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東三省有沒有可能發展成江浙滬?

2020-08-13知識

中國兩個基本盤,一個是東北,一個是重慶—四川。

這兩個地方承擔的國家任務並不是gdp增長。是用來兜底的。

東北的重工業、城市化行程、教育率、資源、甚至於東北笨拙的官僚作風,都保證了東北的高度組織力度,同時也讓東北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失去靈活性。

東北從個人到集體,因為文化、歷史等原因都缺乏靈活性而加重了組織性。

重工業+組織性,也就成了國家兜底的保障。

東北人的人情社會托關系其實都是這種缺乏靈活性註重組織性的表現。為什麽要托關系,因為東北被各種組織、關系網籠罩著。想辦事 想找工作,你需要找到某個組織內的某個人,而這個人依托於其背後的組織或人情網路才能幫你辦事。

所以東北高度依賴這種組織網路。而反過來依賴這種組織性或者本身就在組織之中,那也必將承擔組織的責任,接受組織的組織。

而東北的這種缺乏靈活註重組織的性格,也是由歷史發展造成的。抗日戰爭期間還有蘇占期間,由日本和蘇聯建立了大量的工廠,所以新中國成立後東北自然而然的就變成重工業基地。而工業的發展依靠的就是高度組織化。沒有組織化的工業就是手工作坊。這種組織化就成了整個東北性格中的一部份。

再說教育率,由於東北是重工業基地,而工業的發展離不開產業工人,文盲是當不了產業工人的,而精英也是不屑於當產業工人的,所以就造成了東北是一個教育率很高但是精英教育比較低的現象。(這也是國家提倡提高中專普及率的一個原因)。這種導致了產業工人們思想並不活泛。這種現象延續至今也成了東北性格的一部份。

所以東北好像一個蘇聯的縮影,不適合搞靈活的經濟體制,更時候搞舉國體制,不適合搞銷售更適合搞生產。

(我去過山東,去過內蒙,感覺好像北方人的性格都有些類似,都不咋適合搞銷售工作。)

所以東北經濟可能還是要看國家形式和國際局勢,如果國家或者國際上有大宗工業商品需求,(比如戰爭?)或者國家領著東北往前走,東北只管幹不管賣,東北經濟會高速發展。而以現有的靈活經濟,各地區各企業自主發展的形式東北經濟可能還是夠嗆。

但是gdp低不代表東北人生活品質太差

因為經濟原因東北的房價比較低,我的感受是因為掙得少所以繳房貸挺痛苦的,但是在上海的朋友雖然掙得多但是房價高也挺痛苦的……

車這東西全國差價不大,所以經濟不好的東北人負擔買車的費用還是很累的,你在上海一年攢出一台車我可能的四五年。東北雖然城市化行程挺快的,但是每個城市規模都不大,大型城市就是三個省會加大連。東北很多地級市城市範圍真不大,但是行政級別高,下屬著眾多鄉鎮。所以更依賴公共交通,鐵路客運什麽的。

吃的問題就更不大了,東北產糧,蔬菜肉食的產量也很高,環渤海城市還產海鮮。

衣的話,整個東北其實都有一點低奢的氛圍 ,東北人除了對黃金和貂比較有好感外,其他的奢侈品欲望並不強烈。(有人把低奢說成懶……這個有點過分,東北的低奢可能是因為經濟低造成的,但是東北人不懶,你要說東北人懶,會讓你見識見識產業工人的力量)

再說薪資,薪資是真心低,但是因為東北經濟圍繞國企發展,所以失業率也比較低。我住在一個小縣城,當地一家國企,年年虧損,國家年年補貼也不讓他倒閉了,一來好幾千口子人要吃飯呢,二來也算是戰略性企業,國家養著也得養著。而只要國企不倒,我們這種周邊圍繞國企吃口飯的小企業也就湊合能活。

綜上所述,國家國際上要是沒有啥大事發生,東北也就這樣了。撐不死,餓不著。

ps:我是個東北人,在工業企業工作,做過生產、管理、銷售。走過南面去過北面,所以覺得自己的想法也算客觀。以各自家鄉為榮是人之本性,但來撕逼的請容我拒絕……

.....................2月19日補充

又看了看其他答主和評論回答想多說幾個事。

第一個是自改開以來東北經濟確實搞得不好,最起碼肯定沒有東南搞得好。沒搞好的原因很復雜,我不是專門搞經濟研究的學者,只能說一說己見。

東北在改開以後經濟沒搞好的一切原因都源於東北的重工業內容,可謂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改開以前,東北是新中國長子,為國家做了貢獻,但也得說也享受了工業化紅利了。改開以後,因為百年工業的原因東北的集體性格是不靈活、組織性。因為重工業內容是壓艙石所以國家政策也不傾向讓東北先當黑貓抓耗子,所以先在深圳畫的圈而不是當時已經很發達的東北(當然其中還有深圳的地理優勢、政治賽局等等原因)。

東北不僅僅因為國家政策沒趕上改開,也因為思想,在改開之前東北已經很發達了,很現代化了,所以在當時的集體思想中東北是不需要改開的,東北過得很好,東北的工業幹的很好,東北人過得很好,那為什麽要冒著風險去轉型做其他產業?金融?電子?商業?不需要的,不需要去搞我們就能過得很好。隨後一步慢步步慢,再加上不靈活的思想,即使後來意識到了要轉變也來不及了,只能跟著東南後面吃點湯湯水水。

再說說東南,好多答主在爭論東南重工業牛逼還是東北重工業牛逼,因為我本人是在工業企業工作的,去過東南的好多工業企業,肯定的說東南的工業企業是很牛逼的,也是很發達的(順帶再說一句,我在湖南帶過一陣湖南的尤其是環長沙城市的工業也挺厲害的,三一中聯都在湖南。)

但是東南的工業內容和東北的工業內容是不一樣的,東南是以民企為核心的工業,東北的工業核心依然是國企。不能比較兩者誰更厲害誰更牛逼,兩者的歷史任務是不一樣的,民企靈活機動是中國經濟騰飛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動力,國企緩慢沈穩是國家穩定的壓艙石,無論戰爭還是和平國企承擔了更多的國家責任和社會義務。

因為東北和東南的工業內容是不一樣的所以東北成了基本盤(重慶四川線和東北是同樣原因成了基本盤),而東南經濟騰飛了。

還有看到有個答主說東北人懶,東北人不懶,甚至我覺得中國就沒有懶的地方。最起碼我去過見過的地方沒有覺得這整個地區是懶的。「懶」這種特征在中國是政治不正確的,是文化不認可的,你可以懶,但是你的父母會罵你,你的領導會訓你,你的同事會鄙視你,你的老婆會看不起你,只有的你損友可能會和你一起懶,所以懶可能發生在某個人身上,但是在中國不會是某個地區的集體性格。這是中國文化基因裏面帶來的。是不可能存在的。

當然東北的節奏生活節奏相對來說慢一些,比東南肯定是慢,但是四川、雲南、內蒙這些地區的節奏都慢,節奏慢不是懶,家裏如果有務農的可能會知道,因為習慣精耕細作,所以務農工作一般都會比較慢,但是不停息,天天幹。你能說這叫懶麽?重工業和農業的有些內容很像都不是一個高節奏的產業,但是需要每天幹。有的產品為了保證加工品質機床的加工速度是被限制死的,是不能提速的,為了保質所以節奏慢,為了保量所以天天幹。東北人不懶,中國也沒有懶地方。

…………………………2月20日補充

一覺醒來發現二百多攢和評論有點開心(/ω\),

更開心的是在這種及其容易爭吵起來的話題下,竟然沒太多煙火氣,十分開心~( ̄▽ ̄~)~

然後就再多說兩句。

第一,我沒有去檢視數據,所以就不說哪個地區在此次疫情中貢獻多了 。中國不是美國式的聯邦制,中國是舉國體制,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絕不是一句空話。這句話也是一個基本的政治底線,這也是中國各省市高級執政人員的基本素養。所以各省市一定會卯足了勁,用盡全力的去支援武漢,去幫助武漢。我想如果有一天東北發生了災害,東南、兩湖和全國人民也會竭盡所能的幫助東北。所以比較哪個地區出力多少沒啥意義。

但是,既然都會卯足了勁去支援,為什麽各地區的支援力度會不同呢?我沒有查數據,但是得到了兩個推論,如果有興趣的可以查一下看看我這兩個推論對不對。

第一個就是派出醫護人員的醫院裏絕大多數是公立醫院和公改私醫院(這種醫院和地方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雖然所有人不是政府,但是整個醫院內的管理體系和政府關系很密切。)

第二個就是在支援疫區的醫護人員裏黨員占了絕大多數。

這兩個推論怎麽來的呢,有這麽幾個原因。

1、政府對企業的指揮通暢度排名是國企(醫院也是企業)>公改私企業>私企>合資企業>獨資企業。其實到了私企這一層政府就幾乎無法讓其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了。

2、有困難黨員沖在前,也不是一句口號。中國歷次災難都能看出來,沖在最前面的幾乎都是黨員。平常也許沒看出來啥,但是真正遇到災難了,組織上一定會先安排黨員沖在前面。

3、責任和權利是相對應的。"黨和國家人民不會忘記你們的"也不是一句口號。體制內和民企有一個區別,就是老板只看重業績,而體制內有一個名詞叫"履歷"它比"資歷"還要重要。國家不會用很多很多的錢來獎勵這些醫護人員(錢當然會有,但不會太多),但有了這個履歷奔赴前線的醫護人員未來無論是晉升提幹還是外出學習都會是優先的。這個履歷比錢重要。但只有公立醫院的醫護人員有這個隱性待遇(公改私醫院因為其體制模式也會有這種隱性待遇),國家是無法向民營醫院承諾這種隱性待遇,也就無法讓民營醫院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有的民營醫院可能會主動承擔這種責任,但這不是政府要求的)

這種履歷和軍功章一樣,是醫護人員用命拼搏出來的,國家不會委屈了我們的醫護人員的。

綜上所述,政府能夠調動的醫護力量絕大多數應該來源於公立和公改私醫院,且其中黨員占絕大多數。

如果我以上的推論是正確的,那麽哪個地區派出的醫護人員多,可能有很多原因,但是其中肯定有一條就是,這個地區的醫療資源中,公立醫院和公改私醫院的占比較大,這應該是各地區派出人員數量差異的原因之一。

再說一說,"基本盤"這個事吧 什麽叫基本盤呢?我的理解是"在國家發生重大動蕩時候(比如戰爭)能夠保留到最後的火種,且這個火種是有能力支援其他地區的"

那麽東北和川渝怎麽就成了這個基本盤呢?

東北在抗日戰爭期間和蘇占期間,獲得了大量的技術、物質資源。雖然這種技術和資源的獲得很恥辱,東北老一輩人為此也付出了很多痛苦。但是東北因此獲得了眾多紅利,也是不掙得事實。隨後在韓戰結束後,蘇聯加大了援助中國的力度,而東北吃掉了其中很大的一部份。而工業是一個及其吃底蘊的行業,早發展的就是比晚發展的占優勢。而東北有如此厚重的優勢,在工業上形成了產業集群,所以在隨後的國家投資中,重工業計畫也傾向於東北。東北產有煤、鐵、石油,而且產量很大,而且東北產糧。所以不掙得事實就是,如果戰爭,只要東北沒淪陷東北確實有能力支援全國

但是東北有一個問題,就是東北地處邊境,北靠俄羅斯東靠日本。日本的威脅其實不大,一個是國力問題,二是日本要過來必須先占領北韓半島,東北是有戰略緩沖的。但是蘇聯是個問題,所以在中蘇危機的時候,中國的重工業進川了。

川渝和東北很像。

第一個是地理,關了幾個通道就自成一體了。(只是像,地理上東北是比不了川渝)。

都有資源,工業三命脈煤、鐵、石油川渝都有,儲量比不了東北,但是全力開動起來自給自足之外是可以支援全國的。

都產糧,光有工業沒糧也完蛋。

都有工業底蘊,東北的工業底蘊來源於日蘇,川渝的工業底蘊來源於重慶在抗日戰爭時期老蔣發展起來一部份,中蘇危機後又遷過去一部份。

最後再說說東南,說完了我估計我這貼文也就說完了,沒啥可說的了。

首先是以我的經歷,東南的重工業很牛逼的,重工業雖然是一個很吃底蘊的地方,但是東南發展的很快。地方政府牽頭,民企跟隨而上,外資湧入,再加上東南人民頭腦靈活,經濟不僅搞得快,重工業發展也很快

東南也產糧,但是東南為什麽不能成為中國的基本盤呢。

因為地理位置原因東南的歷史任務是不一樣的。

東南地處沿海,人民思想活躍,歷史上重商風氣濃重,自然就成了經濟發展的橋頭堡。

還是那句話,責任和權利是對等的,東南成為了經濟發展的橋頭堡在分享了紅利的時候也承擔了責任。只不過責任是隱形的。

橋頭堡,是攻擊出去的站點,也是防禦的第一線。從金融戰爭到實體戰爭都是如此。

東南地處沿海,中國如果在戰爭中處於劣勢,被敵登陸,登陸地點的最好位置就是東南。第一東南地處沿海從地理上比較好登陸(東北也沿海,但是東北是灣,東南是開放的,而且東北在地理上有北韓半島為屏障。)第二是東南很富,占領了東南中國經濟癱瘓大半,既有殺敵功效又掠奪了戰利品。所以東南不是中國的基本盤,而是橋頭堡,是第一道防線。

從經濟上,東南無論地理位置,重商風氣,思想靈活成多,都是經濟走出去的橋頭堡的最佳選擇。但是這也成了東南的風險,國際資本也會從東南殺進來。這個道理就好比香港和北韓,香港這地方經濟發達的同時也是國際資本力量極大的地方,北韓那地方雖然窮,但是國際資本想進來連門都沒有,別說門了,窗都沒有。

所以東南和東北的歷史任務定位不一樣,東南負責經濟發展和第一道防線,而東北和川渝成了中國的基本盤。

這樣的歷史任務定位就導致了東南經濟發達,但是風險也大,東北經濟衰弱但是如果中國發生戰爭,東北也相對穩定。

所以最後的總結是,根據我上述整篇回答中論述的原因(比如歷史、地理、重工業、組織力度、文化等等)導致東南和東北的歷史責任定位不同,進而導致東北和東南的有了地域差別。

而在東南和東北地域差別的表象之下是更深層次的差別,是國有企業集群和民營企業集群的差別,是歷史責任定位不同而導致的體制制度差異。

東北體制更傾向於社會主義,和蘇聯很像,重工業,產糧,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國有企業眾多,官僚組織效率低,社會組織化程度高,自由經濟差等等。

東南更像是資本主義社會,金融業、電腦行業發達,尊重商業,私企眾多,經濟活躍,市場經濟氛圍濃厚等等。

……………………我是分割線

解釋一下貂的問題,大家好像都挺愛聊貂的問題ԅ(¯ㅂ¯ԅ)

東北很大,肯定不是每個地方的人都喜歡貂。我說的可能比較偏頗,在此道歉。

但是我身邊的女士們到是都買過,比如我媳婦,我大姨姐,我姑姑。我生活在大連周邊,大連的天氣是不用穿貂的。其實穿起來也不咋好看,能把貂穿好看的身材氣質很難的的。她們買完了也不咋穿,哈哈哈哈哈,我老笑話我媳婦穿了像狗熊~( ̄▽ ̄~)~,但其實我媳婦瘦瘦的身材很好的,亞克西(ಡωಡ)hiahiahia 。

所以我把貂定義為奢侈品,就是其實沒啥用,但是就是想買著留著壓箱底,別人有我也得有一件。

我說的貂其實是包括狐貍,兔子,獺兔等一系列皮草,穿貂上街的比較少了,但是穿著帶皮草的大衣的還是比較多的。

黃金就不說了全國人民都喜歡,我就比較喜歡買,保質。結婚的時候媳婦要買鉆戒,她知道那玩應就是騙人的,買到假的都看不出來,但是必須有一個。但是我媳婦通情達理,買了個最小的,剩下的預算趕著當時黃金價格低,我都給她買金首飾了。我附近的人群看現在帶大金鏈子的很少,十幾年前吧,還比較以前流行

………………

插兩個在b站看到的視訊,毛不易的【東北民謠】和寶石老舅的【出征】

另:我愛我的祖國,我愛我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