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專吃劉小羊邀請。
其實各種體育領域裏的無冕之王,我能給你列出來一堆,但我知道你邀請我是想讓我寫什麽。
******
圍棋領域是一個小眾領域,歷史上出現過的影響力遠遠泛出領域之外的棋手,可謂寥寥無幾。
我假設看到答案的知友,大多對圍棋了解不多,那麽我想請大家先想想,你聽說過的、印象最深的棋手是誰?
如果一個人只聽說過一名棋手,那可能是吳清源,或者是聶衛平。
如果一個人只聽說過兩名棋手,那總應該是吳清源和聶衛平。
好巧,這兩位都是無冕之王。
******
先交代一些簡單的背景常識:
20世紀30年代,隨著在日本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包括盤下的新舊勢力鬥爭、末代本因坊名人交出世襲稱號,以及盤上的吳清源木谷實新布局革命、吳清源挑戰末代名人,最終的結果是促進了現代圍棋制度與技藝的大振幅革命,現代圍棋的時代開始。
從這時候算起,一直到1988年第一屆應氏杯舉辦之前,日本圍棋處於大繁榮時代,日本也走在世界圍棋的巔峰。
這期間,日本國內的七大頭銜戰是日本乃至世界最頂級的賽事,其中的三大頭銜(棋聖、名人、本因坊)的獲得者代表著世界巔峰。
(對七大頭銜戰的介紹在此:日本圍棋界的「本因坊」、「棋聖」、「名人」、「十段」、「天元」等頭銜孰高孰低? - 高飛龍的回答)
而從1988年第一屆應氏杯舉辦開始直到現在,屬於世界棋戰時代,中日韓三國此起彼伏,世界棋壇總體格局是三足鼎立之勢。
在這個時代,世界(六大)個人賽是世界最頂級的賽事,(個人賽)世界冠軍代表著世界巔峰。
******
1939年,「本因坊戰」開始舉辦,成為日本第一大賽事。該比賽冠軍可以獲得的「本因坊」頭銜,也象征著棋界的巔峰。
同時期,吳清源先是自己放棄或半放棄比賽,後是因為無國籍而無資格參賽,始終遊離在這第一大比賽之外。
而眾人皆知的「十番棋」,其實是讀賣新聞社為了當時無賽可下的吳清源,特別組織的一項非正規比賽。
沒錯,「十番棋」只是非正規比賽而已。
1941年,第1屆「本因坊戰」冠軍由關山利一獲得,他沒能在圍棋史上留下太多痕跡;
1943年,第2屆比賽中,橋本宇太郎作為挑戰者,取代了關山利一,獲得了象征棋界巔峰的桂冠;
1945年,第3屆比賽中,橋本宇太郎和巖本熏在原子彈爆炸下的廣島激戰,在蘑菇雲沖擊波的洗禮中,巖本熏從橋本宇太郎手中將第一桂冠搶了過來;
1947年,第4屆比賽中,巖本熏擊退了作為挑戰者的木谷實,守住了第一桂冠;
1949年,第5屆比賽中,卷土重來的橋本宇太郎將巖本熏拉下寶座,自己重新奪得第一桂冠;
1951年,第6屆比賽中,橋本宇太郎艱難的逆轉擊敗晚輩阪田榮男,守住了第一桂冠;
1952年,第7屆比賽中,高川格阻止了橋本宇太郎的再次衛冕,開始了自己的時代;
1952年起到1960年,第8屆到第15屆比賽中,高川格以「流水不爭先」的淡然棋風從容擊退各路挑戰者,在棋壇第一大賽事中完成了破天荒的九連霸。
關山利一、橋本宇太郎、巖本熏、木谷實、阪田榮男、高川格等六人,在20年間先後染指第一桂冠。
高川格更是開啟了自己的時代。
(上圖為巔峰時期手握日本棋壇第一大桂冠的高川格)
可是即便在當時,也沒有任何一個人相信手握棋壇第一大桂冠的他們,是第一人。
因為吳清源沒參加。
吳清源不是不想拿「本因坊」,而實在是參加不了比賽。
另一邊,在讀賣新聞作為噱頭來舉辦的非正規比賽——「十番棋」中:
1946年,手握「本因坊」的橋本宇太郎與吳清源開戰,次年被吳清源以6:2降級;
1948年,手握「本因坊」的巖本熏與吳清源開戰,同年被吳清源以5:1降級;
1950年,重奪「本因坊」的橋本宇太郎與吳清源再次開戰,因為橋本宇太郎已在3年前被降級,此次不得不已低於吳清源的棋份進行挑戰,並被吳清源以5:3擊敗;
1955年,已經連霸「本因坊」三屆的高川格與吳清源開戰,次年被吳清源以6:2降級。
有些人可能發現了,我提到的不是全部的十番棋。
我只提到了吳清源的對手裏,那些當時手握棋壇第一桂冠——「本因坊」頭銜的棋手。
第一大賽事的冠軍們,就這樣被一名無籍棋手隨意蹂躪。
而真正的棋壇第一人,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手下敗將們,去爭奪自己萬分想拿的第一賽事的冠軍。
而和那位在「本因坊戰」中九連霸的高川格有關的,還有一項非正規賽事呢。
1952年高川格首次奪得「本因坊」頭銜後,每日新聞社就組織了「吳清源-高川格特別三番棋」。
就像這個山寨的名字所展示的那樣,這也是一個非正規比賽。
對局雙方一個是在野的實力第一人,一個是手握最大比賽冠軍的棋壇「第一人」。
1952年,高川格初獲「本因坊」,並在第1屆三番棋中0:3不敵吳清源;
1955年,高川格在「本因坊戰」中三連霸,並在第2屆三番棋中0:3不敵吳清源;
1956年,高川格在「本因坊戰」中四連霸,並在第3屆三番棋中0:3不敵吳清源;
......
但吳清源贏的再多,也只是贏得了一項非正規的娛樂比賽,卻始終不能染指真正的第一大賽冠軍。
所謂「讓天下一先」,並不是說他能讓普天下一先。
而是說他能讓當時的日本棋壇第一人——高川格一先。
讓「天下第一」一先。
比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峰頂,再高出一先。
這句話既蘊含著對其超凡脫俗地位的比喻,也隱含著對其無法染指真正桂冠的哀嘆。
被他讓一先的那個人,才是真正手握第一大賽冠軍的,形式上的「天下第一」。
而他卻不能奪得「本因坊」。
因為他壓根就不能參賽。
只因他無籍。
以他的實力,只要他能參賽,我們完全可以料想,他將會輕易的席卷這二十年間全部的「本因坊戰」冠軍。
如果讓你來寫小說,你覺得應該給主人公編排什麽樣的差勁運氣,才能讓如此強大、如此接近冠軍的人始終無法奪冠?
現實是最好的小說家:讓他徹底喪失參賽資格。
除此之外,只怕也沒什麽事情能阻止這個人了。
1961年,第一屆「名人戰」終於得以成行,立刻就壓過了「本因坊戰」,成為了新的第一大賽事。
本次比賽中,要由13名棋界最強的棋手進行全迴圈來決出第一名現代的「名人」,包括幸運的獲得了特許的參賽資格的吳清源。
這年吳清源已經47歲,作為棋手來說年齡偏大,狀態已經有所下滑,但實力仍然穩居棋壇之首。
他終於有希望拿到真正的大賽冠軍了。
命運之神是個蹩腳的小說家,他無視事物的正常發展趨勢,只會強行添加外掛,來修改人物命運。
吳清源眼看就要真的奪得冠軍了,怎麽辦呢?怎麽才能阻止他呢?
命運之神猶豫良久:「來一場車禍吧。」
1961年,吳清源發生車禍,腦震蕩。
當他幸運的撿回一條命,並且清醒的復蘇過來之後,他已經在下滑中的棋力更是一瀉千裏。
他再也不能「讓天下一先」,而只能和其他棋手中的最強者打成平手了。
吳清源(車禍後)、阪田榮男和藤澤秀行三人,成為了最有希望染指冠軍的三名頂尖高手。
此後的比賽行程中,吳清源在面對藤澤秀行的一局中,陰差陽錯將自己創造的大雪崩內拐定式下錯,當即崩盤,也就此失去了提前奪冠的機會。
11輪過後,吳清源、阪田榮男和藤澤秀行三人同為8勝3敗,進入最後一輪。
藤澤秀行獲得9勝3敗,另一邊吳清源和阪田榮男在最後一輪中死磕。
看似藤澤秀行非常幸運,但其實吳和阪田中的勝者才會奪冠,而吳最終也確實贏了。
然而只有一種可能性微乎其微的例外......
當時的圍棋規則中,執黑貼目的制度剛被引入,貼目被定為5目,而非後世的5目半。
黑棋的貼目少了這半目,就造成了(假)和棋的可能。
並且規則規定,黑棋盤面領先5目時,白棋「和棋勝」。
然而,規定白棋的「和棋勝」的價值弱於一般的勝局。
只要執白的吳清源不是「和棋勝」,只要盤面再多1目,就將真的奪冠。
然而最後的情節大家都猜的到。
命運之神,這位蹩腳的小說家,讓我們猜到了結尾。
吳清源「和棋勝」阪田榮男,並因此未能超越藤澤秀行奪冠。
本來贏棋即可奪冠,卻最終「贏棋丟冠軍」。
賽後,吳清源的老師賴越憲作惋惜道:吳終於還是沒有奪得「名人」之位。
此後兩屆,年事漸高、狀態越來越差的吳清源兩次在挑戰權賽中奪得第二......
曾經的棋壇「真正」的第一人,漸漸的再也沒有機會在第一大賽事中奪冠了。
這位棋界之神,直到百齡而終,也沒有染指過無論是日本「七大冠」還是世界比賽中的任何一個冠軍。
一生無冠,不過就這樣白身而去。
(註:有關吳老的盤上生涯的巔峰時代,在仍未完成的
吳清源最精彩的棋譜是哪盤? - 高飛龍的回答中有簡單的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