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為什麽越看【甄嬛傳】越不喜歡甄嬛?

2022-07-07知識

我都是無聊才寫寫,可能太亂了,加上打得太快有些錯漏,不定時會修改一下。加了主題,看起來更直白點。並不完全針對甄嬛,她的好也不會忽略,盡量客觀了。

揀要緊的來說吧。

奪子

甄嬛在把溫儀(小說叫這名)送給端妃的時候,我第一次覺得她算計得近乎無遺。電視劇比較簡略的帶過了這段劇情。但是書裏說得很詳細。

有人覺得電視劇裏的溫宜不受寵,其實小說裏的溫儀也算眾星捧月了。畢竟幾次比較重要的情節背景,都和溫儀有關。比如木薯粉吐奶事件,溫儀生辰宴會。甄嬛私下去看幽禁的沈眉莊被華妃差點抓包,當然甄嬛早就知道了,所以皇帝斥責了華妃,並且收回了協理六宮的權力。甄嬛團隊暫時松了口氣,這是甄嬛設的局,目的就是讓華妃失權。然後皇帝還把溫儀從她宮裏接回曹琴默身邊,說怕華妃教壞他的女兒。溫儀還是比較受寵的。有趣的是,甄嬛在琢磨這件事的時候,發現曹琴默竟然也有二心,她對華妃並沒有那麽忠心。略一思量,知道曹琴默心疼女兒成為華妃爭寵的工具,所以華妃暫時失權,女兒回到親娘身邊,這也是她所想。甄嬛由此想到策反曹琴默。

甄嬛小產後,以為是華妃罰跪所致,對華妃更加恨之入骨。已經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這個看法一直持續到她去看貶入冷宮的華妃時才改變。仇恨驅使她和華妃爭鬥。端妃依然故我,在關鍵點才出手,一擊致命,成功讓華妃失去皇帝最後的憐憫。因為端妃沒有坐以待斃,面對華妃的壓迫,她還是在華妃宮中安插了眼線,就是那個縱火未成的太監。其實華妃沒有讓人去縱火,是甄嬛陷害她。華妃見到甄嬛後大聲說她冤枉自己。甄嬛回答是皇帝冤枉了她,自己是陷害。處理完華妃的事後,甄嬛和端妃嘮嗑,談心得。甄嬛和端妃商業互誇對方,可以看出她們都對華妃的死感到由衷的快樂。尤其是端妃,華妃一死,她立馬就出來參加宮廷宴會,勤快的都快頂替華妃之前的出席率了。

交談中甄嬛提到溫儀,兩人都感嘆她命運多舛。從小就卷入宮廷鬥爭,受苦受難。甄嬛說曹琴默不能給溫儀好的未來,並且有意說她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母親。端妃忍不住說甄嬛之前和她說過,會送一份大禮給她。眼下端妃已經明白了這份大禮是什麽。不等甄嬛開口就感慨的說如果有了溫儀那她一定會加倍呵護她。兩人心照不宣的決定了溫儀的未來。

不久,曹琴默就去了。電視劇是甄嬛慫恿她去向皇帝提議如何對待華妃,引起太後反感,下藥致死。小說甄嬛直接讓溫實初幹這事,溫實初雖然很糾結,還是做了。之後他對溫儀很愧疚,更加用心的調理她的身體來贖罪。然後溫儀就被過繼給了端妃。

很正常對嗎?但是要註意甄嬛說送大禮的時間。電視劇和小說差不多,就是曹琴默帶著溫儀出去,冬天路滑,溫儀險些摔著。是端妃護著溫儀,自己卻受了傷。曹琴默很感動,甄嬛就看出來端妃的另一層意思,她知道端妃很喜歡溫儀,因為她不能生。端妃還送了溫儀她的陪嫁首飾,非常名貴,連皇帝看到都說溫儀承受不起,她還小。曹琴默挺聰明,但是沒看出端妃早就在打她女兒的主意了。端妃想親自營育溫儀,不僅為了她的後半生能有依靠,更為了溫儀的未來。她需要一個能護得住自己的母親。端妃比甄嬛更早有這個想法。因為她表露的太明顯了,就沖她對溫儀的這番態度,甄嬛更本不用操心,孩子遲早是她的。

但是甄嬛還是對端妃說了送大禮這句話。如果說端妃是存了讓溫儀好的心,那麽甄嬛這句話就其心可誅了。端妃和甄嬛的共同目標是除掉華妃,是端妃還想除掉曹琴默獲得溫儀,甄嬛也想除掉曹琴默,因為她很聰明。但是甄嬛沒有想獲得溫儀的心思,端妃有。甄嬛知道端妃老成多謀,和她結盟肯定會有助力,所以才點破端妃的意圖。所以她在知道這個意圖的情況下說了這番話,華妃倒台後她明白的才提出了這個想法。借花獻佛,用溫儀討好端妃。其實結果還是一樣,曹琴默必定會死,溫儀也會被過繼給新的母親。甄嬛很清楚這一點,但是為了和端妃攀上,她動了不該動的心思。甚至一步到位,都不要端妃再想辦法,直接把人整沒了。我想,做人要有底線,無辜的嬰孩尚在繈褓之中,就被這麽多陰謀詭計包圍。好一招殺母奪子,其實甄嬛本可以不沾染這件事,但她做了,這就不可饒恕。她可以殺曹琴默,但不能打她女兒的主意。在她和端妃看來,失去親生母親是很好的選擇,曹琴默會教壞她。但是甄嬛自己的女兒在看到她陷害皇後時,脫口而出的謊話讓甄嬛都在感嘆朧月已經不是小孩子了。

這件事的背後令人齒寒,而甄嬛卻可以繼續和同夥談笑風生,繼續在後宮當寵妃。其實反派妃子被皇帝嫌惡是她們的行為被發現了,要是甄嬛也被發現,皇帝會怎麽想。

浣碧在毒殺尤靜嫻後帶著她的孩子入宮,甄嬛明顯不高興。因為她之前說過不要打尤靜嫻的主意,兩人共事一夫,安生度日。但是王府的格局早就變了,浣碧明面上是王爺的愛妃,王府的女主人。但是她沒有孩子,待到尤靜嫻生下孩子,她會成為正妃,到時候浣碧只能當個側妃。所以她不敢想,只能做了虧心事。電視劇沒有演出浣碧下毒的情節。但是小說浣碧用同樣毒藥加速了尤靜嫻的死亡。之後儼然一位慈母樣的帶孩子入宮。甄嬛揭穿了浣碧的謊言,說她殺母奪子,心思歹毒。我天,甄嬛這麽快就忘了自己幹過什麽了?自己殺曹琴默就是為溫儀好,浣碧殺尤靜嫻說對予澈好,她就擺譜給浣碧。這個本質上都是不人道的,沒有誰對誰錯。而甄嬛最後還是「憐憫」的原諒了浣碧,理由是不想讓孩子再失去一個「母親」。不想讓王爺知道這件事難過。

甄嬛陷害皇後殺了自己的孩子,過後在佛前贖罪。而對待溫儀她就是嘴上說說,哎呀!殺了她母親很愧疚。其實心裏則是,我是為你好,給你找了個好媽,以後好好孝順她。有個人和我撕,說那曹琴默心疼甄嬛的孩子了?非要這樣扯開話題,我說的是甄嬛雙標。他覺得溫儀跟端妃很好,沒什麽可指責的。對於這種觀點,我建議她自行代入一下,感受感受這所謂的「恩賜」。

示情

對於溫實初,甄嬛從來都是功利大過關懷。當然溫實初人敦厚老實,表白甄嬛不懂得循序漸進,一上來就奔著結為夫妻的目標。而且還選在甄嬛入宮的時期。甄嬛拒絕的很徹底,表明他只是實初哥,不是她的良人。但是溫不甘心,選擇進太醫院也要有接觸甄嬛的機會。(看了原文,原來溫早就是宮中禦醫了,沒這層意思。)甄嬛知道他對自己有意,所以需要他的時候就會讓他幫忙。其實溫挺好一老實人的,不舔甄嬛安安分分的過完一生,找個好娘子過日子就行了。但是他太在乎甄嬛了,甚至可以為她做黑事。甄嬛讓他給曹琴默下藥,他雖然不情願還是答應了。為醫者的底線都破了。因為甄嬛信任他,知道溫不會有壞心,所以用起來才特別得心應手。唉,工具人的悲哀。

甄嬛出宮後,溫多次來訪,給她送藥,噓寒問暖。甘露寺眾尼編排她和溫有私情,說得甄嬛很氣憤。甄嬛認為溫不知道避嫌,讓自己難堪。溫對她的情意從來沒減輕過,甄嬛以為她入宮,他應該知道分寸。但是溫再次表白,又掏出了定情信物玉壺,裏面放置著幾片切好的雪梨,他自認為一片冰心,期待甄嬛能接受自己。浣碧怕直接拒絕會傷了他的心,讓甄嬛先別把話說死,畢竟還要指望他照顧朧月。甄嬛說自己對他的心從來都是兄長故人,不愛他。因此還是做好拒絕的準備,擦拭好玉壺準備完璧歸趙。可憐一片冰心誰問。

三日後,溫來訪時,甄嬛將玉壺還給他。懷著一顆喜悅的心,但聽到拒絕後溫很是難過,甄嬛在此時提起了溫儀的生母曹琴默,並說自己早就不是幼年時的甄嬛,她為了自保殺余鶯兒,曹琴默和慕容世蘭。還讓溫也摻和進來。但是溫表示為了她,他願意。好吧~_~,是我太同情你了。但甄嬛說兩人太了解對方,做夫妻不適合。溫喪氣的說自己總是個無用之人。甄嬛就用雪頂含翠和普洱來比較,說不是普洱不好,而是她不愛喝普洱。這個橋段步步驚心裏也有,若曦是用芙蓉糕比明玉,冰糖葫蘆比自己,提醒十爺珍惜眼前人。不過甄嬛喜歡的雪頂含翠指得就是她心目中的良人。

這裏我剛有些贊同甄嬛了,結果大甄又來敗好感了。她打完感情牌後開始提醒溫避嫌,別經常來看她。並且又重申了一遍溫許過的諾言,幫她照拂女兒和沈眉莊。見溫的神情變得認真,又重新答允了她,她才松口氣。原來這才是重點啊。真會說話,既完美的拒絕了溫,又能順理成章的讓溫繼續幫她。完美兼顧雙方,甄嬛的話術真的高端。佩服佩服,溫被玩弄於股掌之中。

接下來就是安撫溫的情緒了,溫還是有心結,覺得甄嬛太決絕,為什麽不再考慮幾年,給他希望。幾年?是我低估你了,哈哈 ,太卑微了真的。

然而溫最後還是接受了現實,尊重甄嬛的意願。甄嬛松了口氣,是不是在想終於可以更放心的利用溫了?然後甄嬛又對他說,今後她一定會敬他如兄如友,來報酬溫待她種種的好。其實這話是想再次斷絕溫的綺念,這樣的身份是在告訴他甄嬛是怎麽對待他的。只是這話表面上如甄嬛說的輕柔如春風化雨,於溫來說這話的分量他自己掂量的到。溫顯然明白了,只是放手談何容易,如兄如友,自己終究算不得甄嬛的良人。不過甄嬛這話讓我想起羋月在嬴駟死前說,大王待月兒如父如兄,嬴駟嘆息到底是如父如兄。孫儷演過這兩個角色,夢幻聯動了哈哈 。

你以為這就完了,溫居然在好話歹話都說盡了後還抱有幻想,他故作輕松的把玉壺送給甄嬛,不要了。甄嬛還是怕他再起意,所以不能心軟。於是說溫在跟她賭氣。經過心理掙紮後,他還是摟著玉壺大步離去。還一顧三回首,很是眷戀傷感。

槿汐和甄嬛聊到這件事,甄嬛說為了讓他好受些,她在那三天絞盡腦汁的回想舊事。甄嬛要絞盡腦汁的回憶,而溫在說這些的時候卻是如數家珍。真是應了槿汐那句話,甄嬛不喜歡就是不喜歡,不會因為感動而勉強自己。溫一開始就是不值得。

甄嬛和玄清定情,溫知道肺都快炸了。哪知道甄嬛這麽快就移情別戀了,自己雖然沒希望了,但是又冒出一個這麽優秀的男人,煎熬啊。

後來玄清身死,他居然又開始了。先是對甄嬛說玄清不會回來了,然後繪聲繪色的說他是怎麽遭難的,可能屍骨無存,就算找出來也認不全了。甄嬛聽了直接吐血。槿汐責備他不知輕重緩急,這種事要瞞著她。但是溫都已經打算讓甄嬛假死,帶她去隱居了。孩子他來帶,一定會像對孩子像親生的一樣。所以憋不住,一定要講,講的越慘越好。他以為這樣甄嬛就會同意了,畢竟肚子裏有心愛人的娃,她不願意為了孩子也會願意。溫終於機智了一回。

甄嬛決意回宮,需要證明孩子是皇帝的,所以理所當然實初哥才能救她,她讓溫實初扯謊。溫不幹,欺君之罪不說,甄嬛又要回到皇宮,自己就再無希望了。甄嬛又冷聲說,唯一的萬一就是溫不肯幫她,賭氣叫他去舉報讓自己滿門抄斬。溫急得跳腳,又是賭咒發誓,又是說自己不會那麽做。甄嬛老折磨人了。

溫讓她跟自己離開,但是甄嬛說自己背負太多,命不好。垂淚說自己就算是死都要保全孩子,為玄清報仇,為家人昭雪。話都說到這種地步了,溫無奈答應幫甄嬛。並後悔告訴她玄清死訊,可憐溫就自私了這麽一回,還是沒成功抱得美人歸。

溫前腳剛走,槿汐就進來說好險,要是溫不肯幫忙,她們說不定就廢了。並且說只要甄嬛進宮,溫的情意就沒希望了。牛牛牛!又在設套。我差點又相信了!真的牛哈哈 !

累死了,大甄的千層餅也就溫願意吃。每次有求於人她就故意鄭重其事的說,溫你還記不記得曾經說過會一生一世對甄嬛好,不知道現在還做不做數?然後溫就會立馬表示永不敢忘,只要自己力所能及就會幫她。然後她就會松快。經典語錄了。這個「松」字出現過好多次,每次目的達成後甄嬛都會很放松,要是溫硬氣一回,不搭理你。你嘴上說不怪你,那我自己做,實際肯定很不快,為什麽這種事就是不肯辦。就像回宮時哭訴,嘴上說你不辦我也沒辦法,不怪你。但是我就算是拼著什麽什麽,都要什麽什麽的。這就是軟硬兼施,逼著溫幫她。

入宮後甄嬛的家人都被接回京來,但甄珩(甄嬛哥哥)的瘋病還沒好。因為與安陵容的一段情緣卻害了他的夫人和幼子,喪妻喪子之痛讓他痛不欲生,瘋病纏身。甄嬛和安陵容的恩怨又有了一筆。其實甄嬛之前為了讓安死心,特意為哥哥安排了婚事,並且在她面前說哥嫂恩愛兩不疑。安難過之余終於選擇侍寢,因為她不能再抱有幻想了。但是安在甄嬛出宮後,買通獄卒在獄中放老鼠,可憐甄嬛嫂嫂和侄兒感染鼠疫,死狀極慘。甄嬛讓溫照顧哥哥,說這樣她也放心些。

與此同時,沈眉莊和溫的露水情緣居然珠胎暗結。溫不免驚心,但是沈眉莊一定要生。他一直都在對甄嬛付出,卻忽視了身邊在意他的人。甄嬛總會讓他照顧自己和家人,很少對他表示關懷,更多的是感激。而沈眉莊會不時關心他,提點他。他對沈眉莊脫口而出的關懷也印證了他對甄嬛的心已不再堅定。當然舔了這麽多年,情分還是在的,只不過男女之情終於變淡了。恭喜恭喜,溫終於要清醒了。

甄嬛直到沈眉莊死前才知道她孩子不是皇帝的,電視劇甄嬛說姐姐你糊塗啊!被人理解成是她覺得溫不配。小說也有這句話,甄嬛聽完後不禁駭然,說她糊塗了。我想她們雖然懷的都不是皇帝的孩子,但是甄嬛是在宮外有的,她直接在宮內就有了。危險系數更大,很容易被發現。再說背景是甄嬛剛被人誣陷與溫私通,自然很敏感,她怕事發後會有大事發生。我覺得這裏甄嬛並沒有看低溫的意思,有人覺得甄嬛認為孩子父親是溫就很掉價了,什麽意思,我的舔狗舔了我的好姐妹並讓她懷孕了。悵然若失了?甄嬛還沒有那麽過分,這個我相信她沒有這樣的心。

沈眉莊又說溫揮刀自殘是自責太深的緣故,終究還是恨她讓自己抱憾終身。沈眉莊應該知道溫喜歡甄嬛,這麽做對不住溫。然後溫說他也有錯,其實他那夜也動了情。很正常,苦苦舔了一半書了,甄嬛還是沒追到,太灰心喪氣了。面對沈眉莊的醉酒失態,吐露真情,他也有感觸吧。兩人都有相同的煩惱。

滴血驗親。琪嬪管文鴛在最後不甘失敗,對溫說:「即便賤人沒有私情,你敢賭咒你對賤人沒有一點私心麽?」還叫嚷著溫敢不敢拿自己的父母親族起誓,說對皇帝的女人沒有半分不軌之情?這番話切中要害,溫實初只能含糊其辭。安陵容還加了把火,說溫這個人,他的情意,本身就會害死人。終於,為證清白,溫自宮了。而且是當場自宮,用削水果的刀。妃子們都震驚了,沈眉莊看到這一幕直接就早產了。後來溫對沈眉莊說,祺嬪說那些話的時候他很奇怪,自己想的竟然是沈眉莊而不是甄嬛。只是不想連累她和淑妃。(即甄嬛)沈眉莊聽他說甄嬛用的是位分,說自己用的是你,很感動他把親疏分的這樣細,自己原來也很重要。心滿意足的去了。

溫是個可憐人,剛走出甄嬛的情障,又陷入更大的自責中。他不能救回沈眉莊,並且沒有早點面對沈眉莊的情意,失去了才知道後悔莫及,他也終於看清了自己對甄嬛的感情。只不過斯人已逝,此恨綿綿無絕期。不得不說,這段寫的很好,情感豐富細膩,欲說還休啊。

血染

再更一下一丈紅劇情。

與電視劇差不多,只不過人物名字不一樣。電視劇叫夏冬春,小說是梁才人。出身書香門第卻俗不可耐,剛進宮就惹了甄嬛一行人不快。連安反諷她都聽不懂,反而叫囂著讓她們打聽打聽,古代版我爸是XX。宮女內侍都笑話她聽不懂弦外之音。梁才人惱羞成怒,要掌摑安。甄嬛為安擋開那一掌,梁才人卻要反過來打甄嬛。不過沒成功,華妃讓貼身內侍周寧海阻止了她。梁才人哭訴安出言不遜,自己只是想訓誡她。華妃反問皇後和她是不是都不在了,需要她一個小小才人來代勞。說罷讓人帶走梁才人,處以「一丈紅」。梁才人雙腿被打致殘廢,廢入冷宮。甄嬛一幹人都被嚇得不輕,安的腿都軟了。

這裏她們的表現很合乎情理,華妃的狠辣無疑是在警告她們。但是短暫的驚嚇後,她們馬上開始分析這件事。甄嬛先肯定了華妃的手段殘忍。沈眉莊說是梁才人愚蠢狂妄,才落得這樣的下場。安陵容說華妃這麽做是想拉攏她們。沈眉莊又說,以後要仰人鼻息,日子難過了。沈眉莊說完後,三人久久無言。但她們是肯定沈所說的,梁才人愚蠢狂妄。華妃受到的道德批判很有限,她們認為華妃處置梁才人雖然過猶不及,但是沒錯,是梁才人太愚笨,才遭來橫禍。且作者之前用了大量筆墨寫梁才人的不知天高地厚,隱性贊成了這種做法。

造成梁才人悲劇的一大原因是她本身的性格,主角團即使同情梁才人,依舊認可那套使她殘廢的規制,反而將一切歸咎於華妃這類高位者。高位者對低位者的絕對服從,甄嬛也在被這套東西馴化,或者說她本身就是認可的。這點在她罰跪的時候,得到了印證。

彼時華妃父兄立了戰功,皇帝給他家人優渥的封賞,也給未曾生育的華妃升了位分,即皙華夫人。皇帝和皇後出宮祈禱國運,華妃作為後宮裏暫時的最高位者,開始對甄嬛發難。讓甄嬛過去聽訓,流朱反駁內侍說甄嬛有孕,連皇後都說不必日日拜見,皙華夫人的話就更不必聽了。甄嬛不去,周寧海就開始作踐一個小內監,指桑罵槐的懲罰他。周寧海又勸甄嬛,宮裏有頭有臉的妃子都去了,除了端妃和剛小產的恬嬪不適合去,甄嬛作為中高位妃子不去的話讓皙華夫人難做不說,更是違背皇後的意思。因為皇後出宮前讓她全權代理後宮事務。

甄嬛不情願的去了,華妃又以她遲到為由,罰她跪下。甄嬛只得服從。然後甄嬛就在毒日頭下念一本殘破的女訓,終於倒下了。之前她們評價梁才人的時候認為她是「罪有應得」,這個反面人物美化了那套規制。而甄嬛在面對華妃的絕對壓迫時,有沒有想到梁才人呢?華妃是要批判的,但她之所以可以無視一切懲罰梁才人和甄嬛,是作者後宮等級秩序下得到的權利,高位者對低位者的絕對優勢。官大一級壓死人,沒想到也適用於後宮。只不過更為嚴苛。甄嬛後期也成為了一樣的高位者,她的言行裏也有了這樣的影子,比如結局皇帝躺在床上,聽見妃子哭聲。他以為是哭他時日無多,但是甄嬛直接揭穿真相,她們是在哭自己。並且很生氣的斥責了一位哭的傷心的妃子,然後封宮。估計要關到她們死。她在低位妃子的時候面對壓迫,更多的是同情贊許受害者。但是她上位後這種情緒已經不多見了。

作者贊同這套制度,並用女主不斷鬥敗敵人上位的行為來驗證其合理性。讓不少代入女主視角的人對其產生認同和向往。有的可能代入感太強了,覺得女主做什麽都情有可原。

往事

再次重溫了一遍小說結尾,予潤(沈與溫之子)即位,冊封甄嬛為皇太後。並追封生母沈眉莊。其實皇帝更想讓予涵(甄與玄清之子)當太子,但是朝臣不肯,言甄嬛被廢黜過,本就德行有虧,即使當了皇貴妃,子也不能憑母貴。如果一定要立她的兒子,就要賜死甄嬛,避免牝雞司晨。結果甄嬛從簾子後面出來斥責那位大臣,並說自己的孩子資質平庸,要立就立予潤。予潤的生母惠儀貴妃(即沈眉莊)出身名門,賢良淑德。甄嬛已經想好了,自己以後不會垂簾聽政,予潤會善待她終老。因為她的兒子備受非議,不被承認,她要想安度晚年肯定要選一個自己人當皇帝。她是予潤的養母,新帝肯定會像對親生母親一樣對她,該享受的禮制一樣不少。所以甄嬛不在乎自己兒子能不能當皇帝。這個也能理解。但是,在皇帝和朝臣們都贊同的時候,甄嬛的臉上露出了蜜汁微笑。並且是一抹痛快的笑意。???

你痛快什麽呢?最後幾章甄嬛與皇帝聊天,甄嬛餵他喝藥,皇帝露出了大郎的神情。甄嬛露出來金蓮的微笑喝了幾口說藥很苦。皇帝才微微釋然。兩個人從來沒有那麽禮貌,互相尊稱對方,隔膜漸深。然後甄嬛又把妃嬪私通的醜事告訴皇帝,繪聲繪色的描述了德妃(即敬妃)捉奸的名場面,說到赤色鴛鴦肚兜的時候還在心裏吐槽這麽香艷的場景怕是得給皇帝氣死。果然,皇帝暴怒,下旨要車裂淫婦。然後甄嬛趕緊安撫他,皇帝體恤她要照顧這麽多孩子,德妃,貞一夫人也不知道幫襯一下。

皇帝臨死前,還是忍不住問了予涵是不是他兒子,甄嬛沒給出準確的回答,只說天下人都是他的子民。皇帝知道大勢已去,說這天下很快就是她的了。並乞求甄嬛能再叫他一次四郎,甄嬛沒答應。而是帶著恨意和悵惘說剛入宮的甄嬛已死,她是皇貴妃甄氏。皇帝說她為了玄清已經恨毒了他。甄嬛又發起會心一擊,說她就算再恨毒了皇帝,也會好好撫育太子,並說要是沈眉莊泉下有知,自己與溫的孩子登上皇位,應該會很高興。我覺得很高興的是大甄吧。沈眉莊之前就說過自己的孩子是自己的,不稀罕什麽惠妃。她怎麽知道沈會高興,再說她不想讓自己的兒子即位,是怕他也像皇帝一樣被這麽多女人算計,安穩的度過一生就行。但是沈的孩子可以承受女人的算計?甄嬛絕對會讓予潤即位,為了她的後半輩子,也為了她的親生孩子能有依靠,說白了就是她本錢不大,承認度不夠,不然她的兒子真有資格當太子。這樣也就算了,她非要在結局來一句,後來,潤兒的孩子沒有孩子了,涵兒的孩子,我的曾孫便被迎入宮成為新帝。皇室血脈歸於正統。作者還要在最後來這樣一出弄巧成拙,好處永遠是女主的。沈的孩子不配嗎?

再看那句,臉上有了一絲痛快的笑意。「痛快」,我想她應該是在痛快皇帝綠雲蓋頂,祖宗基業都要歸於「外家人」,這天下以後應該叫溫朝而不是周朝。痛快皇帝自食其果,他負了沈和她的真心,不論他立自己的孩子,還是沈的孩子。他都終究是錯付了。

但是,她還是對皇帝有點不舍。電視劇的台詞很精煉,那年杏花微雨,你說你是果郡王,原來一開始就是錯的。甄嬛竟然哭了,並合上皇帝的眼皮。內心活動是:一切情仇,皆可放下了麽?她開啟宮門,看到的景象與她昔年入宮之時並無分別,心裏空落落的,悲泣響徹九霄,「皇上駕崩—」這裏甄嬛的悲泣除了作秀給別的妃子看,其實她內心還是很痛苦,悲憫的。她與玄淩的恩怨就在這句話裏放下了,以玄淩之死為終點。直到最後結局了,甄嬛還抱有對玄淩愛情的幻想,回憶中的初見那麽美好,一切仇怨就在皇帝死後得到終結。

情牽

我一直比較喜歡溫和沈的感情,雖然這與甄嬛和玄清的感情一樣,都是有錯的。我不太喜歡甄和玄清的愛情難道是我的道德枷鎖太重了?他們的身份換個說法就是叔嫂戀,但是作者卻有意蒙上了一層美好的外衣,引導讀者對他們產生同情,讓人覺得這麽做是有苦衷的。其實大部份影視劇也會有這個橋段,大玉兒和多爾袞不就是嗎?但是大家還是很感動啊,對美好的愛情是每個人的向往,我們會有意忽視一些錯誤。溫和沈相對來說沒有那麽多的矛盾身份,但是溫還是對沈說你是皇上的妃子。他把這個身份看的很重,所以遲遲不肯接受沈的愛,但沈打消了他的顧慮,言她不把自己當成他的妃子,心理層面的障礙消除了,所以溫在最後勇敢的接受了沈的愛,他不再迷茫痛苦了。當然沈死後他還是痛苦的,只是那一瞬間他正視了這份愛。

有人覺得皇帝對沈很不錯了,沈不識擡舉要給皇帝冷臉瞧,還出軌皇帝,不值得同情。還覺得皇帝情有可原,畢竟他不知道沈是冤枉的,禁足降位很正常。的確,疑罪未明,證據似乎也很充足,沈被懲罰也是正常的。但是沈把皇帝的情份看的太重了,她覺得皇帝應該會相信她的人品。但是她想錯了,皇帝對她與對甄嬛是不能比的,信任度和寵愛不一樣。沈一下跌落雲端,狠狠的挫了她的銳氣。早前的沈自信滿滿,甚至想著生個皇子,野心不小的。所以誇她人淡如菊是不適合的,她沒那麽清高。甄嬛找到人證劉畚,皇帝才知道原委,叫人放了沈。甄嬛說沈怕是不好了,皇帝還以為沈想不開自裁了。其實是得了時疫。皇帝在沈被禁足後就忘了她,如果不是甄嬛一直沒放棄,說不定沈真的會關上不少時日。然後皇帝請人給她看病,復位。實際上甄嬛早讓溫去救沈了,等到他下令,人早沒了。

所以說皇帝並沒有那麽看重沈,沈也太自作多情了。只不過沈的心性高,不願意再對他笑臉相迎了。這個我還蠻佩服她的,寧願失寵也要堅守她的原則。所以寧可枝頭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風中。說的是她不願迎合諂媚皇帝,但求在後宮有一片容身之地。不是說她清高,有人老愛拿這句詩說沈不配。

沈死了後,皇帝給予極大哀榮,並把她的孩子給甄嬛撫養。在沈生產的時候,安也來探視。並且帶了身邊的婢女過來請罪,說她是無心的,是賤婢驚了沈的胎。自己極力撇清關系。甄嬛直接掌摑了安,安雖然很氣但是還是自打了嘴巴子。最後把氣全撒在那個奴婢身上,可憐那個奴婢,被安打得血流滿面,安是帶著護甲打得,最後纏臂金打了一個大大的血窟窿,婢女直接昏死過去。皇帝這才對安說別氣著自己身子,讓人把那個婢女拖出去亂棍打死。沒有怪安驚嚇沈。

就在沈剛辦完葬禮後,皇帝又開始獵艷了。目標是甄嬛妹子玉嬈,因為她不僅像純元,還兼有華妃的英氣。滿足了皇帝多重要求。尤其他之前居然這麽對甄嬛說,說沈的尾祭一過,大家就可以放寬點,並說宮中已久不聞歌舞絲竹了。牛,人剛死就開始享樂了。可見皇帝對沈的感情多麽不值,嘴上說著傷感,實際還是想著新人。這話連玉嬈聽了都有不忿,言皇帝舊人去了還有新人在。

所以沈心灰意冷很正常,不必盯著皇帝對沈有多麽關懷。實際行動已經暴露了,沈不願強顏歡笑,就這都要批判沈不知好歹。是不是太給皇帝臉了。

同心

至於甄嬛對浣碧,我認為並沒有薄待她,並非一些人說的甄嬛就是沒把她當親妹妹。浣碧是擺夷人之後,何綿綿之女。甄嬛只知道有個何姨娘,但是她不知道父親對何綿綿的情意。因為她自小便看到父母鶼鰈情深,母親為避人口舌,讓父親納了幾個姨娘,但是只是虛名而已。

直到甄嬛在甘露寺遇到玄清之母舒貴妃,舒貴妃也是擺夷人,原名移光,後改為阮嫣然。且為何綿綿故友,見到浣碧會說擺夷土語,才知其為故人之女。得知何綿綿已死,也不禁傷懷。甄嬛才知道其中隱情。「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何綿綿原名碧珠兒,甄遠道為紀念她才為女兒取名浣碧。甄嬛知道後雖然感嘆何對其父的一片情深。但是還是為自己母親感到傷心,畢竟父親不是全心全意愛著她。可以看到作者明顯借用了天龍八部裏的一些橋段,連章節名都於此有關。比如「青裙玉面如相識」一章,這句詩是段正淳寫給王夫人的,小說則用做玄清與甄嬛的再次會面。「九月茶花開滿路」則是為後來舒貴妃的出場做鋪墊。因為大理國盛產茶花,擺夷這個民族就在大理。

浣碧本該是甄家二小姐,但因其母為罪臣之女,不敢給她名分。多年為奴為婢,供人驅使。但是她其實是可以受到良好教育的,甄嬛從小就請了老師教她讀書識字,甄父也讓浣碧旁聽。只不過她的心思不在這個上面,甄嬛都說她誌不在此,只喜女工。要不是能和玄清有話聊,她是不會纏著甄嬛學寫詩的。

浣碧被曹利用,她因為一時小利就昏了頭,竟然真敢背叛甄嬛。所幸甄嬛早已布了局,戳穿了浣碧的心思。浣碧被發現後只是很不甘,覺得自己這麽做沒錯,因為她覺得甄嬛沒為自己考慮過未來,她要自己爭取。甄嬛說她糊塗,自己並非不為她考量,要是真的被利用成功了,浣碧做為她的陪嫁侍女,焉能逃脫幹系。而且甄父早就叮囑過甄嬛讓她給浣碧指個好人家,多幫襯妹妹。甄嬛與浣碧互剖心語,兩人終於把話說開了,甄嬛許諾以後會讓浣碧做當家主母,不會委屈她。浣碧也很感動,知道自己魯莽,差點害了長姊。從這件事後,浣碧再沒疑心過甄嬛,也收了心,殷勤侍奉甄嬛。

但是,甄嬛真的什麽都不計較嗎?她是心疼浣碧身世,但是對浣碧的背叛還是很介懷,萬一哪天她又故態復萌,自己也不會心軟。所以那之後還是暗中派人盯著浣碧行蹤,一旦發現,絕不姑息。

甄嬛要離宮,浣碧和槿汐要跟隨她,甄嬛並不驚訝浣碧的選擇,而是對槿汐的選擇感到驚喜。她本來可以另謀高就,但是願意跟她離宮。浣碧是必須走的,因為她是自己的陪嫁侍女,留在宮裏也怕被人欺負,倒不如出宮。出宮後,兩人私下就互稱姊妹了,畢竟是血濃於水,浣碧也小心照顧著她。幫著她做些粗活。

小像事件一直被認為是浣碧故意的,其實那真的是個意外。我之前也覺得是浣碧幹的,結果是玄清喝多了沒收好。有趣的是玄清也以為是有人故意為之,直到後來浣碧幫他補好小像的帶子他才知道是意外。因為經常翻看小像,小像褪了色不說,帶子都舊了。韋編三絕嗎?哈哈!那天正好斷裂,直接掉在皇帝面前。大家紛紛猜測是誰,葉瀾依知道那是甄嬛,所以故意說很像玉嬈,但是玄汾(就是電視劇的慎貝勒)不高興了,說他倆根本沒見過幾面。於是還是懷疑到了甄嬛身上,見此情景,浣碧才主動說是她。葉瀾依可能喝了飛醋,居然開始懟浣碧,所幸一一解釋清了。但是玄清又開始了,說什麽他心裏始終有個女子是真愛,浣碧雖好但比不上她。還好皇帝沒起疑,反而樂呵呵的賜了婚。

浣碧改名也被很多人說甄嬛不懂浣碧的心,因為她沒經歷過私生女的心境,所以在選名字的時候才這麽不耐煩,浣碧生母的牌位進祠堂了就行,名字不重要的。真沒那麽多事,其實一開始選的就是玉字輩帶女字旁的名。分別是如,姍,嬌,婧,嫵。浣碧喜歡姍字,寓意「姍姍來遲,後者有福。」但是禮部駁回了,言浣碧是義女,比不得本家。甄嬛這才與浣碧商量新名字,因她身份隱匿多年,故名玉隱。浣碧雖然有點遺憾,但是也很高興,終於可以名正言順的嫁給玄清,並且母親也可以得到供奉。

婚禮前夕,甄嬛又好好交代了浣碧註意事項,讓她好好管家,拿出甄家女兒的底氣,不要被尤靜嫻比下去,別自卑。並且把給玉姚,玉嬈備下的嫁妝都給了她,不輸尤家小姐。因為她知道浣碧要強,好面子。這裏甄嬛真的對浣碧是諄諄善誘,掏心掏肺的說話。可以感到她也為浣碧感到開心,雖然以後面對玄清要喊他妹夫,但她還是祝福了浣碧幸福快樂。

浣碧有時候真的口無遮攔,總是說這個不配,那個也不配。甄嬛只是讓她閉嘴,別胡說。比如安封了昭媛,甄嬛想送她一個上好的翠玉鐲子,浣碧直接說送給她很浪費,安不配什麽的,但是甄嬛沒有笑話浣碧眼皮子淺,也沒有拿浣碧的出身來做對比,只是止住她的話頭。她太要強了,心比天高,身為下賤。每當看到比她低的人就忍不住發牢騷。甄嬛理解她,所以處處寬待。甄嬛對浣碧真的仁至義盡了,這個就別挖苦了吧。

結愛

我還是覺得不能拿大玉兒和甄嬛他們比,我一直不喜歡玄清。其實甄嬛在沒出宮前,對玄清並無情愫,反而因為他的孟浪而厭惡,比如戲水那段,那種油滑輕浮的舉動對甄嬛做起來真是大煞風景。即使作者給他加了buff,用甄嬛之口說出他的不俗。依然很令人不適。甄嬛也厭惡他的輕浮,直到後來幾次別出心裁的心意,甄嬛才放下戒備,覺得他也是個不錯的男子,但是沒有別的意思。

出宮後他就開始迫不及待的撩撥甄嬛那潭死水,甄嬛還是顧忌兩人身份,不敢逾越禮制。直到甄嬛生病,玄清用自己的身體為他降溫,其實本可以用其他方法,但是他一定要用這種,估計是想讓甄嬛動心。普通的方法不容易觸動甄嬛,只有這種狠點的方法才能記憶猶新。他不辭冰雪,甄嬛受寵若驚。養病期間玄清向甄嬛吐露,皇帝曾對他說過當初是假借自己的名義向甄嬛搭訕,並且很不甘,明明拿到小像的人是他,到頭來還是錯過了。???他以為幾次交心的恰聊就能讓甄嬛對他欲罷不能嗎?未免太自信了。就算沒有小像,他覬覦皇兄的女人還理直氣壯。我感覺他喜歡人妻內容的,這種禁忌之戀更能滿足他的yy,用灑脫不羈掩蓋內心深處的欲望。包括浣碧也是,表面的人妻內容,實則還是清純的少女內核。

他還主動提出要給甄嬛遮風擋雨,一心一意待她。甄嬛苦笑回絕。然後在甄嬛沒同意的情況下悄悄給她掖被子,甄嬛的心理活動是他也不避嫌。甄嬛知道了他的心意,但仍然冷靜的寫下: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這裏都挺正常的,甄嬛雖有感觸,還是理智的拒絕了。然後呼喚溫過來接她們回去。

不久兩人用長相思與長相守合奏,玄清又開始開導甄嬛了。言她過去為甄家小姐,現為逐出宮闈的修行姑子。讓她正式自己的心。???還是那麽自信啊!你就這麽篤定甄嬛愛你,萬一有個青梅你不還是沒戲。名正言順的撬墻角。甄嬛還是不肯,陰影太深了。還沒走出來。

淩雲峰地處偏遠,有很多覓食的貓兒。甄嬛被貓兒嚇得不輕。童年陰影,甄嬛去人家做客,同齡的小公子調皮將一只貓放在她的棉襖裏,掙脫不出。玄清直接破門而入解決貓兒的問題,只不過鳥兒死了一地,很煞風景。這裏溫又被埋怨了,送鳥讓甄嬛差點嚇死。玄清還委屈的說甄嬛不願見他,所以只能偷偷看她。此後甄嬛不斷夢魘,玄清夜夜吹笛助她安眠。

直到一場雨。甄嬛還是動了心。是不是女人都特別喜歡氛圍感,男人付出的越多她就越感動。終於勇敢的冒雨前行,連傘都不打就沖過去了。玄清感嘆她怕雷雨天,這難道又是從皇帝那聽到的?還說她忍得好辛苦,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她的心意。並高興的說他等了多年,終於等來了今天。「多年」,早有企圖了。

尷尬而羞恥。這是甄嬛面對自己與玄清感情的想法,自己不能擺脫過去的銘印。但是依然期盼未來。

大玉兒和多爾袞是兩廂情願,不像甄嬛玄清是一方的努力而修成正果。皇太極因為一個預言要娶玉兒,玉兒以為多爾袞死了傷心出嫁。卻得知他生還的訊息,哲哲給她兩個選擇。她選擇放棄自己的愛情。皇太極死後,多爾袞是手握重權的攝政王,玉兒在面對他的再次示愛選擇自己的兒子。用舊情讓多爾袞甘心臣服,一個荷包決定了她和兒子的後盾。她給的理由是讓豪格登基自己今後就沒有和他見面的機會。多爾袞尊重她的選擇,但是權利最終要歸於帝王,玉兒和他之間的隔膜只會越來越深。即使委身多爾袞,他們的情也回不到從前了。

玄清真的很不知所謂,種種操作總是把甄嬛至於險境。要不是甄嬛演技高超,一個失控直接上演小叔子和嫂子的禁忌之戀,他們感情的鋪墊太少了,怪不得是男二。男主是皇帝。玉兒只愛過多爾袞,甄嬛卻愛過兩個男人。某種程度上來說,甄嬛對這兩個男人都有情,知道最後她也在回憶與皇帝花下的初相見。這種感情不純粹。但是甄嬛最後還是愛玄清的。玉兒咒多爾袞與甄嬛送毒酒都是情感宣泄的點,甄嬛那個就有點奸情撞破,了結對方的意味。

所以要點在男方,玄清真的上不得台面。

手足

甄嬛曾在皇帝床前說:「比起皇上殘殺手足之毒,臣妾甘拜下風。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臣妾尚覺得不及皇上十中之一呢!」甄嬛說這話的時候帶著冷毒的笑意。

其實她之前也做過類似的事啊,怎麽到玄清這就是殘害手足了?皇帝有幾位皇兄,除去早夭的,都封了王。汝南王玄濟狷介狂傲,聲勢日盛。玄淩很忌憚他。並且慕容家與其關系密切。(華妃在小說裏叫慕容世蘭)當時的背景是甄嬛失子,蝶幸復寵。然後就遇上了皇帝前朝的麻煩。她知道慕容氏與汝南王勾結,尾大不掉。玄淩早已存了滅除的心,於是獻上計策。即從玄濟的兒女下手,先提議封他女兒為帝姬,改號恭定。以此提醒其父「恭敬安定」。交由太後撫養,若有不測將來可挾制汝南王。當然這是建立在玄濟不識擡舉的份上才會做。甄嬛說希望她女兒的封號能讓他收斂一下,避免兄弟同室操戈。

但實際上甄嬛巴不得他造反,皇帝許諾會給她哥哥甄珩兵權。當然是想分玄濟的權,所以要提拔可信之人。甄嬛聽到這話心微跳得厲害,看來很驚喜。於是隨後獻計給玄淩。只要玄濟倒台,慕容家也不遠了。到時候甄家就是有功之臣,華妃也不足為懼了。玄淩自然不會念什麽手足之情,能穩定皇權才是最要緊的。甄嬛嘴上說著不想讓手足相殘,實際上這樣對她最有利。明面上為皇帝考慮,實際上還是有私心的。

可她想不到,鳥盡弓藏,在她成功逼死華妃後,甄家也倒了。自己又被皇後設計失寵,前路坎坷,君心難測。甄嬛連愛情也沒了,心灰意冷之下遁入空門。有功之臣一朝成罪臣,甄嬛榮極一時卻又迅速消逝。

手足之情。甄嬛這麽說是認可玄清小叔子的身份的。即使一開始對這個身份很尷尬,但是後來愛情又戰勝了這點想法。有人說甄嬛出宮就相當於離婚,不是的。離婚兩人的關系是一刀兩斷,甄嬛呢?她是頂著廢妃的名頭落飾出家的,武則天去感業寺也是先皇的女人。怎麽著甄嬛出宮就是個獨立人了?她依然是皇帝的女人。甄嬛很清楚這一點,但她已經決定開始新生活,忘掉過去重新開始。不想陰差陽錯還是成了他嫂子,還是庶嫂,不是正牌的。浣碧出嫁她就要叫他妹夫,關系更加淩亂。

再回到開頭甄嬛說的話,殘害手足。沒錯,玄淩的確殺了同父的弟弟,她讓甄嬛送上毒酒,了結孽緣。其實太後也是這樣除掉情人的。玄淩的上位大機率是靠了皇叔,而太後的籌碼就是委身皇叔。等到皇位坐穩了,太後就毫不猶豫的殺了皇叔,還政與皇帝。玄淩對這段屈辱的歷史耿耿於懷,自己的母親要曲意逢迎他的皇叔才能保全他。甄嬛向他訴說後宮私通的種種醜事時,他痛苦不堪,在雨中對甄嬛說了太後與皇叔的私情。直接吐血了。

甄嬛獻計除去汝南王的時候,估計沒想到今後自己也會有類似的遭遇,玄濟會對皇權造成威脅所以滅殺他天經地義。而玄清安分守己,保家衛國。是個忠臣。但是皇帝不這麽想啊,玄清一直隱藏自己的實力,不敢表露自己的野心。皇帝表面上看他放蕩不羈,實際還是防備著他,因為他知道玄清從小就十分優秀,一個優秀的人野心同時也不會小。皇帝心裏只有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甄嬛應該在汝南王被滅後就應該居安思危,他的淡薄無情體現無疑,但是火沒燒到自己身上永遠感覺不到痛。當時的甄嬛風頭正盛,盛寵不衰。怎麽能體會到皇帝的無情呢?對親情尚且如此,難道對愛情又能熱情似火?

甄嬛獻計的時候殺伐果斷,與玄淩商量計策。也沒太在意手足之情,嘴上功夫而已。可到了玄清就是殘酷無情,冷漠自私的做法。不可否認玄清是正派,玄濟是反派。但是甄嬛的雙標還不夠明顯嗎?有人肯定會說玄濟是反派,跟他談什麽兄弟之情。拜托,一個人對痛恨的東西如何,往往會體現最真實的性格。雍正王朝裏四爺上位,鄔先生就說他是一代陰鷙之主,叫十三爺小心一點。即使雍正很看重十三,封他為怡親王。但十三還是感受到微妙之處,兄弟情分似乎也變質了。不過他倆還是好好的,沒有太多猜忌。因為十三是真心為四哥好,他願意當他的孤臣。但是玄清呢?他的野心不小的。懂得韜光養晦,隱藏實力。並且親近母族,其實就是個已經消亡的族群,真以為可以和慕容復比。還在手上刺青,說是他們族中成年男子的儀式。為什麽舒太妃要出宮,因為她爭不過太後,為了玄清考慮,讓太後發誓照顧他。玄清早已記事,不敢放肆。你以為他真的毫無牽掛,只不過沒資本而已。

皇帝殺他完全沒錯。(站在他的角度看)他與自己的寵妃不清不楚,手握兵權極度不穩定。甄嬛傷心怒斥皇帝的原因也沒底氣吧!頂多罵他沒良心而已,罵他殘害手足甄嬛也幹過,沒什麽殺傷力。

桃謝

安陵容的代表花是夾竹桃,色澤赤艷,枝葉卻含有致命毒汁。

殿選時甄嬛替安解圍,簪秋海棠,送耳環。沈勉勵她說從來英雄不問出身。安感動不已。結果轉頭她倆就開始討論安的出身。有人說這裏甄嬛對安很夠意思,是安忘恩負義背叛甄嬛。甄嬛替安出頭的確仗義,但是也存有私心。她本來抱著落選的心參加殿選,沒想過與沈同為宮嬪。但多年姐妹,甄嬛不得不為她多考慮。這個考慮自然是安了。

首先,沈見甄嬛懟人,比較憂心。怕她得罪人。但是甄嬛說皇帝選秀,看中的不僅是家室,還有德容言工。並認為欺壓安的秀女即使進宮也不得善終,又何來得罪。而安雖然家室寒微,但是楚楚動人別有情致。入選的機率很大,她如果沒選上,那今天的義舉也並非無用。沈也為安說過好話,有這一層,沈在宮裏也有個照應,也就是給她找個盟友。

安與甄嬛成功入選,甄嬛憐她處境窘迫,棲居客棧。於是請示父親接安到家裏小住,甄父欣然答允,讓甄嬛長兄甄珩去接安回來。結果上演了一出英雄救美,客棧老板認為安奇貨可居,想撈好處。甄珩幾個照面打發了雜魚,帶安歸家。安感激涕零,情根始種。電視劇比較細致,有些情節很貼合人物。比如芳若姑姑來甄府,甄嬛很自然的送了禮。而安囊中羞澀,並沒有送。其實小說裏甄嬛考慮的很全面,把她那份也備好了。不會尷尬。學習禮儀期間安與甄嬛一同居住,感情甚好,一根玉簪也輪流戴。

入宮前夕,安獨自垂淚。她對甄珩已有了情。甄嬛敏銳的發現她對哥哥的心思,不過她不知道的是甄珩對安也有情。

入宮後甄嬛稱病避寵,不願當出頭鳥。而沈在新晉宮嬪中最得寵,晉了位。有人認為甄嬛賊得很,自己保存實力,讓沈做出頭鳥。後來沈溺水,被誣假孕,都是甄嬛不提醒好姐妹。但是沈本來就奔著當寵妃去,就算甄嬛告訴她韜光養晦,她不見得會做。甄嬛也不能預判誰最得寵,就算沈漂亮,能入選的那個不漂亮。只不過沈後來在新秀中的恩寵較之同位分的妃子高了些。

安因為心裏有人,並不爭寵,安生度日而已。甄嬛知道她是為了哥哥,但是沒有寵愛在深宮中也難挨。只不過那時的她已經頗得恩寵,不需要安。沈假孕禁足,連帶著交好的甄嬛也有了嫌隙。沈寫下血書交與甄嬛,赫然有一句扶持陵容。甄嬛也覺得是時候了。於是她要斷絕安的癡念,立馬給哥哥找了門好親事,選了門當戶對的嫂子。哥哥沒有拒絕,雖然他喜歡著安。不過兩人婚後確實琴瑟和諧,薛小姐爽朗大方,待人溫厚。與安的羞澀靦腆不一樣,甄珩逐漸放下了安。但在他心裏始終記得安的樣子。然後甄嬛裝作不經意告知哥哥近況,聽到甄珩娶妻,安的心可能碎了。她本想為他守節,就算一輩子老死宮中都可以不侍寢,但是他已經成婚,與愛妻蜜意正濃,自己已經不算什麽了。況且她從未表白,說不定甄珩根本沒把他放在心上。

於是安同意侍寢,甄嬛高興的打扮她。安是清秀佳人,甄嬛就穿了特別艷麗的一身來襯托她。炎炎夏日,清爽的裝扮自然要比濃墨重彩來的好。安果然得了寵,大概是因為她的歌喉,余音繞梁,聲如鶯啼。皇帝大概又勾起了純元的回憶,可能恍惚中又想起了純元的歌聲。安後來投靠皇後,皇後派人訓練她的聲音,可以與純元一般無二。將安提拔上去,甄嬛有點悵然若失,畢竟寵妃當久了被分寵的感受也不好。她剛得寵還要擔心沈會不會對她有嫌隙,不過後面她完全沒有這樣的顧慮,沈已經不爭了。

安前期得寵都是靠歌喉,華妃看甄嬛不爽也想拿她的姐妹消遣,深夜召安唱歌,皇帝也在她宮裏。其實安平日裏也唱歌給皇帝聽,所以皇帝並不覺得這是在侮辱安。安認為華妃只把她當成歌伎取樂,是對她身份的輕視。甄嬛見此也陪同安去,但是安還是很介懷。華妃對她的羞辱是甄嬛帶來的,她得寵才造成了自己被華妃取樂。不僅如此,華妃賞賜的甜酒膩得很,安的嗓子很不舒服。安知道甄嬛對她有恩,所以這點委屈她也就忍了。但是她真正恨的是甄嬛斷絕了她的希望。甄嬛早就知道自己的心意,故意告訴自己哥嫂的恩愛,正是這件事將安逼上絕路。

甄嬛讓安代替沈去爭寵,來鞏固她宮中地位。其實安一直佛下去是她的心願,甄嬛得寵的時候不管安,在危險的時候就想到安了。當時甄嬛在心裏把皇帝當成夫君,居然可以親自引薦安。不過她說甄嬛不過是施舍冷飯這話雖重了點,也並非沒道理。之前獨享恩寵沒想過自己,落難了就想到自己。既然已經侍寢,就不得不爭寵了,她已經和他沒緣分了。不為自己也要為家人考慮,一直沒有寵愛也不行。

但是甄嬛一枝獨秀,安一直被壓制,激發上進心的安如何肯屈居人下。尤其是一直厚待她的甄嬛,她已經對甄嬛的籠絡不感動了,她覺得甄嬛就是在利用她。然後她就遇上了知己皇後,她也不受寵。平白就有了親近的想法,電視劇是皇後拉攏安,小說是安主動投誠。她們之間的相似之處很多,更談得來。同樣的善於隱忍,喜怒不形於色。她看到即使是盛寵的甄嬛為了自己父親的事還要去求皇後,便越發覺得皇後才是值得投靠的。於是,皇後將摻了麝香的舒痕膠送給自己,就明白該怎麽做了。

她並不是容不下甄嬛的孩子,而是皇後容不下。這之後她有點愧疚,後面甄家破落。她也不再害甄嬛了。除了一段情債,她殘忍的殺害了甄珩妻兒。甄嬛恨極了安,為了羞辱她給她封鸝妃。皇帝竟然欣然應允,她就明白自己就是一只鳥,供人玩樂的黃鸝鳥。所以她也恨皇帝,給他下五石散。她也恨皇後,自己做了她的刀,被人控制。皇後愛皇帝,這麽做一石二鳥。既傷了皇後的心,又傷了皇帝的身。她很痛快。

身不由己,自己從來都是甄嬛和皇後的棋子,任人擺布。於是她最後和甄珩說皇後殺了皇後。這無疑是在復仇,不論是甄嬛贏還是皇後贏,總有一個會遭殃的。她再揀一枚杏仁吃下,年二十六歲。

總的來說,甄嬛對安也算得上用心了。她也對自己斷絕安癡念的事感到愧疚,但是自己的恩寵不穩固,沈又身陷囹圄。那麽提拔安就成了最優的選擇。甄嬛之前就想施恩安,讓沈有個盟友。現在,沈和甄嬛都默契的想到安,只是這樣未免有利用之嫌。安不高興也很正常,兩人之前享盡恩寵,到微時才起用自己,根本就不被看重嘛。甄嬛很自信,覺得自己之前對安的照顧,她一定會理解。被人詬病的安殺余鶯兒,其實是甄嬛獻計,勒斷了余氏脖子。送浮光錦是電視劇情節,不做評價。不過小說甄嬛送了安更名貴的蜀錦,讓她隨便繡東西玩。這點她從不吝嗇,只是她送的東西越好,安就越羨慕。後面安說施舍冷飯,也頗有埋怨。她嫉妒甄嬛所擁有的,好東西不是自己爭取到的,而是她甄嬛「施舍」的。心裏不平衡,女主光環的籠罩下安越來越憤恨,黑化自然也是必然的。

還有一個有趣的點。皇帝曾說安乃禮義人也。甄嬛有些若有所思。後面的情節沒有解釋這一段的用意。其實這段有典故,出自漢成帝稱贊趙奇比的,原話是「趙婕妤豐若有余,柔若無骨,迂處謙畏,若遠若近,禮義人也。」甄嬛聽完皇帝評價安,頓覺好氣又好笑。不過看著皇帝神情曖昧,想起此典又暗自冷笑。前面甄嬛氣笑了,是她覺得安不擅詩書,而皇帝如此贊她風馬牛不相及。後面冷笑又是明白其中真正用意,也看清了安在皇帝心中的分量。不禁再次對安有了防備。安在房中術上很上道,自然在甄嬛離宮後一枝獨秀,僅靠香料也不能讓皇帝印象深刻,所以安可能特意進修了這方面的知識。所以皇帝食髓知味,自然對她頗為寵愛。甄嬛主要靠情懷,兼用美色。瞧不上安這些下作手段,不過她居然秒懂,看來甄嬛閑時也看過不少禁書。只不過沒有實操,後來她又和欣昭容(也就是電視劇的欣貴人)講起這件事,欣昭容一時也沒懂,經過甄嬛提醒才想起此典,不禁對安更為嫌惡。

旁的妃子瞧不上安這些爭寵手段,安也有鄙視鏈。葉瀾依馴獸表演,博得帝心。安諷刺葉只會奇技淫巧,結果又被胡蘊蓉懟,安很氣,但也只能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