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缺愛的家庭會培養出什麽樣的孩子?

2019-12-13知識

一個缺愛的家庭會培養出—— 內在資源不足的孩子

內在資源,亦有文獻稱為本我力量/資源(ego strengths),本質上是 一個人在面對痛苦、壓力和沖突時保持自我意識(sense of self)、整合自我的能力 (Cherry, 2018)。

面對世事的復雜多變,有些人的感受可能是「還好」,但內在資源不足的人感受或許截然不同。他們似乎總是疲於應對生活的起落,甚至有時會陷入一種嬰兒般的無助,出現下面這4種情況——

1. 失去信心

常常感到莫名的恐慌和無助,認為自己必然會受到傷害。對他們來說,成功或失敗、快樂與難過都是不可控的。比如,在進入新的戀情後,他們可能會毫無理由地覺得,對方總有一天會突然離開或是出軌,而自己無法做任何事來阻止悲劇的發生。

2. 逃避現實

在遇到逆境、矛盾或危機時,總會希望問題可以自行消失。在他們看來,問題是他們無法解決的,唯一可行的做法就是逃離。比如,如果結婚後感到不適應,他們會一心撲在工作上,長期疏遠家人。在極端情況下,他們可能會酗酒,或用其它成癮行為來麻痹自己。

3. 過度理想化

對這個世界有許多不切實際的期望。當他們覺得他人或者外部世界是好的時候,他們容易對此有著過於極端美好的評價,但又會在發生一點不如意時,就感到巨大的覆滅和理想的破碎。

4. 情緒失控

容易情緒失控,即使受到很小的挫折,也會感到非常焦慮或不安。他們可能會無法自控地大發脾氣、砸東西,甚至做出自傷或傷害他人的舉動。

為什麽缺愛會造成內在資源不足?

根據精神分析學家克雷因及比昂的觀點,人們最初獲得內在資源的起點,是在嬰兒期和養育者的溝通關系當中。

小嬰兒沒有能力容納自己的情緒,所以在感到痛苦和不安的時候,只能透過哭泣或扭動身體來表達。Ta需要養育者來幫助Ta理解,為什麽會有這些感受?

例如,嬰兒因為想要打嗝而感覺難受,哭了起來。如果母親自身情緒穩定,嘗試拍撫Ta,幫Ta順利完成打嗝的過程,嬰兒就會感到自己的情緒被母親接納、理解了。同時,母親也透過和嬰兒的互動讓Ta明白,Ta是為什麽會感覺不舒服,以及這種不舒服只是暫時的,是可以被移除的。——這就是嬰兒形成內在資源的基礎。

所謂的內在資源,歸根結底來說,就是當一些自己無法理解的痛苦的情緒發生了,一個人有信心、有能力,透過一定時間的摸索和努力,最終理解並處理好這些情緒,從而得到應對情境的具體策略。最初,是有智慧的養育者替我們做了這件事,在他們的示範下,我們也習得了這種能力。

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養育者長時間無法接納Ta的情緒,甚至反過來向Ta投射更強烈的痛苦,就會影響到Ta內在資源的形成。

有些養育者耐心不足,或者自身很容易焦慮,面對孩子「無理」、「莫名其妙」的情緒,會強行解讀:你一定是累了、餓了、尿了,甚至會呵斥和憤怒。幼小的孩子會感到加倍的痛苦和困惑。同時,由於養育者沒能將Ta的情緒體驗理解、並用語言傳達給孩子,Ta可能會因此陷入一種「無名的恐懼」,既不知道這些感受是什麽,也不知道它們意味著什麽。

從精神分析上來說,最讓人痛苦的就是無名的恐懼,因為這些東西沒有被理解,被用抽象的方式表達出來(語言、藝術等)——在我們理解和表達情緒的時候我們就已經部份處理了他們。無法被理解的痛苦則會長期折磨我們。長此以往,這樣的孩子在精神上是虛弱的。

需要留意的是,童年只是內在資源形成的關鍵起點,不能完全決定我們的一生。在之後的成長過程中,我們依然有機會透過其他途徑發展出一定的內在資源。

如何重新獲得內在資源?

如果你感到自己的內在資源可能是不足的,那麽你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做一些努力:

1. 自我覺察

我們經常在文章中談到,覺察是一切改變的基礎。對於內在資源而言,這一點尤為重要。

如前文所說,內在資源缺乏的人,會格外難以應對環境以及周遭人事的變故,因此,能夠在痛苦復雜的情緒中,依然維持一個相對整合、功能完好的自我,對他們來說是一個重要的目標。

理解好這些情緒,是指向這個目標的第一步。下一次,在你下意識逃避、否定現實或情緒爆發之前,試著給自己一個提醒,而不要立即做出反應。同時,你可以透過寫長長的日記,來幫助自己梳理、表達內在世界。

2. 閱讀文學作品

Margot Waddell在【內在生命】一書中提到,優質的虛構文學可能描繪了主人公豐富的內在資源,或是展現出主人公修復自己內在資源的過程。

如果你自身內在資源不足,你可能並不知道內在資源充裕是怎樣的體驗。而閱讀則是獲得這種體驗的途徑之一。另外,書中的文字描述也可以作為示範,幫助你了解如何用言語表達感受,為情緒賦予意義。

3. 尋找「足夠好的」客體的幫助

我們可以在成年後,認識一些內在資源豐富的、願意幫助我們的人,在和他們的關系中重新獲得內在資源。

他們是讓你感到,願意並且也能夠好好傾聽,平胡溫柔的夥伴,他們能夠理解你的感受,並反饋於你。如果有這樣的人在你身邊,記得要珍惜他們的存在。

如果你感到自己的內在資源是匱乏的,好像很難應對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建議你尋求專業的心理咨詢或治療的幫助。心理咨詢師可以為你提供好的客體,接納你的痛苦和無助,和你一起處理童年時期未解決的問題。

以上~

References:

Cherry, K. (2018). Characteristics of Ego Strength. VeryWell Mind.

Waddell, M. (2002). Inside lives: Psychoanalysis and the growth of the personality. London: Karn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