打死了幾個,沈重地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
所以在以後的白刃戰當中,麥克瓊斯絲毫不會膽怯,依然可以輕松面對而且無一失手。
在戰爭結束之後,麥克瓊斯也退伍了,就在家鄉做了一名拳擊教練,每個月都拿著不錯的報酬,而他的格鬥技巧則更加爐火純青。
直到1950年,韓戰爆發,麥克瓊斯再次入伍,又回到了他曾經的軍營,還見到了幾名熟悉的戰友與領導。
至於為什麽再次入伍,因為麥克瓊斯覺得他對付亞洲人有著豐富的經驗,而且他也是為了能在這次戰爭中立下一些功勞,說不定還會被提拔為軍官。
麥克瓊斯跟著戰友們來到了南韓,他本以為這場戰爭應該會很快結束,並且全軍像太平洋戰場上那樣所向無敵,可沒想到自己卻經歷了一場慘痛的回憶。
在經歷過短短幾天的訓練之後,麥克瓊斯就正式走向了戰場,多次和北韓軍隊作戰,並取得了很多的勝利,在他看來,北韓軍隊和當年的日軍沒什麽差別。
即便後來遇到了誌願軍,他依然覺得他們毫無戰鬥力。因為首先,誌願軍的武器不是一般的落後,甚至還不如二戰時期的日軍。而且,誌願軍的物資補給不及時,很多戰士不是死在了敵人的槍口下,而是被凍死甚至是餓死。
可即便誌願軍處處落後,但依然贏得了最後的勝利,還讓世界各國再也不敢小覷中國。
麥克瓊斯與誌願軍剛交手的時候,他根本瞧不起誌願軍,而且就算他們個個視死如歸,也依然無法戰勝美軍的強烈炮火。
雙方在打完子彈之後,就展開了白刃戰,麥克瓊斯就急不可耐地拔刀沖了上去,但在搏鬥中他發現, 誌願軍通常都是兩到三個人為一組,而且互相配合,雖然在沖鋒的時候像極了當年太平洋戰場上的日軍,但兩者完全不是一個層次,而且有的誌願軍甚至身中數刀卻依然咬牙堅持戰鬥。
後來他在日記中寫到:「 雖然當年日本人的‘萬歲沖鋒’看起來兇猛無比,但從他們的眼裏能看得到他們的恐懼,可誌願軍不一樣,他們只想死,甚至要和我們同歸於盡。 」
雖然麥克瓊斯憑借著一身的本領活了下來,但他還是身負重傷。而且經過這次戰鬥,他和戰友們留下了深深地心理陰影。有的戰友在聊天的時候說道:「 下次再聽到他們吹沖鋒號的時候,就趕緊跑吧,不然你都不知道自己怎麽死的。 」
他們認為,誌願軍一旦沖鋒起來那就是完全不要命的,而且就像死神那樣準備時刻奪走自己的生命。
眼看著戰士們的情緒越來越低落,上級就把聯合國軍的土耳其軍隊請了過來,並交代他們在下次戰鬥中,美軍負責與誌願軍「槍炮往來」,土耳其軍隊負責和他們拼刺,因為在聯合國軍裏面,土耳其軍隊是特別酷愛白刃戰的,而且他們總是以突厥後代來自誇。
幾天之後,雙方又迎來了一場血戰,美軍憑借著強烈的火力優勢把陣地上的誌願軍震得顛來顛去。但隨後,誌願軍的司號員吹響了沖鋒號,誌願軍戰士們又端著刺刀頂著美軍的炮火沖了過來。
土耳其軍隊就緊接著迎了上去,美軍則窩在陣地裏「觀戰」,土耳其軍隊也算是英勇善戰,而且還在戰鬥中有了比較大的優勢。但耐不住誌願軍們一次又一次地沖鋒,沒多長時間優勢就轉變成了劣勢,土耳其軍隊的「大刀」逐漸敗下了陣來。
眼看著誌願軍步步緊逼美軍陣地,美軍見勢不妙就敗逃了,麥克瓊斯本想沖上去,但想起了上次的慘痛經歷就隨著人群撤退了。
在以後的戰役中,麥克瓊斯和戰友們與誌願軍打了一次又一次的戰役,但在一次白刃戰當中,麥克瓊斯由於腿部和腰部被誌願軍的刺刀造成了重傷,而且危及生命,經過搶救之後就被送回了國內。
麥克瓊斯沒有立下多大的功勞,也沒有得到他想要的提拔機會,反而給自己弄了一身的傷,還差點客死他鄉,在隨後的余生裏,麥克瓊斯就老老實實地當拳擊教練,安安分分的過著平靜的生活,直到去世。
他的家人們就把他所寫的內容傳到了網站上,還頗具影響力,有些和他一樣經歷過韓戰的老兵們在看完這些內容的時候評論道:「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中國軍隊的對手。 」還有人這樣寫:「 韓戰是我經歷過最慘痛的一次戰爭。 」
而今年,是中國人民誌願軍入朝作戰七十一周年,又有一批誌願軍忠烈被送回祖國的懷抱。
那一年,他們平均年齡十六七歲, 家國罹難赳赳去,山河無恙緩緩歸。 他們所做的貢獻理應永垂不朽,他們的名字理應被世人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