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你吃牛肉你該怎麽辦?
在家裏吃不著牛肉就算了,損失不大,在外面那還不是自己想吃啥吃啥啊,家裏也管不著你每頓飯不是
你能來發個知乎問題吐槽一下,也算做貢獻了
至於你爸,說服難度有點大,放棄吧
![](https://img.jasve.com/2024-1/82120c2479aa9af62779849d39ac0922.webp)
復制一下以前寫的關於樊登的回答吧,下文寫於2020年11月,看來樊登對大眾科普的負面影響並沒有停止
樊登讀書前幾天更新了一期推薦【飲食術】的視訊,這期視訊裏充滿了對營養師的攻擊、誤解,和對營養學知識的誤解。
致樊登:
你不聽營養學專家的沒關系,但請你不要在公共場合誤導大眾。
請你以後專註說你的成功學,不要涉足科學健康領域謝謝。
![](https://img.jasve.com/2024-1/51ff1a071c13b8bd921e335a0b271a1f.webp)
![](https://img.jasve.com/2024-1/762db63d41a7f2e0433dba67f3d62f11.webp)
以下參照部份是他的視訊文案,文案是網上搜的,不知道準確性如何,後面跟的是我的解說——
各位好,今天我們要講一本很有冒險精神的書,叫作【飲食術】。為什麽說很有冒險精神呢?就只要你講營養學方面的話題,就一定會引發大量的轉發以及評論、討論。只要你講營養學方面的話題,就一定會引發大量的討論。——我認為這句話背後的意思是:肯定會有人攻擊我,大家到時候不要信。
現在在診所裏邊,經常會接到十幾歲青春期的小孩子得糖尿病。然後家裏邊人就特別納悶,說小孩十幾歲怎麽會得糖尿病,不可能這樣。一問,每天晚上睡覺前一盤水果。就是父母覺得,水果是絕對健康的東西,別的不敢多吃,這個東西可以多吃一點,所以就給孩子吃大量的水果。導致的結果就是孩子肝上會有特別多的叫作脂肪肝,糖尿病都有可能。糖尿病和吃水果沒有直接關系,糖尿病的成因有很多因素,飲食只占其中一部份,其中,果糖吃多了雖然確實不好,但是每天正常吃水果不會有太大問題。
所以營養學這個話題,特別容易引發爭論的原因就在於,似乎每個人都懂一點,每個人都曾經聽說過,沒有一個什麽穩定的來源的訊息告訴我們應該怎麽做。有穩定的來源訊息啊,我們沒有自己的中國營養學會?沒有自己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每天吃200~350克水果,根據近年的全國營養調查,這個量其實大部份人都達不到,所以大部份營養師會鼓勵大家適量吃水果,沒有哪個正經營養師或者醫生會鼓勵大量吃水果尤其是高糖水果。
美國出台過一個飲食金字塔,幾乎所有人都看過那個飲食金字塔,底下是大量的谷物,然後蔬菜,這麽堆上去的那麽一個金字塔。他是不是不知道中國也有膳食寶塔?
但是你要知道,美國整個國家開始推行這種多谷物的這麽一套飲食金字塔的飲食結構以後,美國人的體重猛增。因為它已經根深蒂固地進入到了大量的食品工業的巨頭的腦中,也進入到了所有的老百姓腦中。大家覺得多吃谷物,早上起來一碗麥片,都吃這樣的東西,只要是粗糧就一定是好的,完全不對。美國人肥胖的原因也有很多種,目前認為跟添加糖以及脂肪相關性比較高,而不是跟膳食指南推薦全谷物有關,是美國人自己飲食生活習慣太差了膳食指南都管不住救不了他們了好嘛。我相信如果美國人都能按照美國膳食指南吃,多以粗糧全谷物為主食,那麽美國肥胖率會大幅下降。
而我們對於脂肪特別害怕,一看到油的東西,說不能吃不能吃,這個太油了,這個油太大,紅燒肉,這不敢吃。我們以為那個脂肪吃到肚子裏邊,就會變成脂肪留下來,然後進到血管當中堵塞血管,這都是特別簡單的形象思維。我們這麽一想,覺得很像,就這個樣。脂肪對健康的影響目前的確有一些爭議,這個爭議已經爭了幾十年,但是為什麽爭論了幾十年,直到現在,包括世界衛生組織(WHO)、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美國心臟病協會、美國農業部、中國營養學會在內的世界各國的權威機構目前的共識都是——應該限制總脂肪和飽和脂肪的攝入。 [1]
大家思考一下,為什麽個別科學家一直在說脂肪無害,但權威機構目前仍然不認可這一觀點,究竟是哪方面受利益驅使的可能性大?(我不是想指責所有認為飽和脂肪無害的科學家都是利益驅使,但至少目前沒有明確證據推翻主流,而現在主流機構都認為應該限制飽和脂肪攝入的情況下,作為非一線科研人員,向大眾盲目散布這個未經證實的科學觀點是非常危險且不負責任的,有吸引流量之嫌疑。)
以下圖片來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https://img.jasve.com/2024-1/657440ecc52c697dbafe02978900d8fc.webp)
![](https://img.jasve.com/2024-1/c79d66c25f99b8c9a1cbcc161d2866c4.webp)
的確,並不是科學家寫的東西就一定科學,這句話是沒說錯的。一個糖尿病專家,寫了本書,很有可能會把所有論點立足於他所研究的領域——血糖,這本身就具有局限性。
但是科學是一個相當復雜的事情,如果你要求我們每一個人都去做雙盲實驗,然後我們才能相信一件事情的話,那咱們就基本上什麽都不能信。我們在這個社會上,要聽到一些資訊,最起碼你要知道,這個信源是可靠的,這個信源是科學家寫出來的,所以最起碼他的意見,我們應該聽一聽。所以這時候你就會發現,多個科學家從很多不同的角度講出來的資訊,全部都是顛覆我們過去所理解的那個飲食金字塔的。我們的確不該偏聽偏信,但是當【某一個】科學家的觀點和權威機構的觀點產生沖突的時候,你選擇相信誰?
【顛覆】沒有那麽容易。
首先說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身體的疾病,這書裏邊寫,九成以上都和我們的血糖值有關。就是一旦你控制不好自己的血糖含量,各種身體疾病就會出現狀況。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這本書不靠譜,或者至少樊登的解讀不靠譜。9成以上都和血糖值有關,不意味著9成以上都和血糖控制有關,更不意味著血糖控制不好,就可能會得9成的疾病。就像我上面說的,這個糖尿病專家,把所有事情都往血糖上面引。
我們身體胖和瘦取決於什麽呢?過去有一個非常錯誤的觀念,就是大家認為卡路裏是最重要的。包括那首歌都唱:卡路裏,燃燒我的卡路裏。我們的胖瘦跟我們攝入和付出的熱量之間沒有關系。過去大家都以為,你每天攝入500卡,你消耗了800卡,你肯定是變瘦了。然後你攝入了800卡,你只消耗了300卡,那你肯定就變胖了,就這麽簡單的加減法。
我們身體就這麽簡單的加減法嗎?這個作者就問了一個問題。說你有沒有見過很多喝威士忌的人?並不胖。威士忌的熱量極高,你要說熱量的話,威士忌那種烈酒的熱量極高。但是你看法國人、英國人,喝那麽多威士忌並不胖。然後我有一個例子。就是得了糖尿病的人,他每天攝入多少能量,他吃那麽多的東西,但是他身體一樣地變瘦,越來越瘦,對嗎?
肥胖和熱量有關,很有關。
酒精代謝和糖、脂肪等其他能量物質的代謝途徑本來就很不一樣。拿酒精舉例這不是杠精嗎?
糖尿病本身就是代謝疾病,你代謝都產生問題了還怎麽拿來和正常情況比較?
就是我們的身體根本不是加減法,我們的身體是跟我們所分泌的這些激素、我們所分泌的神經傳導物質以及我們代謝脂肪的能力,是有很大關系的。他說吃的那紅燒肉,那大肥肉吃進去,根本留不住。就你吃那大肥肉進去,沒用的,直接就排泄掉了,它是不會像我們想象的吃進去,變成脂肪留在你體內了。大肥肉吃進去直接就排泄掉了?不會變成脂肪?你在想peach?
我再貼一下這張圖
![](https://img.jasve.com/2024-1/c79d66c25f99b8c9a1cbcc161d2866c4.webp)
果糖、葡萄糖都是單糖,果糖吃多了的確不好,但並不是一點都不能吃。水果裏的那點果糖並沒有多少量,而且加上吃水果時候同時攝入了水果裏的膳食纖維,果糖的吸收效率並沒有直接喝含糖飲料那麽快。
水果裏還有維生素、礦物質等各種營養元素,適當吃水果是一個利大於弊的事情,被他說成水果都不能吃了一樣。
但是這本書我覺得有價值的地方,就在於它從病理的角度告訴你,你吃進去的脂肪,跟你體內留下來的脂肪是兩回事。你吃進去的脂肪留不下來,它吃完就排掉了。我們在80年代的時候,胖子也不多吧。80年代的時候,咱們炒菜可全是動物油,我們家裏全是動物油,這麽炒菜,炒完吃,都不胖。我現在每頓吃飯就挑肥的吃,你們沒有覺得我瘦了很多嗎?我就吃飯,肥肉來一塊,紅燒肉,紅燒肉少放糖,別放太多糖就好了,但是肉是沒問題的。又來說脂肪吃下去就排出去了,脂肪真的沒那麽容易排出去,也真的沒那麽健康。
這裏邊作者又一再強調說,因為他是大夫,他說各種各樣的疾病往上追溯,答案就是一定有糖,一定是糖在起作用,才會導致你產生各種各樣,包括體內的炎癥。我們講過一本書,叫【每個人的戰爭】,講癌癥的。各位知道癌癥怎麽來的,癌癥是由長期炎癥來的。就是你有一個地方有長期炎癥,它慢慢地就很有可能產生癌變,然後變成癌癥,所以往前倒推,這些體內的炎癥狀況也是來自於糖過多。所以這是我們說控制血糖是關鍵,第一章就講這個。接下來講一些醫學原理。他一上來給了三條就把人震住了。
【顛覆】【有違常識】的東西的確容易讓人眼前一亮,震住了,那是因為一般人都偏好冷知識和反權威,以顯得自己與眾不同,覺得自己今天又學到別人都不知道的新知識了呢~實際上是又被洗腦了。
第一條叫肥胖與熱量無關,這個我剛剛說過了,糖才是最核心的東西,糖是百分之百吸收的,而脂肪會排泄。肥胖與熱量有關,這個我剛剛說過了。
第二個叫膽固醇幾乎跟飲食沒什麽關系。就是我們過去老說,吃雞蛋不能多吃,雞蛋吃多了,膽固醇含量增加,又好像堵塞血管那種感覺。這個作者講,你吃進去的東西形成膽固醇連百分之十都不到,所以基本上沒用。你就每天吃雞蛋,不要緊,一個人一天吃一個雞蛋,一點問題都沒有。膽固醇的確【幾乎】跟飲食沒有關系,但也不能說完全沒有關系,並不意味著膽固醇的攝入可以毫無節制,尤其是對已經血脂偏高的人來說。
![](https://img.jasve.com/2024-1/340006cd8f3dd0ec5c290ac590fa55f3.webp)
高糖水果的確應該少吃,但【吃水果一定會變胖】顯然武斷了。
而我們很多人以為水果沒有熱量,你看你老擔心熱量,熱量跟這沒關系。我們覺得水果沒熱量,所以我們放開吃。還有好多人喜歡睡前吃,就像前面說那媽媽,孩子晚上學習累了,十點半送進去一盤水果,給孩子吃成脂肪肝,吃成糖尿病,就是完全沒有這個概念。因為水果是果糖,我們說糖就是單糖、二糖、多糖,這個水果的果糖是特別容易被轉化、被吸收的。所以少吃水果首先就能夠減肥。是不是一點都不能吃呢?不是,早上吃。就你要吃水果你早上吃,因為你可以用一天的時間來慢慢代謝它。
上一段說水果吃下去馬上就消化吸收,下一段說又要用一天的時間來代謝它??
然後有一個東西可以控制血糖的上升,就是橄欖油。你比如說你吃西餐,麵包給你配一碟橄欖油,這是很科學的。就你拿那個麵包,蘸著橄欖油吃下去,血糖值上升就慢很多。如果你不加那個橄欖油,直接吃麵包,血糖值就立刻上來。這都是他們經過了數據的監測所得到的這個結果。為了避免這麽點血糖升高而額外吃大量熱量更高的脂肪,得不償失。
大豆他認為是完美的食物。很多東方人不能喝牛奶,咱們一喝牛奶就乳糖不耐受,他說大豆的營養含量就豆漿要比牛奶好得多,所以他推薦大家喝豆漿,然後少喝牛奶。東方人喝牛奶乳糖不耐受我都解釋過八百遍了,乳糖酶缺乏不等於乳糖不耐受,大部份中國人乳糖酶缺乏程度根本不影響喝牛奶。 [2]
豆漿和牛奶的營養價值我也分析過好多遍了,這倆的營養組成不同,不能相互替代,豆漿的鈣含量比牛奶低多了,遠不如牛奶對中國人的營養價值高。 [3]
葡萄酒能夠降血糖,尤其是白葡萄酒,白葡萄酒是可以降血糖的。我們要強調一下是幹白,我們平常有很多人喝的是甜口的那種葡萄酒,它依然含有很多的糖。喝酒有許多壞處,卻只有一個好處就是每天5~25克酒精有益心血管健康。總體來說喝酒是完全弊大於利,即使是少量喝酒也不建議。 [4]
純度比較高的咖啡能夠抑制軔脈硬化、抗衰老。就是少喝拿鐵,多喝美式,或者多喝義式濃縮。因為美式和義式濃縮它是純的,它就是黑咖啡,你喝那個東西它軟化血管。喝濃咖啡不喝牛奶容易缺鈣,中國人跟老外不一樣,人家飲食中奶制品很多,不缺鈣,我們奶制品吃得太少了,不喝牛奶很難獲得充足的鈣,而黑咖啡尤其是義式濃縮,含有很高的咖啡因,會導致體內鈣流失。
我就建議大家多喝拿鐵。
這是一些基本的原理。那關於減肥的原理,我們前面已經說得差不多了。就是我們身體內多余的糖會被轉化成甘油三酯,然後這個甘油三酯,慢慢地會變成脂肪留下來,所以年齡越大,越要控糖。因為年齡越大,你的代謝能力越差,所以你就越需要控制糖的這種攝入量。甘油三酯本來就是脂肪分解形成的,糖雖然也可合成甘油三酯,的確應該控制糖,但絕不能因此忽略了脂肪本身的危害。
如果你想吃點甜味的話,最好來自蜂蜜。就是蜂蜜所帶來的甜味,要比白糖好得多。記住,白糖是工業產的,蜂蜜是天然的。就這?我都不想解釋了。
還是解釋一下吧,蜂蜜的主要成分就是果糖和葡萄糖,它們都是單糖,並且蜂蜜含糖量純度極高,比水果高多了,作者對果糖如此害怕,連含糖量低得多的水果都不能吃,卻推崇吃蜂蜜?難道水果不是天然的嗎?
所以你知道白天如果工作的時候,餓了應該吃什麽嗎?應該多吃堅果。就是我們過去很多人不敢吃堅果。就是說都是油,你看這都是油,這很糟糕,你還是擔心這個油吃進去就變成油留下來了。其實不是,堅果會給你帶來健康,而且不會有特別大的負擔,這是關於衰老的話題。再說一遍,這些脂肪還真就會變成你體內的脂肪留下來。而且堅果裏面也含有碳水化合物謝謝。
還有一個話題,就是關於免疫力,怎麽樣吃能夠提高我們的免疫力?他建議說,盡量不要食用非天然的食物。就像白糖,就屬於非天然的食物,是人類發明出來、硬加工出來的那個東西。???真就這麽仇視非天然唄。
免疫力需要的是營養均衡加適量運動,而不是不吃白糖不吃非天然食物,而且白糖怎麽就非天然了?白糖不就是甘蔗裏本來就有的成分嗎?
然後農藥,很多食物被噴灑了很多的農藥,那我們不就是洗唄。他說,但是你拿著蔬菜使勁拿水洗的時候,那個蔬菜裏邊大量的維生素、營養成分就被洗掉了。所以最好的蔬菜是不怎麽洗的、就是拿下來以後,可能輕輕涮一下就趕緊吃,這是好的蔬菜。洗菜能把維生素和營養成分洗掉?你洗的是菜,不是棉花糖。(小諾古力洗棉花糖.gif)
但是咱們作為城市人,我覺得想要有這個可是很難。那假如你們家住在農村,自己種一片地,我們家保姆就跟我們講,我們自己菜都自己種,我們就不打農藥,摘下來就能吃。有蟲子不要緊,蟲子不喜歡的菜,人也未必有營養,所以她說有蟲眼的菜沒什麽關系。所以第一個是,盡量不食用非天然的食物。蟲子不喜歡的菜,人也未必有營養?怎麽解釋大棚蔬菜?把蟲子都關外邊了,裏面蔬菜安安靜靜的歲月靜好,就不行嗎?
然後要保暖,他說註意身體的保暖。很多女孩子經常肚子是涼的,然後腿是涼的。他說身體是涼的,對身體非常不好,那怎麽做呢?吃一些姜和辣椒。你看四川人,潮濕,重慶、成都潮濕,他們就靠吃辣椒、火鍋、大量的辣椒,讓自己的身體暖和起來。吃火鍋能暖和起來,首先是因為它是火鍋,它很燙。
怎麽解釋廣東更潮濕卻不吃辣?愛斯基摩人愛吃辣椒嗎?為什麽墨西哥那麽燥熱卻吃那麽辣?
這裏邊這個作者還講到了一項。他說走坡路有時候,對某些人來講比跑步還好。我是很倡導大家跑步的,因為我跑步以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他說如果你跑步的動作有問題,很多馬拉松選手會得貧血病,然後就不明白,你說馬拉松選手為啥會得貧血病呢?他說因為人體的血液是迴圈的,所以血液就會在身體內到處都要走一遍,這麽迴圈。迴圈的過程當中,他長期跑馬拉松,大力地踩這個地,把紅血球都踩碎了。就是你的身體造出來那麽多紅血球,踩碎了。踩碎了以後,管用的紅血球不多。所以,跑馬拉松反倒跑到貧血。
紅血球都踩碎了?這個真的超出我認知範圍了,有沒有血液科醫生來解釋一下?
查了一下,他說的應該是運動溶血性貧血,的確有馬拉松選手跑出貧血,紅血球的確也會出現部份碎裂,但那是在運動量極大的情況下,長期幾十公裏的跑,一般人自己平時跑步那點量,要想跑出溶血,太擡舉自己了。又是和果糖一樣危言聳聽。
BTW預防運動性貧血應該保證體內鐵的充足,而他前面卻提倡喝黑咖啡濃咖啡,這會加劇體內鐵流失,更容易導致貧血。
那關於飲食這件事情,確實是充滿了大量的爭論,包括這本書本身,我也不認為它就一定是終極的科學。因為人總有盲點,更重要的是營養學是一個非常難以做科學研究的學科。因為它的研究物件是人,你很難找來兩批人,說你們這些人二十年就吃這個,我們最後看結果,這是非常難以做到的,所以營養學存在大量的爭論也是應該的。營養學的確存在大量爭議,但這本書裏提到的,或者這個視訊裏提到的許多事情已經是科學上非常明確的事情了。
【謠言】【偽科學】沒資格被當做【爭議】來討論。
那麽我們應該用什麽樣的態度來對待這個迷茫呢,對待這個不確定呢?我的建議就是,兼聽則明吧。就是我們多聽一聽,我們多了解一些,然後調整一下自己的生活習慣,感受一下。如果你調整了之後感受很好,你就可以繼續堅持。如果你調整以後覺得不好,你可以想辦法再試試別的。但是總之我們不能夠認為自己以前知道的,就一定是對的。所以這個作者最後講了一句話,他說,要想能夠過上健康的生活,你首先要從承認自己一無所知開始。承認自己之前的東西有可能是錯的,這時候你才有可能接受新的知識、新的概念。
是不是一旦說出兼聽則明這種話,傳播偽科學就變成了一件挺時髦的事了?
我覺得洗腦有一個套路,就是先告訴你,【你以前接受的知識很可能是錯的】,【你要兼聽則明】,這時候他就方便把他的東西植入進你的腦袋裏了 [5] 。
被洗腦了還覺得自己是在獨立思考呢。
想了解權威營養學,用不著買什麽日本專家寫的【飲食術】,買咱們自己的中國營養學會針對中國人寫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它不香嗎????
↓買它!
參考
- ^ WHO建議總脂肪攝入不超過總能量的30%,飽和脂肪攝入不超過總能量的10% http://news.foodmate.net/2018/05/467973.html
- ^ 中國人大多乳糖不耐受為什麽還要普及牛奶?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7372020/answer/851402125
- ^ 豆漿和牛奶的營養比較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0610565/answer/1524810019
- ^ 適量喝酒有益健康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7064575/answer/1551235096
- ^ 洗腦和教育的區別是什麽?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648293/answer/1558765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