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對化療要有正確的認識
我們知道癌癥是一個全身性的疾病,在我們手術切掉了原發竈之前,癌細胞實際上就已經擴散了。因此大部份時候我們需要用到化療,它是一種透過靜脈滴註(輸液)的方式進行的全身性治療手段。通常是每隔21天(也有時是每周)輸一次液,需要住幾天院。化療利用藥物來破壞細胞的增殖,越是增殖快的細胞就越容易被化療藥殺死。由於癌細胞通常比正常細胞生長和分裂更快,因此化療對癌細胞的影響更大。然而,其他一些增殖快的正常細胞也同樣會被化療藥殺死,比如骨髓內和毛囊內的細胞。這就是化療引起骨髓抑制和脫發的原因。同時化療還會引起其他諸如疲勞、疼痛、腹瀉、惡心和嘔吐、便秘、食欲不振等相關副作用。這些副作用也導致了普通人對化療深深誤會。 其實化療走到今天已經有六七十年的歷史,已經很成熟了。它現在的副作用已經降低很多了,絕大部份人都可以承受。
延伸閱讀:
選擇合適的輸液方式
化療藥物及靜脈營養藥均有強烈的刺激性,容易造成靜脈炎、滲漏還會讓組織壞死。因此需要長期化療的患者通常需要置管,其中PICC和輸液港是最常見的兩種。
PICC 是經外周靜脈穿刺插管、導管頭端位於上腔靜脈的導管,可為患者提供中、長期(7 天~1 年)的靜脈輸液治療。輸液港(PORT)是完全植入體內的靜脈輸液裝置,包括尖端位於上腔靜脈的導管部份及埋植於皮下的註射座。
針對常見副作用,提前準備藥物
化療是有毒性累積的,很可能第一輪化療做下來沒什麽感覺,但是第二輪時各種副作用就突然顯現出來了。化療導致的最常見的副作用就是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的主要表現為顆粒球下降、血小板下降及貧血 。總體來說,化療後的白血球的抑制是從化療停藥7天開始,10-14天降到最低,然後從14天開始逐漸恢復正常。 通常要求化療以後每2到3天(每周2次)檢查一次血常規;發現異常以後每天查血常規,及早的發現骨髓抑制,及早的處理,評估骨髓抑制時以最低值為準。 目前臨床普遍采用的化療後骨髓抑制的分度是世界衛生組織抗癌藥物急性及亞急性毒性反應分度標準:
對於骨髓抑制,醫生在出院時通常會開一些升白針,回家後如果需要可以在附近的社群醫院打。如果白血球太低,還要準備抗生素預防感染。除了骨髓抑制,化療還有一些常見副作用比如嘔吐,可以提前準備止吐藥物比如「 帕洛諾司瓊(若善)」「止敏吐」或者「阿瑞匹坦」。另外一個常見副作用還有便秘,可以準備些瀉藥比如:番瀉葉,滲透性瀉藥(聚乙二醇、乳果糖、硫酸鎂)或容積性瀉藥。
延伸閱讀:
註意飲食,補充營養
化療有時會導致患者味覺改變,再加上惡心嘔吐等副作用,會嚴重影響患者食欲。 對於癌癥患者,不論是疾病本身還是治療都增加了身體消耗,影響營養攝入和吸收利用。營養不良在癌癥患者中普遍存在,直接跟治療效果,術後恢復,感染率,死亡率相關。 因此我們必須要對營養支持高度重視, 把飲食和保障狀態放到一個和治療同等的戰略高度。 在癌癥治療期間,飲食已經不單單是平日的一日三餐果腹之需,滿足味覺的歡愉,更是治療的一部份。
食欲不好的時候, 推薦多次少量用餐 :可以每天五餐、六餐,或者每隔兩三個小時就吃一點東西。隨時吃些高營養密度的零食/加餐:可以是一個蛋、一杯奶、一些熟的堅果、洗幹凈的水果或蔬菜等。還可以透過刺激多重感官幫助增加食欲。從視覺上, 我們可以嘗試把飯菜做得色彩鮮艷一些,擺盤漂亮一些 ,也可以將餐桌布置的有儀式感。對於有吞咽困難的患者, 推薦嘗試營養豐富的流質飲食 。可以自己在家制作流食,只要能把食物打碎攪拌就好,沒有必要買破壁攪拌機。把我們平時吃的新鮮飯菜和一定比例的水用料理機打碎成糊狀, 按照「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纖維,適當高熱量」的平衡膳食的原則準備 ,同樣可以起到營養補充的作用,而且價效比高。如果上述方法還是沒有辦法增加食欲,建議和醫生討論,選擇適合的可增加食欲的藥品。 癌性厭食治療藥物主要有孕激素類藥物、糖皮質激素、促動力藥物、中成藥等。
延伸閱讀:
【請您幫我】
如果您覺得這篇內容對您有啟發,我想邀請您幫我個忙:
1、 點贊 ,讓更多朋友也看到這篇內容(收藏不點贊,都是耍流氓哦)。
2、 關註 我和我的專欄,及時看到我的更新,交流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