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情緒突然失控崩潰該怎麽自我控制?

2015-09-09知識

向題主介紹一個心理學上的情緒管理技巧:辯證行為療法(dialectical behaviour therapy,DBT)。

當任何情緒變得太痛苦、太難忍受時,你都可以嘗試運用這個技巧重新獲得控制感。

以下內容來自一篇實用的 「高強度情緒耐受指南」, 來自心理治療師Sheri Van Dijk的文章:【How to calm your inner storm(如何平息內心的風暴)】。

DBT是一種循證治療方法。在這裏先簡要介紹一下:

它最初由美國心理學家Marsha Linehan創立,用於治療邊緣性人格障礙——這類患者會經歷極端的、慢性情緒失調,並常有自殺/自殘行為。因此, DBT專註於教人們有效管理情緒所需的技能。

目前,許多心理咨詢師使用DBT來處理其他心理健康問題,包括抑郁癥和焦慮癥。作為一名心理治療師,Sheri教所有來訪者DBT技能,不管ta的困擾是什麽。

DBT教授四套技能:

1、核心正念技能(core mindfulness skills):更多地活在此時此刻,並對自己的經歷保持接受、開放的態度;

2、痛苦承受能力(distress tolerance skills):如何度過當下的情緒危機;

3、情緒調節技能(emotion regulation skills):掌握更多情緒管理方式;

4、人際交往有效性技能(interpersonal effectiveness skills):幫助人們更好地處理人際關系。

在本指南中,我們將主要關註前三項技能。

雖然一篇文章無法講透DBT的所有內容,但我們從中摘取了一些普適的、方便進行自助的技巧。

當你下次再有「內心風暴」(比如突然崩潰)的體驗時,試試這些方法,它們會幫到你的。

從身體入手:兩個基礎的平復動作

當情緒已經很強烈、不知所措的時候,有2個動作可以用來快速改變身體反應:

1)體前屈(do a forward bend)

彎腰,碰到自己的腳趾(不管是不是真能碰到腳趾。你也可以坐下來,把頭放在膝蓋之間);

做一些緩慢的深呼吸,在那裏呆一會兒(如果可以的話,30到60秒);

做一個體前屈動作,啟用副交感神經系統——這是人們的「休息和消化」系統——有助於我們放慢速度,感覺平靜一點;

當你準備再次站起來時,不要太快。

2)專註於有節奏的呼吸(paced breathing)

聽起來特別老生常談,但呼吸是讓情緒達到一個更容易控制的水平的最好方法之一。特別是,要集中精力讓呼氣比吸氣更久——這也可以啟用我們的副交感神經系統,再次幫我們感覺平靜一點,讓情緒回到一個更容易控制的水平。

當吸氣時,在腦袋裏數數,看吸氣的時間有多久;

呼氣時,以同樣的速度數數,確保呼氣比吸氣久一點。你可以邊這樣呼吸,邊做體前屈。

這2個技巧將幫助你在短時間內思考得更清楚一點。

但如果環境沒有任何變化,情緒可能會再次變得強烈——因此下一步也是必要的。

【武林外傳】

提高你對情緒的意識(Increase awareness of your emotions)

為了長期更有效地管理情緒, 你需要更清楚自己的情緒「是什麽」。

聽著有點怪——你當然知道自己的感受,對吧?但你怎麽知道你一直稱之為「憤怒」的是憤怒,而不是焦慮?我們大多數人從來沒有認真對待過自己的情緒,只是隨便假設一下。

在一個長期被忽視/被否定的環境(a pervasively invalidating environment)中長大的敏感孩子,常常會忽視或不信任自己的感覺,並試圖逃避這些感覺, 這就造成了 「準確命名情緒」 的困難。事實上,任何一個容易情緒失調的人都很難弄清楚自己的感受,繼而在情緒的「迷霧」中四處飄蕩。

當你感到「不安、不好、不舒服」時, 你能辨別出真正感受到的情緒嗎? 下次,你至少需要問問自己:

  • 這種感覺的觸發因素是什麽?你的反應是什麽(不要判斷自己的回答是對是錯,只是描述一下)
  • 你對這種情況有什麽看法?你註意到自己在判斷、下結論或做假設了嗎?
  • 你有哪些身體變化?比如,身體緊繃,呼吸/心率/體溫變化?描述你的肢體語言、姿勢和面部表情。
  • 你註意到了什麽欲望?是大喊大叫、扔東西,還是想要逃避,不願與人存在眼神交流?
  • 你的行為是什麽,你做了什麽來處理情緒(或什麽都沒做)?
  • 這個練習,可以幫助你提高準確命名情緒的能力。

    【丈夫得了抑郁癥】

    接下來,你可以試著問自己,自己的情緒是否屬於這四種型別之一:瘋狂、悲傷、高興、害怕。這些術語是我和來訪一起使用的,作為區分基本情緒的一個有用的起點,但漸漸地你可以做得更具體一些。

    比如列出所有你知道的情緒詞,做一個列表。

    美國精神病醫生Dan Siegel說,如果不能說出它的名字,你就無法馴服它(if you can’t name it, you can’t tame it.)。一旦能辨識出自己的情緒,就可以選擇如何處理它。

    現在,你已經站在起跑線上了。

    驗證你的情緒(Validate your emotions)

    當根據感受來判斷自己時,我們往往會給自己制造更多的情感痛苦。比如:

    你對孩子大喊大叫,是因為他打了班裏同學——你對此感覺沮喪。

    你也覺得應該理解孩子:「他可能只是跟朋友吵架了,或是還沒學會怎麽處理矛盾」——你覺得自己是個壞父母,於是感到內疚、羞愧和憤怒。

    你的初始情緒、次生情緒疊加在一起——這就是你如何不自覺增加情緒強度的過程。

    「驗證(Validation)」這一步有3個要點:

    1)對情緒的授權。

    情緒沒有好壞,沒有對錯。 所以,不論我們感覺到什麽,都是可以的。

    2)花點時間想想自己的情感體驗: 有沒有你認為「不應該」的感覺?

    順便說一句,請別把情緒和行為混為一談。比如,生氣(情緒)和生氣時大喊大叫(行為)是完全不同的。

    確認下,是哪種情緒主導了你對自己的判斷。比如:你從哪裏知道「生氣是不好的」?然後驗證它。比如:

  • 我很生氣
  • 我現在生氣沒關系
  • 我的生氣是有道理的,因為XXX
  • 我的情緒化,可能是因為我下意識會XXX
  • 驗證(Validation)並不意味著你喜歡這種情緒,也不意味著你想讓它繼續存在—— 它只意味著你接受你的感受。

    【梅爾羅斯】

    3)反復練習驗證。

    自言自語通常是很難改變的,因為它自動發生,在意識中根深蒂固。你可以寫把驗證過程寫在手機裏,隨身攜帶。當你註意到你內心的情緒時,把它們拉出來給自己讀。每天讀一兩次。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發現你對那種感覺的看法發生了變化——你會發現,你更能接受自己的情緒,而不會因為這種感覺而對自己做出判斷。

    透過「采取相反的行動」,降低情緒強度

    情緒的產生是有原因的,上面這一步,是要確保我們傾聽到了它。但有時過於強烈的情緒,阻礙了下一步行動。

    所以下面這個技巧,有點反常識。

    在DBT中,我們有一句老話:Emotions love themselves(情緒愛它自己)。它(情緒)讓我們采取行動,讓它自己繼續前進,甚至變強大。

    比如:在社交場合你感到焦慮,你看到它在妨礙你交朋友,且無法讓焦慮減輕;你在與同事的溝通中過於生氣(但你們應該透過溝通改善某個情況),以至於無法進行富有成效的談話。

    因此,這個技巧的要點是:打斷迴圈,透過做(情緒告訴你去做的沖動)相反的事,來降低感覺的強度。

    舉幾個例子:

  • 憤怒: 跟伴侶吵架後,想說點什麽傷人的話。
  • 相反的行動:輕輕地避開你的伴侶一段時間。如果他正坐在客廳看電視,你可以走進臥室看書——這個舉動的重點是「離開」,而不是坐在臥室裏,越想越氣。

  • 悲傷/抑郁: 孤立自己,什麽都不幹,也不跟任何人聯系。
  • 相反的行動:聯系一個朋友、繼續工作一會兒,或做一個你平時喜歡的活動。

    有時與情緒相反的行為會產生相當直接的影響,但它也可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持續練習,情緒的變化才會發生。

    當然,像所有的DBT技巧一樣, 「相反的行動」並不等於壓抑/擺脫情緒,它的目的是降低情緒的強度。

    除以上所述之外,還有兩個額外的DBT情緒管理練習,供想要進一步探索的人使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選閱讀:

    心理學有許多平息「情緒風暴」的技巧。這篇文章的目標是讓你體驗一下DBT技巧,希望它可以幫到你。


    歡迎關註 @簡單心理

    我們是一個引領自我探索和成長的心理健康服務平台,提供高品質的科普內容、心理課程、心理咨詢服務,擁有近1000位海內外心理咨詢師,只有約10%的申請咨詢師能夠透過面試考核;目前為止已為100萬+人次提供了高品質心理咨詢服務。

    簡單心理,給你向內生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