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都說耳大有福、眉長長壽,真的靠譜嗎?

2021-11-24知識

前段時間,大家對電影【第一爐香 】的討論很多,當然主角都集中在男女主身上,很少有人討論梁太太的兩個丫鬟。

這兩個丫鬟的名字挺特別,分別叫睇睇和睨兒 ,這是什麽意思呢?

電影【第一爐香】中的睇睇和睨兒

睇和睨都是目字偏旁,和眼睛有關,都是斜著眼睛看的意思。

除了眼睛,我們漢字中的耳朵、眉毛都大有講究,比如常說「耳大有福」「眉長長壽」,這些說法靠譜嗎?今天咱們就來仔細講講。

01

為什麽說耳大有福?

有一種說法:孔子名「丘」,是因為其頭頂凹凸如山丘,而同為先秦聖賢的老子,名為「李耳」,則是因為他耳朵大。

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巖」是一尊宋代老子石像,耳垂雕刻得十分飽滿,垂至肩頭。

耳字,商代甲骨文就是人耳朵的簡筆畫,後來漸漸變為如今模樣。

上圖分別為耳字的商代甲骨文(圖1、2)、金文 (圖3)、戰國大篆(圖4)、小篆(圖5)

李耳字「聃(dān)」,這個字指的就是大耳垂。同音字「耽」也是大耳垂之意,耳垂大得垂到了肩膀上,由此引申出承受之義,後也表示沈迷。表示耳垂的還有耴(yì)字,這個字的小篆就有點象形的意思了。

耴字的小篆

在其左側加「車」,則為「輒(zhé)」,表示古代車箱左右外翻的部份——形似耳朵,也名「車耳」。春秋時期鄭穆公 的孫子公孫輒,便以「子耳」為字。

民間相面術,認為耳大是福相,喻示富貴長壽。有一種解釋是,因為外耳一生都會生長,長壽的人自然耳大,民間傳言是倒置了因果關系。

著名的大耳朵歷史人物,當屬劉備,【三國誌】記載他「顧自見其耳」,即耳朵大到自己可以看見,這肯定是誇張之辭了。到了【三國演義】,劉備就總是被對手罵作「大耳賊」。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紀靈 大罵劉備是大耳賊

【山海經】裏寫了一個「聶耳國」,那裏「為人兩手聶其耳」,人人耳朵大到要用手握著才能行走。此處聶字當為「攝」之義。

聶耳國人

至於聶字本身,其實是「耳」的疊加,小篆寫作:

繁體楷書作聶,所以說國歌【義勇軍進行曲 】的作曲者聶耳,名字算下來有四只耳朵。這個字本義是指附耳私語、交頭接耳。

古代還有一種摧殘耳朵的刑罰,【司馬法】記載:「小罪聅,中罪刖,大罪剄。」剄(jǐng)為砍頭,刖(yuè)為斷足,聅(chè)字從耳從矢,會意以箭穿耳。這也得看看執刑人的箭法好不好,要是一不小心射到其他地方……嘶……

古代戰爭中,要以殺敵數量計算戰功,若殺敵很多,首級不便攜帶,就割取左耳代表敵人,這也有專門的漢字來表達,金文寫作:

從耳從戈,表示以戈割耳,後來隸定為「聝(guó)」。它的近義字是「取」,表示以手取耳,甲骨文和金文寫作:

02

古人喜歡單眼皮還是雙眼皮?

耳常常與目並稱,馬王堆漢墓帛書即有「耳目聰明」的表述,耳朵靈敏為「聰」,目光銳利為「明」——形容頭腦清楚的「聰明」一詞,正是由此而來。

目字,【說文】解釋「人眼,象形」,甲骨文和金文特別生動,眼字的金文看起來眼尾上挑,頗為嫵媚。後期金文慢慢由橫寫變為豎寫,到了小篆筆畫漸方。

上圖分別為眼字的甲骨文、金文、後期金文寫法、小篆

「目」的同義詞「眼」,其聲旁艮字小篆是目與人形的組合,本身也有眼睛之義。

眼字的小篆

【史記】鴻門宴一段,樊噲 瞪著項羽,「目眥盡裂」。眥(zì,也寫作眥)是指眼眶。有個成語「睚眥必報」,睚(yá)指眼角,睚眥 就是發怒瞪眼睛——通常只值得人瞪一眼的小矛盾,非要惡狠狠報復回去,所以這個成語是形容心胸狹窄。睫字【說文解字】裏還沒有,但有「䀹」,釋為「目旁毛也」,也就是睫毛;眼皮則稱為「瞼」。

現在很多人以長睫毛、雙眼皮為美,但古代很多仕女畫卻是單眼皮,秦始皇陵兵馬俑也都是單眼皮。

秦兵馬俑是單眼皮

全世界只有東亞一些族群擁有單眼皮基因,有一種說法認為,早期華夏族人大都為單眼皮,因此也以單眼皮為美。後來隨著民族融合,基因「大雜燴」,漢人雙眼皮才多了起來,審美也漸漸改變。

不過這種說法尚且存疑,因為商周、漢代,其實都有不少雙眼皮形象的文物留下來。

漢代著名的說唱俑就是雙眼皮

03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

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古人就覺得可以從眼睛的狀態判斷出一個人的品行善惡。眼睛明亮總是討人喜歡的,曹植【洛神賦 】就用「明眸善睞」形容美人目光流轉、靈動可愛。睞(lài)字是指轉動瞳仁去看。看字小篆寫作:

本義是把手放在眼睛上方遮住陽光,以便遠望——這個動作俗稱「手搭涼棚」「張望」「張看」。

作家張愛玲有散文集名為【張看】,自然是個雙關語,既表達了註視打量之意,又可代表「張的看法、見解」。

「明眸」的反面是「眛」,指眼睛昏暗不明,與它相近的還有「矇」,指瞳孔被蒙蔽,可能是患了青光眼、白內障等疾病。再嚴重一點,眼睛完全看不見了,就是「盲」,近義詞是「瞽(gǔ)」,舜的父親「瞽首」就是一位盲人。先秦時宮廷常以盲者為樂師,【尚書】便有「瞽奏鼓」的記載。

圖為開封的師曠 雕像,師曠是春秋時期的盲人樂師。圖片來源網路

04

為什麽長眉代表長壽?

眼睛是最能表達情緒的器官,【晉書】記載,名士阮籍 嘴上不評判他人,但愛給人臉色看。官員嵇喜來訪,「籍作白眼」,令嵇喜不快而去。嵇喜 弟弟嵇康聽說後,帶著酒和琴去拜訪,阮籍大喜,「乃見青眼」。

白眼即翻白眼,這樣看人表示輕蔑,而青指黑色,青眼即露出黑色眼珠,也就是正視對方,表示尊重喜愛。青睞、垂青等詞即由此義而來。

「盼」是指眼睛黑白分明,這幅金代壁畫中的菩薩,特地以白粉染眼白、墨筆勾勒出眼珠,顯得神色清明、生動。

與目相伴的眉,也是表情達意的重要部件,眉開眼笑是喜,橫眉立目是怒,眉頭輕蹙是愁……【說文】寫道:「眉,目上毛也,從目象眉之形,上象額理也。」許慎 覺得眉字的小篆上部的兩個折筆是描繪額頭的皺紋,目上方的「∫」是象形眉毛。

眉字的小篆

其實商代甲骨文裏也有折筆,都是對毛發細節的刻畫,周代金文更加生動。

左、中為眉字的兩種商代甲骨文寫法,右側為眉字的周代金文。

與耳朵類似,古人也認為眉毛長者會長壽,其實也是因果倒置。「眉壽」常用為祝壽之辭,【詩經·七月】就有句「為此春酒,以介眉壽」,意為釀制春酒,以求長壽。

壽星的標誌就是兩道長眉

如果眉毛既長且白,就更有世外高人之感,如武俠作品中的白眉大俠、白眉道人 等。圖片來源:電視劇【白眉大俠 】

關於眉毛的審美,也隨著時代潮流而變化。古代稱女子的眉毛為蛾眉,蛾指蠶蛾的觸須,長而彎曲,弧度優美,尾端尖細,形態與其相仿的眉毛,是較長時期內受到公認的「美眉」。當然也有不符合這種主流的,比如唐代女性曾流行畫一種粗短俏皮的「桂葉眉」。

上圖分別為【韓熙載夜宴圖】中彎彎的蛾眉、【簪花仕女圖 】中粗短的桂葉眉。

到了清代的【紅樓夢】中,賈寶玉見到林黛玉,在意的則是她「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 」——眉毛細而淡,如輕煙,又是別樣的風情。

林黛玉似蹙非蹙的眉毛

古代男子則以劍眉星目為美,星目是指目若朗星,劍眉是指眉形筆直、末端揚起,如挑起的利劍,英氣勃勃。這種審美貫穿古今,現在的武俠劇、歷史劇,依然喜歡給男性英雄們畫出劍眉。

往期內容回顧

我誇同事是猛男,他卻把我揍了一頓??

「家」不是指屋裏有人,而是屋裏有豬!

如果給古人發哈哈哈,他會讓你多喝熱水

今天要說的每個字,都能讓你聞之色變

古人穿衣服真野,一本正經露屁股!

吃口肉而已,怎麽還吃出鄙視鏈了?

在?來看看鳥

祺貴人 被打死那天的雨,其實叫___

繁體字、簡體字,誰比誰高貴?

日常迷信?當然是靠漢字啊(誤)

撰文 | 宰予

部份圖片 | 圖蟲創意

微信編輯 | 艾許麽爽

本文原載於【博物】雜誌2019年4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