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銀行從業經驗,做過公金、做過同業、合作過資管。經歷過鋼貿風波、經歷過壞賬、也經歷過你所謂的「玩」死企業,不想說的太宏觀,樓上幾位答主已經解釋的很全面了,就用講故事的方式回答題主的這幾個問題吧。
1、銀行是怎麽玩死這些企業的?
2、銀行為什麽要玩死這些企業?
首先,銀行客戶經理為了完成指標,或是因為相應行裏要求大力扶持某類行業金融發展。不斷的在市場上搜尋優質貸款。
大部份企業對於銀行的「高標準、嚴要求」來說,又是不達標的。只不過沒關系,大部份企業對於銀行的稽核要求都是無法達標的,即便是大型集團、國有企業也如此,或亦是簡單的個人按揭貸款,都會有代辦中介。所以銀行客戶經理為了完成業務會順便配合企業去最佳化一些有瑕疵的資料,以便順利放貸。
當然,對於老資格客戶經理來說,這些都不是事兒。搞定企業與上下級、調整財務數據、作假現金流、要求企業提供「 合理的 」上下遊貿易訂單、合約,他們會有一套嚴謹的手法。既不會讓別人能抓到任何證據是他們作假的,又能更方便的透過銀行電子信貸系統、風控管理部、貸審會……當然,我不認為這是作假,這是技術性處理。我也不認為這是騙局,因為只是建議,而不是強制性的。
企業能拿貸款當然開心,竭力的去配合,沒幾個月錢就順利到賬。之後銀行按季度定時收利息,企業加大訂單,銷售規模成倍增長,定時付利息,兩全其美。說不定企業老板還和經辦的客戶經理直接稱兄道弟都是非常常見的。
中小企業往往沒有很好的財務規劃,他們認為只要按時的還利息,每天到期還款時問朋友或者小貸公司調個頭寸,繼續提供貸款資料,出點好處給他的「好兄弟」,銀行的續貸批復就會按時出來。
此時在他們潛意識中,貸款是一個人情,而不是欠錢。
接下來,問題就出現了。當貸款不是欠錢的時候,他們會自然而然的把這筆錢變成真實流動資金在使用,也就是把這筆錢當成自己的錢了。當訂單變得優先、貿易變得優先、其他朋友之間的短期借款變得優先之時,那銀行貸款的到期還款完全就是靠調頭寸。因為他們總以為這個錢會順利的按時下放,他們的「兄弟」會給行長打招呼。
再看看銀行這裏,銀監會、人民銀行、總行經常會來一封長達幾萬字的紅表頭檔要求最近警惕某行業;五年一換屆的新行長、信貸部總經理有時會把自己的風險偏好強加於某個支行……有許多外界不知道的因素導致銀行會開始針對性的收貸。客戶經理心理有數,但是他怎麽才能和「老板兄弟」解釋呢?考慮來考慮去,還是不解釋為妙。因為傳統企業他接觸的太多,他明白大家資金鏈永遠是緊張的,告訴了企業,企業知道自己拿不到銀行續貸批復,那就無法到民間或者小貸公司調頭寸,導致還不出錢。所以只能魚死網破,逾期不還。信用黑了沒關系,企業至少還在正常運作。
此時的客戶經理是主動一方,他既然能預想到那麽多,那就必須得保全自己。所以他故作鎮定的繼續和老板「稱兄道弟」,幫他準備資料,並且甚至和行裏貸審會串通,假裝貸款審批透過,拿到蓋有神聖銀行公章的授信批復。企業以為一切順利的問小貸公司調頭寸,按期歸還全額本金準備續貸之時。「兄弟」來了一通電話,具體我就不假設是銀行方面放款額度不夠了還是其他什麽狗屁原因,總之,貸款沒了。
此時的企業面臨上遊客戶的催款並且停止供貨,下遊企業由於斷貨而中止貿易合作,應收賬款按正常賬期才能歸還,同時還有小貸公司的調頭寸借款高達月3%,年化36%的利息。
企業直接破產清算。
—————————————————————————————————————
3、被玩死的企業都有什麽特點?
4、企業如何避免被玩死?
第一點,一般需求貸款的都是實體、貿易等傳統企業。中國信用體系不完善導致傳統企業之間的賬期拖欠非常嚴重(特別是計畫工程類)。應收賬款的平均賬期超過半年的企業不計其數。但傳統企業的財務基本行使會計職能,財務管理完全有老板一個人決策。而老板往往是銷售出身,有訂單就簽,有合作就要,很少會關註現金流問題。
第二點,就如上面故事所說,很多實體企業主由於常年與銀行合作。不斷的續貸、不斷的增加授信,把欠錢當成人情。沒有理性的看待與銀行之間的關系,導致銀行體系由於行業宏觀調控交貨時信貸結構性調整收貸時,無法利用微觀的手段來改變現狀。
綜其兩點,回答問題4。企業必須合理管控住自己的現金流,並且理性看待銀行借款。任何企業最重要永遠都是錢和人,包括現代新型的創業企業亦是如此。與下遊有新的合作固然是好,但是在不分辨借款與自有資金的情況下去盲目擴張。當現金流壓力到來之時,只能自食其果。
5、小貸公司、擔保公司如何避免被玩死?(想到什麽寫什麽,不分先後)
一、減少信用擔保在資產業務中的比重,依靠銀行批復或者關聯擔保的借款一定要再三衡量;
二、企業的短期借貸還是盡量要拿到抵押擔保,一抵的優良資產肯定被銀行占個精光。所以要求余值抵押,二抵哪怕是三抵都不要嫌少嫌煩的去做;
三、分散風險,不要由於某些企業業績良好就進行集中放貸;
四、企業老板信用情況較差、民間名聲不好者建議做好強制公證,以便於逾期直接執行;
五、擔保公司可適量要求保證金;
六、混熟一個地區的金融圈,很有可能能透過其他銀行的渠道得知第一手資訊;
七、企業經營情況不佳者,可要求其提供網銀U-key,監控資金帳戶,企業用款需提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