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伴侶同時又是好旅伴的狀態太難了, 異性情侶在旅途中是一對一的關系,親密且擁有差異,矛盾才更加明顯。
拿我本人來說,旅行十年,從一個人滿世界浪到偶爾結伴,再到進入親密關系。結果發現旅途中的莫大沖突都來自家庭內部。仔細想想自己與家屬也算是旅行時候關系變質的,當時人多結伴一片和諧,結果交往後幾乎每次出遊都有各種崩潰時刻。
總結下大概有這麽些原因:
1. 喜好差異
譬如一個想玩盡興一個見好就收,一個喜歡人文美食一個喜歡戶外,就很容易有矛盾。就拿「吃」來說,我家屬是那種「每天吃一樣的東西完全ok」的那種,最討厭餓著肚子還要趕路,但我又比較饞愛打卡喜歡拉著他陪。我會做詳細攻略找蒼蠅館子,他迷信點評上排名高的那種典型遊客店。相互無語的時候挺多,做情侶容忍度又比一般旅伴低,唯有互相磨合。
其實普通旅遊搭子也有這種時刻,大家就很默契地各懷鬼胎拆夥玩了。情侶間卻沒辦法這麽做,畢竟問題不解決拆夥約等於分手啊!
2. 體力差異
直觀體現在對舟車勞頓的耐受度不同。誠然人隨著年齡與閱歷增長閾值會逐漸拔高,好奇心衰退,但兩人不同步,一個想打卡拍照特種兵一個想酒店躺平,就很難受。徒步滑雪之類的戶外活動我歇菜得比他快,城市遊很多時候我想再看看他已經蹲下玩起手機了。一方不理解長途駕駛的疲憊,另一方不理解選餐廳酒店時候的追求。同樣是起床準備出門,女性少不了梳洗換衣,男性剃須5-10分鐘搞定——但是臨出門時總要蹲個廁所。
3. 對安全的敏銳度不同
多了一個性別視角,有個發現是:女性出門在外傾向於更謹慎,譬如檢查酒店的門禁與隱藏網路攝影機,避免進一步沖突「算了算了」的時候也很多。男性似乎就要顧忌少一些,我們同遊時吃了虧基本都是家屬出面去協調。有一次我倆住的房間被前台搞錯開給了別人,半夜十點多只見一個陌生醉漢刷開了房門!幸虧我掛了門鏈對方沒能進來,講又講不通,最後被我家屬威懾走了。想想要是自己一個人肯定嚇死。
後來他表示,自己出行時根本不會想到掛門鏈,確實有共情到女性的處境。
4. 性別帶來的關註點不同
一個很直觀的感受就是衛生,前些年與女性旅伴同遊,可以拿出一次性浴缸套放水泡澡,互相借用卸妝油與衛生巾。不熟悉的洗漱用品不用,酒店的塑膠梳子也是從來不碰的(因為會起靜電)。男生嘛,臉出油的解決方法是——多洗幾遍。馬桶可以直接用,一條大浴巾從頭擦到腳,各種現成一次性用品湊合,酒店剃須刀不趁手把自己刮得亂七八糟,甚至還有劃破相的時候,看不下眼。
5. 搶占行李空間
情侶的行李一般會放在一起。怎麽分配,收行李太磨嘰了怎麽辦,也是一個容易有沖突的點。譬如我一定會帶自己的毛巾拖鞋,像很多女生一樣,計算內褲的數量和個護用品,考慮服裝搭配,甚至分裝洗衣液。而我家屬的打包風格,糙到讓我懷疑他那些年在西藏和東南亞是怎麽浪過來的——不過他的數位產品收納要比我好很多,衣服可以揉一揉塞包裏,拍照裝置和各種線必須井井有條。
如今我們有明確分工:退房走人一個迅速收拾一個負責善後查漏。行李他負責裝置包,我負責生活用品。也是進入親密關系,才知道男性在長途旅行中會需要鼻毛修剪器這種東西。會給自己裝用慣的發梳,也會給他備好牙線棒和剃須刀。
實際上在剛開始交往不久時,我給這個糙老爺們準備的禮物就是一把手動剃須刀,當時刷了好些男性論壇,看了測評榜單,說剃須刀這個領域裏 吉列 是品牌領先獨一檔。遇到出差去外地比賽有體育局領導在場的重要場合,之前就有過酒店剃須刀不趁手容易把自己刮得亂七八糟的經歷,險些劃破相更看不下眼,所以給他買一把趁手的吉列剃須刀能夠在關鍵時刻讓他更幹凈。技術要求比女生常用的刮毛刀高很多:5層精工刀片刮一次可以管三四天。家屬表示贊不絕口生活品質直接拔高一個台階,主要是刀頭刀柄有好幾個可以靈活擺動的支點,臉頰、顴骨和下頜都特別貼合,和一次性用品雲泥之別。而且很好的一點是它收納方便,用完一沖,既能清爽地垂直立在底座上放洗漱台,又能收在小盒子裏。
之前的重力盒用了幾年,換過幾次刀片,最近升級了新品極光刀。質感明顯重一點,說是 去角質油脂更勝一籌 ,不容易長痘發毛囊炎。塗上泡沫等胡子軟化,再利落地刮掉,頗為享受。即使不與我同遊,他出行時候也會放在行李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