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紅海傳來一聲巨響,胡塞砸下數枚飛彈,中國10萬噸原油傾泄

2024-07-26軍情

硝煙彌漫的紅海上,兩艘貨輪遭遇了意外。數枚飛彈呼嘯而至,其中一艘不幸被擊中,船上 10 萬噸原油泄漏,而這批石油的購買方正是中國。

熟悉該海域局勢的人或許已經猜到,發動襲擊的正是葉門胡塞武裝。在巴以沖突中,胡塞武裝堅定地支持巴勒史坦,此次行動被認為是向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國家表達不滿。

此次襲擊事件也令本就動蕩不安的紅海地區局勢雪上加霜。更有甚者,該地區曾出現一天內發生四起襲擊的記錄,航行風險急劇攀升。

紅海作為全球重要的貨物和能源運輸通道,局勢的惡化迫使部份油輪選擇繞道東行,規避紅海航線,此舉對全球海運和經濟都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胡塞武裝頻頻對過往船只發動襲擊,意圖增加歐洲國家和以色列的商業活動成本,迫使其背後的支持者放棄援助。

然而現實與理想總有差距,西方國家一向自視甚高,斷然不會容忍任何勢力挑戰其權威,因此毫不猶豫地派遣軍隊,試圖與胡塞武裝正面交鋒。

據胡塞武裝領導人阿布都 . 馬利克 . 胡塞宣稱,他們已累計襲擊了與以色列、美國和英國有關的船只 170 艘,並計劃未來在印度洋和地中海地區增加襲擊頻率。

然而,這些襲擊事件的受害者並非只有西方國家。例如,此次事件中,兩艘從俄羅斯港口出發前往中國的貨輪也受到了牽連,損失很可能需要中俄兩國承擔。

或許有人會感到疑惑,中俄之間的貿易為何要途經紅海?事實上,紅海是連線中東與歐洲、亞洲最短的海上航線之一,對中俄貿易具有重要意義。

盡管中俄雙方也在積極探索和完善替代航線,例如北方海路和中歐班列,但在這些方案成熟之前,紅海航線依然是中俄貿易往來的重要依托。

從客觀角度來看,胡塞武裝的襲擊行為猶如一塊突如其來的 「巨石」,對中俄合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礙。

然而,胡塞武裝的行動初衷是為了支持巴勒史坦人民擺脫以色列的壓迫,並反抗西方國家的霸權行徑。他們這種 「正義之舉」也令我們在勸阻時左右為難。

為了避免與中俄產生誤解,胡塞武裝此前曾做出承諾,保證 「絕不」攻擊中俄以及其他中立國家的船只。

然而,與中俄有貿易往來的船只依然難以避免 「誤傷」。對此,胡塞武裝的解釋是,這些船只曾在以色列港口停靠,因此被歸類為與以色列有關聯的船只。

乍一看,這一說法似乎合情合理,但仔細推敲,不難發現其中存在 「文字遊戲」的嫌疑。畢竟,從事國際航運的船只往往註冊地復雜多樣,而胡塞武裝缺乏精準辨識能力,只能采取「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做法。

針對胡塞武裝的行動,中國已做出明確表態,強調紅海水域是國際重要航道,中國不希望看到該地區局勢緊張,並呼籲停止襲擊民用船只。

與此同時,中國還一針見血地指出,紅海局勢升級的根源在於巴以沖突的外溢效應,只有解決根本問題,才能真正還紅海一片安寧。

的確,從根本上說,紅海問題不斷惡化,最終殃及無辜,都是因為加薩走廊的悲劇尚未得到徹底解決。

可以預見,只要以色列沒有停止侵略,只要其背後的西方國家沒有放棄霸權,紅海問題就會一直存在,成為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

如果中國出面勸阻甚至阻止胡塞武裝的行動,就會落入西方國家的陷阱。因此,盡快透過國際組織解決巴以問題才是更為明智的選擇,這也是中國一直在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