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一年了,世人看清了什麽

2024-09-28心靈
自去年10月7日至今,本輪巴以沖突已持續近一年時間,加薩走廊生靈塗炭、滿目瘡痍。
盡管國際社會一再呼籲止戰,但和平曙光依然遙遙無期。
和平何期,破局之路何在?種種追問,也給這個世界帶來諸多警示。
(一)
戰爭已經失去規則。
一年時間,加薩的炮火給人們最大的震動,莫過於人道主義底線一次次被擊穿。
截止目前,以軍對加薩走廊的襲擊已導致超4萬人死亡,其中很多為婦女和兒童,這一數位對全世界來說是一個「殘酷的裏程碑」。
平民被殺害,醫院被摧毀,無數兒童喪命,人道主義救援被截斷,生活物資極大短缺,就連聯合國加薩走廊工作人員也有超200人遇難。
面對「人間煉獄」的慘痛現狀,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一度大呼「各位閣下,即使是戰爭,也有規則」,巴西外長維埃拉也感嘆,「即使在瘋狂的戰爭中也需要有最低限度的人性」。
巴以沖突有其復雜的歷史經緯,局勢演變至今是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不管出於什麽理由,平民都是無辜的。任何傷害和危及平民的行為,都為現代文明、人倫情感以及國際規則所不能接受。
而當國際規則一次次被挑戰,被蔑視,如何用更有力、有效的行動來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也成為本輪巴以沖突帶給國際社會的一個緊迫命題。
(二)
失道者必然寡助。
加薩的炮火不止不休,對國際輿論走向帶來深刻影響。
巴勒史坦問題根源在於巴勒史坦獨立建國的夙願遲遲未能實作,在於巴勒史坦人民遭受的歷史不公一直未能得到糾正。但自2014年巴以和談失敗後,巴勒史坦問題卻在國際社會逐漸被邊緣化。
與之同時,國際社會公認的「兩國方案」也受到嚴峻挑戰。過去十多年內,約旦河西岸湧入大量猶太定居者,興建了大批非法定居點。隨著以色列興建「隔離墻」以及其他安全防衛工程,約旦河西岸巴勒史坦人社群被持續割裂和壓縮,控制區基礎設施極度破敗落後,醫療衛生等基礎公共服務需求長期難以滿足,形成了十分嚴重的安全與貧困問題。更關鍵的是,大量巴勒史坦人還被封鎖在數個區域,就連正常出行都會遭到嚴格排查,大多數人不被允許離開加薩等少數地區,甚至聯合國和各國的人道主義救援人員和物資都經常難以到達加薩走廊。
「以色列有建國的權利,巴勒史坦同樣有建國的權利。以色列人已得到生存保障,巴勒史坦人的生存誰來關心?猶太民族已不在世界上顛沛流離,巴勒史坦民族何時才能重返家園?」這場沖突以極為慘烈的方式,讓更多人看到了巴勒史坦人的苦難遭遇和艱難處境。
一段時間以來,國際社會對巴勒史坦的同情與聲援也與日俱增,今年9月10號舉行的聯合國大會上,巴勒史坦代表也第一次在聯合國會員國中就座,這也是歷史性一幕了。
相對的,由於種種行徑,以色列在國際輿論場的聲望暴跌,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到譴責以色列的陣營中。9月18日,聯合國大會巴以問題緊急會議透過一份決議草案,要求以色列在12個月內結束對巴勒史坦領土的非法占領。這是一份措辭與目標極其明確的決議草案,直接指出了以色列攫取巴勒史坦領土的非法性。
(三)
沒有誰能獨善其身。
落在加薩的炮彈,也在更廣範圍炸出一個個深坑、一道道裂痕。
去年12月,葉門胡塞武裝為聲援巴勒史坦,在紅海南端對商船發動襲擊,紅海突起危機。作為全球海運路線上的重要航道,與蘇伊士運河共同構成「歐亞水上通道」的紅海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全球近12%的貿易都要經過這裏。對於全球能源、物資等供應鏈來說,紅海可謂是一條「生命線」。
紅海局勢升級以來,全球多家航運巨頭宣布避開紅海航線,繞行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導致商船航行成本增加、航運天數增多、交貨時間推遲等諸多問題,給國際貿易造成極大沖擊。
據貨運市場追蹤機構Xeneta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底,亞洲和北歐之間短時間內運輸一個40英尺貨櫃的平均成本達到6855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約5倍。另據丹麥航運數據分析公司Sea-Intelligence6月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按時到達的貨櫃船比例已經下降到大約52%。
而就在本月,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的沖突不斷升級。以色列針對黎巴嫩800多個目標發動了大規模襲擊,其中不乏黎巴嫩居民區,造成數百人死亡,上千人受傷,全面沖突一觸即發,中東地區局勢再度復混成。
種種外溢風險啟示我們,每一次戰爭都伴隨嚴重的外溢效應,物價飛漲、分歧撕裂、能源爭奪……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緊密相連,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沒有一個國家能憑一己之力謀求自身絕對安全,也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從別國的動蕩中收獲持久穩定。
(四)
美西方的話語壟斷被打破。
現代戰爭中,除了武力對抗,輿論場上的戰鬥同樣激烈。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就曾說過:「在宣傳上花1美元,等於在國防上花5美元。」
長期以來,美西方一直壟斷著全球主要媒體,掌握著國際政治的話語權。很多時候,其依靠操弄輿論武器,就可以輕而易舉地顛倒黑白。即使在自媒體時代,美國也憑借對主要互聯網社交平台的壟斷,來操縱輿論。
但是,一些新興社交媒體的廣泛使用改變了這一點。在一些社交平台上,一個個短視訊讓人目睹了戰爭的殘酷和無情,也打破了美西方的認知戰囚籠。
事實證明,西式「新聞自由」何其虛妄,而國際輿論這一戰場何其重要。
(五)
拱火澆油只會引火燒身。
在歷次阿以、巴以沖突中,美國等熱衷於「拉偏架」,不遺余力為以色列提供緊缺物資和武器裝備。美國的無底線支持正是以色列的根本倚仗。
本輪巴以沖突以來,美國延續了對以色列的鼎力支持:總統拜登和國務卿布林肯等諸多政要先後親赴以色列為其軍事行動月台,美國政府更是多次在聯合國大會和安理會上對停火協定的達成加以阻撓;甚至在加薩地區的人道主義災難愈發深重,法國等大部份西方國家都已轉變立場呼籲以色列停止軍事行動之時,美國依然我行我素,在聯合國安理會中數次動用否決權導致涉加薩決議無法透過。
然而,這樣的立場也讓美國成為輿論眾矢之的,甚至到了影響美國總統大選選情的地步。今年3月9日,拜登一度批評內塔尼亞胡的軍事策略「是在害以色列」,稱如果以軍攻入拉法將是踩踏「紅線」。美國【外交政策】雜誌更是直言,「以色列是美國的戰略包袱」。
這種進退失據是美國長期的自私和雙標行徑所埋下的禍根。
只要美國延續依靠「代理人」對某一地區施加影響而服務於自身利益的策略,就無法避免被「代理人」依據自身的需求拖入泥潭,從而陷入「尾巴搖狗」的困境;
只要美國依然期望透過挑動某一地區矛盾從中漁利的方式獲得戰略優勢,在這個人類命運更加緊密相連的大時代,引火燒身的橋段就難免一再發生。
(六)
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
與美國的「拉偏架」不同,中國在中東展開了積極有效的「穿梭外交」,與絕大多數國家一道將聯合國透過的「兩國方案」作為解決巴勒史坦問題的根本方式,主張以和平談判方式解決巴以沖突。
在巴以沖突中,中國展現了新興大國的擔當,能真正秉持公允的立場,從當事方的立場與現實出發,真正將和平解決巴以沖突作為最終目標而非借機謀取私利,在國際社會贏得了廣泛贊許。
更大範圍看,以新興大國為主體的一系列新的協商合作機制,也愈發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發揮著更大的作用。個別國家出於一己之私,不斷攪弄是非,只會在國際秩序的調整中變得日漸式微。
(七)
「人類同歌唱崇高希望,贊美新世界的誕生。聯合國家團結向前,義旗招展,為勝利自由新世界攜手並肩……」
這是【聯合國歌】歌詞,反映了擺脫殘酷戰爭的人們對聯合國及其所代表的國際秩序的美好願望。
今天,全面、公正和永續解決巴勒史坦問題道阻且長,建設美好世界亦任重道遠。
期待各國能保持克制、並肩跋涉、攜手同行,敢於捍衛規則、勇於伸張公義,如此,戰爭的悲劇就會少一些,美好世界的夢想就會近一些。
[作者單位:陜西師範大學國家安全學院(政法與公共管理學院)]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作者:李坤澤
流程編輯:U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