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避坑指南:真無線藍芽耳機選購,看這一篇就夠了(9月)

2020-09-25知識

自16年9月apple釋出第一代airpods後,在釋出初期遭到大量「遺失警告」「續航感人」「音質辣雞」等質疑之後,迅速帶火了同型別的產品,各路廠商無論是微創新、改外觀或是「致敬型復刻」,都紛紛掏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這大概是是自macbook air定義了輕薄本、iPhone定義了智慧型手機、ipad定義了平板電腦之後,apple近幾年影響力最大的一款創新產品了。

4年內airpods已經形成了airpods和airpods pro兩條產品線,而市面上的真無線藍芽耳機的價格也從9.9包郵到2000+,本篇文章主要目的是解析真無線藍芽耳機的重要參數,從硬體層面上找出價效比最高的產品。

*品牌溢價加成、主觀音質感受因人而異,在此不做深入探討。

藍芽耳機的原理

音訊檔從手機到變成能夠透過耳機產生聲音的過程可以理解為線性的幾個步驟:

  1. 音訊檔經過手機端的芯片編碼成為可以透過藍芽傳輸的數據格式;
  2. 數據透過藍芽傳輸到耳機的藍芽接收器;
  3. 耳機的芯片再將傳輸過來的數據轉譯成為音訊訊號;
  4. 音訊訊號經過驅動耳機的發聲單元變成我們可以聽到的聲音。

做一個類比,就好像手機要發送一條電報訊息給我們的耳朵,手機的芯片會先把這條訊息編譯成利於傳播的由0和1組成的數位訊號並行送出去;手機端的芯片接收到這些0和1的數位訊號後,再將資訊反編譯成為原本的資訊內容。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所涉及到的耳機參數會影響一款耳機的制造成本、穩定性、延遲控制和音質,所以接下來的內容就是從編碼方式、藍芽、耳機芯片方案、發聲單元這些硬體參數入手,再結合耳機本身的續航、佩戴體驗、聽診器效應,最後是加分項比如降噪、防水等級等方面來聊一聊都有哪些坑。

編碼方式:

編碼方式是影響一款藍芽耳機的延遲和音質的首要參數。

目前常見的流派有:

  • AAC:蘋果裝置最常用的編碼方式,屬於失真編碼,延遲範圍在100-500ms;
  • aptX、aptX低延遲、aptX HD:高通芯片的編碼方式,屬於無失真編碼(或者說是混合編碼)。以aptX為標準的話,它的延遲範圍是130ms以內,aptX低延遲能做到40ms以內,aptX HD則是在標準版的基礎上提高了碼率
  • LDAC:索尼的無失真編碼;
  • HWA(LHDC):華為的無失真編碼;
  • SBC:逐漸被套套的藍技術,屬於失真編碼,延遲範圍在100-500ms。
  • 僅從編碼方式所帶來的音質上來講,LDAC>aptX>AAC>SBC。

    HWA從技術規格上來說與LDAC是在同一水平之上的。

    坑點1:無失真一定優於失真嗎?

    這裏首先先要知道,失真編碼是因為早期數據傳輸效率較低,所以如果不壓縮編碼,那麽數據傳輸就會遭遇「堵車」,從而使聽到的聲音變得斷斷續續。所以如果是使用藍芽版本較低的裝置,盲目追求無失真編碼所帶來的體驗並不一定會優於失真。

    另外就是要留意以下裝置所支持的編碼方式,蘋果裝置支持AAC和SBC,大部份安卓裝置都支持aptX和LDAC。

    *當然一般手機裝置所支持的編碼方式都比較全,也不用特別操心不匹配的問題,比如我的小米手機所支持的:

    除了華為的HWA不在支持範圍外,其他的編碼方式基本都支持全。如果我購買一副華為的FreeBuds的話,那麽由於我的裝置不支持HWA,而FreeBuds則缺少高通的aptX系列和索尼的LDAC,那麽這兩個裝置就只能透過彼此都聽得懂的AAC來進行數據傳輸了。

    藍芽版本

    市面上常見的藍芽版本分為4.2、5.0和5.1三個版本,其中5.1是在5.0的基礎上提高了藍芽定位的精度,其他參數基本一致,所以我們僅對比以下藍芽4.2和5.0。

    藍芽5.0的優勢有:

  • 傳輸速率更快:
  • 訊息容量更大:
  • 傳輸距離更遠:
  • 相容性更高:
  • 功耗更低:
  • 支持左右聲道獨立接收音訊:
  • 坑點2:藍芽4.2是不是辣雞?一定要買藍芽5.0嗎?

    雖然藍芽5.0的參數更好,但是4.2也是經過了長久考驗過的,只能說如果不在乎預算,當然5.0甚至5.1更好。如果預算有限,把藍芽從4.2升級成5.0所帶來的體驗提升並不會十分明顯,不如買芯片更好的產品。

    另外,藍芽的版本是向下相容的,會根據收發兩端裝置的藍芽版本進行匹配,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買了一個支持藍芽5.1的耳機,但手機僅支持到了藍芽4.2,那麽這兩個裝置進行資訊互動的時候也只能透過藍芽4.2來進行。

    芯片方案

    耳機芯片方案對藍芽延遲、功耗、連線穩定性都有影響。市面上常見的產品,除了使用自家芯片的蘋果(Apple p)、華為(麒麟A1)和索尼(QN1e)外,其余廠商大多都是外采的,常見的有:

  • 高通(收購CSR後):中低端的QCC3020,中高端的QCC5100,都是針對真無線藍芽耳機做提供的高整合度的SOC方案,支持降噪、藍芽5.0和aptX;
  • 恒玄:國產芯片。主打產品為BES2300系列,網易雲、華為榮耀和OPPO等國內廠商的入門級產品大多數都選擇了這個芯片;
  • 傑利/建榮:國產芯片。代表為QCY產品所使用的AC693X,也是大多數廉價產品的芯片方案,支持藍芽5.0;
  • 博通:三星Galaxy Buds所使用的芯片,代表型號有BCM43752和BCM43751,連線速度有一定優勢(這個芯片還附帶了只有他家才有的收音機功能);
  • 瑞昱(Realtek):灣灣螃蟹廠,代表型號有RTL87XX。功耗較低。比如小米的AirDots青春版就采用了這個芯片;
  • 絡達(Airoha):同樣是灣灣大廠,代表型號有早期的AB153X系列,以及比較新的AB155X系列,支持主動降噪。
  • 結合上文的編碼方式來看,如果想享受高通的aptX編碼,那麽就必須選擇采用了高通芯片的產品。

    圖侵刪。傑利/藍訊由於價格優勢,出貨量爆表

    芯片方案這裏的坑點其實不多,一分錢一分貨,但是很多產品不會註明它所采用的芯片是什麽,所以需要問客服&查資訊,只需要註意一點:

    坑點3:別被JS用低端芯片賣高價的產品騙了

    發聲單元

    真無線耳機受體積限制,常見的發聲單元有三類:

  • 動圈:最常見的單元種類,原理是利用線圈的電流強弱和方向來形成磁場,與旁邊的磁鐵形成相吸或互斥,從而帶動振膜震動。優勢是發聲原理接近耳朵的結構,聲音更自然;
  • 動鐵:原理是利用電磁鐵產生的。交變磁場,震動的部份是一個鐵片懸浮在電磁鐵前方,訊號經過電磁鐵時會使磁鐵的磁場發生變化,從而使這塊貼片振動發出聲音,因此一般高頻都比較優秀,但低頻方面一般表現都比較差。
  • 圈鐵混合:多個動圈和動鐵單元組成的混合發聲系統,比如動鐵負責高頻,動圈負責低頻,從而取得更好的三頻效果。
  • 坑點4:發聲單元越多,音質越好?

    這個坑乍一看還很有道理,比如用動鐵單元來處理高頻,動圈來處理中低頻,不同的單元做不同的分工,音質應該比單個單元要好。但這種分工組隊的方式,對調教的要求卻是更高的,如果工作分配和搭配不合理,就會帶來聲音的協調性和完整性的問題。

    所以往耳機裏塞單元數只是一種技術流派,和單單元沒有高下之分,比如HIFIMAN的RE2000就只使用了一個動圈單元,音質卻是天花板般的存在。

    如果一款產品所有的賣點都是圍繞著多單元來宣傳,那麽就要小心了。

    耳機續航

    耳機本體續航>4小時,帶電池倉續航>20小時,基本就能滿足日常生活的需要了。

    而續航的坑點在於廠商都會有一定的虛標,這和燃油車的工信部油耗參考值一樣,都是在極為理想(日常使用不可能出現的)條件下測試的,所以作為參考就好了,因品控之類的問題,又會導致不同批次的產品可能會有體質問題,所以這塊避坑只能在選定好耳機之後,看一些具體的評測來得到真實的續航水平。

    一般而言正常品牌的產品都不會因為續航而導致無法滿足日常正常使用。

    另外需要提前了解的一點是,因為真無線藍芽耳機的電池體積有限,所以電池的最大容量有限,進而導致會加速鋰電池的迴圈次數,每天使用4個小時,可能1年半之後就能明顯感覺到續航時間在縮短,所以真無線藍芽耳機在提供了便利的同時,也變成了一個消耗品(air pods自己動手拆了再換的實操難度很高,基本上拆了就沒法復原,所以換電池只有找官方這一個靠譜渠道。apple換電池的價格嘛)。

    所以垃圾佬如我,還在使用有線耳機,但是很多手機都取消掉了耳機插孔,於是就搭配了一個藍芽耳放:

    FiiO 飛傲 UBTR 便攜HiFi藍芽耳放

    佩戴體驗

    真藍芽耳機常見的佩戴方式有半入耳式和入耳式。

    Airpods最初的設計理念是生產一款能夠讓使用者忘記自己還戴著耳機的產品,就這個出發點來說,半入耳式更舒適的佩戴感,更為適合長時間的佩戴,但是半入耳式大多缺少物理降噪,同時由於沒有把耳道完全封閉起來,所以低音也不是他的強項。

    而類似Airpods Pro這樣的入耳式耳機,在犧牲了佩戴舒適之後,得到了物理降噪和更好的低音效果。

    坑點5:入耳式耳機大多有聽診器效應

    雖然同級別下,入耳式耳機的音質往往更好,還帶有降噪功能,但是因為入耳式的耳塞會讓耳道形成一個完成封閉的空間,所以耳塞先或者外殼受到外界的碰撞或者摩擦時,所產生的震動聲就會透過耳塞直接傳遞到耳道內,微小的聲音也會被放的很大。這就是聽診器效應。

    不過因為真無線藍芽耳機去掉了線(這話怎麽這麽奇怪),不過走路時也能很明顯地感覺到(換雙鞋底軟的鞋子可破)。

    降噪

    降噪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比如頭戴式耳機透過設計一個大的耳罩,把耳朵完全捂起來,就是透過物理方式來實作被動降噪。而隨著技術進步,越來越多的耳機都開始支持主動降噪功能了。

    主動降噪功能一般是透過一個(或多個)反饋麥克風,來捕捉環境中的噪音,經過處理過後,在耳機中再生成一個波形相反的雜訊,這樣兩個雜訊由於波形正好相反,所以就都被抵消掉了,從而達到降噪的目的。

    索尼的雙反饋降噪方案

    索尼的雙反饋降噪方案

    坑點6:通話降噪≠主動降噪

    主動降噪的技術標準分為4類:

  • ANC:最常見的技術,主要針對低頻雜訊,比如地鐵、汽車所發出的雜訊;
  • DSP:相對於ANC,DSP在高頻雜訊的降噪上更好一些;
  • CVC/
    ENC:這兩類技術標準都是為了提高通話的解析度,所以套用於通話降噪,能夠有效降低通話過程中環境雜訊,從而使人聲更加清晰(比如手機上的降噪麥克風)。
  • 所以宣傳中只寫了通話降噪,而沒有寫明有主動降噪的產品,基本上都不屬於有主動降噪功能的,不要被概念混淆(無論商家是不是這個意思)搞懵了。

    坑點7:不同價位的主動降噪有什麽不同?299的降噪效果怎麽樣?

    透過降噪原理我們可以發現,主動降噪的實作過程更依賴於演算法而非硬體,所以很難透過堆料來實作好的降噪效果,所以在選擇降噪耳機的時候,有技術積累的廠商的產品,往往效果會更好。

    比如已經出到第三代的索尼WF-1000系列,可以說是民用級別降噪效果最好的一款了,如果感興趣+有機會,可以找數位店試一下,很容易就能感覺到差異,從而開啟新yao世shao界qiao的大門。

    而演算法這種事情,一直都是蘋果公司的強項,所以即使是第一代帶有降噪功能產品,其降噪效果比起索尼的3代產品在高低頻上也各有勝負。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這裏有篇文章總結的十分全面,可以作為參考。

    防水等級

    因為要應付運動出汗、下雨天等場景,防水功能現在基本上已經是真無線藍芽耳機的標配了。

    防水等級有一個專門的參數,即IPXX,XX是兩位數數位,用來指代是IEC 60529標準規定的不同級別的防塵防水能力。其中第一位數位是指防塵能力,第二位數位是指防水能力,比如手機宣傳中我們經常看到的IP68,就是指這個裝置具備第6級別的防塵能力和第8級別的防水能力。

    坑點8:具備IPX8級別防水能力,是不是可以隨便浪了?

    並不。 因為防塵防水等級的認證,不是在生活環境中,而是在十分苛刻的實驗室環境中做的,並不構成實際使用中的建議。

    首先,因為測試防水等級使用的是實驗室的純凈水,而我們實際使用中,無論是雨水,還是泳池的水,都會有其他物質,水壓、溫度也不盡相同;其次,IPX8指的是該裝置 出廠時 的標準,隨著使用,防水設計逐漸老化之後,其防水能力也會出現下降。

    所以無論是IPX4還是IPX8,建議都是老老實實地正常使用,避免翻車(今年有不少因為這個和商家打官司的,結果嘛……)。

    坑點9:IPX8防水等級≠防汗等級

    如前文所說,IPX8是實驗室結果,汗液中雖然大部份是水,但汗水是酸性的,並不在IPX8所測試的標準之內。而且關於防汗目前也沒有類似IPX8這樣統一的標準,所以如果是健身等出汗量比較大的場景,建議還是購買專業的運動耳機。

    至此,基本上真無線藍芽耳機所有參數和功能基本上都扒幹凈了,但是除了這些坑,還有一個最大的坑,就是裝置與需求的匹配度,具幾個場景:

  • 打遊戲:最重要的參數是低延遲;
  • 上網課或是通勤聽歌:音質的要求更高,降噪是加分項;
  • 通話較多:佩戴舒適、低延遲和降噪是需要首要考慮的;
  • 有長時間佩戴的場景:配搭舒適更重要,推薦半入耳式。
  • 沒有十全十美的產品,如果能所有場景通吃的產品也完全沒法談價效比,與垃圾佬的消費觀相悖。

    推薦幾款看參數還行的,當然我也沒有一一聽過,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些真實使用體驗。

    漫步者LolliPods

    airpods2「同款」之一,半入耳的設計佩戴起來應該會比較舒適。 使用的是高通3020芯片,支持aptx編碼 ,適合使用高通平台的安卓手,藍芽5.0、IPX4、雙麥通話降噪,該有的也全都有,好價的時候200上下。

    OPPO Enco W31

    BES2300-ZP芯片,同芯片的其他產品在延遲和連結穩定性上表現不錯,但是由於不是高通平台,所以不支持aptX,僅能使用AAC和SBC。雙石墨烯振膜能理論上也能有更好的音質表現(翻了幾篇評測,感覺確實還不錯),雙麥通話降噪、IP54防水防塵等級,還有OPPO的充電技術,10分鐘能續航1小時,好價在250左右,對aptX沒硬性要求,或是使用iPhone的同學可以考慮。

    1MORE 1026BT-I

    1MORE的產品大多數宣傳都吹得太狠,所有很多都是毀譽參半的,不過這一款使用了高通的芯片,支持aptX,降噪豆樣式的外觀,只不過因為塞了太多東西,單只重量6.2g,帶的時間長的話舒適感會差一些。

    對了,這款還獲得過IF設計金獎。

    1MORE Color Buds

    500+的價格區間裏一款比較值得推薦的產品,與上面那款同樣都是高通芯片,支持aptX,雙麥通話降噪,IPX5的放水等級, 特色是使用了動鐵單元 ,三頻更為均衡,想嘗試或是喜歡動鐵的同學可以考慮。。好價區間500出頭。

    捷波朗 Elite 65t

    這玩意上市的時候我記得是在1000左右,沒想到跳水到了699。作為一家專業生產藍芽耳機的廠商來說,終於等來了行業的大爆發,行業和技術上的積澱使這款產品在連線穩定性、延遲和佩戴舒適性上表現都非常不錯,通話效果一流。相對而言,音質調教稍差,不過也對得起目前的價格。

    不過加分項是獨家的app,可以根據不同的使用場景來進行設定,比如如果是路上通勤的場景,在app上進行「測聽」功能之後,會有部份環境聲音被采集和傳輸到耳機裏,從而起到安全的作用。

    華為 FreeBuds3

    預算到1000左右就可以選擇一款帶有可用的主動降噪的產品了。

    華為的FreeBuds3從外觀上來看也是airpods2「同款」之一,使用了華為的麒麟A1芯片,在降噪、連線穩定性這些效能上如果要發揮到100%,最好搭配華為的手機。

    Apple AirPods 2代

    聊真藍芽無線耳機繞不過去的一款產品,各種評測和體驗文都非常多,就不多聊了。配合蘋果裝置會非常爽,建議iPhone使用者作為首選。如果是安卓系統,因為無法發揮這個耳機全部效能,所以價效比會低不少。

    略提一下AirPods Pro,音質比AirPods2更好,加入了主動降噪,但是AirPods這款產品能火,最關鍵的不是他的效能和音質,而是方便和佩戴舒適感,在舒適感這一項上,AirPods Pro比AirPods差太多了。我個人建議,如果不是對降噪和音質有剛需,那麽AirPods2更值得購買。

    索尼 WF-1000XM3 降噪豆

    主打降噪的一款產品,我用過上一代,降噪效能確實很強。如果是降噪有剛需,沒有長時間佩戴的需求的話,在這個價位降噪豆是最好的選擇之一。到這個價位上該有的功能基本上已經都有了,選擇的側重點就不再是基礎參數,而是佩戴體驗和音質這兩個主觀成分更大的點。

    Beats PowerBeats Pro

    如果是iPhone使用者,但不是很喜歡AirPods白開水的音質,那麽動次打次的Beats是另外一款使用了蘋果自家芯片的產品,AirPods能實作的這款產品都可以,但是耳掛+入耳式的設計,佩戴舒適感肯定要比AirPods2差很多,事需求選吧。

    *Beats的音質怎麽說呢,習慣白開水的音質之後猛一聽覺得不錯,但是這種調音效果很容易聽膩了。

    森海塞爾 MOMENTUM 2代

    俗稱木饅頭。如果對音質有極高的要求,那麽老牌聲學廠商森海塞爾在這個領域的優勢是非常大的,參數上提供了主動降噪,藍芽5.1,IPX4防水,支持aptX解碼。但是音質這個東西主觀因素比較大,作為一款2000+的藍芽耳機,如果有機會,還是先試聽一下為好。

    大概就這些,還是歡迎同學們在評論區分享一些自己在用的產品的使用體驗。

    by:什麽值得買數位領域作者垃圾佬L艾路

    本內容來源於@什麽值得買http:// SMZDM.COM

    原文連結: 【萬字長文】避坑指南:真無線藍芽耳機選購看這一篇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