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年輕人會因為哪些原因對科研「望而卻步」,如何幫助他們安心做研究?

2021-05-17知識

現在科研工作者普遍的難點,一是門檻高,二是待遇一般。

要想把最聰明的那群人從金融或者其他賺錢的領域拉回到科研這個平台上,其實需要考量的事情非常多。其他的答主也寫了很多,我今天想從另一個方面來跟大家做一點個人的經驗分享。

從小接觸科研,培養興趣。

相信很多人,也包括我在內,在上學的階段,尤其是高考前,其實對自己的未來發展方向是沒什麽想法的。以至於上了大學以後很多同學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是懵逼的。

我自己的印象就特別深,開學第一課,是邀請了系副主任來給我們講我們這個專業是做什麽的,以後畢業能做什麽。

說實在的聽完以後我都沒搞明白我們專業做什麽,但當時我就有一個直觀感受,這個專業我不喜歡…

但就按著咱們最常說的那句,來都來了,也就這麽呆下來了。

在我參加工作後,果斷的沒有選擇本專業的就業方向,也遇到了很多困難,那時我就在想,如果我能在很早之前,就能了解到這些問題,是不是就會好一些。

兜兜轉轉,我現在跟幾個合夥人來到了教育領域,做的事情是提前讓中學生就能接觸到科研領域,帶他們去接觸一些前沿的科研計畫,培養他們的科研興趣,以及讓他們能認知自己未來的道路,在與科研工作者的接觸中,學習科學知識,學習嚴謹的學術思維,去感受一種科學的傳承精神。

最開始做這個的時候我也想過是否太超前,有沒有拔苗助長的嫌疑,因為每一項科學研究都是非常的深入切嚴肅的。但經過幾年與大批的學生接觸下來,我深刻的意識到,我們所做的這些是非常有意義的。

舉個例子,我18年帶的一個學生,他在接觸科研之前,是一個堅定的文學生,已經準備未來就學文學或者歷史了。在我帶他做CRISPR實驗的時候,感覺這個孩子也沒有什麽特別的表現。

然而就當我快到淡忘了這個學生的時候,突然接到他的微信求助:老師,我想大學學生物,我媽不同意怎麽辦?

後來我也問過他為什麽有這樣的選擇,他跟我說在以前他從來沒有接觸過科研領域,就是偶爾去學校的實驗室也是做一些特別無趣的東西,直到那次經歷讓他知道這個世界還有如此有趣的東西。

這位同學在今年也拿到了劍橋大學自然科學專業的offer。

這種把文科生生生的掰到科研道路上的案例還很多,當然也有反面案例。

另一個同學,家裏都是從事醫藥行業的,從小受家庭熏陶也準備學醫,搞科研。跟著我打了一年的iGEM(MIT辦的一個合成生物學的比賽)以後,突然有天從實驗室走出來的時候跟我說,老師,我以後肯定不能做科研,我感覺我耐不住這個。

其實這些都是大家的收獲,能讓他們提早接觸到科研,能知道科學家們日常的工作,對他們明確未來的選擇至關重要。

在我接觸到的這些科研工作者中,黎博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當時在一次采訪中說過一段話我至今都記得。給大家上個截圖。

把我們做的工作做傳播出去,包括我們現在解決不了的問題將來由他們來解決,這其實就是一個一線科研領域的工作者對後來人的一個殷實的期望。

科研這條路很苦,很難走,但每年還是有那麽多的新鮮血液能進入這個領域,我相信促使這些優秀的同學進入這個領域的因素,除了那顆對著未知世界充滿了好奇與探索的好奇心以外,還有著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傳承與信念。

擁有信念的人,總是能走的更堅定,也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