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把樹啃折砸死自己,河貍傻不傻啊?

2021-11-29知識

前段時間,有個視訊特別火。

視訊中的小動物,嘴裏叼著胡蘿蔔,長途跋涉把菜運回家。

看完視訊好多人感嘆,河貍努力搬運胡蘿蔔的樣子,像極了雙十一之後拿一堆快遞回家的自己。也有很多人問:這憨憨是個啥?

別急,今天咱們就來說說它。

河貍,一種「水猴子」

視訊裏出現的這種動物叫 河貍。

河貍屬於嚙齒目河貍科河貍屬,全世界有兩種,一種是生活在北美洲的 美洲河貍 ,另一種是生活在歐亞大陸北部的 歐亞河貍 中國新疆的阿勒泰也有河貍分布,它們屬於歐亞河貍的一個亞種叫蒙新河貍,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族群數量大約600只。

嘿嘿嘿?

圖片來自:wikiwand

河貍是體型第二大的嚙齒類動物(第一是水豚),乍一看確實像個胖乎乎的大耗子。

以蒙新河貍為例,體長80厘米左右,體重大約25公斤的它們背毛深棕,腹毛灰棕,口鼻處顏色稍淡。嘴裏上下各長著兩顆醒目的棕黃色門齒,和大多數嚙齒類動物一樣終生生長。

蒙新河貍

圖片來自:wiki

不過,河貍最標誌性的特征,還是那條又扁又平的大尾巴。 河貍尾巴足有體長的三分之一,形似船槳,在水中遊動時,尾巴起到調整方向的作用。

有一說一,這大尾巴打我一下應該挺疼(誤)

圖片來源見浮水印

此外, 河貍後趾間具蹼 。潛入水下時,短短小小的耳朵還可以折疊起來,防止進水。

總之種種跡象表明,河貍是善於遊泳的「水猴子」實錘了!

下遊建壩,上遊築巢

尾巴大、泳遊得好,這對河貍來說都不算什麽,人家最厲害的本事,是 築壩。

當移居到一條新的河流後,河貍會用泥漿和石塊在下遊建造大壩地基

努力建造大壩地基

圖片來源見浮水印

之後,河貍會用門齒啃斷樹木——千萬別小看它那幾顆大黃牙,有研究表明,大黃牙能在50分鐘內啃斷直徑15厘米的樹!

有時候,河貍會被自己啃斷的樹砸死,現實版「我殺我自己」。圖片來自網路

接下來,河貍會把收集來的樹枝放在地基上,用水生植物和泥漿將其粘牢,築起牢固的堤壩。

這些堤壩通常高20厘米~3公尺不等,長度則從幾十厘米,甚至到幾百米都有可能。

這手藝,比我好太多了啊!

河貍親手築成的堤壩

圖片來自:Walter Siegmund

而在這一切完成之前,河貍已經 事先用樹枝和泥土在上遊做了一個巢

通常情況下, 河貍建的巢要高於水壩 ,而且巢的頂部還留有通氣孔,保持空氣流通。巢底有兩個出入口位於水下。「臥室」內部選用幹草做墊材,既幹燥又舒適。如果大壩夠大,它們還會另造一個空間用來臨時停留,把身上的水晾幹。

正常時間裏,大壩能夠保證河貍巢穴的入口一直淹沒在水裏,這樣天敵就很難找到入口了。而遇到大雨或洪水時,河貍就會拆除一部份大壩,使得上遊水位降低,不然幹燥舒適的巢內可就要進水了。

河貍的巢穴示意圖

圖片來自:pinterest

不過, 並不是所有河貍都築壩。

中國的蒙新河貍大多數就不築壩,而是生活在河邊挖的洞穴裏。

是什麽激發了築壩潛能?

看完這雄偉壯觀的堤壩,好多人都有個疑問,築壩絕學究竟是河貍天生內建的技能,還是後天努力學來的呢?

科學家也思考過這個問題,並且研究了一番。上世紀六十年代,生物學家Lars Wilsson就做過一個實驗,他發現就算是 從出生起就與父母分離,養在人工環境下,且完全沒見過水壩的美洲河貍,也能在流水中輕松建造出完美的堤壩。

美洲河貍

圖片來自:oregonwild

不過, 如果 把河貍放在靜止不動或流速非常緩慢的水體中,它們就不會建壩了,而是會在泥漿裏打洞。

於是Wilson找個個喇叭,給河貍播放流水聲,看看它們有什麽反應。結果發現,它們又開始忙活起來了,在喇叭上築起壩來!哈哈哈哈哈。

河貍:笑什麽笑,好笑嗎?

圖片來自:ksoutdoors

這麽看來,很可能是流水聲觸發了河貍的築壩行為。

後來,嚴謹的Wilson老師又把一個流水的管子(無聲的)放在堤壩之間,來模擬潰壩,再次試探河貍的反應。結果它仍舊自顧自地在喇叭上築壩,完全忽略已經漏水的地方。

破案了—— 確實是流水聲觸發了河貍的築壩行為。

河貍:騙我玩兒,煩不煩!哼!

圖片來自:ksoutdoors

「河貍香」屬於河貍!

河貍築壩主要為了自己生活,但這一行為,也讓它們在生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首先, 築壩形成的大片濕地,為水鳥、蛙類和魚類創造了繁殖和生活的環境 。而且,由於堤壩存在,河水裏的氮磷元素得以沈降,進而凈化了水質。

河貍建造的水壩

圖片來源見浮水印

在IUCN受脅物種紅色名錄中,河貍們的族群狀況雖然還不錯,但 在歷史上,它們卻曾遭受重創 ,歐亞河貍更是差點滅絕,最少時全球族群數量僅1200只左右。

而這一切,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人類造成的。

歐洲流行了幾世紀的 「獺皮帽」 ,原料來自河貍的軟毛;而河貍肛門附近,有用於標記領地和彼此辨識的香腺,是昂貴香料 「河貍香」 的來源。

河貍香

圖片來自:perfumesociety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河貍在全球遭到大肆捕捉,族群數量一度迅速減少。

雖然在重引入和加大保護力度的情況下,大部份地區的河貍數量迅速回升,但 亞洲的族群數量依然不容樂觀,仍需繼續關註。

「河貍香」,只屬於河貍

圖片來自:wiki

撰文 | 何長歡

微信編輯 | 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