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總共56萬平方公裏的土地近似泰國;1.1億的人口接近日本,有兩個大都市也不足為奇。別看川渝那麽大,其實90%以上的人口都聚集在僅26萬平方公裏的四川盆地內。盆地以西南地區11%土地,居住了西南人口的一半還多,人口密度堪比東部省份。這是一塊位於西部的--龐大、致密、但又封閉的經濟腹地。和中國中部地區不同,這裏較少受到臨近省會的競爭。四大一線城市在西部的虹吸效應也相對中部地區減弱不少。
四川盆地水光熱條件優良。雨熱同期、無霜期長,水網密集,土質為肥沃的紫色土。盆地內以適合耕種的丘陵地形為主。所以自古就是中國的人口高密度地區。但道路蜿蜒曲折,很多城市鑲嵌在狹窄的河谷平壩裏施展不開。
成都平原是個特例。作為西南唯一大規模農業平原,都江堰修建以來水旱從人,不知饑荒,號稱天府,人口承載力極高。道路建設成本低、商品和資訊交流通暢。富饒農業大平原聚集大量人口,孕育一個或多個大城的情況不足為奇。
重慶也很特別,它位於長江與嘉陵江交匯處。嘉陵江是流域面積最大的長江支流。它又在盆地內岷江、沱江等長江其他支流的下遊。河網密集的四川盆地幾乎所有的水都會流到重慶,水運出川。堪稱是四川盆地的「出海口」。
成渝二市,一個位於盆地內部西緣,一個位於盆地東部邊緣。都不在盆地的幾何中心,誰都不能完全吃下這塊經濟腹地。所以就像兩個超級地漏,人才、資源、財富、交通分別向兩市聚集。
四川盆地的先天情況,和山東很不同,青島有港可對接日韓,但煙台威海一樣可以外聯太平洋。濟南可以溝通京滬京廣,山東很多內地城市也可以。濟南青島在其本省並無碾壓性的地緣優勢。又比如河南,鄭州相對於洛陽、開封的強勢,更多是近代鐵路交通帶來的,並不是鄭州先天條件壓過兩大古都。
成渝二市的發展,還具有一些戰略意義,比如從國家交通規劃上看,作為中歐、中國-東協、中國-南亞等路線的主要交匯點之一,未來的川渝必然不再封閉。人口眾多的成渝地區坐陣西部,可以起到平衡東西部經濟、穩定周邊少數民族地區、提升國家西部地緣政治安全的作用。所以國家給這兩個城市副省級和直轄市的較高政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