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精準而優雅】五年磨一艦,拜雅T5 MKIII測評分享

2021-03-08知識

拜雅作為耳機的發明者,一直以低調且務實的形象示人,起碼到目前為止,他是唯一一個還沒有推出萬元級別耳機的老牌;而T1和謝藍圖,也依然都是不少發燒友心中的耳塞/大耳退燒之選。

對於旗艦的更新,拜雅也總是非常謹慎的,上次T1二代釋出時間是2015年,距離T1三代釋出的2020年足足隔了5年,同時這次也釋出了T5三代,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T1和T5 都給出了低阻高敏的賬面參數,均標配了3.5的插頭,種種跡象都表明了拜雅想要主打隨身市場的決心,線材部份同上一代一樣,標配了7N的單晶銅,以保證聲音傳輸的純凈。另外比較欣慰的是這一代的兩款產品佩戴相較之前要舒適了很多,一點兒也不夾頭了,更輕量化,對頸椎更友好。

說回產品本身,玩耳機雖然本質上就是一種折騰,但在T1和T5二者之間選擇,我當然會選擇T5這樣的容易推出好聲音的「懶得折騰」的選項了。在釋出會上嘗試過,使用便攜播放器甚至手機加上個小尾巴就已經能讓T5表現得沒有什麽拘束感了,搭配旗艦播放器則已經近乎完全體了。相反T1三代雖然看上去也是低阻直推的參數,但實際上別說用手機加小尾巴了,即使用同樣的旗艦播放器去驅動,也是能明顯感受到沒有撐開的。當時我就說T1還是更適合喜歡折騰找搭配的發燒友去玩,像我這種懶人肯定是更傾向於比較百搭的T5的。

T5依然采用了跟歷代T1、T5一樣的單元斜置設計,個人猜想這樣可以更容易模擬前方音箱的表現,以及讓聲場表現更自然。

先簡單說說T5三代(下面簡稱T5)的聲音大概風格,讓大家心裏有個數。T5整體比較均衡、細膩,低頻的表現略微突出,大動圈帶來的低頻質感是無需多言的,但量感有一丟丟偏多,猜想是為了讓像小尾巴或者便攜播放器這樣的小電流裝置也能輕松驅動獲取完整的聲音,所以低頻很容易釋放出來,但也帶來了一些負面的效果,就是前端的控制力太差的話,低頻會比較容易收不住,造成略微過量的感覺。中頻人聲位置也是中等略微靠前的。高頻還是拜雅一貫較為嚴謹卻又分毫畢現的風格,前端給到的資訊量都還原給你,但音染很少。 #搭配篇 也是偶然發現,T5直接用iPhone內建的小尾巴也能驅動,並且聽個流行除了低頻多點兒,聲音略微有點糙之外,找不出太大的毛病,你非要聽什麽交響樂,T5也是能給你不錯的空間感、通透感的,唯獨就是低頻有點控制不住,偶爾會有些糊。前面已經交代過,使用樂圖這樣的小尾巴也已經初具規模,並且控制得還不錯了,這個時候封閉式的T5聽起來已經像一個開放式的大耳機了,聲場大,邊界感很弱,當時在釋出會上對比時,T1三代反而像是一個封閉式耳機。可以負責的說,用這樣的小尾巴或者是千元左右的播放器,聽聽流行小編制甚至一些不需要太大動態的交響樂也已經足矣。

當然,如果你有一台像墨菊或者山靈M8這樣驅動力和控制力都不錯的旗艦播放器,搭配T5肯定是會更上一個台階。這時候T5的三頻的表現都沒有什麽明顯短板了,聽流行自然不在話下,低頻控制好之後,量感會有所收緊,下潛更好,人聲的口型也更清晰了,高頻的延伸更加自然、通透,且整個聲音的密度都有比較明顯的加強。可以說T5的便攜內容點是拉得很滿的了,出差想要帶一個品質不錯的大耳機,T5絕對是可以考慮的,它足夠輕便,造型簡約大方,更關鍵的是T5獲取能算得上「解析強、密度高、聲場自然且規整」的聲音門檻實在是不算高。

最後雖然在便攜裝置上已經非常令人滿意了,畢竟是個大耳機,還是測試一下在相對親民的台式系統上的表現,日常用得最多的就是鈺龍的瓦西座II,聲音也是中性略微偏暖的,直接連電腦USB輸出,這樣驅動下的T5相對來說提升並沒有小尾巴換到播放器那麽明顯。就是低頻更緊實、精致,但氛圍感還是很好,人聲多了一絲甜感,不過這屬於瓦西座II帶來的味道,高頻的空氣感更足,撥弦的震動會更明顯一點點,聽交響時規模感更強。

當然,人不能太貪心,T5作為一個驅動門檻非常低的便攜大耳,手機直推都已經不錯了,旗艦播放器更是已經差不多完全體了,不能再想著上台機之後再有多麽天翻地覆的變化。把T1和T5比作兩姐妹來說的話,T1就是深藏不露的冷美人,需要你不斷的去試探琢磨她的心思,相處久了才慢慢知道她內在的潛力;T5則像是一個性格外向的鄰家女孩,陽光大方,有什麽都會很樂意與你分享,沒有太深的城府,相處起來也非常的輕松。

最後說一句,關於T5換線的潛力作為一個比較迷信官方燒友來說,在官方沒有推出升級線之前,我想原配的7N單晶銅線材應該就是聲學工程師目前認為的最優解,當然如果你有更好的換線搭配也歡迎留言分享~

最後的最後,我想@董益峰 一下,知道這個梗的估計已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