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汙水為什麽要先排入大自然而不是直接凈化成飲用水自來水?

2021-05-12知識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麽啊!

首先,並不是所有地方都是處理之後排放到自然界的。在一些缺水又有錢的地方,確實存在處理後直接飲用的。說個極端的例子,太空人在太空,所有尿液都是要處理之後當水喝的,所以才會有昨天的咖啡變成了明天的咖啡這一說法。

其次,除了直接飲用,處理之後的水可以作為雜用水重新使用,這種水稱為中水。相應的,中水水質標準也要比汙水廠排放標準更嚴格一些。在中國,一般處理後的水是不可以直接作為飲用水使用的,但是推薦有條件的地方使用中水,以便節約水資源。通常中水可以作為綠化灌溉和沖廁使用。我現在學校就有中水系統,用於沖廁。

最後,從技術上講,汙水完全可以處理後達到飲用水的水平,實在不行就用膜唄,處理成純水都一點問題沒有,不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技術上可行但是經濟上不可行。水處理也符合二八定律,處理剩余的20%汙染物要花費80%的總成本,也就是越到後面處理的難度越大,成本越高。拿氮來說,生活汙水裏面總氮和氨氮大概是幾十mg/L這個級別,處理後總氮一級b標準是20mg/L,一級a標準是15mg/L,有些汙水廠出水氮只能達到b標準,為了從b提升到a標準的花費可能和將生活汙水處理到b的花費差不多,甚至更高。而將水質從a提升到地表水環境品質標準中的四類水,花費更是離譜,可以說以現有技術在可接受的成本水平上,不可能將汙水中的氮處理到四類水的程度。所以你會看到一些地區唱高調,說我們汙水處理的好,出水能達到準四類標準。何謂準四類標準?就是除了氮之外,其他指標達到四類水標準。也就是說,根本沒有可能經濟高效的將氮降低至滿足四類水要求,只好改造標準,硬造詞了!而生活飲用水標準中只對氨氮進行規定,限值是0.5mg/L,比四類水還要低很大一截,你讓人家怎麽玩,創造一個~準~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嗎?

其二,安全風險問題。將處理後達標汙水排放到環境水體,除了利用水體自凈之外,還利用腸道病院微生物無法在水環境中長期生存的特性。正常生活汙水裏面含有大量人體排泄的細菌和病毒,這些微生物適應了人體環境,而在水環境中因為溫度變化等原因會死亡和轉入休眠狀態。所以經過自然迴圈這一環節後,水中人和動物代謝排入的細菌會極大削減,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因飲水導致的傳染病風險。如果汙水處理後直接飲用,在正常情況下,這些細菌會被完全去除或者滅活,可是一旦處理工藝發生點意外或者微小的故障,很可能有一些致病菌進入到飲水系統,造成不可預期的災難。而這種小的意外很難避免,同時因為程度輕,檢測又比較困難,那麽直接以生活汙水為水源,無疑增加了風險。相對而言,生活汙水雖然臟,至少沒什麽高毒性汙染物,比如重金屬,高毒有機物之類的,如果城市汙水中含有化工冶金制藥之類的工業廢水,那麽作為水源的風險就更高了。

綜上,在有可能的情況下,我們不允許將處理後的汙水直接作為飲用水源。使用環境水不但更安全而且更經濟。

ps: 看在我是在早餐同時和諸位討論汙水和排泄問題,是不是看完了這麽有味道的回答之後來點表示啊,起碼點個贊同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