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什麽是物聯網?其發展前景如何?

2014-01-07知識

7月19日,我第一次來到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觀摩了長征二號丙火箭的發射,拍到了這枚火箭升空的雄姿:

當然,長征二號丙已經發射很多次了,這次發射看似平淡無奇。但它卻攜帶了一個特殊的「乘客」:天啟星座15星——「瑞金號」。

這是「天啟」低軌物聯網星座第一階段組網的最後一顆星,它的發射,讓中國有了一個自己的衛星物聯網服務。

物聯網為什麽需要用到衛星?

物聯網,英文叫Internet of Things(IoT),號稱要把萬物互聯。普通消費者最容易想到的物聯網套用場景,就是形形色色的智慧家居電器的互聯與遙控。然而這類套用場景的通訊只要借助光纖網路、4G/5G這些地面通訊網路技術即可實作,衛星的用途並不在此。

地面通訊網路為取得最高的效費比,必然優先建設在人口密集的地區。而人口分布的不均勻性就必然導致,地面網路也授權以覆蓋99%的人口,但對於幅員遼闊的大國,通常只能覆蓋30%以下的國土陸地面積——何況地球上有70%是海洋。

衛星物聯網,就是解決這些傳統地面網路無法觸及地區的物聯網需求的。

各種不同通訊方式的數據通量及覆蓋範圍,可見衛星的通量較低但覆蓋範圍最廣(來源見圖上標註)

那些看似荒無人煙的地方,有廣袤的農場、牧場、林場,有往來穿梭的遠洋巨輪和跨國客機,有亟待保護的野生動物,有枕戈待旦的國防力量。而且,對於諸如農牧業、運輸業等不少物聯網套用場景,即時通訊並非剛性需求。這些場景具有能忍受高時間延遲和低數據量的特點,讓幾十到百余顆衛星組成的小型星座,也足以提供惠及全球的衛星物聯網。

衛星物聯網領域,中國有一個「天啟星座」

天啟星座將使用38顆衛星提供覆蓋全球的衛星物聯網服務。如前文所說,該計劃已於今年7月完成了第一階段組網,讓地球上中低緯度任一地點的物聯網終端,都可以在1.5小時之內跟「天啟星座」通訊一次。

天啟星座早期采用6U星,但從2020年中開始采用35-50公斤級衛星,比國外一個類似計畫的大了很多。更大的衛星意味著更強的衛星訊號功率,也意味著使用者終端可以采用更低的功率。實際上,天啟星座使用者端所需功耗降低到了0.1瓦量級,小於手機閃光燈的功耗,這為其大規模套用打下了良好基礎。

天啟星座11星(圖源:我們的太空)

天啟星座中,2020年12月發射的08星很特殊

它是由平安銀行客製並冠名的「平安1號」衛星 [1] 。這條訊息初次入耳,就立馬引起我的註意——物聯網,聽起來是資訊工業界的事情。為什麽一家銀行對此抱有如此濃厚的興趣,甚至親自上陣、打了自己的物聯網衛星?

金融業的老本行是儲蓄與貸款,把社會上的閑錢借給需要的人,從而實作社會資源的最佳化配置、幫助國民經濟培育新的增長點。

但銀行放貸,最怕的是錢還不回來產生壞賬。而要有效防範壞賬,最根本的解決方案,就是全面掌握企業經營狀況,充分評估其未來發展能力,做出精準的風險評估。

物聯網,就是幫助銀行深入到企業經營活動前線的得力工具。

無論是農田中的土壤狀態傳感器,奶牛身上的健康管理傳感器,羊群在牧場中行走軌跡記錄裝置,貨運車輛的車況傳感器,都可以透過衛星物聯網,為經營者提供精細化管理參考的同時,幫助銀行精準評估企業經營的狀態。

平安星雲物聯網平台的宣傳海報,突出了其在農牧業和遠洋運輸領域的作用

一張宏大的未來畫卷正在展開

如果你理解大數據的寶貴價值,恐怕就不難理解平安銀行在物聯網賽道上的提前布局。

平安1號的發射,只是平安銀行在物聯網領域施展雄心的一個縮影。2020年,平安銀行啟動建設「星雲物聯網平台」。根據公開資料,該平台在2020年底時接入33萬余台裝置;而短短9個月後的現在,接入裝置數已快速上升至超千萬台。

盡管物聯網大數據紛繁復雜,要從這樣龐雜的數據中準確判讀出企業經營狀態,將極其考驗物聯網平台營運者的數據分析能力。但一旦這事真的搞成了,無疑將極大促進金融業與實體經濟的良性互動。

在漆黑的太空,在廣袤的草原,在無垠的大洋,一件足以覆寫時代的事情,正在發生著。

參考

  1. ^ 首顆金融界物聯網衛星「平安1號」成功發射 http://fintech.xinhua08.com/a/20201222/196910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