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每天都過得很壓抑,我該怎麽讓自己變的開心起來?

2020-08-13知識

想讓自己開心起來,可能是你的心理狀態向你發射的一個訊號,提醒你對自己做更多的覺察,在真正嘗試某些方法或采取某種行動「讓自己開心起來」之前,或許要先明白自己為什麽「不開心」,在你的各種情緒背後,可能有你沒有意識到的東西。因此,現在正是去梳理和探索的一個好時機。

【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

環境讓人感到壓抑,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果無法直接改變或離開環境,可能就要先從自己「下手」。

針對你的困境,增進 「自我認同」 或授權以幫到你。

自我認同是什麽?

自我認同是我們知道自己是誰,清楚知道自己能做什麽和喜歡做什麽,並對自己有相對連續穩定的認知。這個理念最早由心理學家艾瑞克森提出。艾瑞克森認為自我認同是人生的必經之路,自我認同的發展貫穿人的一生,在青少年時期尤其迅速。

自我認同感高的人,會依據它進行生活中的每一次選擇,從人際關系到職業選擇等。他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邊界,會選擇能帶來愉悅與滿足的人際關系,從事適合自己奮鬥的事業,並平衡社會期待與自身意願等。

所以, 自我認同對於決定人們如何在世界中行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丈夫得了抑郁癥】

自我認同取決於什麽?

一般認為,自我認同是由先天特質和重要的早期養育者的言傳身教所共同造就的。早期成長中所形成的 超我和創傷性經歷 都會對自我認同造成扭曲。 扭曲的自我感知經常會涉及對身體意象、智力、喜愛度或工作業績的錯誤評價。

佛洛伊德將人的心理分為三個基本成分——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遵循快樂原則,由願望和需求組成;超我遵循道德原則,由意識和個人理想組成;自我遵循現實原則,管理著人的內在心理活動和外界世界的關系。

超我是涵蓋了一個人的良知和對自己的理想化,主要來源於父母和社會的倫理道德。 過於苛刻的超我功能會使人感到不切實際的內疚感 :比如「我不過分努力就是懶惰」、「我搞砸了,我什麽都不是」、「我竟然會厭煩我的孩子,我不是個好媽媽」等等。

心理創傷可以定義為非常有壓力的、令人不安的暴力事件,或使受害者十分絕望、並壓垮其心理和生理能力的經歷。

創傷並不一定是突發了什麽悲慘的事件,對於孩子來說,長期的忽略、冷漠、沒有回應甚至行動或者言語上的拋棄行為,也是很嚴重的創傷。

童年的創傷會影響大腦的發育並且造成功能的整體性破壞。受過創傷的孩子形成清晰穩定的自體感的過程會嚴重受損,尤其是創傷出現較早、被父母或其塔克辛任的成年人長期傷害的孩子更為嚴重。

自我感知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改善它很難一蹴而就。

那些來咨詢後希望立馬獲得改善的來訪者,潛意識中可能是拒絕改變的。

低價值感雖然使他們難受,但他們已經習慣和熟悉了這種狀態。

改變是痛苦且恐懼的,需要莫大的勇氣。請不要過分苛責自己。

如何透過增進自我認同來使改變發生?

雖然改善需要時間,但真正的改變可以讓人獲得實際的成長,增強內心的穩定感。

以下是增進自我認同通常需要經歷的幾個階段:

1)處理創傷,哀悼喪失

這也許是最難處理的部份。在創傷發生之後,我們總會有討價還價的過程,我們希望可以掌控或者可以改變曾發生的事。我們希望可以改變小時候的無助、被忽略、被拋棄的狀況。

然而同時我們也會有認同,會在各段關系中,習慣性地處於卑微、順從、討好的位置。我們希望這樣可以獲得愛和關註。當不斷地失望和被拒絕時,我們也在不斷強化「不可愛的、不好的、沒有價值的」這種自我意象。

這時候,哀悼就很重要。只有哀悼了,才能真正的面對和處理創傷,接受我們曾被不好的對待過:那不是我們的錯,發生的已經發生,我們應該往前走了。這些道理可能說了都懂, 但只有真正地自己體會和感受到,改變才能發生。這需要良好的關系中長期的滋養和支持。

【奧麗芙·基泰瑞奇】

2)接受真實的自己,允許自己的弱小、不完美和恐懼

低價值感阻止了人們利用客觀資料實事求是地看待自己的能力和局限,導致人們在面對自尊的打擊時難以平復自己。 不能接受自己的弱小,也無法感知自己的強大,會覺得自己總是不夠好,不夠強。

而感受弱小的時候,有時人們感受到的是崩潰和淪陷的情緒。因為小時候的自己面對父母的指責和不滿,就是會有淪陷感的。父母是我們最重要的養育者,沒有父母,孩子很難生存。孩子在父母那兒感覺到自己是不好的、不完美的時候,就是會有被拋棄的恐懼和焦慮,當然這都是潛意識的幻想,但感受依然真實。 苛刻的父母會內化為苛刻的超我,不停地指責和貶低自己。

體會和感知小時候的自己,支持他、鼓勵他、接納他 ,他才可以逐漸地長大。

3)建立新的人際關系,創造重新評價自我意識的機會

人是社會性動物,人們心理的修復最終還是要在關系中完成。人是有自愈能力,一些偵錯我們可以讓我們適應生活和環境。可長期積累不能解決的情結,靠自己可能是搞不好的。

如果我們有一段真誠安全的親密關系,是可以很大的修復我們自身的,可以是愛人也可以是朋友。他們可以很好地回應和鏡應我們,讓我們的自我再次得到成長。

4)尋求專業幫助

如果習慣性地陷入壓抑和反彈的惡性迴圈,我們建議你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

心理咨詢可以幫助你了解這些想法和情緒從哪裏來,處理它們的習慣是如何養成的,也會幫助你找到更加積極的方式,來應對這些想法和情緒。

以上內容來自簡單心理認證·心理咨詢師湯潔

對同樣的問題,心理學有不同的解讀,以上僅僅提供一個角度,希望能給你帶來啟發和幫助。

另外,如果常常感到情緒低落,也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歡迎關註 @簡單心理

我們是一個引領自我探索和成長的心理健康服務平台,提供高品質的科普內容、心理課程、心理咨詢服務,擁有近1000位海內外心理咨詢師,只有約10%的申請咨詢師能夠透過面試考核;目前為止已為100萬+人次提供了高品質心理咨詢服務。

簡單心理,給你向內生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