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
這麽一大段文字,提取關鍵資訊的話:
1、說明了現狀、講了原因(不是一天兩天出現的)、沒有針對誰的傷害性表述;
2、強調了要理解、重視、推到重塑自我,祝願大家健康快樂。真是個善良至極的表述;
3、有道歉、有說明、有信心、有希望、有祝福,還有感動。透過文字能感受到真心。
關於抑郁癥,其實發病率算高的,全球大約3%-5%,也就是每25個人裏其實就有一位在被折磨。這個病最差的是導致自殺,無力、無價值、無趣,最終選擇終結生命,是最差的,有統計顯示換抑郁癥導致的自殺率高達3.4%。
這些年其實因抑郁而選擇走極端的明星藝人很多,從世界範圍來看就更多。願逝者安息,不提名字了,逝者已矣。這個病癥從情感、認知、行為都有很深的影響,確實需要被重視起來。
關於抑郁癥相關,之前分享過幾篇回答:
焦慮屬於抑郁嗎?
為什麽性格開朗的人會得抑郁癥?
抑郁癥患者該怎麽自救呢?
簡練一點表述的話:
1、抑郁的型別很多: 重性、季節性、持續性、非典型性、包括雙向情感障礙(躁郁癥) 等。
2、 有遺傳、神經、心理、社會,甚至地理環境等多個引發因素,普遍認為心理因素占比會多一些。
3、抑郁不同於焦慮、憂郁、躁郁癥,有差異,同時也關聯性極大。算常見的。女性高於男性,大約2:1。
好,提問是哪些因素可能導致?
1、生理心理角度: 一個是基因遺傳,一個是神經系統,比如去甲基腎上腺素?多巴胺?血清素?內啡肽等物質的分泌都有關系。最簡單的,總是睡不好?那就多分泌去甲基腎上腺素,那就一直刺激焦慮、憂慮類的疾患。
2、壓力: 工作的壓力、社交的壓力、被網暴被誤解的壓力、背叛的壓力,等等,都是巨大的壓力。而適當的壓力是有助於動機和效率,過大的,身體是承受不住的,我們有個詞叫悲慟欲絕,悲慟是個很符合的情緒,包含了憤怒、悲傷、無助、絕望、罪惡等復合的情緒。不能及時有效合理的梳理開這些「心理能量」的話,被「反噬」是很常見的。動力向內多向外少的就是抑郁癥,向外多向內少的比如反社會?暴力?精神分裂?等。
3、創傷性事件: 嚴重的我們知道有PTSD,沒到PTSD的也是在心裏落下很深的「坑」,比如文中提到的:從小被排斥被語言暴力?遭遇暴力?親人離世?親密關系的背叛?被背後捅刀子?
這些事件放在誰的身上都是壓力,壓力的來源,除了傷害本身,還很容易讓自己陷入自我懷疑、無價值感、無意義感、不值得感的情緒旋渦。
一句話:病因與發病機制涉及 生物化學、神經內分泌、神經免疫學、睡眠與腦電生理異常、腦影像學、遺傳學、心理社會等 因素。同時,伴有誘因,比如前面3條,可能是病因可能是誘因,這個要具體診斷了。
生活中要註意哪些方面?
註意2個方面吧: 一個是照顧好自己,一個是避免成為他人的「負擔」。
前者是避免自己遭受痛苦,後者是避免讓別人遭受痛苦(不論故意還是無心)。兩者指向物件不同。
落在個人身上一個是一個「+」,一個「-」。
關於「+」,分2個方面,一個 吃 ,一個 活動 (運動、鍛煉、行為)。核心都是 增加內啡肽 的分泌。
有很多研究證明了,內啡肽有止痛、鎮靜、放松和獎賞等功能,主要有:
1)參與調節身體的各種生理和行為過程,包括疼痛感知、情緒調節、食欲控制、睡眠調節等。
2)腦內啡還參與調節情緒和壓力反應,有助於緩解焦慮和壓力,提高情緒穩定性。
【今日醫學新聞(Medical News Today)】的資料顯示:
內啡肽的功能: 增加自信、增進認知功能、改善免疫系統、降低發炎現象、調控食欲 等。
反之,分泌不足時可能會失真健康,如: 焦慮和憂郁、身體疼痛、體重下降、睡眠問題、行為沖動、自制力下降, 等。
1、吃:
1) 黑巧克力: 含有可可堿(theobromine)和苯乙胺(phenylethylamine)等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可以促進大腦釋放腦內啡、血清素(serotonin)和多巴胺(dopamine),這些都是提升情緒的神經傳導物質。可可含量越高越好。經驗上是75%以下的都還不算很苦。
2) 辣椒: 含有辣椒素(capsaicin),會刺激口腔中的痛覺受器,導致大腦釋放腦內啡以緩解痛覺。這種機制是大腦的一種自然反應,用來減輕由辣椒引起的「痛苦」感受,因此吃辣的食物可以促使腦內啡的分泌,減輕壓力和焦慮。這也解釋了為什麽有些人喜歡吃辣,甚至會對吃辣上癮。註意過猶不及,畢竟川渝地區全國肛腸科醫院最多。
3) 咖啡: 適量,適量,一定要適量。咖啡因刺激中樞神經興奮,有助於緩解低沈的狀態,脫離無力感。過量就大大不好,影響睡眠也大大的不好。
2、活動
1) 跑步: 分泌內啡肽和內源性大麻素 (Endocannabinoids,eCBs),其他健康、體能、毅力、專註力、甚至「心流」等體驗。只要不過量,始終提倡適度。
2) 睡眠 :去甲基腎上腺素作用於焦慮,只有積極睡眠(快速眼動睡眠、睡沈了)才會停止釋放。要規律且充足。仔細看看,幾乎所有心理障礙的人都伴隨睡眠異常。
3) 飲食均衡、冥想、瑜珈、規律運動 ,等,有助於增加血清素(增強自尊,感受價值,放松安定,幸福快樂)
4) 針灸 、靜坐冥想、音樂&舞蹈、大笑、曬太陽、性愛 等,促進大腦分泌內啡肽。
落在他人身上,不要成為「負擔」,不要成為壓壞駱駝的草。
歷來所有的哲學家、宗教、聖人、賢者、道德、文化傳統都教育我們要向善、要寬容、要忍讓。這是梳理價值觀,避免主管作惡。而實際生活中,尤其跟心理疾病相關的很多都是無意的,不會故意刺激得個什麽病,但是無形中因為不懂、因為習慣、因為認知不足表達不足關心不夠等因素,實際上是催化了或加重了病情,最常見的比如絕大多數孩子的心理疾病都能在主要撫養者身上找到。
總之,作為個人的話,有哪些註意的?
1、盡量多看、多聽、多學習,多了解了沒壞事,有個基本認知是好的。
2、盡量少成為「負擔」,不限於親子關系、親情友情、社會職場等,比如:成為壓力源、焦慮的來源、出口傷人、暴力沖突、冷暴力、情感剝奪,等。終歸是盡量少釋放負面能量吧。
3、如果周邊有正在經歷這種痛苦的人,當然希望都沒有,有也盡快恢復健康。總之,如果有,那就多些鼓勵、多些陪伴、多些包容吧。
最重要的!專業的事情選擇交給專業的人!
生病看醫生,天經地義!自己不舒服,自己知道,誰說什麽類似:
-你怎麽這麽矯情?
-想開點,說出來,別藏著掖著
-是不是小題大做?
都不重要,誰說什麽都不重要。
這個病,一個是不易被發現。一個是及時臨床透過藥物治療了,復發率極高,為啥,各個刺激因素都還在。所以別人說啥,不知道!謝謝,收到!參考!還是要以自己的健康為第一位~
今天看到一句話,先開始,感覺2000年近在咫尺?感覺2050年很遙遠?其實作在距離這兩個時間的距離是一樣的。
活著不易,健康第一。
祝願早日康復,祝願可以避免,祝願早發現早康復,祝願最好不要得~
2025年,還是要帶著希望的,希望是個好東西,美好的東西長存。我們值得世間一切美好~