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檢視Intel的CPU參數時,會發現除了處理器 基本頻率 之外,還有一個 最大睿頻頻率 ,後者的頻率明顯比前者高一大截,當然這個最大睿頻頻率往往是單核心的最大頻率,而不是全核心的最大頻率,不過就算如此,CPU 全核心可執行的最大頻率也遠高於基本頻率 。
我們以i9-9900K系列為例,其中i9-9900K的基本頻率3.6GHz,實際全核心可執行頻率4.7GHz,實際頻率比基本頻率 高1.1GHz , 較基本頻率提升了約31% ,而i9-9900KS的基本頻率是4GHz,實際全核心可執行頻率5GHz,實際頻率比基本頻率 高1GHz , 較基本頻率提升了25% 。
為什麽要采用一個比較低的頻率做基本頻率
既然實際上全核心可執行頻率明明可以做的比基本頻率高一截,為什麽不采用實際全核心可執行頻率來標註CPU頻率呢?那樣子頻率參數豈不是更好看?個人的理解這個問題與功耗有關,如果將基本頻率設定為實際全核心可執行頻率,功耗會增加,會帶來發熱問題,TDP參數也就不好看了。
Intel官方網站對TDP的解釋,裏面有一句「 以基本頻率執行時消耗的平均功率 」,譬如i9-9900K的TDP是95W,其 在基本頻率3.6GHz滿載執行的時候,且不進行AVX任務,才會是95W ,但是在全速滿載執行的時候其功率都會高於95W,也就是說 TDP功耗並不代表CPU最大功耗
假設i9-9900K全核心滿載執行在4.7GHz,相比3.6GHz的情況下,全速執行時CPU功率可以達到200W左右,高功耗帶來高溫,而CPU最大的敵人就是高溫,而且實際上很多時候不需要全核心執行在高頻率,加上各種功率頻率調節參數,采用低一些的頻率做為基礎頻率是正常的選擇。
主要還是考慮到功耗散熱問題,高溫是CPU最大的敵人,如果預設就采用實際可執行最大頻率,其功耗會增加,會帶來高溫,長期可能損壞CPU,而且隨著能耗控制技術的成熟,采用更低的頻率作為基礎頻率是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